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十大症状预示老年痴呆来袭
警惕十大症状预示老年痴呆来袭
1、记忆力日渐衰退,影响日常起居活动
例如记不住人名,记不清事情,老是”丢三落四“,什么事情“转身就忘”,可把水壶烧干,把饭做糊了等。
2、难以处理以前熟悉事务
难以胜任日常家务,做家常小事也颠三倒四,如炒菜放两次盐、做完饭忘记关煤气、不会穿衣服、忘记饭菜如何做。
3、语言及学习新东西方面出现问题
忘记简短的词语,说的话或写的字让人无法理解;学习新东西能力下降,比如手机、电视遥控器等。
4、对时间、地点及人物日渐感到混淆
不记得几号、星期几和不记得自己的居住地。
5、判断能力日渐减退、计算能力下降
烈日下穿棉袄,寒冬时穿薄衣,算错账、付错钱,买东西越来越困难。
6、理解力或合理安排事物的能力下降
例如不能像以前那样下棋、打牌;跟不上他人交流的思路,或不能支付各种账单。
7、常把东西放在不恰当的地方
例如把熨斗放在冰箱,把手表放在糖罐里。
8、情绪不稳定及行为较前显示异常
例如情绪快速涨落,变得喜怒无常;老发呆,乱怀疑,或容易发火,情绪不稳定,前面开心后面发火,翻箱倒柜,乱放东西,忙忙碌碌,不知所为;爱藏废物,视为珍宝,怕被盗窃;不注意个人卫生,衣服不洗,晨不洗漱等。
9、性格出现转变
例如变得多疑、冷漠、焦虑或粗暴等。
10、失去做事的主动性,对以前喜欢的事情和业余爱好失去兴趣
终日消磨时日、昏昏欲睡,或对以前的爱好性味索然。
9大症状警惕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对于这种疾病其实有很多征兆,比如老人脾气变差、记忆力变差等,9大症状警惕老年痴呆症。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1、性格变化
患者的性格可能会发生剧烈的不合情理的变化,如疑神疑鬼、猜忌别人等。
2、时间和地点概念混乱
患者可能在住所附近的街道、门栋迷路。
3、顾前忘后
患者会忘记将饭菜端上餐桌,甚至忘掉已做好的饭菜。
4、词不达意
患者可能连一些简单的字词也会忘记,或者不会使用适当的语句表达。
5、判断力降低
患者有可能彻底忘记由其看护的儿童而离家,或是轻易受骗上当。
6、抽象思维能力丧失
患者常常忘掉自己设置的存折密码,自己的存款数额也忘得一干二净。
7、随手乱放物品
患者常会将物品放在不恰当的位置,或将很多废品如废纸、布头当作宝贝珍藏。
8、失去主动性
常会变得比原来懒惰,不愿参与任何活动,甚至是原来喜欢的活动。对人也不热情。
9、脾气和行为变化无常
在短时间内,行为、情绪可能从平静状态变为泪流满面或者拍案而起。
警惕五种征兆预示老年痴呆
警惕预兆:
1、 头晕、头昏昏沉沉、睡眠增多。
2、 头痛、头重、头胀不适、头鸣。
3、 心烦、易急、易怒、耳鸣、听力下降。
4、 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遗忘。
5、 全身乏力、沉默寡言、判断能力失常。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流的供应不能满足正常需要,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脑部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且临床表现多样:如头晕、头痛、头重、头昏、耳鸣、头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由于体征很少,症状隐袭,发展缓慢,头颅CT、MRI阴性,很少引起人们重视,但确对人们的健康危害极大。后国内外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在老年痴呆和脑梗死的发病前期都曾经有长期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存在。如果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不及时进行治疗,便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脑血管病在威胁人体健康方面仅次于恶性肿瘤,成为第二杀手。在我国城市居民已居死因首位。它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慢性脑供血不足又是脑梗死、痴呆的前阶段状态,极需阻止其发展,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由于起病隐匿,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才是重中之重。
警惕预示老年痴呆的征兆
1、头晕、头昏昏沉沉、睡眠增多。
2、头痛、头重、头胀不适、头鸣。
3、心烦、易急、易怒、耳鸣、听力下降。
4、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遗忘。
5、全身乏力、沉默寡言、判断能力失常。
多吃鱼和干果可防早老年痴呆
美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神经学文献》杂志上报告说,大量食用含有多环不饱和脂肪酸的鱼和干果能够预防早老年痴呆症。
来自芝加哥的研究人员对疗养院的815人进行了长达7年的研究,结果显示,那些至少一周吃一次鱼的人与几乎不吃鱼的人相比,患早老年痴呆症的几率下降了60%。研究人员说,鱼和干果中发现的多环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一定保护作用。
医学专家说,科学食用鱼类能预防很多疾病,不仅仅是早老年痴呆症。但他也提醒人们,对于那些被汞污染的有毒鱼类要提高警惕。
老年抑郁和老年痴呆有什么区别
一、老年抑郁症起病较快,发展迅速;而老年性痴呆则起病缓慢发展也缓慢。
二、老年期抑郁症的抑郁症状持续较久;老年性痴呆症患者的情绪变化多,不稳定,变幻莫测,犹如幼童。
三、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智能障碍为暂时性的、部分性的,每次检查的结果均不相同;而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智能损害是全面性的,而且呈进行性的恶化。
四、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并无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脑CT检查也无阳性发现;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情况就不是这样了,他们可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不少病人还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小中风”的病史,脑CT检查可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或(和)脑梗塞的表现。
五、用了抗抑郁药物后,老年期抑郁症病人会病去体愈,恢复病前谈笑风生、谈吐自如的神态;而对于老年性痴呆症患者来讲,抗抑郁药物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当然,有部分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在病程的早期,也可出现抑郁症状,颇像“老年期抑郁症”,到了病程的中、晚期,才露出老年性痴呆的“庐山真面目”。对此尤需警惕。
老年痴呆症的基本介绍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在当下,老年痴呆症的发病几率已经变得很高,很多老年人都被这一问题所困扰着。另一个不认同忽视的要点就是,我国即将进入老龄社会,而这就意味着,面对老年痴呆症威胁的人也会增加。所以对于老年痴呆症一定要提高警惕哦!
调查发现:我国北方患老年痴呆的平均年龄为75、76岁,患血管性痴呆的年龄多在68岁左右。65岁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痴呆的比率达5%以上,而到80岁,此比率就上升到15-20%。
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他们不认识配偶、子女,穿衣、吃饭、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还有幻听幻觉,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老年痴呆病人的平均生存期为5.5年,老年痴呆症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成了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痴呆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四五十岁就痴呆的人,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不只是老年人,50岁的女儿陪同80岁老母亲看病,竟然双双被诊为老年痴呆;47岁妇女丢三落四,同样是老年痴呆惹的祸……这些都在显示,患老年痴呆的年龄在提前。老年痴呆逐步呈现年轻化趋势,血管性因素在发病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事实上,老年痴呆在中年就开始有症状和反应,如果不提早发现和治疗,等发展严重了就无法治愈了。 痴呆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专家说,早期的痴呆能治好,可要真等到六七十岁时就无法治疗了。
老人嗜睡是病吗
1、老人嗜睡要警惕脑梗塞
进入老年后,由于血管壁受到损伤,因此非常容易患有脑梗塞的情况。虽然说平时并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症状,但在发作前会表现为睡眠量明显增加或出现嗜睡的现象,因此家人在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2、老人嗜睡要警惕痴呆症
在老年痴呆症发病的前期,老年人也多半都会出现嗜睡的情况,所以家人在平时要多关注老年人,出现这一情况时就应该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了。
3、老人嗜睡要警惕脑动脉硬化
如果老年人患有脑动脉硬化或者血管脂质沉积等脑血管疾病时,大脑中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就会降低,从而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嗜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