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过久容易中风
睡眠过久容易中风
1、睡眠过久容易中风
国内目前没有具体数据统计,但睡眠时间过长肯定会影响健康。一般而言,每天睡6-8小时为宜。睡眠超过9小时的中老年人,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中风。另外,睡眠时间过长,还会降低新陈代谢的速度,影响体内堆积的废物排出。
如果长期睡眠不足,觉得怎么也睡不够,应该改变的不是睡眠时间,而是睡眠周期,“可以晚上早点睡”。
2、餐后不宜马上睡觉
进餐后往往容易出现倦意想要睡觉,最好强制自己不要去睡。原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耿引循指出,如果吃饱就睡,容易因脑供血不足而形成血栓。
有的人喜欢开灯睡觉,这是不对的,一旦就寝应该马上熄灯。
3、注意保暖不提倡裸睡
睡眠的学问很多,“冬宜冻脑,卧不覆首”,在睡眠时脑部要“冻”,要清凉;而腹部则宜暖,因为睡眠时人进入安静的状态,气血运行缓慢,寒邪易入侵。
有些人喜欢裸睡,认为这样可以全身放松,提高睡眠质量,但裸睡并不适合老年人。老年人阳气已虚,更应注意保暖,穿衣服睡觉。
4、睡仙陈抟的侧卧安睡法
相传,宋代道士陈抟是著名的睡仙,他非常会睡,独创了卧式睡功修炼法。陈抟晚年隐居华山,活了118岁。他的秘诀是,如果左侧睡,就将左腿和左臂弯曲,用手上接头部,同时,把右腿伸直,将右手放在右大腿上;右侧卧时,则相反。它对安睡非常有效。
那些人容易中风 高血压
现在的上班族生活节奏特别快,压力重,这些因素会导致血压容易波动,再加上没时间锻炼,仗着年轻不重视血压监测,血压升高也不知道,等到中风才知道自己得病了。
专家建议每个人家里都放一个血压计,早晨起床测一下血压,一旦年轻人的血压在140/90mmHg以上、中老年人血压在150/90mmHg上就要赶紧就医啦!
那些人容易中风 不运动
不运动占全部危险因素的28.5%。西方人脑卒中病发率那么低,与大多数西方人经常都锻炼有密切联系。
中老年人失眠吃什么容易入睡
如今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失眠。当人失眠的时候,其实最好的就是利用食物的方式来改善失眠的症状。你知道中老年人失眠吃什么容易入睡吗?
中老年人失眠吃什么容易入睡
温牛奶
对于牛奶助眠美容的功效,人们都耳熟能详。牛奶中含有一种名为色氨酸的物质,其具有镇静安定的作用,人们在饮用牛奶后,牛奶中的钙质又能够帮助人的大脑利用色氨酸的镇静作用,帮助人安然入眠。因此,想要更好的睡眠质量,睡前喝一杯温热的牛奶吧。
酸奶
同牛奶一样,睡前喝一杯酸奶同样有助于睡眠。与此同时,晚间是大肠形成粪便的过程,酸奶中含有的益生菌能够促进消化,促进大便的形成,从而有利于第二天的排便排毒,同时酸奶中的钙也对人体有好处。因此可以在饭后两小时睡前喝适量的酸奶帮助睡眠。
红酒
红酒属于低度发酵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身体酸碱平衡,对人的身体有益处,而且红酒中含有褪黑素,它是一种睡眠辅助激素,有着调节睡眠,治疗失眠的作用;与此同时,红酒有助于放松身心,舒缓睡前情绪,从而帮助人更好地入眠。尤为值得一说的是,红酒还具有养颜减肥的功效,因此,睡前喝一点红酒是非常有好处的。
蜂蜜水
蜂蜜的美容养颜作用众所周知,许多人也都懂得早上喝一杯蜂蜜水的极大好处。蜂蜜水也可以在睡前喝,帮助入睡。据研究证明,蜂蜜中含有一种能够适时地刺激大脑分泌一种能够有助于人体情绪放松以及镇静的物质。因此,在睡觉前喝一杯放入少量蜂蜜的水也是有助于睡眠的。
香蕉
香蕉中含有一种能够改善睡眠的松果体素。在晚上睡前吃一点香蕉,黑暗的条件便能够促进人体自动合成和分泌松果体素,并经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人体睡眠中枢而使人产生睡意,从而有助于入睡。
中老年人失眠的原因有哪些
1、因身体疾病造成的失眠
失眠的身体疾病有心脏病、肾病、哮喘、溃疡病、关节炎、骨关节病、肠胃病、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夜间肌阵挛综合征、脑疾病等。其中尤其是肾病,中医认为,肾亏是人体疾病的根源,许多内脏疾患的治疗,应从补肾入手。中医还有个歌诀:“肝病先调肾,肾病先调肺,肺病先调脾,脾病先调心,心病先调肝”。可见个脏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肾乃先天之本,主人体水液,喜暖怕寒。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好静不好动,导致人体阴气过盛,阳气相对不足,会产生乏力、疲劳、健忘,失眠等症状,体内的左肾为阳,右肾为阴。左肾司六腑之功能,右肾辖五脏之运行。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滋润、濡养、激发等作用。肾中之元气,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动力。肾虚则生命力减弱,各种疾病会接踵而来。肾生精,精生髓,髓壮骨,髓通脑,脑为髓海。肾亏则髓空,髓空则骨软,骨软则腰膝酸麻,牙齿脱落,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颈椎神经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反应迟钝,精力下降,脱发皮皱等现象。肾阳虚衰,男人表现为阳痿、早泄、遗精;女人则带下不止,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
2、因生理造成的失眠
环境的改变,会使人产生生理上的反应,如乘坐车、船、飞机时睡眠环境的变化;卧室内强光、噪音、过冷或过热都可能使人失眠。有的人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有的人则非常敏感、适应性差,环境一改变就睡不好。
3、心理、精神因素导致的失眠
心理因素如焦虑、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心情不愉快等,都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生活的打击、工作与学习的压力、未遂的意愿及社会环境的变化等,会使人产生心理和生理反应,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造成大脑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失眠。
4、服用药物和其他物质引起的失眠
服用中枢兴奋药物可导致失眠,如减肥药苯丙胺等。长期服用安眠药,一旦戒掉,也会出现戒断症状——睡眠浅,噩梦多。
茶、咖啡、可乐类饮料等含有中枢神经兴奋剂——咖啡碱,晚间饮用可引起失眠。酒精干扰人的睡眠结构,使睡眠变浅,一旦戒酒也会因戒断反应引起失眠。
5、对失眠的恐惧引起的失眠
有的人对睡眠的期望过高,认为睡得好,身体就百病不侵,睡得不好,身体上易出各种毛病。这种对睡眠的过分迷信,增加了睡眠的压力,容易引起失眠。
睡眠不足容易发胖
睡眠不足易发胖!
虽然,大家都知道睡眠不足会给健康带来各种危害。但是,肥胖和睡眠不足同样关系密切,关于这一点恐怕知道的人却很少。其实,睡眠时间少同样会为减肥带来不良影响。关于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医学的证明。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调查显示,和睡眠时间为7~9小时的人相比,只睡6个小时的人当中,有23%的人有肥胖倾向,睡5小时的人当中有肥胖倾向的达到50%,4小时的则增加到73%(调查对象是32~59岁的人群)。
而且,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对总共1088对同卵和异卵双胞胎进行的调查。调查数据明确显示,双胞胎当中,睡眠时间长的一方,其BIM值(也就是肥胖指数)也相对低一些。也就是说,遗传因子有睡眠时间越短,体重就会越重的倾向。睡眠时间和肥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
提高睡眠质量,快速入眠助减肥!
虽说睡得少容易发胖,但现代人每天都忙于工作,很多人都无法确保能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不过不要紧,提高睡眠质量,同样能起到很好的减肥效果哦。睡眠质量提高了,就能调整体内物质循环的规律和周期,这无论是对减肥还是身体健康来说都尤为重要。调整好体内的物质循环规律和周期,在白天,注意力高度集中,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升。同时,还有助于夜晚自然入睡。
哪些老人更容易中风
一、来自心脏方面的疾病。
1、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这种疾病最常见发生房颤的原因就是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而其中二尖瓣狭窄患者当中,心房纤颤为41%,这个比例还是非常高的。
2、冠心病
冠心病的患者的人数越来越多,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增加,在我国因为冠心病引起的房颤也就越来越多,因为冠心病是直接导致房颤的原因。
3、心肌病
这种心肌病主要是指原发性充血性心肌病,房颤的发生率在10%~50%之间,成人多见,在儿童中也可发生,约占20%。
4、缩窄性心包炎
这也是心脏疾病的一种,病变发生在心包,也会直接影响心脏的功能,而出现房颤。
5、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很多,因为心脏的先天的畸形导致房颤。
6、还有一些其他的心脏疾病也会诱发房颤
二、血管方面的疾病
主要原因是高血压
这是导致房颤的原因,而同时房颤也同样会导致血压的升高而出现中风,也就是房颤性中风,相关的调查显示高血压病在房颤原因中的比率为9.3%~22.6%。而导致房颤的发生与高血压病所致肥厚心肌的心电生理异常、肥厚心肌缺血及肥厚心肌纤维化有关。同时,当发生房颤的时候,就会导致心肌不能正常收缩和舒张,这样就会导致进入心房的血液不能被正常排出,容易形成淤滞,而这个时候血小板就会迅速聚集,很容易产生微小的血凝块。也就是血栓,而这些微小的血栓会随血液流向身体的各个部位。流过粗的血管可能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流过大脑,问题就来了,因为脑部的血管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特点,那就是脑血管分布的非常的密集,而且又细又长又弯曲,当小血栓经过的时候,因为脑血管太细导致了血管被堵塞,形成脑血管栓塞,也就是中风。
调查显示大约15%的房颤患者会发生脑中风,如果能够有效地控制房颤,那中风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至少能减少50%以上。
由此看来,如果能够更好的控制房颤对控制脑中风会有积极的意义,科学家还告诉我们,导致房颤的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身体内镁的缺乏,镁是一种矿物质,镁具有负性心律作用,调节心律,平稳血压,避免频发早搏和诱发房颤;所以,建议有上述疾病的朋友平时多摄入镁。
老年人后仰洗头容易中风
据有关报道称,很多老年妇女在做美容时发生中风的情况,而大部分都发生在后仰洗头的时候。这是因为,大部分老人都有颈椎退行性病变,脑供血自然不足,后仰洗头时,会过度扭曲颈椎,引发椎动脉痉挛,从而引发动脉出血,导致中风。
此外,洗头时水温要适宜,过冷过热都会刺激血管,造成血管收缩异常。那些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尤其要小心,如果近期血压不稳,更要避免后仰洗头。此外,还应注意不要穿颈口过紧的衣服,这样也会妨碍血液循环,引发不适。
一旦老年妇女在后仰洗头时如果感觉头晕目眩,应该尽快将头抬起,保持正常体位。出现中风症状后,要缓缓改变体位,身体放平,尤其是头部要放平,同时要监测血压。如果出现呕吐症状,要将患者颈部稍稍后仰,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发生。这时可服用一些抗血小板和活血化瘀的药物,实在不能缓解的话,就需要输液或住院治疗了。
女性为何容易中风
1.妊娠。与非妊娠女性相比,妊娠及产后女性发生缺血性中风的几率大大提高,脑梗死发病危险增加13倍。一方面,妊娠期高血压是重要诱因;另一方面,孕妇血纤维蛋白原比非孕妇高50%,血液凝固因子增加,血甘油三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显著增加,这都会令血栓更容易形成,从而增加中风危险。
2.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是年轻女性罹患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与未使用避孕药的女性相比,前者中风风险增加1.4~2.0倍。中风风险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群体中,随年龄呈指数增加。但服避孕药的女性也不要过分担忧,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还是很安全的。国外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规定最低剂量的女性患者,中风的绝对风险很低(约20人/10万人/年)。但如果同时合并有血栓栓塞病史、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及肥胖,则会进一步增加中风风险。
3.偏头痛。大量研究发现,偏头痛是缺血性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先兆偏头痛,且年龄小于45岁的女性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明显增高,其危险性约增加4倍。
4.体重和腰臀比。女性的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比值对中风影响较大。无论是缺血性中风,还是出血性中风,患病风险都随上述身体指数的增加而升高。原因是肥胖者往往伴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代谢综合征,会损伤血管内皮,诱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若斑块破裂即会形成血栓,最终导致中风的发生。
5.心房颤动。老年女性发生心房颤动的几率更高。房颤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心律失常,会令心房血液不能完全被泵出,凝结成块形成血栓,如堵塞住脑动脉就会引起缺血性中风(脑梗死)。
6.抑郁和心理社会应激。国外几项大型研究已经证实,抑郁和心理社会应激能增加卒中的风险。特别是在女性群体中,可以使中风发生风险从25%提高至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