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的常用配方
丝瓜的常用配方
治胸胁疼痛:炒丝瓜络、赤芍、白芍、延胡索各9g,青皮6g。煎服。(《安徽中草药》)
治胸痹及心气痛:丝瓜络15g,橘络3g,丹参 10g,薤白 12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治咳嗽多痰,胸胁痛:老丝瓜络烧存性,研细。白糖拌服,每次2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治风湿性关节痛:丝瓜络15g,忍冬藤24g,威灵仙 12g,鸡血藤 15g。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治手臂痛:丝瓜络10cm,秦艽6g,羌活3g,红花4.5g,水煎服。(中医研究院《常见病验方选编 》)
治中风后半身不遂:丝瓜络、怀牛膝各10g,桑枝、黄芪 各30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治乳少不通:丝瓜络30g,无花果60g。炖猪蹄或猪肉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治小肠气痛,绕脐冲心:丝瓜络 ,烧存性研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本草用法研究》 )
治急性乳腺炎,疮疖肿毒:丝瓜络、丹皮各9g,金银花、蒲公英各15g,炒枳壳12g。煎服。(《安徽中草药》)
治湿疹:丝瓜络60g。水煎,熏洗患处。(《山东中草药手册》)
治痔漏,脱肛:丝瓜络 ,烧存性。同多年石灰、雄黄为末,以猪胆汁 、鸡子清及香油和调,贴之收上乃止。(《本草用法研究 》)
治水肿,腹水:丝瓜络60g。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治经事不行:丝瓜络(煅,研),每三钱,酒下。(《(鱼孚)溪单方选》)
治绣球风及女阴搔痒:丝瓜络30g,蒜瓣60g。煎水10000ml。坐浴,每日2~3次,每次20~30min。(《疮疡外用本草》)
治关节痛:丝瓜络150克,白酒 500毫升,浸泡7天,去渣饮酒,每次1盅,每日服2次。
治慢性腰痛:丝瓜络切碎,焙成焦黄,研末,每日1个,分2次服,加黄酒少许冲服。
治子宫脱垂:丝瓜络48克,大曲酒500毫升。将丝瓜络烧存性,研细,分成14等份备用,每天早、晚饭前各服1份,用白酒9毫升送服,7天为一个疗程,问隔5~7天服第2个疗程。
治尿道炎:丝瓜络水煎,加蜜少许内服。
治乳腺炎:丝瓜络1个,烧存性,研末,用醋煮开,红糖水送服。
内痔大便出血:鲜丝瓜250克切块,猪瘦肉200克切片,加水适量共煮汤,煮熟后食盐调味佐膳。
百日咳:鲜丝瓜液汁60毫升(3-6周岁量),加适量蜂蜜口服,每日2次。
预防麻疹:生丝瓜100克煎汤服食,每日2次,连服3日。
寒水石的常用配方
1、 治五脏六腑积熟,天行时气疫热,以致烦满消渴:凝水石、石膏、滑石各五钱,甘草二钱。研末。每服一钱,白汤调服。 (《方脉正宗》)
2、治伤寒发狂,或弃衣奔走,逾墙上屋:寒水石、黄连(去须)各等分。上细末,每服二钱,浓煎甘草汤,放冷调服。(《本事方》鹊石散)
3、除热瘫痫: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上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 (《金匮要略》风引汤)
4、治风热心躁, 口干狂言,浑身壮热及中诸毒:寒水石半斤(烧半日,净地坑内,盆合,四面湿土壅起,候经宿取出),入甘草末、天竺黄各二两,龙脑二分。糯米膏丸,弹子大,蜜水磨下。 (《姚僧坦集验方》龙脑甘露丸)
5、治男女转脬,不得小便:寒水石二两,滑石一两,葵子一合。为末。水一斗,煮五升,时服,一升即利。(《永类钤方》)
6、治小儿丹毒,皮肤热赤:凝水石五钱,水调和猪胆汁涂之。(《本草汇言》)
7、治牙齿内血出,并有窍眼,时时吐血:寒水石粉、朱砂、甘草、脑子。上等分,为细末。每用少许,干掺有窍处。(《普济方》)
8、治汤火伤灼:寒水石烧研敷之。 (《卫生易简方》)
秀珍菇的几种常用配方
配方一:木屑60%,棉籽壳15%,稻草15%,麸皮10%。
配方二:木屑80%,麸皮18%,石膏1%,蔗糖1%。
配方三:木屑59%,棉籽壳30%,麸皮10%,石膏1%。
配方四:木屑30%,棉籽壳30%,稻草30%,麸皮10%。
木屑必须先过筛,去除木块、木片,防止刺破塑料袋。稻草利用专门的机器切成3-4厘米长置于PH11的石灰水中浸泡48小时,捞出,用水冲洗,使PH隆至7左右,然后沥干多余水分。棉籽壳和麸皮最好在日光下曝晒一天后备用。配方四的C/N较低,接种时的无菌要求较高。
丝瓜络配伍应用
丝瓜络
第1步配海风藤,常可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胸胁疼痛,以及乳汁不通等症。
第2步配银花解毒消肿。银花味甘性寒,芳香疏散,善散肺经邪热,又可清解心胃之热毒,故为散热解毒之良药。二者相须为用,共奏解毒消肿之效。
方剂制剂
第1步治妇女血脉壅滞,乳汁不通方(《简便单方》) :丝瓜络用法:以之烧存性研末酒服。
第2步治痰多咳嗽方(《摄生众妙方》) :丝瓜络,用法,以之烧存性为末,枣肉为丸,温酒送服。
第3步胸胁疼痛:丝瓜络、白芍、延胡索各15克,橘络10克,郁金10克,薤白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第4步关节痛:丝瓜络15克,忍冬藤20克,威灵仙12克,鸡血藤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用14天。
第5步坐骨神经痛:丝瓜络15克,秦艽10克,羌活6克,红花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第6步半身不遂:丝瓜络、怀牛膝各15克,桑枝、黄芪各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第7步痔漏:丝瓜络烧存性,雄黄为末,以猪胆汁、香油调和后敷患处,每晚一次。
第8步子宫脱垂:丝瓜络48克,炙黄芪25克。研末混匀,水泛为丸。每次6克,每日两次,用白酒送服,7天为一疗程。
第9步乳腺炎:丝瓜络50克,蒲公英25克,研末,用醋调匀后敷患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两次。
第10步咳嗽痰多:丝瓜络、橘络、桔梗各15克。研末混匀,蜂蜜为丸。每次6克,每日两次,温开水送服。
第11步治湿疹:丝瓜络60克。水煎,熏洗患处。(《山东中草药手册》)
第12步治水肿,腹水:丝瓜络60克。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第13步治经事不行:丝瓜络(煅,研),每15克,酒下。(《(鱼孚)溪单方选》)
第14步治乳少不通:丝瓜络30克,无花果60克。炖猪蹄或猪肉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第15步治小肠气痛,绕脐冲心:丝瓜络,烧存性研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本草用法研究》)
第16步治尿道炎:丝瓜络水煎,加蜜少许内服。
第17步治慢性腰痛:丝瓜络切碎,焙成焦黄,研末,每日1个,分2次服,加黄酒少许冲服。
中药石决明的常用配方有哪些
1.治高血压
①生石决明30g,生牡蛎30g,生地黄15g,菊花9g。水煎服。日3次。
②石决明30g,草决明30~60g,杜仲12~15g,夏枯草30~60g。水煎服。
③石决明30g,钩藤24g,僵蚕9g,菊花9g,夏枯草15g。水煎服(适于老年高血压头痛)。(《青岛中卓药手册》)
2.治风毒气攻入头,眼目昏及头目不利:石决明,羌活(去芦头)、草决明、菊花各一两,甘草(炙,锉)半两。上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和滓,食后临卧温服。(《圣济总录》石决明散)
3.治眩晕:石决明24g,菊花12g,枸杞子12g,桑叶12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4.治目暴肿疼痛:石决明半两,车前子、黄连(去须)各二两。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饮下,食后,日二服。(《圣济总录》决明丸)
5.治怕日羞明:千里光、海金沙、甘草、菊花等分。上细切。每服八钱,水一盅半,煎至一盅,去渣,食后温服。(《眼科龙木论》千里光汤)
6.治一切眼时见黑花,经年不愈,羞明:石决明、黄连(去须)、密蒙花各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后,临卧,熟水调下。(《圣济总录》神效散)
7.治眼生外障:石决明(火煅)、薄荷叶各一两,蒺藜子(炒去刺)、荆芥穗各二两,人参半两(蜜炙)。上干地上出火毒,研为末。食后,砂糖冷水调服。(《经验良方》石决明散)
8.治白翳内障:石决明二钱,茺蔚子二钱,人参三钱,菊花三钱,车前子三钱,防风二钱。上为细末,令匀。食后,米饮调下一钱。(《医宗金鉴》坠翳散)
9.治眼生丁翳,根脚极厚,经久不差:石决明三分(捣碎细研,水飞过),乌贼骨半两,龙脑一钱,真珠末三分,琥珀三分。同研令细,每以铜箸取大如豆大,日三度点。石决明(《圣惠方》石决明散)
10.治肝虚血弱,日久昏暗:石决明、五味子、菟丝子(酒浸一宿,别捣为末)各一两,知母(焙)、细辛(去苗)、熟地黄(焙)各一两半。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奇效良方》石决明丸)
11.治青盲雀目:石决明一两(烧过存性),苍术三两(去皮)。为末。每服三钱,以猪肝披开,入药末在内扎定,砂罐煮熟,以气熏目,待冷食肝饮汁。(《眼科龙木论》)
12.治小肠五淋:石决明去粗皮,捣研细。上件药,如有软硬物淋,即添朽木细末,熟水调下二钱匕。(《胜金方》)
13.治锁喉风:石决明火烧醋炙三次,研细末,用米醋调,鹅羽蘸擦喉内,吐痰效。(《本草汇言》)
秀珍菇的种植条件
栽培季节的选择
根据秀珍菇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基本可以确定秀珍菇的制种和栽培时间,上海地区大棚栽培秀珍菇,除了在1、2、7、8、12月份不能正常出菇以外,其他季节都可以出菇,而在1月份和2月份可以进行秀珍菇的菌包生产,因此,一年中可以有9个月用于秀珍菇的栽培生产。如果辅以一定的加温设施,在温度较低的月份里也可以进行秀珍菇的出菇。
培养料的选择及配方
秀珍菇图册秀珍菇栽培可分别采用木屑、稻草、棉籽壳等基本原料,栽培试验表明,应用香菇培养料配方虽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但栽培周期较长,秋季栽培需要跨越低温的冬天,增加管理成本。而以稻草、棉籽壳等部分代替,可以获得同样的生物学效率,且栽培周期缩短,在大规模的生产中建议使用。
几种常用配方
配方一:木屑60%,棉籽壳15%,稻草15%,麸皮10%。
配方二:木屑80%,麸皮18%,石膏1%,蔗糖1%。
配方三:木屑59%,棉籽壳30%,麸皮10%,石膏1%。
配方四:木屑30%,棉籽壳30%,稻草30%,麸皮10%。
木屑必须先过筛,去除木块、木片,防止刺破塑料袋。稻草利用专门的机器切成3-4厘米长置于PH11的石灰水中浸泡48小时,捞出,用水冲洗,使PH隆至7左右,然后沥干多余水分。棉籽壳和麸皮最好在日光下曝晒一天后备用。配方四的C/N较低,接种时的无菌要求较高。
淡竹叶的常用配方
1.淡竹叶治预防中暑:淡竹叶、大青叶、埔姜叶、金银花叶各10克,一枝香6克,水煎(或开水药材淡竹叶泡)当茶饮。
2.治发热心烦口渴:淡竹叶10-15克,水煎服。
3.治尿血:淡竹叶12克,鲜茅根30克,仙鹤草15克,水煎服。
4.治尿路感染:淡竹叶12-15克,叮咚藤、凤尾草各30克,或灯心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5.治血淋、小便疼痛:淡竹叶、生藕节各30克,生地15克,水煎服,每日2次。6、治膀胱炎:淡竹叶15克,灯心草10克,叮咚藤6克,水煎服。
7.治肾炎:淡竹根及块根、淡竹叶、杜枝杜(芯)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8.治口舌糜烂:鲜淡竹叶30克,车茶草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9.治火热牙痛、牙龈溃烂:淡竹叶50克,生姜5克,食盐2克,生石膏30克,水煎,药液频频含咽。
10.治热病口渴、心烦不安、口糜舌疮:淡竹叶、茅根、金银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11.治肺炎高热咳嗽:淡竹叶30克,麦冬15克,水煎,冲蜜服,日2-3次。12.治小儿发热、惊风:淡竹叶、灯心、麦冬各6克,乌豆15克,竹心20条,柿饼1块,水煎服
。13.治小儿水痘:淡竹叶、蒲公英、金素英各9克,金银花15克,水煎服。
14.预防麻疹:淡竹叶12克,夏枯草30克,钱葱(马蹄)40-60克,水煎当茶饮。
15.竹叶石膏汤(《伤寒论》)治伤寒、温病、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精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细数。竹叶6g,石膏50g,半夏9g,麦门冬20g,人参6g,甘草(炙)6g,粳米10g。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去六升,去渣,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方中竹叶清热除烦,兼以生津,为君药。
16.竹叶汤(《外台秘要》)治眼赤。淡竹叶10g,黄连4枚,青钱20文,大枣(去皮核)20枚,栀子7枚,车前草10g。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以洗眼,每日6~7遍。忌猪肉。方中淡竹叶配伍诸药有清热除烦,利尿之功。
17.单味煎汤,代茶饮,预防咽喉痛。
鹿茸酒常用配方
鹿茸酒配方一
材料:嫩鹿茸30克,山药(末)30克
制法:将上药物装入绢袋,浸入500克白酒中,将容器封固,浸泡七天后,即可启开饮用酒液,每日3次,每次1盅,酒尽,可如法再浸500克酒,浸后其鹿茸可焙干制成丸服。
鹿茸酒配方二
材料:鹿茸(嫩,去毛。切片)37克山药(末)37克
制法:绢袋盛,置酒瓶中,入酒500克,浸7日后开取。
功能:治阳瘘,小便频数,面色无华。
用法:每日饮2—3小杯。
酒尽可将药渣焙作丸服,或再入酒浸一次。
鹿茸酒配方三、治阳痿
配方:好鹿茸(多用一两去皮切片)五钱,干山药(为末)一两。
制法:上以生薄绢裹,用好酒一瓶,浸七日后,饮之。
主治:虚弱阳事不举,面色不明,小便频数,饮食不思。
用法:开瓶饮酒,日三盏为度。酒尽再将酒一瓶浸。吃了却将鹿茸焙干,留为补药用之,又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