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不能提示病情轻重
脂肪肝不能提示病情轻重
脂肪肝的患病率有15%~20%,也就是说,走在街上的10个人,就有一两个患有脂肪肝,而他们也许并不知道自己有脂肪肝。脂肪肝有一个特点,它的症状并不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许多人都是在体检做B超时知道自己有脂肪肝的。如果B超的诊断是“轻度脂肪肝”,很多人对此都不以为然。实际上,这个诊断只是表明肝脏细胞中脂肪的含量,并不能提示肝损害的程度,一个轻度脂肪肝患者肝损害的程度也可能比一个重度脂肪肝患者的肝损害还要严重。所以说,如果在单位体检中查出轻度脂肪肝,一定不要掉以轻心,要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检查是否已出现肝纤维化,以及一些炎症相关指标。
另外,一个人如果出现了脂肪肝问题,往往提示他的代谢出现了异常,很有可能已经并发有其他代谢相关疾病。因此,去医院做的进一步检查还包括,血糖、血脂、尿酸、血压、BMI指数等,看有无合并其他疾病。
单纯性脂肪肝可先进行生活干预
如果以上提到的所有检查你都未见异常,那恭喜你,你只是患有单纯性脂肪肝,没有必要吃保肝护肝药,可以先从生活方式的改变做起。
沙卫红介绍,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饮食和运动,戒烟、戒酒。饮食上的改变包括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少吃肥肉和胆固醇含量较高的海鲜和河鲜,如蟹膏、虾膏、鲍鱼等。有的人一知道自己得了脂肪肝,一下子什么肉都不吃,这又矫枉过正了。沙卫红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因噎废食,适当地吃些鱼肉、牛肉都无妨,可避免出现营养不均衡。另外,从医学的角度看,要适当地控制饮食,体重的减轻每个月不超过一到二斤最佳,一下子减重太快,会造成代谢紊乱,反而可能让脂肪肝加重。
是否血尿酸越高提示病情越重
总的说来,不管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还是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临床 表现是非常相似的。 关节症状和全身症状的轻重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大多数情况下,血尿酸越高越 容易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发热、周身疼痛等全身症状也较明显,病情也越 重。个别血尿酸特别高,长期血尿酸高于正常,并出现痛风石,尤其是多个痛风石 及发生破溃,尚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造成死亡。当然也有例外,如有的患 者关节炎发作较重,但血尿酸仅轻度升高甚至正常;有的患者关节炎发作并不十分 严重,但血尿酸却明显升高,这是因为个体差异所致。这一现象说明,痛风性关节 炎发作除了血尿酸升高这一重要因素外,还受精神过分紧张及抑郁,身体过度疲 惫,关节局部受到撞击、挤压或摩擦,肢体在寒冷的气温中滞留过久等诸多因素的 影响。
脂肪肝如何治疗
运动+食疗:在平时的生活中适当运动,这样可以促进我们体内脂肪的消耗,除了运动之外,饮食也是我们需要主要的,应该多吃高蛋白、低糖、低脂肪类食物,戒烟戒酒,这种方法所需周期为1-2年时间,长期坚持有效。
温馨提示:针对“脂肪肝怎样治疗?”这个问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脂肪肝这种疾病的发生会危害到身体健康,给我们平时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若不引起重视还有可能会危及生命,所以我们一定要对脂肪肝疾病引起重视,另外,治疗脂肪肝疾病一定要选择正规专业的医院,然后根据自身的病情轻重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病急乱投医的情况发生。
肺气肿的病情轻重分类
一、临床表现
阻塞性肺气肿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依肺气肿的程度与类型而表现不同。早期肺气肿可无临床症状,随着病态发展,患者开始出现气急症状,先是于活动后如快步行走或登楼梯时感气急,渐渐发展至走平路时也感气急。当肺气肿发展到十分严重的阶段时,患者说话、洗脸、穿衣甚至静息时也有气急,生活不能自理。全身症状有疲乏无力,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
以慢性支气管炎为病因者,除有喘息症状外,尚伴有慢性咳嗽、咳痰。吸烟者常在晨起后咳嗽、咳粘性痰,并发呼吸道感染时痰呈脓性。咳嗽、咳痰症状多在冬季加重,春天气候转暖时则渐减轻。病情严重者咳嗽、咳痰症状长年存在,无明显季节性变化的规律。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竭时呼吸困难更加严重。
体格检查:轻度肺气肿体征多无异常。肺气肿加重时胸廓前后径增大,外观呈桶状,脊柱后凸,肩和锁骨上抬,肋间隙饱满,肋骨和锁骨活动减弱。语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降。呼吸音及语颤均减弱,呼气延长。有时肺底可闻及干湿罗音,心音遥远。重度肺气肿患者,即使在静息时,也会出现呼吸浅快,几乎听不到呼吸音。可出现紫绀,合并肺心病右心衰竭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腹水、肝肿大,凹陷性浮肿等体征。
二、诊断标准
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应结合病史、体征、胸部X线检查及肺部功能检查综合判断。凡有引起气道阻塞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病史,气急逐渐加重,肺功能测验示残气及残气/肺总量增加,后者超过35%,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比值减低,小于60%,或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80%以下,气体分布不均,弥散功能减低,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肺功能无明显改善者,即可诊断为阻塞性肺气肿。
三.病情轻重分类
第一期:无自觉症状。体格检查、胸部X线片和肺功能检查均正常,称为无症状期,仅于病理检查时发现有肺气肿。
第二期:有通气障碍,当临床出现症状可以作出诊断时已属第二期。此期的诊断标准即肺气肿临床早期诊断标准,患者有发作性或持续性呼吸困难,慢性咳嗽、疲劳感等症状。体格检查或X线检查有肺气肿表现。肺功能检查显示通气障碍和残气量增加。
第三期:低氧血症,除上述症状以外,有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和虚弱,可出现紫绀,动脉血氧分压于运动或休息时下降。
第四期:二氧化碳潴留,出现嗜睡或意识障碍,血气分析有二氧化碳潴留。
第五期:肺心病,可分为代偿性和失代偿性,后者有心力衰竭的表现。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对患病者的劳动能力影响很大,晚期尚无特效疗法能使本病进程完全逆转,可并发肺心病,进而发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严重者造成死亡。对本病应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并做好缓解期治疗,可减少发病,减轻病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积极宣传并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本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笔记复杂,抗生素,氧疗及支气管扩张剂的正确使用,是最基本而且最有效的治疗,祛痰及雾化吸入治疗,肺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也是重要的治疗措施,对于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减低肺动脉高压,纠正心衰有一定效果。呼吸兴奋剂和机械通气治疗,是晚期呼吸衰竭患者加强治疗措施,采用药物或机械的方法保持机体所需的通气量,使生命得以维持,能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十分复杂,目前认为与各种有害因素长期作用有关。大量调查和临床实践表明,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是发病的重要原因。急性发作者往往以感冒为先导,常见的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均可成为致病原因。所以预防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是重要原则之一。应注意耐寒锻炼,增强体质。感冒流行期间宜减少集体活动,避免去公共场所聚集,感冒和慢支患者应注意戴口罩,咳嗽时宜用手帕捂住鼻、嘴。室内应注意通风,可酌情用食醋熏蒸空气消毒。慢支患者有感染趋势时宜早用药进行防治,此时发作不久,病情一般较轻。
气候变化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影响也很大,病情冬重夏轻为突出特点,多以秋末冬初气温下降幅度较大时发作最多。系因冷空气可使支气管黏膜血管痉挛缺血,造成血液循环障碍,纤毛上皮功能受损,减弱了抵御外来致病因子的作用。此时应做好保暖防寒工作,及时添加衣服、被褥,完善取暖措施。以暖气取暖为好,煤炉烟尘较大,对慢支肺气肿患者不利。宜加强室内空气加湿降尘,或冬季暂移居有暖气处居住。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冬季外出宜戴口罩,既能预防感冒,又能利用口罩的保暖作用,防治冷空气直接吸入,对容易急性发作者很有好处。
吸烟对呼吸道危害很大,可造成支气管痉挛,纤毛上皮受损,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亢进,使呼吸道阻塞加重并且易继发感染。吸烟着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因此应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强调戒烟的重要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应彻底戒烟,否则即使有好的治疗措施,其效果也会被烟草的不良作用抵消,导致发作次数增加,促进病情的发展。
应搞好环境保护,治理空气污染。刺激性烟尘、粉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污染成分均可导致和加重慢性支气管炎。应注意工业生产排污的综合治理,减少空气污染。污染较重的室内应采取减尘、隔尘、加湿降尘,通风等保护性措施,尽量减少对呼吸道的不良刺激。
加强缓解期治疗也是重要原则之一。可根据个人病情轻重及耐受能力,进行适当的锻炼。做呼吸操能增强膈肌功能,增加通气量,减轻小气道闭陷,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有良好影响。
养肝要把握三个关键
第一大关键词,知己知彼。首先大家必须认识到脂肪肝的危害性。有脂肪堆积的肝脏比正常肝脏脆弱,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药物、工业毒物等的伤害,导致肝损伤发生率增高。多种损肝原因合并存在时,肝炎程度加重和肝纤维化进展加速,结果导致肝病相关死亡率显著增加。此外,有脂肪肝的患者近期内发生糖尿病、高血压病,甚至心脏病的危险性增加。因此,一旦确诊脂肪肝,就不可掉以轻心。
对于体检中B超查出的脂肪肝,还可进一步结合抽血化验来分析其病情轻重。如果血清转氨酶持续增高半年以上,往往提示患者存在脂肪性肝炎,如果同时存在肝纤维化指标异常则说明并发了肝纤维化,故应高度重视。
第二大关键词,防微杜渐。在发生肝纤维化之前的早期脂肪肝阶段,病变是可逆的。遵循早期干预,包括调整饮食、纠正营养失衡、坚持运动以维持理想体重等手段,能起到养肝作用。
有些患者经常出现疲惫乏力和肝区不适。检查后听说是转氨酶增高,就认为是疲劳过度所致。事实上,对于与肥胖相关的脂肪性肝炎患者而言,需要的是加强锻炼和节制饮食。对于有长期过量饮酒史的脂肪肝或者酒精性肝炎患者,则必须彻底戒酒。
第三大关键词,规范治疗。治疗脂肪肝不能只靠单纯的节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因这种方法并不适合所有脂肪肝患者。对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蛋白质热量营养缺乏所致的脂肪肝以及合并营养不良的酒精性肝病患者,通常需要增加膳食热量和维生素、蛋白质的摄入。对于肝毒药物所致的脂肪肝患者,过多的运动会干扰肝脏的代谢,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孕妇为何会得急性脂肪肝
急性脂肪肝主要见于晚期妊娠、四环素或丙戊酸钠中毒、应用某些核苷酸类似物或针对有丝分裂的抗肿瘤药物、雷亥综合征和雷亥样综合征以及酒精性泡沫样肝脂肪。
急性脂肪肝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及预后类似于急性或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例如出现疲惫、恶心、呕吐和不同程度的黄疸,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或羊角风发作,并可在短期内发生进行性肝性脑病和肾功能衰竭、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脑水肿、脑疝。
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具体发作诱因不明,可能与妊娠过程中孕妇的免疫失调有关。专家症状提醒,罕见妊娠晚期合并症重在早期发现。孕妇除了要定期产检外,还要时刻注意尽量别感冒,有了小问题要及时到医院,不能大意。对于医生来说,一旦孕妇有消化道或呼吸道的不适,要注意排除妊娠合并症的可能。
据了解,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妊娠期疾病。据国外机构统计,此病发病率仅为万分之一。不仅少见,这种病还极其凶险,可以说是九死一生。该病多发病于妊娠第28~40周,尤其多见于妊娠30周左右的初产妇,并且患者在怀孕前并没有脂肪肝。此外,孕妇如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或怀了双胎、男胎,发病几率更大。
目前,医学界对此病的病因尚无定论。但其终极的根源还在于妊娠。专家明确地表示,一旦孕妇被确诊患上了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无论病情轻重,以及病情早晚,必须立即终止妊娠。
脂肪肝的治疗一直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难题,治疗手段也较为单一,因此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对于出现脂肪肝的患者,武警吉林省总队肝病专家强调:一定要选择一家正规的肝病专科医院接受全面的检查,并且在专家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才能将病情治愈,防止出现其他并发症,导致生命危险。
小三阳会不会遗传给胎儿
“小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大三阳”和它的区别是前者E抗原阳性。通常是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一般认为“小三阳”的传染性较小。但小三阳患者的情况并不比大三阳简单;真正决定患者病情轻重的是乙肝病毒DNA、 肝功能和临床症状。大致有下面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一小部分“小三阳”患者,其乙肝病毒DNA仍然阳性,提示病毒复制仍然活跃,且有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变异的结果,患者的病情可能较重和发展更快,应加以注意。第二种情况,无论患者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正常,又没有明显的症状,都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不能诊断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多数人是在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由于当时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无力清除病毒,容忍乙肝病毒与其长期和平共处,而成为携带者的。
如何诊断孩子是否患有小儿心率失常
与成人不同,孩子年龄越小心跳较成人越快,因此心率正常范围随年龄组不同而不同。其次,影响心率的因素很多,心率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那么,如何诊断孩子是否患有小儿心率失常呢?
一、看伴有症状有无伴发症状是判断心律失常轻重缓急的重要指标。
若发作时伴有头晕、胸闷、胸痛、气急、多汗、颜面苍白或青紫、四肢发冷、抽搐、昏厥等,则提示病情较重、较急,多由器质性病变所致,不容忽视,应立即就医。
二、看既往病史和原发病如果心律失常为首次发作,本人既往健康,未患过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则多为非器质性的,或程度较轻,可观察一段时间。若为多次、反复发作,本人又患过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或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重要疾病,则多为器质性的。
三、看频发或偶发心律失常发作的频率与病情轻重关系密切。若发作不频,如早跳等每分钟在5次以下,多提示病情较轻;若每分钟在5次以上或更多,则提示病情较重,不可掉以轻心。
四、看发作诱因如果心律失常是在情绪激动、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和发热时出现,或在大量饮酒、饮茶、喝咖啡、连续吸烟、服用某些药物(如阿托品、洋地黄、奎尼丁)之后出现,则属于正常现象。相反,若查不出明显诱因,则应进一步查清原因。
五、看起病快慢及持续时间一般说来,心律失常若起病迅猛且持续时间较长,则多表现病情较急、较重,应及早就医。相反,若起病较缓、持续时间短,则多提示病情较轻,可观察一段时间。
六、看心电图检查结果凡曾经出现过非生理性心律失常者,都应进行心电图检查。最好做一次动态心电图,持续观察24小时而未发现异常者,则基本上可以排除器质性心律失常。相反,若心电图明显异常,则不可掉以轻心。
七、看检查结果及血压情况如果发现心律不齐患者的血脂、血黏度、血胆固醇明显增高,或血压显著增高,同时年龄又偏大,应提高警惕,要考虑心血管病变的可能,及早进行全面、系统检查。
老年人心律失常程度测试
看既往病史和原发病
如果心律失常为首次发作,本人既往健康,未患过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则多为非器质性的,或程度较轻,可观察一段时间。若为多次、反复发作,本人又患过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或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重要疾病,则多为器质性的。
看发作诱因
如果心律失常是在情绪激动、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和发热时出现,或在大量饮酒、饮茶、喝咖啡、连续吸烟、服用某些药物(如阿托品、洋地黄、奎尼丁)之后出现,则属于正常现象。相反,若查不出明显诱因,则应进一步查清原因。
看起病快慢及持续时间
一般说来,心律失常若起病迅猛且持续时间较长,则多表现病情较急、较重,应及早就医。相反,若起病较缓、持续时间短,则多提示病情较轻,可观察一段时间。
看频发或偶发
心律失常发作的频率与病情轻重关系密切。若发作不频,如早跳等每分钟在5次以下,多提示病情较轻;若每分钟在5次以上或更多,则提示病情较重,不可掉以轻心。
老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非常高,老年人心律失常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老年心律失常症状表现并没有明确的特征性,但通过老年心律失常症状的了解,以及自我辨别方法的掌握,学会自我监测,识别心律失常,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孕期急性脂肪肝应终止妊娠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妊娠后期的急危重病,病势凶险,肝细胞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脂肪变性,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侯红瑛教授在9月15日的产妇危急重症救治和实践技能学习班上表示,一旦确诊或被高度怀疑患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无论病情轻重、早晚,都应该尽快终止妊娠。
起病急 病情重 病死率高
侯红瑛教授介绍,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指发生在妊娠晚期严重的肝功能障碍,占妊娠期严重肝病的16-43%,通常发生在孕28周以上,尤其是孕36-40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致孕产妇死亡率达18%,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高达58%。
侯红瑛教授提醒,初产妇、孕期肥胖者、患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或是怀了男胎、多胎,都是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高危人群。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初发病时常常没有特异性,患者或有恶心呕吐、头痛乏力、肝区疼痛、黄疸等症状,1~2周后病情骤然加剧,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低血糖、意识障碍、昏迷、少尿、无尿等,因此准妈妈们在孕晚期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就应迅速前往正规医院进行抽血化验、查肝功等各项检查,切不可掉以轻心。
一旦确诊 应立即终止妊娠
由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极为凶险,一旦确诊,就应立即终止妊娠。侯红瑛教授解释,如果不及时终止妊娠,病情可能会迅速恶化,危及母婴生命。由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大多发生在孕晚期,此时选择终止妊娠对胎儿的影响并不会太大。有研究表明,如果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发病的一周内终止妊娠,患者能100%的存活下来,若是在发病的两周后才终止妊娠,则会有三分之一的病人会在分娩当天或分娩后死亡。
同时,侯红瑛教授表示,虽然现今医学界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病因尚无明确的定论,但其终极的根源还是在于妊娠,因此,患者在产后肝功能大多会有明显的改善。
轻度脂肪肝严重吗
轻度脂肪肝严重吗
一个轻度脂肪肝患者肝损害的程度也可能比一个重度脂肪肝患者的肝损害还要严重。所以说,如果在体检中查出轻度脂肪肝,一定不要掉以轻心,要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检查是否已出现肝纤维化,以及一些炎症相关指标。
脂肪肝的产生是由于肝细胞质变和脂肪储积过多导致的。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氧化、分解、合成、转运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保持其动态平衡。就像是一个加工车间,将脂肪进行吸收和整合,加工成优质的产品,供身体使用。但如果脂肪原料摄入量过度,会使得肝脏车间的负荷加重,从而导致肝细胞膜的损伤,降低肝脏的各方面功能,造成脂肪的过度堆积,引发脂肪肝。因此,治疗脂肪肝,首先是要对肝细胞膜进行修复,逐渐使得受损的肝脏恢复健康。
轻度脂肪肝的危害
1、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脂肪肝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度增加,其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因其分子量极小,很容易穿过动脉血管内膜在血管壁沉着,使动脉弹性降低,管径变窄,柔韧性减弱,最终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血管破裂,危及生命。
2、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
动脉硬化与高血压、冠心病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表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容易导致心肌梗塞而猝死。
轻度脂肪肝的治疗
轻度脂肪肝的治疗是多方面的,应针对病因,并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治疗,才能奏效。单纯性脂肪肝是疾病的早期阶段,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可以完全恢复正常的。脂肪肝分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脂肪肝是治疗脂肪肝的最佳时期。
轻度脂肪肝
多种因素引发脂肪肝
脂肪肝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肝损伤最早的临床表现,凡是能造成人体内脂肪代谢紊乱的因素,都可能导致脂肪肝的发生。引发脂肪肝的原因主要有过度饮酒、营养过剩、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慢性肝炎及一些药品和化学品的内源性毒物。
对于肥胖型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人们多少都有所了解。然而,对于血脂异常也可引起脂肪肝这一点,知者不多。高血脂增加了肝脏代谢的负担,久而久之影响了肝功能。而肝功能低下又使脂类代谢能力降低,更易导致血脂异常,使脂类大量沉积于肝细胞而形成脂肪肝。
此外,糖尿病也是引起脂肪肝的一大元凶。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脂类代谢紊乱,体内的葡萄糖和脂肪酸不能被很好地利用,大多数葡萄糖和脂肪酸在肝脏内转变成脂肪而积存下来。有资料显示,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发病率高达41%。所以,当你被查出有脂肪肝时,即使是轻度的,也不可大意,因为此时,你可能已经和糖尿病、血脂异常“结缘”了。
脂肪肝重度的病因
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对人体内物质的分解、合成、解毒以及脂肪的代谢等一系列精细而又复杂的操作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重度脂肪肝症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肝脏轻度肿大可有触痛,质地稍韧、边缘钝、表面光滑,少数病人可有脾肿大和肝掌。
引起重度脂肪肝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长期酗酒,酒精是损害肝脏的第一杀手。
二、营养过剩,长期摄入过多的动物性脂肪、植物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三、妊娠,结核、细菌性肺炎及败血症等感染
四、糖尿病、肝炎、甲亢,重度贫血等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他们发生脂肪肝的比率较无糖尿病者要多2倍。
五、药物性肝损害,药物性肝损害占成人肝炎的1/10,脂肪肝是常见类型。有数十种药物与脂肪肝有关,如四环素、乙酰水杨素、糖皮质类固醇、合成雌激素、胺碘酮、硝苯地平、某些抗肿瘤药物及降脂药等,都可以导致脂肪在肝内积聚。
六、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与脂肪肝关系密切,其中以高TG甘油三酯血症关系最为密切,绝大多数常伴有肥胖、糖尿病和酒精中毒。
七、肝毒物质中毒,某些工业毒物,如黄磷、砷、铅、铜、汞、苯、四氧化碳等也可导致脂肪肝。
老人出现心律失常症状要关注什么
既往病史和原发病:如果心律失常为首次发作,若既往健康,未患过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则多为非器质性的,或程度较轻,可观察一段时间。若为多次、反复发作,本人又患过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或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重要疾病,则多为器质性的。
发作诱因:如果心律失常是在情绪激动、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和发热时出现,或在大量饮酒、饮茶、喝咖啡、连续吸烟、服用某些药物(如阿托品、洋地黄、奎尼丁)之后出现,则属于正常现象。相反,若查不出明显诱因,则应进一步查清原因。
起病快慢及持续时间:一般说来,心律失常若起病迅猛且持续时间较长,则多表现病情较急、较重,应及早就医。相反,若起病较缓、持续时间短,则多提示病情较轻,可观察一段时间。
频发或偶发:心律失常发作的频率与病情轻重关系密切。若发作不频,如早跳等每分钟在5次以下,多提示病情较轻;若每分钟在5次以上或更多,则提示病情较重,不可掉以轻心。
是否伴有症状:有无伴发症状是判断心律失常轻重缓急的重要指标,若发作时伴有头晕、胸闷、胸痛、气急、多汗、颜面苍白或青紫、四肢发冷、抽搐、昏厥等,则提示病情较重、较急,多由器质性病变所致,不容忽视,应立即就医。
年龄和病史:一般情况下,如心律不齐发生在年轻人或壮年人身上,以功能性较为多见。老年人心律不齐,则多见于器质性病变。另外,已经确诊为各种传导阻滞、房颤、室性频发性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等比较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如再发生心律失常或原有的症状加重,或同时出现其它新的症状,则提示严重,应马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