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拖延症产生的原因 逃避不愉快的工作

拖延症产生的原因 逃避不愉快的工作

每个人偶尔都会有一些重要但不愉快的工作,当不愉快和愉快的事情可供选择时,一个人通常会选择后者,不愉快的事情就一直放在一边。

拖延症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缺乏自信心:

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总要面对这样或者那样的难题,工作中难免遭遇重大挫败,而对自己不够自信的人,就会有强烈的逃避心理,认为自己能力不够,遇事就想摆脱掉,能不面对就不面对,根本就不能处理好工作,遇事就拖拖拉拉。其实主要原因是自己不够努力;

只想不做:

有些人雄心壮志,对工作任务,对工作规划充满幻想,说起来也滔滔不绝,但却迟迟不愿意付诸实践行动,想和做永远不再一个层面,这种人可谓是拖延症中的一员;

懒散:

总觉得工作十分困难,总是暗示自己处理不了,从心里就不愿主动的去积极处理工作,工作状态懒散、颓废,感觉做什么都很难。

胆怯:

胆小,处理问题胆怯,做事毛手毛脚,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十足的把握,每做一件事都害怕影响工作,为别人带来麻烦……各种各样的担心最终延误了工作。在受到上级或同事的催促、指责后,心中更会感到焦虑, 愈发害怕工作失误,于是更想逃避,导致拖延症越来越严重。

缺乏干劲: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工作干劲不足,不愿意花大力气去做事,感觉都是再做无用功,每当被分配任务,心里面会不由自主地反感,于是能拖就拖,能推就推。

执行力差:

领导交代的工作任务,总是不去执行,被一拖再拖,实在是不能拖的时候就随便应付下交差。

拖延症怎么治 客观的认识拖延症

我们首先对拖延症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每个人都有拖延症!

因为世上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理性的人,当在简单任务和困难任务之间选择的时候,我们都会选择前者,这是我们的本能。所以当我们出现拖延症的时候,不要再陷入到负面情绪中,不要自责,不要逃避,勇敢面对,可以克服的。

拖延症的表现 胆小

拖延症患者往往还胆小怕是,瞻前顾后的,导致工作效率极低,因为自己的精力与时间内耗了,畏手畏脚的,自然做不好工作,反过来自信心又降低了,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只想逃避。

我们都有拖延症

拖延小组的成员纷纷跟帖,公布自己曾经因拖延付出的代价:有人错过了出书的机会,有人错过了高薪的工作机会,有人因为玩“空当接龙”游戏错过了对国足队员的采访,甚至有人因此失掉学业、丢掉文凭

将近凌晨一点,26岁的小苏终于修改好了他的信用卡信息,包括账单地址和工作单位。打电话到人工服务台,几分钟就完成,他却足足拖了两个月。前一天是周日,他刚刚参加了医药代表的职业资格考试。事实上,他直到周五才开始温习。上学的时候他就习惯考前突击,幸运的是,成绩一直还过得去,于是习惯就此沿袭下来。

两个月前,他好奇自己有多少同道,键入关键词“拖延症”,搜索到了豆瓣网小组“我们都是拖延症”,毫不犹豫地加入了。

拖延和焦虑有关

“明明知道那么多事情堆在眼前:摊开的文件、散乱的衣橱,或者只是一个该打的电话、一封该发出去的邮件,还有自己焦急不安的小心脏,我们还是边咬着手指甲,边也许只是发呆地说,再呆一会儿,就一下下??”

这一段介绍是成员加入小组后首先看到的文字。2007年5月,在一家杂志负责市场工作的Fisher建立了小组,初衷源于她对自己的琐碎拖延产生的主观感受:“天黑了又白了,心情愈加沮丧却伴随偷来欢愉般的戏谑。”

个人生产力专家戴维·艾伦曾总结过工作生活中引起拖延的两种情形:一种是很多烦人的小任务,它们会中断生活,但影响不大,比如收拾一个乱七八糟的房间;另一种则属于超出能力的控制范围,甚至可能让人害怕、或对当事人生活影响非常大的任务——两种情形都和焦虑有关,而不是懒惰。

“拖延症,好像就是在说我!”每天平均有30人加入到这个小组。的确,在人们看来,拖延(Procrasti nation)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西南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郑涌则认为:“现象具有普遍性,‘症’则带有临床色彩,不具普遍性,并有相应的诊断标准。”目前而言,“拖延”只是一种现象,还算不上“病症”。

根据美国芝加哥德保尔大学心理系副教授费拉里1996年发布的调查结果,有70%的大学生存在学业拖延的状况,正常成年人中也有多达20%的人每天出现拖延行为。

在1988年出版的《现在就做》一书中,心理学家尼尔·弗瓦尔说:“人们拖沓的主要原因是恐惧。”该书的副标题是“克服拖延,享受无罪的玩乐”。

Procrastination一词的拉丁原文procrastinatus,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 。该词的最初亮相是在爱德华·霍尔出版于1542年的书里。几乎是相同的年代,正处于明清交替的中国,一位名叫钱鹤滩的学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圣经从希腊文翻译为英文的过程中,拖延更多被译成“罪过(sin)”,直到工业革命后,拖延才逐渐具有了现在的含义,被视为“以推迟的方式逃避执行任务或做决定的一种特质或行为倾向,是一种自我阻碍和功能紊乱行为”。

在大多数心理学家看来,“拖延”这种推迟执行任务的行为是人们对抗焦虑的一种办法,而焦虑大多来自做出决定或开始、完成一项任务。个人的拖延行为往往缘于压力、犯罪感以及个人效率的降低——这些感觉综合起来,往往又加剧了拖延行为。一般来说,一定程度内的拖延行为都属正常,但长期的拖延则很可能是心理或者生理失调的一个表现。

拖延是与自我控制对立的冲动

初进小组的新鲜过后,小苏发现,组内的发言更多是个人经历的列举,没有太多专业人士的指导。一个月后,他决定求助心理诊所,并打算将全部治疗过程记录下来。他很认同心理医师的话:“拖延就是缺乏对自我的管理,从情绪到时间。”

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美国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的心理系教授詹姆斯·马则认为,拖延是“与自我控制对立的冲动”的特殊形式。他还发现,当需要在两个任务之间作选择,研究对象往往宁愿选择不太紧急的那一个——虽然那项任务更繁重,但拖延更有愉悦感。

“外在的环境对我有一个要求,而我会有自己的想法,做事时会推迟。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对拖延的愉悦感,到后来形成了习惯,若不拖延还会有焦躁等负面感受。”跟随心理医师精神分析式的引导,小苏渐渐对自己的拖延有了这样的认识。

他原本在南京,读书,工作,上司是一位和蔼的老人,轻易不斥责下属。小苏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工作报告经常迟交,几天,一周,直到一个月,上司不再沉默了。加上在买房的事情上一直拖延,女友误会了他,两人分手,小苏在悔恨中离职。“离职的时候,还有两万元的发票没有报销呢。”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群男孩总是喜欢到某处草坪踢球,草坪的主人屡屡劝止无效,想出一个主意。他对男孩们说:“如果你们每天来踢球,我愿意给每人每天一块钱。”男孩们欣然同意。第二日,主人说:“以后,我只能给你们五毛钱。” 男孩们勉强接受。第三天,主人不再发钱,男孩们忿忿离开:“以后谁还愿来这儿踢球呢?”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这则故事寓含了一种普遍现象:即使与之前的意愿相符,个体也会对强加的要求有逃避的倾向。为获得自主的控制感,对外来的任务采取拖延回避,不失为便捷的途径。

更何况,有时拖延甚至是被鼓励的。大部分拖延者在接受开放式访谈的过程中,都会提到相似的经历:拖延并不曾真正带来危害,赶在最后一刻抢闸完成了任务,同时满足了虚荣心——只用很短的时间却能取得不错、甚至比别人好的结果。无形中,“自己最适合短期高压的工作状态”的心理得到强化,并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暗示。如此周而复始,反复循环。

有时拖延是为了追求完美

在一篇人气很高的帖子中,拖延小组的成员纷纷跟帖,公布自己曾经因拖延付出的代价:有人错过了出书的机会,有人错过了高薪的工作机会,有人因为玩“空当接龙”游戏错过了对国足队员的采访,甚至有人因此失掉学业、丢掉文凭??

按照安吉拉的理解,这些“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情形”属于消极的拖延。安吉拉是哥伦比亚大学组织心理学系的教授,在《对拖延的再思考:态度和行为中“积极拖延”的正面效果》一文中,她将拖延区分成两种状态:消极拖延和积极拖延,相比之下,后者往往更喜欢在压力下工作,这样他们可以做出更深思熟虑的决定,并更及时地实行。

“时间紧迫往往逼得我才思泉涌”。在去年12月的一篇博客中,知名写手柏邦妮记录了她的一次紧张经历:7小时的剧本会后,分秒必争地赶回家,编辑们全体在等她的封面文章,趴在电脑前一口气写了5000字才作罢。

除了焦虑和逃避控制,常与拖延联系起来的,还有完美主义。费拉里教授认为,某些拖延行为并非拖延者缺乏能力或不够努力,而是某种形式的完美主义或求全观念的反映,他们共同的心声是“多给我一些时间,我可以做得更好”。

拖延小组中,除了小苏,还有一位成员备受关注。在一篇《攻克拖延症》的热帖中,她记录了自己与心理医师交流,并根据医师的引导分析自身拖延的缘由、读心理学书籍的心得,甚至详尽到几点钟起床、几点钟到教室的日常规划。她的昵称是“完美是个梦”,英文ID是“perfectionism”(完美主义)。

关于“拖延”的研究也处在“拖延”中。郑涌教授表示,国外对“拖延”的研究也只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国内则一直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关于“拖延”的界定,一直没有一个研究者普遍接受的定义,也从未形成一个全面的理论。但拖延无时不在。

关于拖延的生理学根源研究,目前大多围绕前额叶皮层的功能。这个脑区负责大脑的执行功能,比如计划、冲动的控制和注意力,还起到过滤器的作用,降低来自其他脑区分散注意力的刺激。前额叶皮层的损伤或者低活动性,会导致过滤杂扰刺激的能力降低,进而使处理任务的组织能力变差。

由于工作时间的安排,小苏原定为期六周的治疗才进行了不到三分之一,但他觉得效果还是挺明显。至少现在,他已经修改好了信用卡信息,并且整理好了发票预备明天报销,他决定,这一次无论如何不会再拖延了。

拖延症的概述

拖延症,英文Procrastination。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拖延症形成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一种观点认为,拖延是由一种或数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造成的,个体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都可能拖延;另一种观点认为,拖延多是由环境决定的不稳定因素造成。

要想改掉拖延症其实也简单,不妨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把日常必要的工作制订一份规范的流程出来,设定明确的时间表和完成期限。在工作中,必须不断提醒自己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并且向同事和上级做出工作保证,让别人的压力成为自己勤快工作的动力。坚持一段时间,相信拖延症就会明显好转,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如何避免拖延症

拖延症的本性还是放纵自己的缘故,认为还有时间,这件事请不着急,慢慢来的心态,熟不知等到了规定时间的时候,却发现出问题了,这种现象非常常见,学生一族的作业不及时完成情况就是很普遍的拖延症表现,员工没有及时完成分配到自己的工作任务也是。

想要彻底解决拖延症带来的烦恼,首先就需要有一颗整顿的心,想要彻底改变的心,大部分拖延症是平常不良习惯慢慢造成的,最后导致工作生活事事不顺心的状态,并且需要真正付诸行动上来改掉拖延症才行。

拖延症另外的促使因素就是外界干扰太多,比如学生写作业,换成以前外界诱惑没有那么多,也就专心写作业,但是现在娱乐多了,学生想先放松心情,将作业延迟到后面,总以为后面来得及完成,但是随着控制力的低下,慢慢就是导致作业延误,并拖延其它事情。

有人说外界干扰多,不去理会就行了,但是真正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呢?因此需要暂时摒弃那些事物,比如工作的时候,上网会耽误工作的情况,那就将网络关闭,其它情况也是如此对待。

自控力这种本领不是绝对的,也不是说有自控力就能够抵御外界干扰力,毕竟外面的世界五彩缤纷,自控力又无法完全保证的时候,有时候避免拖延耽误工作的时候,尽可能将规定时间缩减,增加任务的紧迫性。

婚前恐惧症产生原因

一、婚前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也是婚前焦虑症的表现之一。婚姻对于夫妻双方而言是一个约定,也有约束成分,通常情况下,女性既渴望稳定的婚姻生活,同时也对这种约束心存担忧,她害怕被婚姻所束缚,虽然她不一定要具体做什么,但当这种自由受到威胁时,逆反心理就会起作用。

二、婚前恐惧心理

谈婚论嫁到了婚前最后一个阶段时,或许是最值得书写的一个时段,它比婚礼举行的那一刻来得细腻复杂,有太多对未知的憧憬,有太多对过往的释怀。

三、心理素质问题

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却在此时常常困扰着新人,心理素质不好的新人在有了某些不良躯体反应后往往还会产生逃婚的念头。心理专家称,新人会出现这种恐惧反应,其实是婚前焦虑症的症状表现。

四、攀比心理

和别人进行攀比。怎么看自己找的对象也没有别人的好。这也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还是说明没有做好结婚的准备。

相关推荐

别让孩子患上“拖延症

1、人们总是爱拖延 人们总是会享受于安逸时光,孩子们也是一样的,他们会变得懒怠,不愿意动手,不愿意做很多事情,他们更加倾向于赖床,倾向于慢吞吞的吃饭,晃悠悠的走路,所有的时间都在被耗费中,这不仅仅是孩子,父母也会有拖延症,他们也会安于现状,可能觉得自己的工作足够家庭支出了,便不会去开拓,不会去做更加远大的事情,或者是不会想着让自己的工作更上一层楼。可以说拖延症是人的通病,但是小孩子从小养成拖延症,在以后会非常的麻烦,他们可能会更加容易遭受挫折,蹉跎时光,所以家人们要改正孩子拖延症的毛病,让他们吃些苦头,尽

上班族“心理罢工”如何解决

让自己放松一下 上班就是重复做某些事,有些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在重复做同一种工作,难免会产生倦意。如果这种倦怠感得不到修复,就特别容易出现透支的感觉,从而让人对工作失去热情。 支招:出现职业倦怠,首先要想办法让自己适当的休息一下,换个环境。比如与朋友一起度个假,去避暑休闲的景点旅游等,让自己短暂地离开工作场所,或减少在工作地点停留的时间。通过“换个环境”、“放松身心”等方式,寻找新的工作灵感,焕发出新的工作热情和希望。 增加团队活动 很多上班族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执行力下降,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种原因:一

流产后腰痛

流产包括很多种,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和自然流产等,这些都是属于流产的,流产对身体伤害很大,所以流产后就需要正确的方法护理。流产后饮食一定要非常小心,不然很容易引起各种症状,比如腰部疼痛要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来滋补身体,还要补充一些维生素类的。 流产后患者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因为愉快的心情是很利于患者康复的,心情差的话,就会导致肝脏受损,肝主疏泄,情志不舒畅,对于一个流产的产妇而言,体内慢慢的就会瘀滞的,可能会有肿块。 流产后,1月内禁止性的,就是要防止生殖器官感染。如果发现阴道有什么不适的症状,马上要到医院就

做事拖延多为对抗内心焦虑

有谁听说过,做事拖拖拉拉也是病症?再坐半小时去洗碗、看完这个电影就去学习、等明天再写这份报告,这样拖延时间做事、到临门一脚才去做的情况,不是常有的吗? 学生考前拖延现象尤为严重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专家介绍,国外有研究发现高达95%的大学生有意推迟学业任务的完成,70%的大学生有经常性的学业拖延行为。国内心理学家陈保华等人发现,80%的大学生存在学习拖延,拖延程度与任务情景有关。一项在2008年使用拖延评估量表学生卷(PASS)对山东大学等七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有41.7%的大学生存在

拖延症原因是什么

一、压力过大无法纾解。工作越多、压力越大越容易拖拉。现代社会,人们的安全感普遍比较低,导致“有事做的人害怕没事做”,揽下很多自己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二、因为抵触所以拖延。有些人会因为对某件工作不感兴趣而拖拉;有些人可能因为不喜欢某个领导,就对他所布置的任务消极怠工,作为反抗的一种形式。 三、追求完美望而生畏。有的人太想把一件事情做好,一直都在想着各种各样的计划,结果一直都没有行动。今天完成的不完美的工作远远优于无限期拖延的完美的工作。 四、强迫倾向越拖越后。这些人总是会不自觉地寻找自己愿望的对立面。结

减肥失败的原因 拖延症

拖延症和强迫症一样,是一种很多人都患有,却没有引起自我关注的疾病,很多减肥失败的人都患有或轻或重的拖延症。减肥人士的拖延症体现在运动上会表现为:努力的拖后运动时间,在运动的时候磨磨蹭蹭,会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偷懒。以上这些行为不但可能会降低我们的效率,而且会降低我们的运动耗能,对减肥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减肥人士拖延症如果体现在饮食上就会表现为:久久不开始节食,经常会放纵的吃东西,在节食的过程中偷吃东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很容易拖慢我们的减肥进度,还会动摇我们减肥的信心,使我们的减肥难以进行下去。

拖延症治疗有哪些干预措施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积极情绪和调节动机。可以通过适当休息,转移注意力,适当地放松娱乐等来转换心情,获得暂时的积极情绪,不能逃避现实,忽视长远利益和问题的根本解决。在动机方面,任务

拖延症的症状 只想不做

拖延症患者往往是只想不做,还停留在幻想阶段。 有些拖延症患者似乎有着雄心壮志,他们对于自己学业或者是事业充满着幻想,在跟人家谈起来的时候也是滔滔不绝的,但是从来没有付诸实践,知与行是完全分开的。

选择困难症到底是什么

选择恐惧症,也称作选择困难症。选择恐惧,显而易见是不自信和逃避责任的心理,缺乏自立意识,害怕失败。患上这种病的人面对选择时会异常艰难,无法正常做出自己满意的选择,在几个选择中必须做出决定的时候很恐慌,惊慌失措,甚至汗流浃背,最后还是无法选择,导致对于选择产生某种程度上的恐惧。 选择恐惧症现象并非个别情况,而是普遍存在于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当中,若任随病情发展,将衍生出拖延症、社交恐惧症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微电影的出品人—中国联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选择恐惧症不仅仅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女性嗜睡原因有哪些

嗜睡症是种并非常见的心理疾病.它的表现主要是白天睡眠过多,且好睡.不管在什么状态下,如象你所说的站着还是坐着,睡意一来,难以抵档.有些更离谱的是走着也能睡着.当然,这种嗜睡即不是晚上睡眠不足引起,也不是什么神经衰弱或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继发. 目前,嗜睡症的产生原因还不十分明确,因此你的确会有不知怎么回事之感.不过,息息相关可以肯定,那就是与心理,性格因素息息相关,如白天心情不愉快,学习,工作压力过大;个性的较内向等等都可能浮现该状态.也有人认为,嗜睡症是一个人避开现实生活压力一种消极行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