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如何治疗
抽动症如何治疗
对于严重的抽动障碍儿童,早期应用合理的药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综合治疗成功的基础。目前常用的药物主要有氟哌啶醇(haloperidol)、硫必利(tiapride, 又称泰必利)、哌咪清(pimozide, 又称匹莫齐特)、硝西泮(nitrazepam)等。氟哌啶醇是最常使用的药物,约85%的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硫必利是轻症患者比较喜欢选用的药物,其特点是副作用比氟哌啶醇少。也有用五氟利多、氯米帕明、抗抑郁剂、纳曲酮等药物治疗抽动障碍或抽动障碍合并行为和情绪症状的报道。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精神药理学研究的进展,应用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喹硫平、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等药物治疗抽动障碍已经成为新的治疗趋向,特别是对难治性的病例效果更佳。崔永华和郑毅等(2005)对照研究了132例难治性Tourette 综合征,应用利培酮治疗,有效地改善了难治性Tourette 综合征的运动、发声抽动和综合损伤效应,疗效肯定,副反应相对较轻。
对于难治性的病例,近年来除抗精神病药以外,作用于中枢a受体的药物(可乐定,clonidine),男性激素受体药物(氟他胺,flutamide),烟碱及乙酰胆碱受体药物(美卡拉明,mecamylamine)均有使用的报道。探索新药已成趋势。郑毅等(2001)采用丙戊酸钠合并氟哌啶醇治疗难治性 Tourette综合征,疗效肯定,副反应相对较轻,为Tourette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治疗难治性的病例共患的强迫、多动、焦虑、抑郁、自伤和冲动伤人症状,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成为抽动障碍治疗的又一难题。一般多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合并抗抑郁剂和/或抗焦虑药物联合治疗。对采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的病例,还可试用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或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手术等非药物治疗。此种方法效果如何尚无充分的研究报道,有待深入探索。
心理治疗
应加强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家庭治疗,从而帮助患儿和家长正确认识该障碍,正确看待和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如同学的耻笑等),消除环境中对患儿症状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改善患儿情绪,增强患儿自信。习惯逆转训练、放松训练等对治疗该障碍也有一定帮助。
其他
应合理安排患儿生活,避免过度兴奋、紧张、劳累、感冒发热等,从而避免诱发或加重该障碍。
正确区分抽动秽语综合征与儿童多动症
正确区分抽动秽语综合征与儿童多动症,在日常中由于有很多人对于抽动秽语综合征与儿童多动症没有正确认识,导致了很多患儿的误诊,给患儿的学习以及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抽动秽语综合征与儿童多动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只有正确了解病因,才可以对症治疗。
那么,抽动秽语综合征与多动症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刻板的动作,即快速、反复、单一、复合的肌群收缩。这种表现通常先从眼肌、面肌部开始,出现眨眼,摇头,挤眉,继则耸肩,甩胳膊,踢腿,鼓肚子,肢体、躯干扭动,喊叫声等,严重时出现污秽言语。这些动作反复发作,无法自控,若失治误治,呈渐进性加重,出现心理障碍,有的继发性精神异常、强迫症等,或有行凶、自杀行为。
儿童多动症又称为儿童学习技能发育障碍,是一种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比抽动秽语综合征发病率要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仅在学习和行为及性情方面有缺陷,多数患儿自婴幼儿期即出现症状,表现为易兴奋、夜睡不安、喂养不合作等。随着患儿年龄逐渐增长,症状会逐渐明显,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专心,好走神,动作过多,上课好做小动作,好说话,任性冲动,情绪不稳,自控能力差,做事拖拉,缺乏时间和任务观念,动作不协调,精细动作如穿针、扣纽扣等有困难,不服管教,我行我素,严重者有偷窃,说谎,打架行为。其自愈率极低,且在所谓的自愈的人中 ,只是多动症状好转,多数人遗留有人格或行为障碍,如急躁、冲动、做事不顾后果等,犯罪率较高。一般不能自愈,只有极少数到青春期才有缓解。
在生活中由于很多人对于抽动秽语综合征了解甚少,发现孩子挤眉弄眼就认为是多动症,以致不少患儿误诊,给患儿的学习以及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正确区分抽动秽语综合征与儿童多动症很关键,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秽语综合征与儿童多动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虽然部分抽动症患儿可同时合并有多动症状,但是多动症儿童绝无抽动现象,这是两者鉴别的关键。
抽动症治疗
1、西医治疗
西医对本病治疗主要采用心理调适治疗、药物治疗、还有手术治疗等方法。
(1)心理治疗:主要有心理支持治疗、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心理支持和认知治疗的目的是调整家庭系统,让患儿和家属了解疾病性质,症状波动的原因,消除学校和家庭环境中可能对症状的产生或维持有作用的不良因素,减轻患儿因抽动症状所继发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2)药物治疗:目前主要用的药物治疗有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哌迷清、泰必利等)、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等)、抗焦虑药(阿普唑仑)、抗癫痫药(妥泰、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等)、中枢性α受体激动剂(可乐定)、抗帕金森病药(Ropinirole)、抗抑郁药(丁氨苯丙酮)、内源性大麻素样物质(δ-9-四氢大麻酚)等。第3届国际多发性抽动症研讨会上讨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首选氟哌啶醇、泰必利或可乐定等药物,其次选哌迷清、舒必利或氟奋乃静等药物,可以试用维思通、西比灵、氯氮平、培高利特等药物。
(3)手术治疗:可尝试采用经颅磁刺激、深部脑刺激(DBS)或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手术,如壳核囊切开术。但由于DBS治疗还处于研究初期,尚需设计严格的对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仅适用于成年患者、治疗困难的患者和受影响大的患者,儿童期不建议使用。
2、中医治疗
中医按整体观及辩证论原则对抽动症进行病因、病理及症候分型,参照阴阳五行、营卫气血、舌脉象等制定治疗原则,有目的地选择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推拿、耳穴、经络疗法等,在控制症状的同时,改善患儿体质,祛除病因。治疗过程当中根据病情变化随变化随时调整药物,症状控制后可用扶正因本法以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1)实证。抽动症,凡是病程短、频率高、幅度大、发声抽动高亢的患儿,多属于实证。实证患儿多为初次发病或复发初期,常因肝郁化火、痰火扰心、外感风邪引动肝风所致。
① 肝郁化火,肝风内动。用疏肝泻火、镇肝熄风的方法,以千金龙胆汤加减施治,龙胆草、夏枯草清泻肝经实火,柴胡、郁金解郁,珍珠母、全蝎镇肝熄风为主要组成,黄芩、连翘加强泻火,胆南星、远志豁痰宁神。大便干燥患儿,加生大黄;病久复发患儿,加赤芍药凉肝活血,使许多因心理、精神因素郁而化火所导致的抽动症状得到了良好控制。同时这些患儿经药物治疗后情志畅达,防止了因抽动症逐渐严重而伴发的各种行为问题的发生。
② 痰火扰心,肝风内动,治疗宜涤痰清心、凉肝熄风,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清心泻火,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远志、胆南星、枳实涤痰顺气;加用钩藤、石决明凉肝熄风。
③ 外感风邪,引动肝风。采用桑菊饮加减,以桑菊饮为主方,加赤芍药、钩藤、僵蚕、全蝎、生龙齿等,内外风除,则抽动自平。
(2)虚证。抽动症反复多年,病程长,频率低,幅度小,抽动无力,发声抽动低弱患儿,多属虚证。虚证多见于素体肺脾肾不足,体质柔弱的患儿,在剧烈、高频、多发的抽动症状得到控制后,或抽动症时作时止时,常见肝肾阴虚、肺肾阴虚、脾虚肝旺。
① 肝肾阴虚,风阳内扰。治疗宜滋水涵木、柔肝熄风,杞菊地黄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治疗。
② 肺肾阴虚,虚风内动。以滋养肺肾、熄风止痉的方法,采用百合固金汤加减,以百合、熟地黄滋养肺肾,白芍药、赤芍药柔肝凉肝,麦冬、黄芩润肺清热,辛夷、僵蚕熄风,共奏滋养肺肾、熄风止痉之功,常收到良好的疗效。
③ 脾虚肝旺,木火刑金。采用培土生金、抑木熄风法,以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培土生金,土旺则金强;半夏、陈皮运脾化痰;夏枯草、珍珠母抑木;制南星、远志除化痰浊;天麻、全蝎、僵蚕熄风,共奏培土生金、抑木熄风之功。
小孩总是眨眼睛是什么原因 合理用药
针对上述病因可适当滴人工泪液对症治疗,对能找到病因的要针对病因治疗。大部分患儿通过心理辅导、局部点眼药水即可治愈,对于抽动症或经久不愈的眨眼患儿配合中药、针灸治疗能获得很好的疗效。严重抽动症患儿需要到神经科就诊。
抽动症治疗方法
抽动症这种病情一旦发作的时候,患者都不是很清楚自己的抽动症怎么治疗,所以对于抽动症患者来说,快速治愈好抽动症是他们最想知道的。但是面对鱼目混珠的抽动症治疗方法,患者却不知道怎么快速治疗抽动症。
抽动症怎样快速康复?
一、意识疗法:对抽动症患儿的不良情绪进行调节:人的意识能够调节情绪的发生和强度,一般来说抽动症患者若能清楚意识到引起自己情绪波动的根源,就能更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二、生物疗法:“神经组织修复疗法”是一种使用神经因子来替代或修复受损神经细胞和神经组织的治疗方法,无依赖性、无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且能增强患儿的机体免疫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神经系统疾病顽固不愈的难题。
三、心理疗法:心理治疗对于任何一个抽动症患儿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保证儿童的身体及精神绝对安全,目前,我所治疗的抽动症患儿均采用心里疗法,在治疗的过程中,我发现抽动症一般发生在感觉统和能力失调的儿童身上,并且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是诱因,只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治疗患儿的症状一般可以在一个月后症状就明显减轻直至完全消失。
四、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一过性的镇静和头痛。可乐定与精神兴奋剂合用治疗抽动障碍伴ADHD的治疗已有数例猝死的报导,其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抽动症怎样快速康复的上述总结大家知道了吗,希望抽动症患者要正确的听从医生嘱咐治愈好自身抽动症,另外抽动症患者要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要养生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抽动症影响到大家。
小儿口吃是怎么回事
小儿口吃的原因比较复杂。在日常生活中,看电视或电影场面里出现口吃的搞笑情节,小孩儿会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模仿,时间长了就容易变成口吃。还有,孩子长期处于恐惧、焦虑、愤怒、紧张情绪之中,导致缺乏自信,也是造成口吃的重要原因。另外,有些孩子由于性格内向、害羞,不愿与人交往,神经过度紧张,在与人交流时便会出现口吃。这些原因导致的口吃占到口吃患儿的三分之二,基本都能通过心理干预得到矫正。一般而言,三岁前是孩子学说话的敏感期,这时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
口吃治疗有其时间性,最佳治疗期应在六岁之前。一旦孩子持续出现三个月的口吃,那么家长就要警惕,及早带孩子就医。医生根据不同病因采取对症治疗,对于严重的心理紧张,说话时冒汗并且口吃的患儿,可以给孩子服用一些安定类、抗焦虑类,以及抗抑郁类等药物配合治疗。还要注意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进行行为训练,在孩子出现口吃时,不要打断,而应该及时正确引导。对口吃进行治疗,应倡导综合性治疗,单一的治疗效果并不很理想。
说到抽动症,许多家长会马上联想到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甚至耸肩、摇头、四肢抽动等。可是,从表现症状上来讲抽动症主要包括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两大类型,家长了解到的多为运动性抽动,而发声性抽动却常常被家长所忽视。儿童口吃当心发声性抽动症。
发声性抽动主要是由于人体构音肌、胸扩肌、腹肌及口咽部肌肉发生抽动时,造成一组肌肉或一个肌群突然发生收缩,进而导致的发音异常。此类患儿多表现为清嗓子、说话停顿、口吃、结巴、干咳、嗓中发现咕噜等鸟鸣音等。由于发声性抽动多表现为喉部症状,因此常常被误诊为过敏性咳嗽、慢性咽炎等症状而久治不愈。另外,发声性抽动症与单纯的口吃也比较容易区分。一般来讲,单纯的口吃症状相对稳定,而发声性抽动症则表现为时轻时重,有的还伴有眨眼、撅嘴等肢体症状。
小儿抽动症日常护理注意事项
治疗抽动症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耐心。儿童抽动症是很难治愈的疾病,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形象,还能改变患者的精神状态。性格之所以改变,不仅在于抽动症本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还在于他会让患者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变得悲观、厌学、厌世、认为所有人都是敌人(包括父母在内)。治疗小孩抽动症的时候,家长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
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焦躁、愤怒的气氛,要给孩子尽量宽松、放松的环境,同时引导孩子参加有益的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千万不要训斥、挖苦患者。理解他的暴躁,主动分担他的痛苦;与他(她)的老师及同学沟通,请他们理解并尽量容忍你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关爱,他会逐步改变。
3不要太禁忌西药,西药治疗确实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但并不像想象中那样会"吃傻"孩子。
4不要反复更换治疗医院,也不要频繁到医院来,抽动症治疗是反复、慢性的治疗过程,不能着急。
注意孩子患了抽动症,应该及时去专业的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
二周半孩子看电视眨眼睛怎么回事啊
抽动症是如今儿童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抽动症的发生跟许多因素是有关系的,所以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预防孩子患上抽动症,导致孩子不幸的患上了抽动症。孩子得了抽动症必须要及时治疗,那么,怎么样护理抽动症患者呢?
一、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专家说,患儿正确的用药指导,切实关系到治疗效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关注抽动症的孩子正确用药,同时还要注意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依从性。
二、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指导:
抽动症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多见的语言行为障碍性疾病,它的病因复杂性,在坚持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对患儿进行情绪的疏导和心理的安慰,但是对不同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这样有助于提高抽动症的自信心和面对此病的勇气。
三、注重健康教育和饮食调理:
科学研究发现不健康的饮食结构是导致孩子患上抽动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在专家的指导下,对抽动症患者的科学调整饮食结构,保证患儿日常营养的供应很重要。
上文详细介绍了怎么样护理抽动症患者,抽动症及时的进行治疗固然重要,但是护理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正确的护理可以起到辅组治疗的作用。家长要帮助抽动症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阻止抽动症病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