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补脾手法图解 揉按中脘
小儿推拿补脾手法图解 揉按中脘
定位: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
推拿手法:用手掌按揉中脘100-20次,以局部皮肤发热为度。
功效:揉,摩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临床常用于泄泻,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病患。
小儿推拿手法图解 按揉法
含义:揉法和按法都是针对穴位“点”上的操作手法,揉法常和按法搭配使用,称为按揉法,这样效果更佳。
操作方法:揉法分为指揉法、掌揉法和鱼际揉法,分别用手指指腹、手掌、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揉动。揉法是在穴位点上揉动,力道比推法要稍微重一点,揉动的时候,手指与接触的穴位不分离。揉的时候速度要快,保持频率在每分钟160次左右;按法是用拇指或手掌的掌根按在穴位上,再逐渐向下用力按压的方法,往往取穴时要下压到穴位最深处,然后发力。
举例:比如治疗感冒时,用两只手的大拇指或者中指指端揉按两侧耳后高骨100~150次。
儿童泄泻怎么办
风寒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由于感受风寒所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宫,揉脐各1分钟,逆时针摩腹2分钟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各2分钟。
推拿好处:推三关,揉外劳宫能温散寒邪,补脾经,揉脐,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补大肠,揉脐,揉龟尾能促进止泻。
湿热型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湿热泄泻,可选择清补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各1分钟,退六腑,揉脐及天枢,顺时针摩腹揉龟尾各2分钟。
推拿好处:清补脾经,清胃经能清除脾胃的湿热,清大肠,揉天枢,清大肠,退六腑能清除肠道的湿热,揉龟尾能止泻
饮食所伤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饮食所伤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揉龟尾各2分钟,揉脐及天枢1分钟,推下七节骨1分钟。
推拿好处:补脾经,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摩腹能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消除积滞,清大肠,揉天枢,揉龟尾有助于导出食滞而止泻。
脾胃虚弱所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脾胃虚弱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各1分钟,摩腹(逆时针),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分钟,捏脊5遍。
推拿好处:补脾经,补大肠,捏脊有助于健脾益气,推三关,摩腹,揉脐,揉龟尾有助于温补脾胃而止泻。
小儿推拿治疗积滞怎么推拿
乳食内积小儿推拿
治则:消食导滞,调理脾胃。
推拿处方:补脾经,揉板门,清大肠,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分推腹阴阳,揉天枢。
推拿方解:补脾经以健脾助运;揉板门,运内八卦以理气和中,清大肠,推四横纹以消食导滞;分推腹阴阳,揉天枢以调和气血。
脾虚夹积小儿推拿
治则:健脾助运,消补兼施。
推拿处方:补脾经,运内八卦,揉四横纹,清大肠,揉外劳宫,摩中脘。
推拿方解:补脾经以健脾助运,运内八卦以理气消食,揉四横纹,清大肠以消食化积;揉外劳宫以温阳益气;摩中脘以理气和中,调和气血。
小儿腹胀推拿手法图解 揉中脘100次
用手指指肚在肚脐往上4寸,于胸骨体下缘到肚脐正中线连线中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按揉50-100次。
揉中脘有健脾养胃,降逆利水作用,主治小儿腹胀,泄泻,呕吐,腹痛,食欲不振,食积,嗳气等症。
小儿推拿补脾手法图解 摩腹
定位:腹部。
推拿手法: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为推阴阳。用掌或四肢摩,称摩腹。
功效:摩腹,分推腹阴阳能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对于小儿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厌食,消化不良有缓解作用。
小儿推拿治大便干可以吗
宝宝实秘推拿手法
主证:大便干结,面红身热,心烦不安,多汗,食少,腹胀腹痛,口干口臭,时欲饮冷,小便短赤,苔黄厚,指纹色紫,为肠胃积热;大便干涩,难以排出,腹中攻满,喜温恶寒,四肢不温,或呃逆呕吐,苔白,指纹色淡,为阴寒积滞。
治则:调理脾胃,消积导滞。
推拿处方:清大肠,摩腹各300次,清补脾经(清后加补),退六腑,运内八卦各200次,按揉膊阳池,推下七节骨各100次,按揉足三里,搓摩胁肋,捏脊各20次。
推拿方解:清补脾经,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有健脾助运之功;运内八卦,搓摩胁肋能疏肝理气,调理脾胃;清大肠,退六腑,按揉膊阳池及推下七节骨能消积导滞。
辩证加减:面赤身热者,加清脾胃经,清天河水;脘腹胀满者加推四横纹,揉中脘;呕吐者,加横纹推向板门。
宝宝虚秘推拿手法
治则:健脾益气,养血滋阴。
推拿处方:补脾经,推三关,摩腹各300次,补肾经,清大肠各200次,按揉膊阳池,揉上马,按揉足三里,捏脊各20次。
推拿方解: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能健脾调中,益气养血;补肾经,清大肠,按揉膊阳池及揉上马,能滋阴润燥。
辩证加减:神疲,纳差,腹胀者,加揉板门,揉中脘,摩腹,揉脐,揉脾俞,揉胃俞;腹痛者,加揉外劳宫。
小儿推拿咳嗽手法图解 揉膻中300次
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以一手食指中指指端按于患儿两乳头连线中点处,即膻中穴,以指端为着力点作环旋揉动,揉300次。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
1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按摩大椎穴、阿是穴 功效: 一般常选用大椎穴、阿是穴等,对于宝宝的肺热有一定效果的,可以每天做一次,每次做10分钟,做个穴位的按摩,有利于身体健康。 位置: 大椎穴位于人体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阿是穴又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
2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按摩迎香穴清肺热 功效: 点揉迎香穴具有清热散风、祛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 位置: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
3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按摩合谷穴“降温” 功效: 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不好的人容易生痰、口干等,肺有热往往表现为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咽喉肿痛、便秘等。 位置: 按摩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中医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肺热的患者,针刺合谷穴往往能收到较明显的效果。
4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劳宫穴 功效: 劳宫穴在掌心横纹中,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按摩它能 起到清心和胃、消除面疮的作用。 位置: 劳宫穴的位置在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交会的凹陷处。在手掌有两条比较大的掌纹相交成“人”字形,沿中指中线向手掌方向延伸,经过“人”字相交点的下方区域,这个重合的地方就是劳宫穴。
小儿补脾胃推拿手法 揉按脾俞
定位:位于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揉按脾俞50-1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揉脾俞能健脾和胃,助运化,消水湿。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乳食内伤,消化不良等症。
小儿急惊风怎么推拿
小儿急惊风的具体推拿手法如下:
治法:外感惊风者,主以疏风清热,熄风镇惊;痰湿惊风者,主以消食导滞,涤痰镇惊;惊恐痉厥者,主以镇惊安神。
推拿处方:
开窍醒神:掐人中,拿合谷,掐五指节,端正,老龙,十宣,威宁,拿肩井,仆参。
止惊定搐:揉小天心,总筋,拿合谷,曲池,肩井,百虫,承山,委中。
熄风揉筋:清肝经,拿风池,肩井,推天柱骨,捏脊,按揉阳陵泉,拿承山。
导痰化痰:清肺经,推揉膻中,揉天突,中脘,丰隆,按摩肺俞,猿猴摘果法,按弦搓摩法。
消食导积法: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中脘,天枢,摩腹,脾俞,胃俞,丰隆。
清热泻火:清肝经,心经,肺经,清天河水,退六腑,捏脊,掐揉二扇门。
推拿方解:
急惊风有清热,熄风,化痰,镇惊四法。
其治:清热宣肺有清天河水,退六腑,清肺经,心经,捏脊,掐揉二扇门;
平肝息风有清肝经,拿风池,肩井,推天柱骨,捏脊,按阳陵泉,拿承山;
化痰导致,有清肺经,摩肺俞,推揉膻中,揉天突,中脘,丰隆,按弦搓摩,猿猴摘果法,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中脘,天枢,脾俞,胃俞。
镇惊定搐,有清心经,肝经,揉小天心,总筋,拿曲池,肩井,阳陵泉,承山,天柱骨,捏脊。
开窍醒神,有掐人中,拿合谷,掐五指节,端正,老龙,十宣,百虫,承山,委中。
小儿脾虚推拿手法图解 按揉足三里
推拿者用拇指按揉位于小儿膝盖斜下方的穴位,即足三里,50-1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