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蒿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退蒸
黄花蒿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退蒸
①黄花蒿用于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之症,常与鳖甲、生地、知母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②黄花蒿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常与鳖甲、地骨皮等同用,如秦艽鳖甲散。
①黄花蒿用于急慢性肝炎及胆囊炎,常与黄芩、栀子、半夏、大黄、赤芍等同用。
②黄花蒿用于湿热病,多由外感时邪、内伤饮食生冷而致湿热壅滞肠中,症见腹痛,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常与葛根、黄芩、白扁豆等同用。
③黄花蒿用于风湿痹痛,可用本品配其他祛风湿药同用。
月痨病怎么办
1.归丹银蒿汤
处方:当归12g 丹参15g 金银花15g 紫花地丁15g
败酱草15g 青蒿6g 白薇6g 香附4.5g 红花4.5g 谷芽12g 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与主治:活血祛瘀,清热解毒。月家痨初起,小腹胀痛,或阵发性绞痛,阴道有时流黯红浊液,带多黄稠,五心烦热,纳差,咽干口渴,舌红边略黯,苔黄,脉弦数.
方义:当归,丹参,红花活血祛瘀;金银花,紫花地丁,败酱草清热解毒;青蒿凉血,解骨蒸劳热;白薇退阴虚内热;少佐香附解郁结;谷芽健脾胃;甘草养胃气,调和诸药。
2):归丹地蒿汤
处方:当归12g 丹参15g 生地黄12g
地骨皮10g 青蒿6g 沙参12g
十大功劳叶6g 凌霄花6g 蒲公英15g
白花蛇舌草15g 麦芽12g 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与主治:活血祛瘀,养阴清热。月家痨中期,至午后发热,天明热退,心胸及手足心烦热,自觉骨中有火向外燔灼,小腹痛,按之硬,带多黄稠,心慌心悸,咽干口渴,纳少,舌红边黯,苔黄,脉小而数。
方义:当归,丹参养血活血;生地黄养阴清火;地骨皮凉血退蒸;青蒿凉血,退虚热;沙参养阴益气;十大功劳叶清热养阴;凌霄花凉血祛瘀;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麦芽健脾和中;甘草清养胃气,调和诸药。
胡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1.退热除蒸
胡黄连性寒,入心肝二经血份,有退虚热,除骨蒸,凉血清热之功。治阴虚劳热骨蒸,常与银柴胡、地骨皮等同用,如清骨散。
茵陈蒸菜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退黄
茵陈味苦、辛,偏微寒性,归脾、胃、肝、胆经,对人体来说具有清湿热、退黄疸的作用,对于一些因为体内湿热之气过重所引起的皮肤瘙痒、黄疸尿少症状来说可以适当地吃一些茵陈蒸菜,可以起到清热退黄的作用。
牡蒿的功效与作用 解表退热
牡蒿有解表退热的作用,可用于夏季感冒或者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烧,身热头痛,体倦无力等症。《陆川本草》:驱风发散,解表退热。治感冒身热头痛。
男人阴囊潮湿瘙痒用什么药
黄花蒿紫苏方药浴组成:黄花蒿100克,紫苏50克,艾叶50克,冰片10克。
功效:芳香化湿,清热止痒。
药浴方法:
1.在黄花蒿、紫苏和艾叶3种药中加入适量水,煎取药液约1000毫
升,再加入研细的冰片粉。
2.取纱布或药棉蘸药液湿敷患处30分钟。
3.若洗浴30分钟则效果更好。
4.每天以此药外搽患处4~6次,3~6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注意清除体内其他感染病灶。
蛇床子地肤子药浴组成:蛇床子、地肤子、苦参、黄柏、明矾、川椒各20~30克。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药浴方法:
1.将药物放入药锅中,加水2500毫升煎煮,煎煮30分钟,过滤去渣后
倒入盆内。
2.趁热先熏患处,待药温适度后外洗阴囊。
3.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
注意事项:患处忌搔抓、热水烫洗,少用碱性皂、液。
蛇床子苦参药浴组成:蛇床子、苦参、明矾、,川椒、青盐、艾叶各9克,蝉蜕60克。
功效:1祛风燥湿、杀虫止痒。
药浴方法:
1.将药物放入药锅中,加适量水煎煮,过滤去渣后倒入盆内。
2.趁热先熏患部,待药温适度后外洗阴囊。
3.每天2次,每次15~20分钟。
注意事项:患处忌搔抓、热水烫洗,少用碱性皂、液。
黄花蒿与青蒿如何区别
黄花蒿与青蒿颇类,二者都是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且味道相近,黄花蒿含有青蒿素,入药谓之青蒿。它们的叶都是多回羽状深裂,它们的花冠都是黄色。那么如何区分二者呢?二者之区别俱在细微之处。一、花序的区别:黄花蒿的头状花序近球形,花序较小,长与宽均约1.5毫米;青蒿的头状花序半球形,花序较大,直径约为3~4毫米。二、叶的区别:黄花蒿的茎下部叶多为三至四回羽状深裂,中部叶多为二至三回羽状深裂,上部叶渐小,常为一回羽状深裂,且叶面绿中透黄,叶裂片轴有狭翼;青蒿的茎下部叶多为二至三回栉齿状羽状深裂,中部叶多为二回栉齿状羽状深裂,上部叶渐小,多为一回栉齿状羽状深裂,且叶面不绿中透黄,叶裂片轴有不甚规则的羽片。纸上谈兵,按图索骥,不见实物,终归难释迷惘与困惑,俟高明指点迷津。
白蒿的功效与作用 利胆退黄
白蒿含有茵陈色原酮、茵陈黄酮等利胆成分,它们可以使胆石症病人胆汁流量明显增强,胆汁中胆固醇含量降低,可预防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黄花蒿的营养价值 营养价值
古本草书记述的“草蒿”(神农本草经)及“青蒿”(除花色淡青、淡黄色者外)与“黄花蒿”(本草纲目)无异,中药习称“青蒿”,而植物学通称为“黄花蒿”A. annur Linn.,该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生长,其体态略有变异。入药作清热、解暑、截疟、凉血、利尿、健胃、止盗汗用,此外,还作外用药。本种不同于植物学上称的“青蒿”A. carvifolia Buch.-Ham. ex Roxb.,二者药用功能虽然接近,但后者不含“青蒿素”,亦无抗疟作用。黄花蒿风干植物含水分9.7%,乙醚可溶物5.6%,水可溶物26.6%,乙醇可溶物0.8%,半纤维素11.6%,纤维素8.5%,木质素9.6%,蛋白质9.3%,灰分10.1%,鞣质类2.4%。
治疗感冒的偏方 外治方
药物:白矾30克。
用法:上为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醋调膏。敷双足涌泉穴,干则易之;或不时以食醋洒之,使药膏保持湿润。
说明;治疗100余例,一般于敷药6小时后开始降温,12—36小时体温降至正常。感冒发烧退烧好办法。
药物:鲜黄篙尖7个,生姜3片,食盐少许。
用法:将黄蒿尖放手心揉搓后,与食盐、姜片共捣如泥。用布包擦患者手心、脚心、印堂穴、太阳穴、脑后,盖被发汗即可获效。
说明:黄篙又名黄花篙,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全草,具清热解疟、祛风止痒之功。
药物:大葱、生姜各15克,食盐3克。
用法:生姜烘干研为细末,再和葱、盐共捣烂,加酒适量调成糊状。用纱布包裹,擦前胸天突至剑突;后背大椎至尾惟;手、足心;肘窝、腘窝,每2小时擦1次,每日数次。
说明:治疗107例,均在1—2天内热退病愈。
月痨病怎么治
1、归丹银蒿汤
处方:当归12g 、丹参15g 、金银花15g 、紫花地丁15g、败酱草15g 、青蒿6g 、白薇6g 、香附4.5g、 红花4.5g 、谷芽12g 、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与主治:活血祛瘀,清热解毒。月家痨初起,小腹胀痛,或阵发性绞痛,阴道有时流黯红浊液,带多黄稠,五心烦热,纳差,咽干口渴,舌红边略黯,苔黄,脉弦数。
方义:当归,丹参,红花活血祛瘀;金银花,紫花地丁,败酱草清热解毒;青蒿凉血,解骨蒸劳热;白薇退阴虚内热;少佐香附解郁结;谷芽健脾胃;甘草养胃气,调和诸药。
加减:(1)小腹痛甚,加延胡索10克,活血止痛。
(2)阴液亏,舌红无津,加玄参12克,十大功劳叶6克,清热养阴。
(3)兼有湿热,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加佩兰10g,扁豆衣12g,黄芩10g,醒脾化湿。
1、归丹地蒿汤
处方:当归12g、 丹参15g 、生地黄12g、地骨皮10g 、青蒿6g 、沙参12g、十大功劳叶6g 、凌霄花6g 、蒲公英15g、白花蛇舌草15g 、麦芽12g 、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与主治:活血祛瘀,养阴清热。月家痨中期,至午后发热,天明热退,心胸及手足心烦热,自觉骨中有火向外燔灼,小腹痛,按之硬,带多黄稠,心慌心悸,咽干口渴,纳少,舌红边黯,苔黄,脉小而数。
方义:当归,丹参养血活血;生地黄养阴清火;地骨皮凉血退蒸;青蒿凉血,退虚热;沙参养阴益气;十大功劳叶清热养阴;凌霄花凉血祛瘀;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麦芽健脾和中;甘草清养胃气,调和诸药。
加减:(1)盗汗多,加小麦芽15克,糯稻根15克,收涩止汗。
(2)咳嗽痰血,加川贝母6克,白茅根12克,清热化痰而止血。
3、归丹三鳖汤
处方:当归12克 、丹参15克 、三七5克(研末,分3次冲服)、鳖甲15克 、玄参12克 、地骨皮12克、白薇6克 、太子参12克 、蒲公英15克、半枝莲12克 、扁豆壳12克 、谷芽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益气养阴,佐以健胃。
主治:月家痨末期,瘀热内结,气阴虚甚,午后潮热骨蒸,五心烦热,盗汗,小腹刺痛,按之有块,形体消瘦,两灌发赤,饮食少进,舌红边黯少津,脉细数。
方义:当归,丹参养营血,通血脉;三七活血化瘀;鳖甲滋阴潜阳,退劳热骨蒸,咸可软坚;玄参滋阴降火:地骨皮,白薇凉血,退虚热:太子参补气生津:蒲公英,半枝莲清热解毒:扁豆壳,麦芽健运脾胃:甘草调和药性。
加减:(1)挟肝火,心烦易怒,口苦,脉细数,加石块明15克,夏枯草12克,降泻肝火。
(2)脘腹胀满,纳食无味,去玄参,加神曲6克,佩兰6克,运脾健胃。
青蒿的功效与作用 退蒸
青蒿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为阴虚发热要药,用于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之症,常与鳖甲、生地、知母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常与鳖甲、地骨皮等同用,如秦艽鳖甲散。
青蒿的功效与作用
对青蒿的功效与作用也是有着很多方面,对此很多人也不是很了解,所以选择它的时候,也不知道该如何使用,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它,使得可以放心选择它。
青蒿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暑,除蒸。治温病,暑热,骨蒸劳热,疟疾,痢疾,黄疸,疥疮,瘙痒。
①《本经》:"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留热在骨节间,明目。"
②《唐本草》:"生按敷金疮,大止血,生肉,止疼痛。"
③《食疗本草》:"益气,长发,补中,明目,煞风毒。治骨蒸。烧灰淋汁,和石灰煎,治恶疮瘢靥。"
④《本草拾遗》:"主妇人血气,腹内满,及冷热久痢。秋冬用子,春夏用苗,并捣绞汁朋。亦暴干为末,小便冲服。如觉冷,用酒煮。"
⑤《日华子本草》:"长毛发,发黑不老,兼去蒜发,心痛热黄,生捣汁服并敷之。泻痢,饭饮调末五钱匕。"
⑥《滇南本草》:"去湿热,消痰。治痰火嘈杂眩晕。利小便,凉血,止大肠风热下血,退五种劳热,发烧怕冷。"
⑦《纲目》:"治疟疾寒热。"
⑧《本草新编》:"退暑热。"
⑨《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食积,洗疥癞。"
⑩《医林纂要》:"清血中湿热,治黄疸及郁火不舒之证。"
通过以上介绍,对青蒿的功效与作用也是有着很好了解,因此选择它的时候,也是要注意不能随意的乱用,否则对自身健康也是有着很大损害,而且这样的药物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所以也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正确使用是不会损害人体健康的。
青蒿的鉴别与应用
青蒿有极小粉末状短柔毛,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具细小的毛或粉末状腺状玟点;叶轴两侧具窄翅;茎上部的叶向下膛渐细小呈条形。质略硬,断面黄白色,中部有髓,白色,叶互生,暗绿色,卷缩,完整者展开后呈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香气特异,味微苦,有清凉感。
临床常用于暑热外感、发热无汗或温热病发热恶寒等证,还可用于治疗疟疾。因青蒿能退虚热,故还可用于阴虚发热或原因不明的低热。临床常用的蒿芩清胆汤、青蒿鳖甲汤、清骨散都是以青蒿为主药而制成的。主治阴虚潮热骨蒸,外感温热暑湿,头目昏晕,疟疾,黄疸,泻痢,疥癣,皮肤瘙痒。
用于夏季感受暑热,常配银花、连翘同用;治疗多种虚热,如骨蒸劳热、盗汗、温病热入阴分,亦可治疗久热不退及小儿夏季热,本品治疗疟疾发热疗效颇佳,常配鲜荷叶、鲜竹叶、金银花、滑石甘草、西瓜翠衣等配伍;本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为阴虚发热要药。此外,兼有解暑、截疟之功,常与茵陈、栀子、黄连、黄柏、蛇床子、苦参等配伍。每次用青蒿12克,加适量水煎后服用,热饮或放凉饮用均可。若加入绿豆、菊花、冰糖,则更是香甜可口的防暑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