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五级有哪些症状呢
慢性肾炎五级有哪些症状呢
1、前驱症状
多数慢性肾炎患者在发病前一个月左右出现先驱感染史,起病多突然,但也可隐性缓慢起病。
2、初始症状
慢性肾炎患者多以少尿开始,或者逐渐少尿,甚至无尿。可同时伴有肉眼血尿,持续时间不等,但镜下血尿会持续存在,尿常规变化与急性肾小球肾炎基本相同。
3、水肿
约半数以上慢性肾炎患者在开始少尿时出现水肿,以眼睑及下肢为重。水肿一旦出现难以消退。
4、高血压
慢性肾炎起病时部分患者会伴有高血压,也有在起病以后过程中出现高血压,一旦血压增高,呈持续性,不易自行下降。
5、肾功能损害
慢性肾炎时肾功能损害会呈持续性加重。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和肾小管功能障碍同时存在。
治疗肾炎的多种方法
1、忌用肾毒药物
保护肾脏,忌用肾毒性药物得了肾炎者因其他身体不适就诊时,应把肾炎史告诉医生,以免接受肾毒性药物的治疗;平时避免服用四环素,少用解热镇痛剂,慎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2、控制血压
熟悉自己的病情,掌握治疗的关键二、关心自己的病情变化,控制加重肾脏负担的因素肾病者常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就是加重肾脏负担的因素,应定期测定血压和肾功能,发现血压升高,及时服药,并有恒心,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
3、合理安排饮食
发现自己患有肾炎以后,在意识方面就应该要多加注意,尤其是在饮食方面,最好是能够吃一些低脂的健康食品,并且尽量控制蛋白质的摄入,同时还应该要细嚼慢咽,暴饮暴食会明显的增加肾脏的负担,使得肾功能受损的情况更加严重。
慢性肾炎的症状
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男性为主。起病方式和临床表现多样。
多数起病隐袭、缓慢,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病情迁延、反复,渐进性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肌酐清除率下降或轻度氮质血症),这种情况可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肾功能逐渐恶化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贫血、血压增高等),进入尿毒症。
慢性肾炎的3个预防方法
慢性肾炎的预防方法
1、避免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过度劳累、开夜车、考学压力大等等,均可使慢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系指各种病因引起的不同病理类型的双侧肾小球弥漫性或局灶性炎症改变。
2、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平时要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多参加适量活动,加强身体锻炼,但应避免过劳。合理营养,增强体质和机体抵抗力。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的清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并随时保持心情轻松愉快,强化自我保健意识。
3、注意饮食营养:要避免高蛋白饮食,注意食品安全,多吃新鲜的瓜果和天然食品。以品种多样、搭配合理、清淡可口为原则。注意自身监测。自觉身体不适时,如出现了夜尿多、食欲减退、腰部不舒服感或酸胀感,尤其早晨起床后出现眼睑颜面部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
慢性肾炎早期症状
有些患者没有一点症状,跟正常人差不多,有些患者有着不明显的症状,如疲劳、乏力、腰痛、眼睑、颜面、踝关节浮肿、尿中泡沫增多,尿色异常、血尿、夜间排尿次数和尿量的增多等。此外,蛋白尿、潜血、高血压也是慢性肾炎常见的症状。前期慢性肾炎容易被人所忽视,多数人治疗不当或没有及时治疗,症状没有好转反而病情加重。
慢性肾炎晚期症状
慢性肾炎病情发展恶化后,其症状也会相应加重,在原有症状基础上,如尿蛋白、潜血、水肿等,慢性肾炎发展到晚期,就很可能会出现血肌酐增高、血尿素氮增高、少尿、贫血、全身性浮肿、严重性高血压、恶心、呕吐、脸色苍白、乏力等严重的症状。
上尿路感染的定义是什么
特异性尿路感染简称为尿路感染,是指一般细菌,尤其是大肠菌引起的感染。凡有真性细菌尿(true bacteriuri),不管有无尿路刺激症状,均可诊断为尿路感染。无症状者称无症状性细菌尿,有症状者称为症状性尿路感染。有意义的细菌尿是指清洁中断尿细菌定量培养>105 /ml,如果排除了假阳性结果,可称为真行细菌尿。
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尿路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主要为尿道炎和膀胱炎,其感染性炎症仅局限于尿道和膀胱;后者主要是肾盂肾炎,指肾实质和肾盂的感染性炎症,是由于细菌入侵肾脏所致。急性肾盂肾炎,多数是致病菌经膀胱、输尿管而到达肾脏,引起炎症,主要表现急性间质性炎症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不同程度的坏死。关于慢性肾盂肾炎的定义,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过去此诊断过于滥用,应仅限于肾盂、肾盏有明确的炎症,纤维化和变形者。如果用此诊断标准,则绝大部分慢性肾盂肾炎是在尿路梗塞、尿流不畅或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基础上附加尿路感染所致。如果没有上述情况,尿路感染常不会引起严重的慢性肾脏疾患。因此,急慢性肾盂肾炎的鉴别,不应该由其病程长短或反复发作的次数来划分,而应该由影像学显示肾盂肾盏是否有变形来区别。影像学主要是静脉肾盂造影,如能用大剂量静脉肾盂切层造影则更佳。
根据有无尿路功能上或解剖上的异常,尿路感染分为复杂性尿路感染和单纯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是指:①尿路有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引起尿路梗阻,尿流不畅;②尿路有异常,如结石、置留导尿管等③肾内有梗阻,如在慢性肾实质疾病基础上发生尿路感染,多数为肾盂肾炎,可引起肾组织损害。长期反复感染或治疗不彻底,可进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单纯性尿路感染则无上述情况,可为膀胱炎或肾盂肾炎,病变有自限性,不经治疗其症状及菌尿可自行消失,或成为无症状性菌尿。成人肾盂肾炎如属单纯性很少引起终末期肾病或病理上的慢性肾盂肾炎。
根据病史,尿路感染又分初发和再发,后者又分为复发和再感染。初发性尿路感染即第一次发作;复发是指治疗不彻底,常在停药后6周内再次发作,与原初感染的细菌属同株同血清型,多见于肾盂肾炎;再感染是指原初感染已治愈,由不同菌株再次感染,常发生在原初治疗停药6周之后,多见于膀胱炎。再发频繁者必须寻找原因。
慢性肾炎的认识误区
第一误区:“慢性肾炎作为一种疾病,应该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表现”
的确,任何疾病都是有症状和体征表现的,例如肝炎有恶心、皮肤巩膜变黄;肺炎有咳嗽、脓痰。而慢性肾炎有什么表现呢?常见的四种表现是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但实际上,有时候这些症状和体征的表现非常轻微,或者说人们不容易发现而联想到自己已经患上肾炎这种疾病。
首先说水肿,肾炎的水肿一般是眼睑水肿,以清晨起床后最为常见。但正常人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清晨起床后也会出现眼睑水肿,起来活动后就会消退。这样的日常生活经验很容易使患者及其家属警惕性降低。
另一个症状是高血压。的确,有一部分慢性肾炎患者是以高血压为表现的,但由于发病年龄集中在青壮年,心脏和血管条件都很好,代偿能力很强,许多人都是在偶然间发现自己血压高的,而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没有头晕、心悸的感觉,是不会特意去量血压的,因此血压高了也不知道。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血压高的表现是在疾病的晚期由于肾脏功能失代偿才表现出来。
对于另外两个体征血尿、蛋白尿来说,这些名词更容易让人误解,血尿是不是就是小便中带血呢?蛋白尿是不是就是小便中有蛋白呢?这样说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实际上是这样的,说不对是现实中人们对于这两种异常状态的了解很少,一般人们以为血尿就是小便中可以看到血,而蛋白尿是什么状态就更模糊了。其实通常人们认为的血尿是肉眼血尿,一般出现肉眼血尿的情况大都不是由于慢性肾炎引起,而是泌尿系统的其他疾病,而慢性肾炎的血尿大都是镜下血尿,是需要化验才能够知道的。
蛋白尿对于我们这些经历过疾病的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一般就是小便非常浑浊,会有些较大的泡沫,而且较长时间不会消失。但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特别留意自己的小便,特别对于很多生活习惯非常好的人来说,一小解完就把小便冲掉,不会留下观察是否浑浊或有没有泡沫。有一部分慢性肾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是非常轻微和隐匿的,它们几乎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但实际上,病情却在发展。
第二误区:“‘慢性’都是从‘急性’转化而来的”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多病因,由各种细菌、病毒或原虫等感染,通过免疫机制、炎症介质因子及非免疫机制等引起的肾小球疾病,多数患者与链球菌感染并无明确关系,据统计仅15%~20%的患者是从急性肾小球肾炎(以下简称急性肾炎)转化而来。因此,大家查出这种病时都很疑惑,什么时候得的这个病啊?没得过急性肾炎啊?在这里,许多人把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混淆了。简单来说,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但不是一对一的联系,即不是每个急性肾炎的病人都会转为慢性肾炎,也不是每个慢性肾炎的患者都有急性肾炎这个过程。应该引起人们重视的是,慢性肾炎的病因是很复杂的,很多患者起病隐匿,可以没有急性过程。
第三误区:“年轻人不会患慢性肾炎的”
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很多人都说,怎么这么年轻会得这种病?其实,尿毒症这个疾病的发病人群就集中在青壮年,如果回顾病史,可能许多人在一开始患上慢性肾炎时的年纪非常轻,由于很多人一检查就到了尿毒症期,无法明确知道到底何时患上慢性肾炎这个疾病的,因此也没有非常准确的统计资料提示我们慢性肾炎的具体发病年龄段。但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慢性肾炎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而大多数病人发病年龄非常轻,从发病到发展成尿毒症,如果不治疗可能只要几年到十几年。
慢性肾炎有隐匿性,伴随许多人认识上的偏差,虽然这个“隐形杀手”在一步步地侵蚀病人的肾脏,但肾脏有强大的代偿功能,病人即使已重病缠身,也可没有任何症状,表面上和常人一样。实际上,代偿和失代偿好像即将决堤的大坝与决堤的大坝一样,前者看似一切正常,怎想一场灾难却要来临。如果在“决堤”前,补救工作做得好,尿毒症是可能避免的,至少可以推迟它的到来。
慢性肾炎症状
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男性为主。
起病方式和临床表现多样。
多数起病隐袭、缓慢,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病情迁延、反复,渐进性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肌酐清除率下降或轻度氮质血症),这种情况可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肾功能逐渐恶化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贫血、血压增高等),进入尿毒症。
一般感冒对慢性肾炎有影响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感冒和感染是分不开的,慢性肾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常常由感冒或感染性疾病所引发。当外来的抗原侵入人体后,人体动员其防御系统,产生抗体与之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这就是机体的免疫反应。
当感冒特别是病毒性感冒诱发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时,免疫细胞不但不吞噬病菌,反而把病菌包容起来,身体中的病菌抗体与病菌本身结合成一种免疫复合物,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肾脏,随后沉积到肾小球固有细胞,最终导致肾炎的发生。
慢性肾炎是一种链球菌感染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慢性肾炎发病少数为急性肾炎迁延不愈所致,绝大多数起病即为慢性。慢性肾炎活动期或症状明显者应当休息,要避免感冒、受湿、过劳,防止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禁用肾毒性药物。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宜过多,每天控制在l~1.2克左右,有水肿、高血压者应限制水、盐,肾功能不全者宜采用低蛋白饮食。一般是可以过性生活的,但要注意泌尿道的感染。
感冒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肾炎,但是感冒特别是病毒性感冒会诱发肌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体,而这些抗体都要经过肾脏来清除,在清除过程中往往会在肾脏中沉积,从而导致了肾炎。此外,某些类型的肾炎与易感基因有关,具有家族遗传性。可怕的是,这类肾炎常常没有症状,一旦出现明显的症状病情就已经很严重了。
肾炎患者可以结婚吗
目前对慢性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了解,临床上只有15%~20%左右的急性肾炎发展成慢性肾炎,多数慢性肾炎并无急性肾炎的病史。
有人认为急性肾炎与慢性肾炎是同一疾病,慢性肾炎是由急性肾炎演变而来的。其根据是:常因为患急性肾炎,未及时彻底治疗链球菌感染灶,演变成慢性肾炎。慢性扁桃腺炎、慢性副、反复发作的脓皮病、丹毒等可成为慢性肾炎的病因。所以强调必须彻底治疗及清除感染病灶,以防后患。但大部分急性肾炎与慢性肾炎之间无固定的因果关系,可能与其他细菌、寄生虫(如三日疟原虫)、病毒有关,如已证实慢性肾炎与乙型肝炎病毒有关。某些药物可致慢性肾炎,如止痛剂直接对肾脏起作用,或药物成为抗原或半抗原使肾脏逐渐形成免疫反应而成炎症状态。还有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等,病变常波及肾脏而表现有慢性肾炎症状。
总之,慢性肾炎多数在起病时即是慢性肾炎的病理变化,仅有少数由急性肾炎反复发作而发展成为慢性肾炎。急性肾炎无特效疗法,可以自愈。治疗重点是加强,注意监护,若出现严重症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认识慢性肾炎三个的误区
慢性肾炎作为一种疾病,应该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表现”的确,任何疾病都是有症状和体征表现的,例如肝炎有恶心、皮肤巩膜变黄;肺炎有咳嗽、脓痰。而慢性肾炎有什么表现呢?常见的四种表现是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但实际上,有时候这些症状和体征的表现非常轻微,或者说人们不容易发现而联想到自己已经患上肾炎这种疾病。首先说水肿,肾炎的水肿一般是眼睑水肿,以清晨起床后最为常见。但正常人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清晨起床后也会出现眼睑水肿,起来活动后就会消退。这样的日常生活经验很容易使患者及其家属警惕性降低。
“‘慢性’都是从‘急性’转化而来的”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多病因,由各种细菌、病毒或原虫等感染,通过免疫机制、炎症介质因子及非免疫机制等引起的肾小球疾病,多数患者与链球菌感染并无明确关系,据统计仅15%~20%的患者是从急性肾小球肾炎转化而来。因此,大家查出这种病时都很疑惑,什么时候得的这个病啊?没得过急性肾炎啊?在这里,许多人把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混淆了。简单来说,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但不是一对一的联系,即不是每个急性肾炎的病人都会转为慢性肾炎,也不是每个慢性肾炎的患者都有急性肾炎这个过程。应该引起人们重视的是,慢性肾炎的病因是很复杂的,很多患者起病隐匿,可以没有急性过程。
“年轻人怎么会患慢性肾炎”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很多人都说,怎么这么年轻会得这种病?其实,尿毒症这个疾病的发病人群就集中在青壮年,如果回顾病史,可能许多人在一开始患上慢性肾炎时的年纪非常轻,由于很多人一检查就到了尿毒症期,无法明确知道到底何时患上慢性肾炎这个疾病的,因此也没有非常准确的统计资料提示我们慢性肾炎的具体发病年龄段。但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慢性肾炎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而大多数病人发病年龄非常轻,从发病到发展成尿毒症,如果不治疗可能只要几年到十几年。
慢性肾炎有隐匿性,伴随许多人认识上的偏差,虽然这个“隐形杀手”在一步步地侵蚀病人的肾脏,但肾脏有强大的代偿功能,病人即使已重病缠身,也可没有任何症状,表面上和常人一样。实际上,代偿和失代偿好像即将决堤的大坝与决堤的大坝一样,前者看似一切正常,怎想一场灾难却要来临。如果在“决堤”前,补救工作做得好,尿毒症是可能避免的,至少可以推迟它的到来。
慢性肾炎症状
一旦患有慢性肾病,是很难根治的。但是,不是说患有了慢性肾病,就不可避免的发生尿毒症。早期对慢性肾病进行干预控制,阻止其恶化进展完全做的到。因此,对慢性肾病做好防治工作是慢性肾病患者身体康复的关键所在。
对慢性肾病的防治工作主要包含有以下三点:
首先,鉴于慢性肾病的发病特点——知晓率低,则需要动员全社会所有人引起对慢性肾病的重视,每个人应该积极主动的防治慢性肾病。
其次,要加强早期防治工作,防止慢性肾病的发生。这就需要,对自身已有的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及其危险因素(如蛋白尿、高血压)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还要对可能引起肾脏继发损害的疾病(如糖尿病、通风、高血压等)和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脂血症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两方面共同作用,防止慢性肾病的发生和恶化进展。
最后,延缓甚至逆转慢性肾病的恶化进展。具体就是,不仅要对已有的慢性肾病就其进展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蛋白尿、血尿、贫血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而且对慢性肾病中晚期阶段患者全身各个系统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并发症进行防止,从而降低肾衰、尿毒症的病死率,达到提高慢性肾病患者长期存活率的目的。从对慢性肾病的防治临床实践看,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最显著。在以上防治慢性肾病的基础上,应用西医对并发症、肾病症状对症处理的同时,结合中医药进行对慢性肾病患者病损肾脏的功能修复,如此,方能达到慢性肾病真正的有效治疗,才能有望延缓甚至逆转慢性肾病的恶化进程。
预防肾炎的五招
肾炎种类很多,肾炎根据最初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炎按照时间来划分,则分为急性肾炎与慢性肾炎,又称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iga肾炎等是原发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称为继发性肾炎。
预防肾炎五招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感染细菌、病毒后免疫反应性损害的发生。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肾病的发生与上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常以感受风寒、风热、风湿之邪为始因,所以,要预防肾病的发生,就应注意天气寒暖的变化,增减衣服,避免阴雨天外出,避免汗出当风,涉水冒雨,穿潮湿衣服,时刻警惕外部风寒的侵袭。
劳逸结合,起居有常生活无规律、睡眠不充足、暴饮暴食、酒色过度、劳累过度,均可降低人体对外邪的抵抗力,增加患病的机会。所以,日常生活中,应劳逸结合,按时作息,以维持人体阴阳平衡与气血调畅。
讲究卫生,有病早治皮肤的疮疖痒疹、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等,都有变成肾炎的可能,因此有病早治非常必要。保持下体清洁,勤换衣裤,可防止泌尿系感染;保持大便通畅,定时排便,有利于代谢废物的排除。
精神乐观,预防为先应警惕肾炎的发生,但不必悲观,应消除对疾病的恐怖心理。除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外,肾阴不足者可服六味地黄丸,卫气不足者可服玉屏风散,以补肾培元,固护卫表,防止外邪侵表诱发肾病
慢性肾炎的症状
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男性为主。
起病方式和临床表现多样。多数起病隐袭、缓慢,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病情迁延、反复,渐进性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肌酐清除率下降或轻度氮质血症),这种情况可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肾功能逐渐恶化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贫血、血压增高等),进入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