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高尿酸治疗方法有哪些

​高尿酸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尿酸高没有偏方的说法,不要轻信民间偏方。治疗尿酸高一方面是药物治疗,另一方面是生活饮食调理。另外尿酸高是属于代谢性疾病,平时要多饮水,以利于血尿酸从肾脏排出。饮食方面少吃含嘌呤高的食物,少吃动物内脏,平时不要吃海鲜,啤酒。喜欢喝茶的患者还可以在家喝喝降酸的茶。尿酸高的问题,是没有什么偏方的,这个疾病的发生,还是和你的饮食结构有关系,和生活习惯有关系。一般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一些别嘌醇片,降尿酸治疗,并且要注意多喝水,多运动,不要吃海鲜类食物,不要吃豆类,不要吃火锅等,不要喝酒,一般预防很重要。

痛风的误区

误区1.血尿酸高就一定得痛风性关节炎

很多人在体检中发现血尿酸偏高,也就是所谓的高尿酸血症,就觉得自己一定会得痛风性关节炎,其实不然。高尿酸血症是指在正常嘌呤饮食下,血清中尿酸水平在男性高于420mmol/L,女性高于360mmol/L。根据近年各地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报道,目前我国约有高尿酸血症者1.2亿,约占总人口的10%,发病率有年轻化的趋势。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的基础和最直接的病因,当尿酸盐在机体关节滑液中沉积下来造成关节的红肿热痛即考虑痛风性关节炎的产生,不过只有约10%左右的高尿酸血症会发展成痛风性关节炎;不过血尿酸水平越高,未来5年发生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能性越大。但是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血尿酸水平不一定都高。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需要将血尿酸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一般在360umol/l以下,合并痛风石的患者则需要降得更低,在300umol/l之下,才能有利于痛风石的溶解排出。

误区2.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要降尿酸治疗

许多患者在痛风急性发作时迫切的想把血尿酸水平降至正常,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主要原因即是体内尿酸水平的剧烈波动。尿酸在体液中的溶解性较低。高浓度时会形成过饱和状态,以尿酸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滑膜和其他组织,主要因为这些组织中血管较少,组织液pH较低,基质中含粘多糖和结缔组织较丰富,使尿酸盐容易沉积,引起非特异性炎症反应,造成关节软骨的溶解和软组织的损伤。当体内嘌呤摄入过多时,可引起尿酸的升高,尿酸盐沉积在关节的表面触发了炎症反应,引起痛风急性发作。而应用降尿酸药物后,血液中的尿酸水平急剧下降,这样会使沉积在关节软骨及其他组织中的尿酸盐溶解,重新释放入血,刺激炎性细胞的吞噬及释放炎症因子,进一步导致关节炎的加剧。因此,一般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一般不主张降尿酸治疗,待关节疼痛症状消失2周以上才考虑加用降尿酸药物,且需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足量。需要注意的是,在降尿酸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要监测关节症状的变化,必要时加用非甾体抗炎药抑制痛风性关节炎的大发作。

误区3.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过后就不需要治疗了

临床中可见很多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在病起发作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严重影响到其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比较重视,经抗炎止痛等治疗后,就认为不痛了病就好了,不需要继续治疗。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其实痛风性关节炎同糖尿病一样,也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经过急性期的抗炎止痛、碱化尿液等治疗后,关节的炎症可慢慢吸收,关节疼痛好转痊愈,但是体内的尿酸还处在较高的水平,这如同“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的再次发作。且高水平的尿酸在关节、软骨、软组织等处不断地沉积,可引起痛风石的产生。因此,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过后,关节疼痛消失后继续控制饮食的同事仍需要服药治疗,这时候发挥效力的就是降尿酸药物了。对于降尿酸药物的选择也不是随便服用就可以,要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来选择。药物有两种,一种是促进尿酸排泄的,如苯溴马隆片,另一种为抑制尿酸生成的,如别嘌醇。若病人B超显示有尿路结石,则不能应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防止进一步增大尿路结石;轻中度肾功能异常及泌尿系结石的可选择抑制尿酸生成药物,但要注意过敏反应的发生。

误区4.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可使用抗生素

有些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认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因细菌感染引起,可应用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其实抗生素对于血尿酸的代谢是不起作用的。若出现症状的缓解,也可能是初期痛风性关节炎可自愈造成的。一般来说,对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关节红肿疼痛,可考虑加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布洛芬、依托考昔等,也可选择秋水仙碱,但因秋水仙碱的治疗剂量及中毒剂量相差不多,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然后加用碳酸氢钠片来碱化尿液,以有利于尿酸盐结晶的排出。

老人得了痛风应该怎么治疗好

1、疼痛期痛风:顾名思义,痛风患者在这个阶段疼痛非常明显,因此治疗上应以止痛为主,使用的药物包括秋水仙碱、塞来昔布(西乐葆)、依托考昔(安康信)、激素(强的松)等。一般而言,痛风患者疼痛时常用秋水仙碱、西乐葆、安康信这类药物,激素因为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一般不建议使用。然而,当严重的多关节痛风发作时,仅用上述药物无法缓解疼痛时,则可使用强的松进行止痛治疗痛风(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减少副作用)。

2、无痛期痛风:当痛风患者疼痛缓解后,一般就进入缓解期,这一时期虽然没有任何症状,但仍需进行降尿酸治疗。降尿酸的方法包括多饮水(每日2500ml以上),低嘌呤饮食,降尿酸药物治疗痛风。而降尿酸治疗的目标(停药时间)为维持血尿酸在300umol/L以下达半年。

3、静止期痛风:控制高尿酸血症开始时必须每日并用秋水仙碱或NSAID治疗,这是因为控制高尿酸血症的各种疗法在开始几周或几个月内易于引起痛风急性发作。定期检查血清尿酸盐浓度有助于评价药效。根据能否有效降低血清尿酸盐浓度,来调节药物的种类与剂量。痛风石需要数月乃至数年才能溶解,应维持血清尿酸水平<4.5mg/dl(<0.26mmol/L)。

痛风患者无需零嘌呤饮食

痛风患者没必要零嘌呤饮食

引起痛风急性发作的主要原因就是暴饮暴食。约半数的痛风患者在急性发作前有诱因存在,其中饮用啤酒的占60%,其次为食用海产品和内脏食物的分别占18%和14%。因此,很多痛风患者都知道饮食控制是痛风的基本治疗措施,但需要注意的是饮食控制并不能作为治疗痛风的主要手段。

原来,痛风患者80%的血尿酸升高来源于内源性生成过多,由外源性食物产生的尿酸只占20%。严格控制饮食只能使血尿酸下降59.5~120微摩尔/升,可见饮食控制并不能完全纠正高尿酸血症。长期严格限制嘌呤食物的摄入,也会影响患者蛋白质的摄取。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痛风患者片面追求零嘌呤饮食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

高尿酸血症≠痛风

人类由于缺乏分解尿酸的特异性酶——尿酸酶,因而不能将尿酸分解为尿囊素、二氧化碳和水,这样容易引起尿酸的蓄积。如果只有血里的尿酸水平增高,称之为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前奏,是由于尿酸产生过多和肾脏排泄减少所致。不过,绝大多数高尿酸血症患者终生不发作痛风,仅5%~12%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发展为痛风,因此不要把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画上等号。

直到上世纪中叶出现排尿酸药和抑制尿酸合成药等药物前,饮食控制一直是治疗和预防痛风的主要手段。痛风是内科领域饮食治疗历史最长且最为有效的疾病之一。而如今由于降尿酸药物的广泛应用,可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所以饮食治疗只起到辅助作用。经过较长时期的降尿酸治疗,痛风患者的血尿酸通常能保持在较理想的水平,此时饮食控制不需太严格,可以适量吃一些鱼虾和瘦肉,但最好不要喝肉类的汤汁。因为经过较长时间煮炖后,相当多的嘌呤已进入汤内。在出差、旅游或赴宴后,或在劳累、精神紧张、环境改变、摄入嘌呤过多时,为了免受痛风发作之苦,可以适当增加降尿酸药用量。

痛风患者多吃碱性食品

痛风患者,应该牢记的饮食原则是:不喝酒,多喝水,不吃或少吃动物内脏、肉类汤汁和海产品,多吃碱性食品。过多饮酒一方面在体内产生大量乳酸,阻止尿酸排出;另一方面酒精是高热量食品,大量饮用可致尿酸生成增加。加上饮酒时常佐食肉类食品,势必会增加嘌呤的摄取量。多吃碱性食品,如蔬菜、马铃薯、甘薯、奶制品等。西瓜和冬瓜不但属于碱性食品,而且具有利尿作用。

关于尿酸的七大误解

误解一

高尿酸等于痛风

痛风源自高尿酸,但并不是说有高尿酸就一定会有痛风,只有当血液中的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并引起滑膜炎症时才导致痛风的发生,事实上,只有约 10% 的高尿酸患者才会发生痛风。

反过来也一样,由于痛风的致病因素复杂,不少患者在痛风发作时,血尿酸水平可能还在正常范围之内,这时可不要迷信于检验结果而耽误了对痛风的及时治疗。

误解二

高尿酸只会引起痛风

尿酸是嘌呤在人体的代谢终产物,高尿酸对人体多个组织器官都具有危害作用。过高的尿酸沉积在骨骼、关节处,会引起痛风。沉积在肾脏会引起肾病、诱发肾脏功能衰竭。

高尿酸还会大大提高发生多种代谢相关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误解三

尿酸正常就万事大吉

按照国际标准,尿酸的正常范围是:男性 < 420 μmol / L、女性 < 360 μmol / L。但是,对于痛风患者,把尿酸控制在这样的「正常」范围是不够的,最新指南建议把痛风患者的血液尿酸应降至 360 μmol/L 以下,合并肾尿酸结石者降至 300 μmol/L 以下,从而减少痛风复发频率,使已形成的痛风石减小,并进一步避免晶体的沉积

误解四

尿酸高,不痛风就不治疗

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议由来已久,但目前学术界已经基本统一意见:不管一个人有多「健康」,只要尿酸超过了一定数值,就应该进行降尿酸治疗。

如果这个人还合并有糖尿病、慢性肾病或具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那么只要尿酸超出上述的正常范围,即使没有痛风发作,也需要启动治疗。

误解五

急性发作时不能降尿酸

长期以来的观点均认为,如果在痛风急性期使用降尿酸药物,可能导致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结晶沉积在组织中加重炎症反应。因此,「痛风急性期不能用降尿酸药物」几乎已成为痛风治疗中的金科玉律。

但是,2012 年《美国痛风管理指南》首次提出,在有效的抗炎药物「保护」下,急性期降尿酸治疗并非禁忌。紧接着,2013 年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专家共识》也认可了这一观点,认为不需要等到痛风急性症状缓解两周后,而是可以立即开始降尿酸治疗。

对于这一「有悖常理」的前卫观念,临床医生普遍还是倾向采取保守态度。毕竟,老观点由来已久、深入人心;而新观点也还需要更多循证证据,它更大的临床意义在于,对在服用降尿酸药物过程中出现痛风急性发作的患者,可以据此无需停止降尿酸治疗。

误解六

光靠饮食就能降尿酸

人体血液中的尿酸,80% 来源于自身嘌呤代谢、只有 20% 来源于食物摄取。所以,靠单纯的饮食控制对降低血液尿酸水平的作用十分有限(多数只能下降 10% ~ 20% 或 70~90 μmol / L)。因此必须依据病情合理选用药物。不少患者由于担心「药物副作用」而拒绝服药,这属于典型的「因噎废食」。

只要科学、规范地用药,发生药物罕见并发症的风险并不比出门遭遇车祸的可能性更高,谁会因为害怕车祸就成天宅在家里呢?

误解七

降尿酸光靠药物就够了

应用降尿酸药物后,有些患者便自以为从此高枕无忧,可以在饮食上大快朵颐,「大不了再多吃片药呗」,这样的想法不仅错误而且危险。

对于痛风这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低嘌呤」饮食是治疗的前提和基础。不在源头上减少「嘌呤」摄入、单靠药物根本无法控制病情。而由于饮食无度导致尿酸明显升高,不得不增加药物剂量,这大大提高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痛风血尿酸的情况简介

本病的防治,不论原发性或继发性,除少数由于药物引起者可停药外,大多缺乏病因治疗,因此不能根治。

1.治疗目的

(1)尽快终止急性关节炎发作。

(2)防止关节炎复发。

(3)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治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关节等所引起的并发症。

(4)防止尿酸肾结石形成

2.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减肥、控制血脂、减少非必要的利尿剂应用、控制饮食等。同时对共患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予以积极治疗。

降尿酸药物的应用时机目前尚无定论。由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5%~15%发展为痛风,如有心血管病或其他高危因素,应在血尿酸持续高于480μmol/L时开始规律降尿酸治疗。如无心血管病等高危因素,则可在血尿酸高于540μmol/L开始持续降尿酸治疗。

如何告别痛风性关节炎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如果患者无临床症状,血中尿酸浓度高于正常值,医学上称为“高尿酸血症”。血中尿酸浓度如果达到饱和溶解度的话,这些物质最终形成结晶体,积存于软组织中。最终导致身体出现炎症反应。痛风可以由饮食、天气变化如温度和气压突变、外伤等多方面引发。家族倾向,遗传模式尚不清楚。

1.急性期的治疗

应祛除诱因并控制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常用药物包括:

(1)非甾类抗炎药

急性期首选的止痛药物,如双氯芬酸钠或双氯芬酸钾,或塞来昔布、美洛昔康等。症状控制后停药。应用期间注意监测血肌酐水平。

(2)秋水仙碱

非甾类抗炎药无效时可考虑应用,开始时小量口服,直至症状缓解或出现药物副作用时停药。用药期间监测不良反应。

(3)糖皮质激素

如果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急性期可以考虑糖皮质激素,临床常选用德宝松肌注。

2.缓解期的治疗

主要目的为降低血尿酸水平,预防再次急性发作。

(1)抑制尿酸生成药物

别嘌呤醇,根据尿酸水平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

(2)促进尿酸排泄药物

苯溴马隆。

应强调的是,降尿酸药物可能诱发急性关节炎,因此在急性期不宜使用,而且此类药物均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

3.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减肥、控制血脂、减少非必要的利尿剂应用、控制饮食等。同时对共患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予以积极治疗。降尿酸药物的应用时机目前尚无定论。由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约5%~15%发展为痛风,如有心血管病或其他高危因素,应在血尿酸持续高于480umol/L时开始规律降尿酸治疗。如无心血管病等高危因素,则可在血尿酸高于540umol/L时开始持续降尿酸治疗。

痛风如何治疗

病因

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正常成人每日约产生尿酸750mg,其中80内源性,20%外源性尿酸,这些尿酸进入尿酸代谢池(约为 1200mg),每日代谢池中的尿酸约60%行代谢,其中1/3约200mg经肠道分解代谢,2/3约400mg经肾脏排泄,从而可维持体内尿酸水平的稳定,其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

1.原发性痛风

多有遗传性,但临床有痛风家族史者仅占10%20%尿酸生成过多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中占10%其原因主要是嘌呤代谢酶缺陷,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乏和磷酸核糖焦磷酸盐(PRPP)合成酶活性亢进。原发性肾脏尿酸排泄减少约占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90%具体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为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但应排除肾脏器质性疾病。

临床表现

痛风多见于中年男性,女性仅占5%主要是绝经后女性,痛风发生有年轻化趋势。痛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四期,即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临床表现如下: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多数患者发作前无明显征兆,或仅有疲乏、全身不适和关节刺痛等。典型发作常于深夜因关节痛而惊醒,疼痛进行性加剧,在12小时左右达高峰,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受累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和功能受限。多于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首次发作多侵犯单关节,部分以上发生在第一跖趾关节,在以后的病程中,部分患者累及该部位。其次为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关节,肩、髋、脊柱和颞颌等关节少受累,可同时累及多个关节,表现为多关节炎。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心悸和恶心等全身症状,可伴白细胞计数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等。

治疗

原发性痛风缺乏病因治疗,不能根治治疗痛风目的:①迅速控制急性发作;②预防复发;③纠正高尿酸血症,预防尿酸盐沉积造成的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④手术剔除痛风石,对毁损关节进行矫形手术,提高生活质量。

1.一般治疗

进低嘌呤低能量饮食,保持合理体重,戒酒,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避免暴食、酗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穿舒适鞋,防止关节损伤,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等。防治伴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冷敷,疼痛缓解72小时后方可恢复活动。尽早治疗,防止迁延不愈。应及早、足量使用以下药物,见效后逐渐减停。急性发作期不开始降尿酸治疗,已服用降尿酸药物者发作时不需停用,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延长发作时间或引起转移性发作。

痛风严重了会怎么样

人们通常认为,痛风主要会造成关节疼痛,而且痛风性关节炎疼痛具有自限性,往往会在几天或数周内自动消失,所以很多人会“好了伤疤忘了痛”,不再去管它。其实,这样是不对的。从骨科角度看,体内尿酸的结晶并没有消失,不及时治疗,尿酸结晶不断沉积,痛风性关节炎会反复发作,而从内分泌医生的角度看,高尿酸血症没有消失,它会影响全身的各个器官,比如,它会引发代谢性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Ⅱ型糖尿病、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伴发和互相影响,并被证实可能直接造成心血管疾病。

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危害:造成尿酸性肾病、肾结石、肾功能衰竭。血尿酸造成肾功能异常的危险性甚至比尿蛋白还高。

高尿酸血症为代谢综合征的组成之一,与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症及胰岛素抵抗相伴可以同时存在,或互为因果,密切相关。

痛风严重了怎么办--生活指导方案控制。

使用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和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降尿酸治疗的目标是促进晶体溶解和防止晶体形成,这就需要使血尿酸水平长期低于尿酸单钠的饱和点;检测血尿酸;尽早发现高尿酸人群,控制肾病、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减少靶器官损害。

积极治疗与血尿酸升高相关的心血管和代谢性危险因素。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肾功能异常。

积极降压降脂治疗;纠正糖脂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时控制高尿酸,保护肾功能。

相关推荐

尿酸和血尿酸区别有哪些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体内嘌呤代谢紊乱,使血尿酸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也可使体内血尿酸升高.正常人血中尿酸浓度男性介于178—416微摩尔/升,女性介于148.5—356微摩尔/升.正常成人男女之间血尿酸浓度有一些差别.但女性到了绝经期后,血尿酸值和男性之间的差别即消失.血中尿酸超过360微摩尔/升,视为高尿酸血症. 临床上,当血尿酸超过390微摩尔/升,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当体内尿酸浓度很高时,尿酸会形成结晶。就如同一杯盐水,开始杯中的盐是看不到的,但是如果不断地往杯中加盐,将会看到析出盐的结

高尿酸血症看哪个科比较好

高尿酸血症做为痛风的前奏,也是痛风的病理基础。高尿酸血症本身没有症状,只有当患处发生了红肿热痛等现象,才可称之为痛风。所以,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当挂痛风科。另外,建议有条件的患者到痛风专科医院就诊,以便更好的治疗条件。 所以说高尿酸血症一般都是挂风湿免疫科的。 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有10%~15%的患者会引起痛风,高尿酸不仅能引起关节疼痛,还会损害肾功、增加心梗风险等,随着发病率的逐年上升,高尿酸血症已经成为继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三高”之外的第四高。 从门诊情况来看,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逐步

印堂凹陷不复存在

1、 玻尿酸填充印堂凹陷 玻尿酸是一种非常好的无创注射美容材料,其应用比较广泛,而注射玻尿酸来治疗印堂凹陷就是应用之一。玻尿酸治疗印堂凹陷多采用局部麻醉。玻尿酸治疗印堂凹陷采用在头发内作一个很小的长约15毫米的切口,在颞肌下或是颞肌表面分离一稍大于假体的腔隙,进行玻尿酸治疗印堂凹陷然后缝合。每侧玻尿酸治疗印堂凹陷时间约15分钟,术后加压包扎及应用抗生素3-5天。 2、自体脂肪填充印堂凹陷 自体脂肪丰额头,让你天庭饱满。自体脂肪丰额头是采用自体脂肪的抽取主要是根据受术者身体状况,来选择抽取脂肪的部位,操作时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有什么关系

痛风的原因是血液中尿酸的含量太高。血液中的尿酸以尿酸钠盐的形式存在。体内的尿酸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由核酸代谢产生的。核酸是细胞核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人体内重要的营养成分,核酸可不断新陈代谢,若嘌呤过多则是因为核酸分解太多,核酸代谢紊乱造成的;二是食物中嘌呤含量过高。我们每天吃进去的食品中嘌呤的含量各有不同,若长期食用高呤食品,则容易促成高嘌呤,而增加尿酸值。 通常痛风发作时,绝大部分患者的血尿酸值都是很高的,但尿酸值的高低与痛风的形成并不成正比。甚至一些患者尿酸值并未超标,但也会患上痛风;还有的人经过降尿

高尿酸血症西医治疗

所有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均需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尽可能避免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疾病时(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卒中、心衰或肾功能异常),血尿酸值>8mg/dl给予药物治疗;无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疾病的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值>9mg/dl给予药物治疗。具体治疗如下: 1.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戒烟、坚持运动和控制体重。 (1)健康饮食:已有痛风、高尿酸血症、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及中老年人群,饮食应以低嘌呤食物为主,严格控制肉类、海

尿酸的预防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起初大都无任何症状,但部分可演变而诱发急性关节炎、痛风石、肾结石及尿酸肾病,该病也与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明显相关。高尿酸血症的营养治疗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合理膳食控制体重 超重或肥胖是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避免过胖是防止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重要环节。 1、低脂肪饮食:高尿酸血症的病人多数伴有高脂血症,且高脂饮食可由于外源性脂肪利用亢进,故应采用低脂肪饮食。 2、蛋白质:高蛋白质饮食可导致内源性嘌呤合成增高,可能增加尿酸的前体,故应限制。 3、碳水化合物:适量碳水化合物可防止组织分解代谢

尿酸偏高的危害都有什么

有些人体检后看到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有尿酸偏高,就不太在意,认为高尿酸不像高血压、高血糖那么严重,所以,不少人去年查体尿酸高,今年尿酸断续攀升。临床专家认为,近些年,媒体对“三高”的宣传教育比较普及,公众对此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媒体对高尿酸防治知识的宣传还太少,人们对高尿酸缺乏了解,有的误以为检查尿酸就是查尿液。 高尿酸血症由于没有症状,大多数人即使知道尿酸高也不会积极治疗,任其发展,殊不知,高尿酸已成为严重威胁健康的一种危险因素。 经过研究表明,血液中尿酸长期升高,会使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脚趾、脚

尿酸高的预防方法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起初大都无任何症状,但部分可演变而诱发急性关节炎、痛风石、肾结石及尿酸肾病,该病也与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明显相关。高尿酸血症的营养治疗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合理膳食 控制体重 超重或肥胖是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避免过胖是防止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重要环节。 1、低脂肪饮食:高尿酸血症的病人多数伴有高脂血症,且高脂饮食可由于外源性脂肪利用亢进,故应采用低脂肪饮食。 2、蛋白质:高蛋白质饮食可导致内源性嘌呤合成增高,可能增加尿酸的前体,故应限制。 3、碳水化合物:适量碳水化合物可防止组织分解代

痛风骨头变形会恢复吗 急性期痛风骨头变形如何恢复

痛风关节变形是由于嘌呤的代谢障碍,导致尿酸在体内沉积形成的关节变形,如果体内尿酸非常高,需要通过长期规律饿降尿酸治疗,才能够叫体内尿酸排出体外,当体内尿酸水平控制稳定后,尿酸结石就可以部分溶解,关节变形才能够得到恢复。

如何医治痛风呢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 痛风的一般治疗是,进低嘌呤低能量饮食,保持合理体重,戒酒,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避免暴食、酗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穿舒适鞋,防止关节损伤,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等。防治伴发病如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