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脾和小肠功能的区别
中医脾和小肠功能的区别
你是把中医中的脾和西医中的脾混淆了,中医中的脾包括消化系统、肌肉等,小肠的吸收功能属于脾,但小肠不属于脾,西医中的脾仅仅指脾脏,你仔细看看教材,脾的定义,说得很清楚。中医中的脾是包括整个消化吸收系统的,它是从功能上来划分的,中医着重功能,不是像西医那样从组织结构上来划分的。不仅是脾,比如肺它就包括呼吸系统,不像西医仅仅只肺脏,肝、心、肾等也不仅仅指肝心肾,包括与之相关的组织。以后学习中医也要注意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如果你按照西医的概念去理解,那就想不通了。
中医脾胃养生保健
脾胃是有“感情”的,“情志养生”也是养脾胃。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心情抑郁、情绪低落时,会茶饭不思,而放松的环境和愉快的心情则会使你胃口大开。
研究发现,在胃病患者中约七成跟情绪有关,而胃功能失调者,患抑郁症等各类情绪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3.1倍至4.4倍。由于“情绪”变化常可引发胃肠功能的改变,所以胃被称为人体情绪变化的“晴雨表”。
中医学很早就意识到“情志伤胃”,所以古代先贤对于胃病的治疗多是强调“调节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说明了情绪对脾胃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我们要养脾胃,首先先要调理好我们的心情。
大便粘稠恶臭的治疗方法
大便粘稠恶臭:患者出现“大便粘稠”,中医脾虚证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症,其病情复杂,临床症状主要有呕吐、腹泻、水肿、出血等。想要改善大便粘稠的情况,介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起居要有规律,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也可有助于改善消化道的功能。
2、胃肠功能有关,要强化胃肠功能,增强胃肠道抵抗力。双歧杆菌是人体的有益菌,其作用已被国际公认。水苏糖富含水溶性纤维,能补充人体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有效的润肠通便,防止大便粘稠,清理体内垃圾,排除废物毒素,防治便秘、腹泻和痔疮,预防肠癌,是一种帮助消费者的健康食品。能有效强化胃肠道功能。
3、调解紧张的情绪,和饮食不适有关,饮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要避免。
4、掌握饮水技巧: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喝水。最好早晨空腹饮水两大杯。
5、饮食粗细搭配:多吃芹菜、韭菜、莲藕、紫菜、芝麻、海带、瓜果等含粗纤维量高的食物。平时也不要吃过多的肉。
上述文章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了大便粘稠恶臭的治疗方法,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了吧。大便粘稠有时会给大家带来尴尬,大便粘稠恶臭,人们不是很了解,又因为见血,患者就会非常的紧张和害怕,只要足够的了解,并及时的治疗,我么没必要担心的。
肾脏不好忌吃什么食物 动物内脏
肥胖患者患慢性肾病的风险是体重正常患者的3~4倍,而动物内脏中又含有高脂肪,所以肾脏不好时也要少吃动物内脏。
常见的有:心、肝、脾、肺、肾、大肠、小肠、肚等。
吃了红豆有什么作用 赤小豆和红豆有什么
赤小豆,又名红豆、红小豆等,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中医认为,赤小豆性味甘、酸、平,归心、脾、小肠经,有健脾益气、利水除湿、解毒排脓之功。能补脾,性善下行而利水,为滋养性食疗佳品,对脾虚湿盛,水肿胀满,肢体重困等,疗效甚佳。《神农本草经》言其“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及肌胀满”。《食疗本草》言其“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
红豆,又名相思豆等,为豆科植物相思子的成熟种子,广布于热带地区。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辛、苦、平,有毒,入心、肺经,有清热解毒,祛痰杀虫之功,适用于疮痈肿痛,腮腺炎等。《本草拾遗》言其“通九窍,治心腹气。止热闷头痛,风痰。杀腹藏及皮肤内一切虫”。《现代实用中药》言其“治皮肤病疥疮、顽癣等,为浸剂或糊剂”。
赤小豆和红豆的区别
其实赤小豆和红豆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虽然颜色相同,但是形状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赤小豆是扁身的,而红豆是圆身,而且两种豆子功效不同,吃起来口感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两种豆子还是很容易区分的。
赤小豆,又名红豆、红小豆等,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中医认为,赤小豆性味甘、酸、平,归心、脾、小肠经,有健脾益气、利水除湿、解毒排脓之功。能补脾,性善下行而利水,为滋养性食疗佳品,对脾虚湿盛,水肿胀满,肢体重困等,疗效甚佳。《神农本草经》言其“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及肌胀满”。《食疗本草》言其“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
红豆,又名相思豆等,为豆科植物相思子的成熟种子,广布于热带地区。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辛、苦、平,有毒,入心、肺经,有清热解毒,祛痰杀虫之功,适用于疮痈肿痛,腮腺炎等。《本草拾遗》言其“通九窍,治心腹气。止热闷头痛,风痰。杀腹藏及皮肤内一切虫”。《现代实用中药》言其“治皮肤病疥疮、顽癣等,为浸剂或糊剂”。
芒种节气调理肠胃需要“减酸增苦”
芒种饮食减酸增苦理胃气
芒种时节天气炎热,出汗多,饮水多,胃酸易被冲淡,消化液相对减少,消化功能减弱,导致食欲不振。此时节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消化为主。饮食调养方面宜减酸增苦,调理胃气。
胃和肠作为消化系统的两大器官,上下相连,相互影响,从而导致肠胃不适总是并发出现。其实,肠胃健康属于中医脾胃范畴,中医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基于这种情况,中医非常关注脾胃虚弱问题,很多著名的调理方剂都是针对脾胃而设计的。猴头菇就被推崇为“养胃山珍”,改善胃肠道功能效果显著。现代医学研究更是表明,猴头菇补脾益气,利五脏,助消化。专家建议,“袪湿理气”可在平时饮食中多吃一些治养胃肠的猴头菇进行食补。
夏季贪凉最伤脾胃
夏季,贪凉的人总喜欢把空调温度定在20度;从冰箱中拿出凉西瓜就吃,啤酒、饮料也非冰镇不可;雪糕一根接一根地吃……夏季贪凉饮冷是对脾胃的最大伤害。
中医认为寒凉是阴性的,过于寒凉会使脾胃功能下降。寒冷的东西会使胃黏膜快速收缩,导致胃肠痉挛、引发疼痛,腹胀、腹泻。
因而,芒种养生应少乘凉饮冷,避免损伤脾胃。饮食有规律也是对脾胃的保护,平时注意不要饥饱无常,进食时间也不要太短或太长。
小贴士:“工作狂”尤其要小心消化不良
现在很多白领总是满脑子都是工作的事,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中医认为,“思虑过度”会伤脾,结果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
芒种时节人体脾胃本来就比较虚弱,再加之白领压力大、爱想事很容易引发消化问题,导致腹泻或便秘。所以越是工作压力大的人,越要学会放松,特别是吃饭的时候不要思考问题,更不能生气,最好专心吃饭。
脾虚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连脾虚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怎么谈脾虚,更不可能知道自己是不是脾虚。所以我们要先知道脾虚是什么?中西医对脾虚的看法。
中医脾虚:在中医理论中脾虚泛指是脾气虚损造成的一系列身体脏器失调的多种生理现象。
脾虚包含运化失常导致营养吸收出现障碍,水液失于布散导致体湿痰多,甚至是出现败血症。肾有先天之本的说法,而脾则是后天这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脾虚不宜小看。
西医脾:在西医中脾只是作为人体的一个脏器,属于免疫器官。脾脏占有全身的1/4的淋巴组织,脾脏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所以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免疫器官同时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由此看见脾对人体的重要性。
椰汁一天喝多少
300-500ml。
平常饮用的一般是生榨椰汁,生榨椰汁味甘性温,入胃、脾、小肠经,一次性食用过多的话容易使得身体的气血过旺,从而引发上火的症状,通常建议将摄入的量控制在300-500ml左右。
椰汁饮用以后对人体有诸多益处,但是一次性食用的量也不建议过多,从市面上买的话,一天1-1.5个是比较合适的。
冬瓜皮和玉米须煮水喝的好处
冬瓜皮归脾、小肠经,玉米须归膀胱经,这两种食物都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使体内多余的水分可以尽快的排出,达到消肿的作用。
冬瓜皮性凉、味甘,属于寒凉的食物,可以一定程度的清除体内的热气,和玉米须一起煮水喝,可以达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冬瓜皮和玉米须一起煮水喝,可以降低血液中血糖含量以及胆固醇的含量,适合高血糖、高血脂的人群食用。
玉米须配什么利水消脂 玉米须+冬瓜皮
冬瓜皮味甘、性凉,归脾、小肠经,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暑热口渴,小便短赤等病症,搭配玉米须一起饮用,其利水消脂效果更佳。
材料:准备20—30克的玉米须和冬瓜皮。
做法:将玉米须清洗干净,冬瓜皮表面的白霜清洗干净,然后再将冬瓜皮切成小片。随后将冬瓜皮和玉米须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先用大火煮开,最后再用小火熬煮20—30分钟就可以了。
中医如何治疗痤疮
1.耳穴毫针法
主穴
耳尖、肺、皮质下、神门、内分泌、肾上腺、局部穴。
配穴
脾、小肠、肝;便秘加大肠、直肠下段;脓包型加心;月经不调加内生殖器、卵巢。
操作方法
每次选主穴3~4个,配穴2~3个。常规消毒,医者左手固定耳部,右手拇、食指持针柄,将针对准穴位,手指前后捻转,使针随捻转刺入。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日,一般治疗2~3疗程。
2.耳穴压丸疗法
主穴
肺、大肠、内分泌。
配穴
脓包型加心、肾上腺;口苦心烦加肝、胆;月经不调加内生殖器、卵巢;胃肠功能紊乱加胃、脾、面颊、下颌。
操作方法
每次取主穴2~3个,配穴4~5个,重者按压双耳,轻者按压一侧。每日按3~4次,每次30秒,3日换一次,10次为1疗程。
3.耳穴点刺出血疗法
主穴
肺、肾、胃、大肠、内分泌。
配穴
耳尖、面颊、脾、肾上腺。
操作方法
病人端座位,医生用左拇指、食指、中指固定患者耳廓,常规消毒,用针头或三棱针对准相应穴位,直刺深约0.2厘米,挤出少量血即可。一次4~6个穴位,每日1次,7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1~2疗程即可痊愈。
特别提示
痤疮耳穴疗法属中医治疗范围,如果需要请到正规医疗单位接受治疗,不可擅自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