胆和胆囊是一个器官吗
胆和胆囊是一个器官吗
1、胆和胆囊是一个器官吗
胆,原作胆。《说文·肉部》说:“胆,连肝之腑,从肉詹声。”胆在右胁之内,附于肝之短叶间,其形若悬瓠,呈囊状,现代称之为“胆囊”。胆内贮藏胆汁,是一种清净、味苦而呈黄绿色的“精汁”,亦称“清汁”,故《灵枢·本输》称胆为“中精之府”,《千金要方》称胆为“中清之府”,《难经·三十五难》称之为“清净之府”。所以说,胆和胆囊是一个器官,不过是所称呼的名称有所不同。为了方便,小编在下文统一称为胆囊。
胆和胆囊是一个器官吗
2、胆囊的位置
胆囊位于右上腹,肝脏的下缘,附着在肝脏的胆囊窝里,借助胆囊管与胆总管相通。它的外型呈梨形,长约7~9厘米,宽约2.2~3.5厘米,其容积为30~50毫升,分为底、体、颈三部。底部游离,体部位于肝脏脏面的胆囊床内,颈部呈囊状,结石常嵌顿于此。胆囊管长约2~4厘米,直径约0.3厘米,其内有螺旋式粘膜皱襞,有调节胆汁出入作用。
3、胆囊的组织特点
胆囊粘膜上皮由高柱状上皮细胞衬里,粘膜有许多皱襞,皱襞间有粘膜上皮深入至固有膜甚至肌层内,形成许多窦状的凹陷,称Aschoff窦,在该处易发生炎症或形成结石;固有层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肌层和浆膜层之间有一层较厚的结缔组织,内含丰富的淋巴管、小血管和内在神经丛。胆囊粘膜细胞具有典型的吸收型细胞的特征,具有较强的吸收和浓缩功能,同时,胆囊粘膜亦有分泌功能,分泌粘液。在有慢性炎症时胆囊粘液的分泌增加。胆囊粘膜层中,除了一般的细胞外,尚有属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分泌肽类激素(APUD系统)的内分泌细胞,其生理学上的意义尚未确定。胆囊管的层次与胆囊壁相同,但有两个特点:胆囊管近胆囊颈的一端,粘膜呈螺旋瓣样皱襞,而近胆总管的一段则内壁平滑;胆囊管的肌纤维构成环状带,称为胆囊颈括约肌。这些特点有助于规律性地控制胆汁进入与排出。
胆囊摘除后的后遗症有哪些
人的身体的一肤一发都是极其重要的,人体内的各种器官的配合运行,才让生命得以正常延续。而有些人却不得不摘去身体上的器官,他们或许是由于疾病 ,或许是由于其他意外。而失去一个器官的人,必然会和正常时候有些不同,比如摘除胆囊后的人,就会有许多的后遗症,那么胆囊摘除后的后遗症有哪些呢。
一,胆囊切除术的副损伤:
1,手术致胆管损伤:众所周知,在胆囊切除的手术过程中,由于Calot’s三角的解剖复杂性,加之局部组织的粘连影响,胆囊切除术所带来的合并症在所难免,总有一定的概率(胆管损伤:0.18-2.3%),且有一定的死亡率(0.17%)。
2,肝损害和结肠损害:目前己证实石胆酸对肝细胞具有一定毒性.而胆囊切除后次级胆酸增多,所产生的石胆酸经肝肠循环进入肝脏和结肠以后,会造成慢性肝损害和结肠损害,而结肠损害很可能是结肠癌的一个原因。
二,切除胆囊后对身体的影响:
1,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胆囊除具备储存、浓缩和收缩等功能外,还具有复杂的化学功能和免疫功能。
2,碱性反流性胃炎、食道炎:正常人进食后胆囊收缩使胆汁集中大量进入肠道。
3,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高:在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切除胆囊病例组胆管结石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切除胆囊组。
4,术后结肠癌发生率可能升高:近年来,许多欧洲学者发现在患结肠癌的病例中,不少病例都有胆囊切除的病史。
5,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这一名词是一个模糊概念。随着现代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已经排除了胆道术后残余结石、胆管损伤等诊断。现代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只指有胆囊切除术后发生的Oddi’s括约肌炎症和运动障碍。
这些便是胆囊摘除后的后遗症了,大家在看到这些介绍的时候,是否也替生病的人感到惋惜呢,这也提醒着人们,珍惜健康的身体,有合理的生活规律,注意在生活中去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因为,手术摘取的不仅仅是胆囊,更是生命的一部分。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健康的人生。
胆囊切除对身体的危害有哪些
胆囊是人体的一个器官,人体的所有器官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所以不管是哪个器官切掉,对于身体来说都是有影响的。胆囊作为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是消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胆囊切掉后是会对消化造成很大的威胁,切掉胆囊是会对人体造成重大的创伤,是会引起长期的消化不了以及腹胀,腹泻,很多人在切掉胆囊后气色不好,体质差等等症状,这些都是因为消化不良所致的。所以胆囊正常的情况下不要切掉。
做完胆囊切除之后,人的身体都是比较虚弱的,尤其是老年人,做完手术之后一定要卧床休息,不要随便起身和翻身,以免伤口崩裂,做手术之前最好先训练一下半卧躺吃饭。术后病人一定要注意饮食,尽量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吃一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千万不能吃烧烤和油炸食物,辛辣刺激的更不能吃,不要喝太多水也不要吸烟喝酒,否则会有胀气的现象。
吃花生有什么禁忌 切除胆囊者
胆囊可能不是人人都十分熟悉,因为它在我们身体里面属于十分低调的一个器官,但是胆囊可以储存胆汁,而胆汁是一种对食物有着非常好的吸收和消化作用,一旦食物进入到了胃里面,胆囊就会出现自动收缩的情况,特别是那些高蛋白以及高脂肪的食物,会刺激胆囊,如果胆囊切除了,胆汁就没有容身之地,一旦食用花生,那么就无法吸收和消化花生里面的油脂。
胆囊切除是大手术吗
手术对于病人来说是一件“可怕”的事,因此,刚发现胆囊结石时,人们往往选择服药排石。实际上胆囊内大的结石是不能通过细小胆囊管排出的,而胆囊内细小结石每天都能自然经胆管排出至肠道,服药能增加胆石排出是没有证据的。实际上由于胆道的特殊结构,排出胆囊结石对病人不仅无益甚至有害,可引起胆管炎甚至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和急性胆管炎是很严重的疾病,较大胆石不能排出胆囊引发急性胆囊炎则不是重症,切除胆囊就解决问题。
胆囊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应该是手术切除胆囊,有的医院用不切除胆囊方法,仅仅切开胆囊,取尽其中结石,此种方法必然引起胆囊结石复发,这在几十年前早已证明是不可取的手术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较传统的胆囊切除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后第二天病人就能下床活动。但是如果胆管内有结石,就应该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作十二指肠镜并经此切开括约肌取石,此种方法费用剧增近一倍,而且目前成功率尚较低,因此应该选用传统手术,安全、有效、价廉。
许多人因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或胆绞痛需住院手术切除胆囊时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胆囊是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切除胆囊是否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胆囊在人体只起储存和浓缩胆汁的作用,它并不产生和分泌胆汁,真正产生和分泌胆汁的器官是肝脏。胆汁才是帮助消化食物的物质。切除胆囊后胆汁储存和浓缩功能虽然丧失,但胆汁仍能在小肠内与食物混合,起到消化作用。此外切除胆囊时,由于胆囊炎和胆石症,绝大多数胆囊的功能已全丧失,胆囊已成为有害而无益器官,切之并不可惜。
胆囊炎切除后有什么影响 胆囊的作用
胆囊具有浓缩、储存和排出胆汁的功能。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并不是由胆囊分泌,胆囊经过收缩将胆汁浓缩随之储存,在进食后以排出胆汁参与食物的消化。所以胆囊是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假如没有了胆囊,整体的生理状态都会受到影响。
胆囊息肉和胆结石哪个严重 什么是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一类病变。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良性或恶性病变,但以非肿瘤性病变为多,一般认为直径15mm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几乎全是恶性肿瘤性病变。
胃痉挛与胆绞痛的区别
胃痉挛与胆绞痛都属于急性腹痛,但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器官,由不同的疾病所致,发生的原因多种、各异。这两个器官均所属于中空器官,疼痛是因为平滑肌的强烈收缩,发生痉挛使腔内压增高而造成。通常人们习称前者疼痛为“胃痉挛”,后者疼痛为“胆绞痛”。
“胃痉挛”多发于急性炎症和穿孔由细菌和细菌的毒素引起的胃炎,称“感染性胃炎”。由强酸、强碱不同的化学物引起的胃炎,称“腐蚀性的胃炎”。这两种情祝除中上腹疼痛外,常伴呕吐与腹泻。不经治 疗,一般不能缓解,更不可能突然终止疼痛。而胃穿孔时,疼痛剧烈、呕吐、肠鸣音消失。虽穿孔当时一过性疼痛减轻,决不会突然缓解;并且数小时后,腹痛还会重新加剧,由于胃内容物流入腹腔,并发腹膜炎,腹痛反而加重。
胆绞痛是多发生于胆结石并发胆绞痛可突然发作,但疼痛也可很快消失。因当结石在胆囊和胆管内漂浮不定时,常无特殊症状,有的病人结石达到2~3厘米时,都未发生过胆绞痛,但有的结石不大,却经 常发生胆绞痛,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结石因某种原因而移动,引起了胆管或胆囊颈梗阻,疼痛可突然发作,且非常剧烈。当进高脂肪饮食后,胆囊就会收缩,并将胆囊内结石推移到胆囊颈部和胆管,而引起结石嵌顿。这时胆汁的流通出现障碍,胆囊内压力升高。高压使胆囊膨胀或胆管扩张,胆囊肌肉又不断收缩,图挤走卡住的结石,使胆囊、胆管压力更高,故患者就会感到剧烈疼痛,这种胆绞痛在夜间容易发生,因为人躺卧眠时,结石会借势滑入胆囊管内,胆囊摘除后仍有可能疼痛。
身体各器官最怕什么 胆囊:怕不吃早餐
胆汁帮助消化,胆囊是盛胆汁的。经过一夜睡眠后,胆囊内存留很多胆汁,如果再不吃早餐,胆汁会积聚在胆囊中逐渐形成结石,造成胆囊代谢紊乱。
经常不吃早餐会导致胆结石等胆道健康问题的发生,而胆囊癌与胆结石关系密切,并会让相关健康问题出现日渐递增的趋势。
建议:按时吃早餐。
早上即便是喝点牛奶、吃几片面包,都能把胆囊内潴留(指液体在体内不正常地聚集停留)的大量胆汁排出体外,避免形成结石。
胆囊息肉有什么影响
1、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又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型。比如说,胆固醇息肉,增生性胆囊息肉炎症性胆囊息肉,等等。但是临床上以 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但是专家认为如果患者体内有结石的话,不管是那种部位的结石,都能增大胆囊息肉的病变率,这点是 值得重视的。
2、胆囊息肉一般都是通过超声检查,CT检查,胆囊内镜,病理切片等等。如果是并且比较严重的患者,一般会有恶心,呕吐 ,头晕,厌油没有食欲等症状。但是最典型的还是腹部疼痛。
3、胆囊是一个人体重要的器官,因为胆囊有很多的功能。比如,胆囊分泌胆汁。人体摄入的饮食,摄入的脂肪都需要胆汁的 帮助,才能消化,有利于胃肠的吸收,避免肠腔阻塞造成肠梗阻
人体一个器官绝对不得癌
首先,和心脏的组织结构有关
癌症是由上皮组织化生来的,凡是有上皮组织的地方,都有发生癌症的可能。上皮组织覆盖着人体表面,也覆盖着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生殖道的内表面,还是构成肝、肾、乳腺、前列腺等器官的实质成分。这些组织器官,都有可能发生癌症。癌就是由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心脏中没有上皮组织,自然也就不会有原发性癌症发生了。
其次,和心脏的独特解剖位置有关
心脏和血管构成了一个封闭的血液循环系统,使其不易受到外界有害物质的直接侵袭。人们生活中面临的许多致癌物质都可能对鼻咽、口腔、食管、胃肠、肺、皮肤等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进而引发恶性病变。比起这些每天接触有害物质的器官,深藏在躯体核心位置的心脏就难以受到这些致癌物质的直接侵害。即使进入到血流的有害物质也能在经过肝脏、脾脏和肾脏时不断得到净化处理。这样一来,血液中的一些有害物质也很难对心脏造成不良影响。
再次,与心脏的功能有关
在人的一生中,心脏分分妙妙都在不停地跳动,不舍昼夜,从不停止。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泵站,因为流经心脏的血液永不停息,所以即使是转移中的恶性肿瘤细胞,也不宜在心脏中停留。事实上,心脏中的转移性肿瘤多是由肺或纵隔内的原发或继发性恶性肿瘤局部侵袭而来。
然而,也不是说心脏绝对没有肿瘤
有报道说,艾滋病患者心脏血管肉瘤和恶性淋巴瘤的发生率都有所增高,后者甚至可以成为患者的直接死因。心脏本身也有良心肿瘤,如心腔粘液瘤等,也有来自横纹肌的肉瘤和转移性肿瘤。只是没有上皮组织化生而来的癌。
胆囊癌的中医诊断标准
一、分型
胆囊癌分为腺癌及鳞状细胞癌两型,其中前者约占71%90%,后者不到10%.而腺癌又分为以下几种:
1.乳头状腺癌可能由乳头状或息肉恶变而来,肿瘤向胆囊腔内生长,影响胆囊排空,肿瘤表面有溃疡,易引起感染。肿瘤如果阻塞胆囊颈,可使胆囊肿大,胆囊壁变薄,类似胆囊脓肿或积液。
2.浸润型腺癌较多见,约占腺癌的70%,可导致胆囊缩小,胆囊壁变硬且增厚。
3.硬化型腺癌可同时伴有胆道硬化,导致胆道任何部位发生梗阻。
4.粘液型腺癌肿瘤松软,容易破溃导致胆囊穿孔。
二、临床分期
(Nevein与Maron根据侵犯胆囊壁的深度及扩散范围所作的分期,1976)
Ⅰ期:癌组织仅限于粘膜内,即原位癌。
Ⅱ期:侵及肌层。
Ⅲ期:癌组织侵及胆囊壁全层。
Ⅳ期:侵及胆囊壁全层合并周围淋巴结转移。
Ⅴ期:直接侵及肝脏或转移至其他脏器或远处转移。
三、TNM分期
T1:肿瘤侵犯胆囊壁。
T1a:肿瘤侵犯粘膜。
T1b:肿瘤侵犯肌肉组织。
T2:肿瘤侵犯肌层及周围组织。
T3:浆膜和(或)1个器官被累及(肝脏浸润≤2cm)。
T4:2个或多个器官累及,或肝脏肿块>2cm.
N1a:胆管、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
N1b:其他区域淋巴结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四、转移与播散
胆囊癌发病生长迅速,易早期扩散,其转移途径有3种: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直接浸润。有人通过手术发现在已有转移的胆囊癌患者中,约占25%-75%经淋巴道转移;有半数以上癌种可直接浸润到邻近器官,按其转移顺序依次为肝、胆管、胰、胃、十二指肠、网膜、结肠和腹壁。
胆囊癌是常见的转移途径是经淋巴转移和直接播散到肝。当癌种广泛生长超过粘膜时,也可发生神经周围和血管转移。
胆囊癌肿可以向下扩展并造成胆管梗阻。大约25%的胆囊癌可穿透播散到邻近器官,包括胃、十二指肠、结肠和腹膜。血行的远隔转移,常累及肺、骨骼和肾脏。胆囊癌的病人常可在锁骨上发现增大的Virchow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