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大横针刺方法 大横的作用与功效

大横针刺方法 大横的作用与功效

类属:足太阴脾经。

功效:通调腑气,理气止痛,温中散寒。

作用:治疗多种大肠疾病,以及调理多汗,四肢痉挛,肚腹肥胖症。

主治病证:寒邪,湿热蕴结中焦,腑气不通之腹胀,腹痛,腹泻,痢疾,大肠秘结诸病证。

大横的位置图和作用 大横的位置图

大横属足太阴脾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的腹中部,距脐中4寸。

快速取穴法:

1.仰卧位,在腹中部,先取肚脐(神阙),再从前正中线旁开4寸,按压有酸胀感的位置。

2.仰卧位,在腹中部,腹直肌外侧缘距腹中线为4寸,按压有酸胀感。

大横的位置图和作用 大横穴别名解析

“大横”也称“肾气穴”,“人横穴”,“肾气”指本穴的天部之气富含水湿,“人横”指穴内气血在人部横向传输,因为本穴物质不仅有天部的滞重水湿云气,还有腹哀穴下传来的地部经水,其地部经水由本穴外溢脾部,有阴维脉的气血特性,所以是足太阴阴维的交会穴。

减肚子艾灸哪个部位

艾灸大横穴

位置:大横位于腹中部,肚脐水平,旁开4寸。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大横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能耐受为度,每次灸10-30分钟。

艾灸功效:大横意指天部横向传输的水湿风气,腹结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因受脾部外散之热,水湿云气胀散而形成风气,其运行方式为天部的横向传输,故名大横,艾灸大横能帮助运化水湿,从而让腹部保持平坦没有多余的赘肉。

艾灸天枢穴

位置:天枢位于腹中部,肚脐水平,旁开2寸。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天枢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能耐受为度,每次灸10-30分钟。

艾灸功效:天枢为大肠的募穴,意指本穴为气血运行枢纽,一是穴内气血外出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二是穴内气血循胃经运行,艾灸天枢能通过对大肠气血的影响,增强肠胃功能,防止宿便停留,减掉肚子上的赘肉。

小儿惊吓推拿手法带图 分推大横纹

定位:位于腕掌横纹处,近拇指端称阳池,近小指端称阴池。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从患儿大横纹正中总筋处向两侧分推100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推拿功效:推大横纹有行滞消食,养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烦躁不安,腹胀腹泻,呕吐,痰涎壅盛等病症。

大横的作用与功效 大横穴常用配伍疗法

配阴陵泉治疗腹痛;配上巨虚治疗痢疾;配天枢,足三里治疗便秘;配中脘,天枢,合谷,上巨虚治疗湿热痢疾,绕脐腹痛;配脾俞,中脘,天枢,足三里治疗脾虚腹痛,泄泻。

针刺大横穴怎么操作正确

大横针刺方法

简易取穴:仰卧位,由两乳头向下作与前正中线的平行线,再由脐中央作一水平线,三线之间两个交点即是大横穴。

进针深度:针0.7-1.2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5-10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大横的作用与功效

类属:足太阴脾经。

功效:通调腑气,理气止痛,温中散寒。

作用:治疗多种大肠疾病,以及调理多汗,四肢痉挛,肚腹肥胖症。

主治病证:寒邪,湿热蕴结中焦,腑气不通之腹胀,腹痛,腹泻,痢疾,大肠秘结诸病证。

常用配伍疗法

配阴陵泉治疗腹痛;配上巨虚治疗痢疾;配天枢,足三里治疗便秘;配中脘,天枢,合谷,上巨虚治疗湿热痢疾,绕脐腹痛;配脾俞,中脘,天枢,足三里治疗脾虚腹痛,泄泻。

大横针刺方法

简易取穴:仰卧位,由两乳头向下作与前正中线的平行线,再由脐中央作一水平线,三线之间两个交点即是大横穴。

进针深度:针0.7-1.2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5-10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大横的定位在哪里

大横的位置图

大横属足太阴脾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的腹中部,距脐中4寸。

快速取穴法:

1.仰卧位,在腹中部,先取肚脐(神阙),再从前正中线旁开4寸,按压有酸胀感的位置。

2.仰卧位,在腹中部,腹直肌外侧缘距腹中线为4寸,按压有酸胀感。

大横的作用

大横穴为足太阴脾经,阴维脉之会。阴维脉有维系全身阴脉的作用,它起于小腿内侧,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与脾经相结合,所以大横能促进腹部气血运行,调理脾胃,促进身体营养吸收和水谷运化的作用,有助于阻断脂肪在腹部堆积;该穴还是治疗肠胃道疾病的必选穴,现代常用于治疗腹痛,便秘,腹泻,小腹寒痛,肠寄生等疾患;长期坚持啊内膜,对多汗,四肢痉挛,肚腹肥胖等症状,也有很好的调理,改善和保健作用。

大横的保健按摩手法

1.抱颤法:双手放松交叉, 呈半球状,双掌根抵住双侧大横穴,双小指抵住关元穴,双拇指抵住中脘穴,双手轻轻下压腹部,做上下小幅度,快速度(每分钟超过150次)的运动,每天1-2次,此法能减肚腩。

2.推拿法:用双手拇指与食指,中指的指腹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拿捏住大横穴处的肌肉,进行3-5分钟, 提捏频率20次/分钟。

大横在什么位置 大横穴穴名解析

大,指穴内气血作用的区域范围大;横,指穴内气血运动的方式为横向传输。“大横”的意思是指本穴物质为天部横向传输的水湿风气,本穴物质为腹结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到达本穴后,因受脾部外散之热,水湿云气胀散而形成风气,本穴物质为腹结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到达本穴后,因受脾部外散之热,水湿云气胀散而形成风气,运行方式为天部的横向传输,故而得名。

相关推荐

便秘的针灸疗法

大家都知道,中医是博大精深的,经过上千年的积累,中医已经发展的较为完善。其中的针灸技术,连外国的资深专家和教授都叹为观止。在治疗一些疑难杂症上面,针灸学有着独特的疗效,往往有“一针见效”的奇效。今天,小编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如何利用针灸技术治疗生活当中的常见病——便秘。 便秘的针灸疗法 针刺大肠俞、天枢、支沟等穴。实秘用泻法;虚秘用补法;冷秘可加艾灸;热秘可加针刺合谷、曲池;气滞秘加针刺中脘、行间;气血虚弱加针脾俞、胃俞;冷秘可加灸神阙、气海。 耳针疗法,取穴:大肠、直肠下段、肝、心穴。方法:王不留行籽压

的位置图和作用的保健按摩手法

1.抱颤法:双手放松交叉, 呈半球状,双掌根抵住双侧大穴,双小指抵住关元穴,双拇指抵住中脘穴,双手轻轻下压腹部,做上下小幅度,快速度(每分钟超过150次)的运动,每天1-2次,此法能减肚腩。 2.推拿法:用双手拇指与食指,中指的指腹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拿捏住大穴处的肌肉,进行3-5分钟, 提捏频率20次/分钟。

巧用针灸治便秘

便秘是很多女性都会遇到的生活难题,反反复复老是发作,让人有苦难言。如何摆脱这个困扰呢?那您不妨试试咱们国家的传统中医疗法---针灸。针刺治疗,轻轻松松跟便秘说再见,做个小腰美人。 针刺疗法: 取穴:支沟、阳陵泉、足三里、大穴、大肠俞、天枢等穴。 方法:每日1次,留针15分钟,用弧度提拉刮针,中等刺激手法。 实秘用泻法;虚秘用补法;冷秘可加艾灸;热秘可加针刺合谷、曲池;气滞秘加针刺中脘、行间;气血虚弱加针脾俞、胃俞;冷秘可加灸神阙、气海。 耳针疗法 取穴:大肠、直肠下段、肝、心穴。 方法:王不留行籽压迫,

腹胀怎么揉肚子 揉按大

穴具有温中散寒,调理肠胃的功效,主治腹胀,腹痛,便秘,泄泻,脾胃虚寒等症。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旁开4寸。五指并拢,指尖朝下,拇指放于肚脐处,小指边缘与肚脐所对位置即为大穴。 按摩方法:两手中指指尖垂直下压揉按,同时吸气,缩腹,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分钟。

骨的准确位置图 骨穴功效作用

类属:骨为足少阴肾经与经脉交会穴。 功效:补益肝肾,调理下焦。 作用骨属肾经,位于下腹部,内应胞宫,膀胱,与冲脉相通,故有补肾气,调冲任的作用,用于治疗生殖系统及妇科疾患。肾脉络膀胱,该穴可补肾气助膀胱气化,以治疗小便不利,遗尿。肝肾止经同会任脉,肝经循阴器抵少腹,该穴又位于下腹部,故有疏通局部肝肾气血,治疗疝气小腹胀痛,阴部肿痛的作用

骨在哪个位置 骨的功效作用

1.缓解治疗少腹胀、小便不利、遗尿、尿闭、遗精、阳痿、疝气、睾丸肿痛、尿失禁等。 2.功效:清热除燥、理气健脾、清热调经。

按摩几大穴位快速瘦腰腹

穴、关元穴 大穴:隶属足太阴脾经。[定位] 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此穴位的中医按摩瘦腰减腹的方法为:双手放松交叉,呈半球状,两掌根抵住双侧大穴(肚脐旁一掌,两边各一); 双小指抵住关元穴(肚脐下四指);按摩1~2分钟。 中脘穴 此穴位的中医按摩瘦腰减腹的方法为:双拇指抵住中脘穴(肚脐上一掌);轻轻下压腹部,做上下小幅度、快速度(每分钟超过150次)的运动,每天1-2次。除了能减肥,这个手法还能降糖、通便、降血压。 拿揉腹部一手捏住腹部皮肉,包括深层脂肪,顺时针依次拿揉(即捏住的同时揉动),约

急性肠胃炎拉肚子怎么办 按揉大

穴在肚脐旁,具有通调肠腑、健脾和胃、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祛湿止泻的功效; 大穴在肚脐两侧4寸(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手指内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是一寸),与肚脐在一条水平线上。

上巨虚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上巨虚常用配伍治疗

1.配中脘,足三里,大,公孙,合谷,神阙,针刺泻法,针后加灸,温中散寒,治疗寒积中焦之腹中切痛,肠鸣。 2.配下脘,梁门,天枢,曲池,支沟,四缝,针刺泻法,消积导滞,治疗饮食积滞之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等。 3.配天枢,合谷,阴陵泉,下巨虚,内庭,针刺泻法,清热除湿,治疗湿热泄泻。 4.配天枢,阴陵泉,水分,关元,神阙,针刺泻法,针后加灸,温中散寒,理肠化湿,治疗寒湿泄泻,腹痛肠鸣。 5.配行间,气海,太冲,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治疗气滞泄泻。 6.配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关元俞,针刺补法,健脾

宝宝受惊怎么推拿

推心经 定位:位于中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从患儿中指之间往指根处直推100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推拿功效:推心经具有养心安神,清热除烦的作用,主治小儿惊烦不宁,夜啼,五心烦热,高热神昏,身热无汗,失眠等症。 清肝经 定位:位于食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从患儿食指指间往指根处直推100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推拿功效:清肝经具有熄风镇惊,养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癫痫,发热,口苦,咽干,目赤等病症。 分推大纹 定位:位于腕掌纹处,近拇指端称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