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两对半的结果分析
乙肝两对半的结果分析
1.HbsAg(表面抗原):(+).说明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是急性也可能是慢性;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2.HbeAg(e抗原):(+).说明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提示传染性大,病变活动。
3.抗-HBc:(+).说明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4.抗-HBcIgM:(+).表示近期感染。
5.抗-HBcIgG:(+).表示过去感染。
6.抗-HBe:(+).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但传染性小,病情相对稳定。
7.抗-HBs: (+).提示曾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或接种过乙肝疫苗,目前已产生抗体,这是一个保护性抗体。
abo溶血检查结果分析
一般检查时间是:第一次在妊娠16周,第二次在妊娠28-30周,以后每2-4周查一次。
ABO血型不合抗体效价abo溶血正常值是小于1:64,如果是1:64是不用理会和处理的。在1:128时,胎婴儿可能发生溶血病,可以用些茵陈蒿汤治疗,对预防早产、流产、溶血有一定的疗效。如果抗体效继续升高,可以在孕30-32周时做些综合治疗,包括:吸氧、静脉注射葡萄糖和维生素C等。但是在1:512以上时,提示病情严重,应作羊水检查或结合过去不良分娩史考虑终止妊娠。
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1、尿酸碱度(pH):指尿液的酸碱度的值。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pH参考值:约6.0(波动在4.6-8.0)
检测结果异常分析:
pH降低:见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高热、痛风及口服氯化铵维生素C等;
pH升高:见于频繁呕吐、呼吸性碱中毒、尿潴留、膀胱炎、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
2、尿比重(SG):尿比重测量用于估计肾脏的浓缩功能,但精确度差,受影响因素多。其测定值仅供参考。尿比重高低由尿液中溶解的溶质的分子量、摩尔浓度和摩尔体积决定。
参考值:1.015-1.025
检测结果异常分析:
尿比重增高:高热、心功能不全、血容量不足导致的肾前性少尿,糖尿病,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尿比重降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功衰等。
3、尿胆原(URO或UBG):尿胆原是由胆红素转化而来,所以血液中的胆红素值升高时,就会出现黄疸,如排出不受阻的话,尿胆原的值也会变高。
参考值:弱阳性
检测结果异常分析:
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肝病等。
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疽。
4、隐血(BLO)、尿红细胞(RBC):尿隐血即血尿。指离心沉淀尿中每高倍镜视野≥3个红细胞,或非离心尿液超过1个或1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10万,或12小时尿沉渣计数超过50万,均示尿液中红细胞异常增多,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症状。
参考值:阴性(-)
检测结果异常分析:阳性见于泌尿系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泌尿系肿瘤、结核、肾盂肾炎、膀胱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
5、尿白细胞(U—WBC):正常尿液中,可有少量白细胞,一般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HP)白细胞为1~2个,仍属正常。如每高倍视野超过5个白细胞,则称为镜下脓尿。
参考值:<5个/HP
检测结果异常分析: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6、尿蛋白(PRO):血液中常会有定量的对人类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蛋白存在。一部分的蛋白会在肾脏的丝球体中过滤进入尿液中,但又会在肾小管被吸收而回到血液中。因此,若肾脏的机能正常,在尿液中出现的蛋白量只有一点点,但是当肾脏与尿管出现障碍时就会漏出多量的蛋白变成蛋白尿。
参考值:阴性(-)
检测结果异常分析:若结果呈阳性,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发生了病变,故临床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
7、尿糖(GLU):尿糖是指尿中的糖类,主要是指尿中的葡萄糖。正常人尿糖甚少,一般方法测不出来,所以正常人尿糖应该阴性,或者说尿中应该没有糖。
正常参考值:阴性(-)
检测结果异常分析:若呈阳性,多见于血尿增高性糖尿、血糖正常性糖尿、暂时性糖尿、假性糖尿。
8、尿胆红素(U-BIL):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后的代谢产生。结合胆红素分子量小,溶解度高,可通过肾小球滤膜,由尿中排出。由于正常人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很低,滤过量极少,因此尿中检不出胆红素,如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可通过肾小球膜使尿中结合胆红素量增加,尿胆红素试验量阳性反应。
正常参考值:阴性(-)
检测结果异常分析: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
9、尿酮体(U-KET):尿中的酮体是三种不同成分的组成,它们是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他们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正常情况下产生极少,正常人酮体定性试验为阴性。
正常参考值:阴性(-)
检测结果异常分析: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惊厥等。
10、尿亚硝酸盐(NIT):测定尿液中是否存在亚硝酸盐可以快速间接得知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的情况。
正常参考值:阴性(-)
检测结果异常分析:阳性提示可能患有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肾盂肾炎,或有由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等细菌引起的有症状或无症状的尿路感染膀胱炎菌尿症等。
11、维生素C:尿常规中检查维生素C的意义主要是在于借此判断其他一些相关结果的准确与否。维生素C是具有还原性的,但凡以氧化还原反应为检测原理的项目,都能受到维生素C的影响。
正常参考值:阴性(-)
检测结果异常分析:如果尿常规中维生素C阳性,那么相关项目的结果可信性就应受到置疑。可待其消除后再留取标本检测。
孕酮检查结果分析
很多人知道了孕酮的重要性,知道了检查孕酮的必要性,可是当拿到那张检查报告的时候就傻眼了,这些数字分别代表什么?难道要拉着医生一直在问吗?不妨来跟着小编一起去把这份报告看仔细吧!
首先,一说到孕酮,立马就要知道正常的孕妇孕酮值的均值是25ng/ml(80.3nmol/L),所以这个数值是很重要的。如果孕酮值≥25ng/ml为正常;孕酮值在15-25ng/ml,提示黄体功能不足,需要黄体酮治疗,成功率较大;孕酮值≤15ng/ml则治疗意义不大,需尽早终止妊娠。而且研究认为孕妇体内孕酮降低会导致先兆流产、难免流产,需外源补充孕酮来维持早孕。
另外,怀孕初期,孕酮的数值应该保持上升,如果通过两次孕酮检验单来进行对比,发现孕酮数值较前一次下降了,那么很可能是出现宫外孕或者是胚胎发育有问题,需进一步检查。正常宫内早孕的β-hCG值应该是第9-11天起大幅度上升,以后每天可翻两倍,而宫外孕的hCG分泌低,每天升值较小。
如果孕酮含量怀孕9-32周时显着增高,可达正常人的10-100倍,怀双胞胎的水平比怀单胎高哦。孕初期孕酮低于正常值,并且一再降低的话,则有可能出现流产、胚胎停育,则需要进行保胎了。
最后,当收到孕酮数据检查单时,可以通过“孕酮不同时期的正常值”进行对比。比如,化验单上孕酮的值为88.21±23.7nmol/L,经过对比,那么可以推断这位准妈妈怀孕8周左右。
通过数据的对比,相信你也能自己把这些检查结果做出很好的分析与判断了吧!
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分析 乙肝五项对照表
下表中的”+”表示呈阳性,”-”表示呈阴性,五项检查综合来看有以下常见组合,这些常见组合对应的乙肝病情左栏所示:
凝血酶时间结果分析
异常结果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血浆纤维蛋白原减低或结构异常,临床应用肝素,或在肝病、肾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时的肝素样抗凝物质增多,纤溶蛋白溶解系统功能亢进。
凝血酶时间缩短见于异常纤维蛋白血症、血液中有钙离子存在,或血液呈酸性等。
结果偏高可能疾病:
注意事项
检查前:
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开始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3、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检查后:
1、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2、按压时间应充分。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3、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
4、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
乙肝如何诊断检查
乙肝诊断最简单快捷的标准就是查看现病史和既往病史,如果以前没有感染过乙肝,现在出现了恶心,呕吐,低热,黄疸,食欲不振等症状,并且接触过乙肝患者,很可能是急性乙肝感染;如果既往感染乙肝,出现以上症状时,可能是病情复发。不过上面的症状没有什么特异性,但也需要引起重视,到医院检查,分析病因。
乙肝诊断就要查看体内是否含有乙肝病毒,因此需要做乙肝两对半检查。根据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的不同组合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如果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分析第一项为阳性,这说明感染了乙肝病毒,了解病毒在体内具体情况还需结合HBV-DNA检测。
乙肝诊断病毒在体内存在情况需要做HBV-DNA检测,根据HBV-DNA检测结果,不仅可以了解是否感染乙肝病毒,HBV-DNA定量检测还可检测出体内乙肝病毒的数量、复制情况以及传染性强弱等信息。
感冒会影响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吗
一、误认为乙肝五项检查就是定性检查:乙肝两对半的检查分为定量和定性检查,具体的检查结果需要专业医生来分析。乙肝患者还要做乙肝病毒DNA和肝功能的检查,再根据综合结果来分析病毒侵害的程度和传染性强度。
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不表示肝脏有病:根据我国乙肝五项检测结果分析发现,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中乙肝e抗原HBeAg阳性者为31.94%。HBeAg阳性是乙肝病毒繁殖的标志,HBsAg阳性者并不一定具有传染性。同时,即使有乙肝病毒繁殖,也不一定就有肝组织的损害。因此,HBsAg阳性和肝脏有病是有区别的。
三、乙肝五项检查结果阳性并非都是得了乙肝:许多人一看到乙肝两对半化验单上有红色的" "号就认为是得了乙肝,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阳性并非都是得了乙肝。第二项为阳性的人,说明他自身就存在抗体,只要乙肝病毒想侵入,它就会发起反攻,对人体健康是有保护作用的。还有很多人第五项为阳性,说明曾经被乙肝病毒感染过,但由于自身体质好,免疫力强,使乙肝病毒无法伤及要害,只要在生活中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强有力的抵抗力,乙肝就别想轻易缠上身。
四、乙肝五项检查结果为大小三阳不能反映病情轻重和传染性强弱:大三阳、小三阳只反映乙肝患者体内乙肝病毒数量的多少,不能反映病情轻重和传染性强弱。大三阳体内病毒数量多,小三阳体内病毒数量少。传染性强弱要根据乙肝病毒DNA(HBVDNA)检查结果来判断。
乙肝e抗体阳性是治好了吗
1、如果乙肝e抗体阳性,肝功能检查结果分析为正常且持续半年以上,HBV-DNA阴性,B超正常,那么这种情况是说明了患者的病情好转,进入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状态,这时候需要做定期检查,否则随时都会发生癌变。
2、如果乙肝e抗体阳性,但是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那么这种乙肝e抗体阳性并不一定是好转了,因为此时乙肝患者的肝功能还在被损伤,应该注意多吃养肝护肝的食物,并且积极的进行乙肝抗病毒治疗,帮助肝功能的正常恢复。
3、如果乙肝e抗体阳性,乙肝病毒DNA检查结果为阳性,那么此时的乙肝患者并未好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及时的调整治疗方案,并且一定要注意防止癌变的发生,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注意肝纤维化的治疗。
注意:乙肝e抗体阳性不管是否好转,只要乙肝e抗原没有转阴,那么就说明乙肝病毒依然存在,切忌麻木大意,一定要积极的检查治疗,争取乙肝病情的稳定和恢复。
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怎么分析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 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 阳性就是有病毒;
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 是否有保护性抗体,阳性就是有保护性抗体;
3、乙肝е抗原(HBeAg) 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 阳性就是传染性大;
4、乙肝е抗体(抗-HBe) 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 阳性就是传染性小;
5、乙肝核心抗体(抗-HBc) 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 阳性就是感染过。
脉搏异常结果分析
1、脉率 ,除脉率快慢外,还应检查脉率与心率是否一致。某些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或频发期前收缩时,由于部分心脏收缩的搏出量低,不足以引起周围动脉搏动,故脉率可少于心率。
2、脉律 ,脉搏的节律可反映心脏的节律。各种心律失常患者均可影响脉律,如心房颤动者脉律绝对不规则。脉搏强弱不等。和脉率少于心率。后者称脉搏短绌;有期前收缩呈二联律或三联律者可形成二联脉、三联脉;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可有脉搏脱漏,称脱落脉(dropped pulse)等。
3、紧张度与动脉壁状态,将桡动脉压紧后,虽远端手指触不到动脉搏动,但可触及条状动脉的存在,并且硬而缺乏弹性似条索状、迂曲或结节状,提示动脉硬化。
4、强弱,脉搏减弱而振幅低,是由于心搏量少、脉压小和外周阻力增高所致,见于心力衰竭、主动脉瓣狭窄与休克等。
5、脉波
1.水冲脉: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脚气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等。
2.迟脉:主要见于主动脉瓣狭窄、心肌梗死、缩窄性心包炎、严重的心力衰竭等。
3.重搏脉:见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长期发热使外周血管紧张度降低患者,亦可见于心脏压塞、严重心力衰竭和低血容量休克等。
4.交替脉: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交替脉其特点为节律正常而脉搏的强弱出现交替的改变。此乃因心室收缩强弱交替引起,是心功能损害的一个重要体征。可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冠心病。
5.奇脉(paradoxical pulse):(吸停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而在呼气终末时变强则称为奇脉。
6.无脉:即脉搏消失,可见于严重休克及多发性大动脉炎,后者系由于某一部位动脉闭塞而致相应部位脉搏消失。
乙肝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一、乙肝小三阳,即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同时阳性,这是乙肝病毒“大三阳”转变后的形式过去一直认为乙肝小三阳预示患者的传染性已显著或相对降低,病毒复制程度已降低或明显缓解。但是近年发现不少乙肝小三阳患者,老是肝功异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阳性,病情迁延不愈,经统计表明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乙肝小三阳检出率依次增加,表明乙肝“小三阳”不一定预后就好,这是乙肝病毒变异所致。临床上不可忽视,这种情况仍需进行治疗。识别乙肝小三阳是好是坏的标准是:如果肝功能始终正常,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为阴性,说明是好现象;如果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为阳性,肝功能异常,则为坏现象。二、乙肝小二阳,即乙肝表面抗原、核心抗体同时阳性,这种形式的临床意义和乙肝小三阳基本一致,小三阳和小二阳有时可以互变。三、乙肝大三阳,即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同时阳性。这是乙肝病毒完整存在的经典和规范模式,e抗原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此时检查肝功能,如果转氨酶升高,或做肝穿刺检查,证实炎症存在,表示肝炎呈发病状态,必须治疗,可以使用抗病毒和恢复肝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