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吞气症
识别吞气症
有的孩子在吃奶时突然中断吮乳,表现烦躁不安,两手握拳,啼哭不停,面红耳赤或面色苍白,医学上叫婴儿吞气症。当导致宝宝吸入过多空气的原因消除后,通常就不容易再频繁地发生吞气症了。然而,当宝宝喝奶时又出现婴儿吞气症的症状时,应该如何紧急处理呢?应先暂停餵奶,用热毛巾敷在孩子的腹部,然后妈咪以手按住毛巾,轻轻施以按摩,以舒缓肠痉挛的症状,帮助把空气排出来。
婴儿时期发生吞气症的孩子,纵然经过照护改善症状,但其肠胃仍属于较敏感虚弱的,因此需长期注意饮食。例如,少吃辛辣、冰冷的刺激性食物,选择温和、易消化的食物。老一辈的人常说“胃病非重症,牵拖一世人”,可见肠胃毛病对生活与饮食造成的不便,不过,只要时时注意,不要贪图一时的口腹之慾,并保持情绪的安稳,肠胃毛病就困扰不了你与宝宝啰!
肚子胀的跟怀孕一样怎么回事 吞咽大量气体
在吞气症或顽固性嗝逆、长期精神紧张、忧虑的患者,常因反复嗳气、恶心或吞咽唾液等而同时吞入大量的空气。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肠梗阻时,患者因腹痛而致腹式呼吸减弱,故使呼吸加快,大量空气随呼吸加快而经口进入胃肠道,导致肚子胀的像皮球。
如何预防婴儿吞气症
通常「婴儿吞气症」都不太需要服药治疗,由于并非质器性的疾病,只要消除导致吸入过多空气的塬因,就可以改善。
1. 母亲乳头的按摩
在喂奶前用手掌轻轻按摩乳头,依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各画圆按摩约10次,放松乳头括约肌,并轻轻提拉乳头,让宝宝吸奶时较轻松,才不会又吞入过量空气。
2. 少量多餐,并先安抚孩子的情绪
为了避免孩子因为急着喝奶,更容易吸入空气,因此可改少量多餐的方式喂食。例如由四小时喂140 cc ,改成两个小时喝70 cc。这样就不用让孩子因肚子太饿而喝得很急,也不会因为一次喝很多,导致肠胃太胀而不适。
另外,建议妈咪在喂食前,可以给孩子来个「喂前仪式」安抚孩子的情绪。可以把放点轻柔的音乐,然后跟温柔地跟宝宝说:「要喝奶啰!宝宝要慢慢喝,才会健康长大!」然后再开始喂食。
3. 餐后排气
在喂完奶之后,不要直接让孩子躺下,应将之直立抱着,把头靠在大人肩上,然后手掌弓成杯形轻拍宝宝的背部,帮助把他胃里的空气排出来。拍气完之后,让孩子用右边侧躺,并将头部垫高,避免孩子打嗝或溢奶时噎到,也能帮助让胃里的奶汁流入肠子。
4. 少吃产气与酸性食物
通常会有「婴儿吞气症」的宝宝,都是肠胃较虚弱、敏感的,因此除了要注意喂奶的相关照护以外,副食品的选择也要避免产气食物与酸性食物,才不会刺激已经很敏感的肠胃。产气食物包括洋葱、蛋黄、豆腐、肝脏等;酸性食物则有柑桔类、凤梨、高纤维蔬菜等。
嗳气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嗳气的治疗,当分辨寒热虚实而施治。实热者治当凉泻。虚寒者治当温补。但皆当调和脾胃,降逆为治。嗳气,膨胀和胀气是难以缓解的,因为绝大多数的这类主诉或者是起因于不自主的吞气症,或者是起因于对正常量气体的过度敏感,所以必须设法减少吞气,而吞气症可能为流涎过多所致,所以这种人必须戒除诸如咀嚼口香糖或吸烟之类的习惯,对可能引起反射性流涎过多的上消化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以及可能引起恶心或反射性流涎的疾病进行治疗。如果嗳气与饮用含硫酸盐饮料或抗酸剂有关,则应停用。应避免食用含有不能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对乳糖耐受不良的患者在饮食中应剔除含乳的食品。
1、寒性
脾胃属土,位居中州,主受纳水谷并运化精微。若脾胃阳虚,寒气客于胃,则纳化失职,其气厥逆从下而上,出于口而为嗳气。呕吐泄泻,脘腹疼痛,畏寒不渴,宿食不化,嗳气频频,喜唾涎沫,舌淡苔白,脉象沉迟。治则:温胃散寒。方用理阴煎。若胃虚气滞,用十味保和汤;如胃寒、饮食不易消化,用养中煎、理中丸。
2、热性
过饮则脾湿,过食辛热油腻之物则生痰,痰火客于胃府,痰随火而升降,火引痰而横行,致使脾胃之阴阳升降失调,而为嗳气。面赤而热,胸隔膨闷,口干唇燥,渴不欲饮,咳吐热痰,时嗳热臭,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治则:清气化痰。如胃有痰火,星夏栀子汤。如属肺气不降者,用苏子降气汤。
3、虚性
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因致痰浊内阻,胃气上逆,所以嗳气不除。面黄肌瘦,心下痞硬,饮食不化,时时嗳气,大便秘结。舌苔浊腻,脉象弦虚。治则:补中降逆。如胃虚,用旋复代赭汤;若胃虚挟痰,用和胃二陈煎。
4、实性
伤于饮食,损及脾胃,宿食不化,食积壅滞,阻塞气机,胃气上逆,逐为嗳气。胸脘痞满,腹胀而痛,宿食不下,嗳气吞酸,呕吐泄泻,不欲饮食,舌苔黄腻,脉象弦滑。治则:和胃消食。若胃有宿食,保和丸、曲术丸。
对反复嗳气的机制应加以解释和证实。当吞气症令人烦恼时,以生物反馈和放松疗法反复训练患者进行更有效的吞咽和咀嚼以阻断吞气-不适-嗳气-缓解的循环。
很少有良好对照的研究证实,任何药物均具有确切的疗效。一种能驱散小气泡的药---二甲硅油曾经掺入多种制剂中,各种抗胆碱能药也被使用过,但疗效相差甚大。一些消化不良和餐后上腹饱胀的患者服用抗酸剂有益。而对西沙比利(餐前30分钟10~20mg注意严重的药物相互作用)可促进胃排空并提高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压力。主诉肛门排气量多的人可予以同样的措施治疗,以尽量减少肠内气体量。粗糙食物(如麸,欧车前草籽)可以加在食物中试图增加结肠转运率,但对某些患者,可能反而使症状加重。活性炭有助于减少气体和由氢化硫产生的难闻的气味。然而,它会污染衣服和口腔粘膜,有时难以使用。
总之,功能性胀气,膨胀和肛门排气症状呈间歇性,慢性过程,治疗只能使其部分缓解。重要的是要让患者相信这些问题并不损害身体健康。
嗳气的介绍
嗳气(belching)是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其声长而缓,俗称“打饱嗝”、“饱嗝”,是各种消化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多伴有嗳气症状。自胃部上升的气体或酸性液体导致嗳气(呃逆)发生,伴有典型的响声。嗳气可因不同病因在持续时间和响度上发生改变。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使人们对功能性胃肠病(FGID)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罗马III标准中将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症状分为3类:功能性消化不良、嗳气和恶心呕吐。嗳气又分为:吞气症和非特异性过度嗳气。
如何照顾有吞气症的宝宝
如何照顾有吞气症的宝宝?
通常婴儿吞气症都不太需要服药治疗,由于并非质器性的疾病,只要消除导致吸入过多空气的原因,就可以改善。
1. 母亲乳头的按摩
在喂奶前用手掌轻轻按摩乳头,依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各画圆按摩约10次,放松乳头括约肌,并轻轻提拉乳头,让宝宝吸奶时较轻松,才不会又吞入过量空气。
2. 少量多餐,并先安抚孩子的情绪
为了避免孩子因为急着喝奶,更容易吸入空气,因此可改少量多餐的方式喂食。例如由四小时喂140 ml,改成两个小时喝70 ml。这样就不用让孩子因肚子太饿而喝得很急,也不会因为一次喝很多,导致肠胃太胀而不适。
另外,建议妈咪在喂食前,可以给孩子来个“喂前仪式”安抚孩子的情绪。可以把放点轻柔的音乐,然后温柔地跟宝宝说:“要喝奶啰!宝宝要慢慢喝,才会健康长大!”然后再开始喂食。
3. 餐后排气
在喂完奶之后,不要直接让孩子躺下,应将之直立抱着,把头靠在大人肩上,然后手掌弓成杯形轻拍宝宝的背部,帮助把他胃里的空气排出来。拍气完之后,让孩子用右边侧躺,并将头部垫高,避免孩子打嗝或溢奶时噎到,也能帮助让胃里的奶汁流入肠子。
吞气症怎样治疗
1.母亲在喂养时要采取合适的体位,不能卧位,采取立位或坐位较为合适。
2.母亲的奶头括约肌过度紧张、出奶太慢,或者奶头太短甚至内陷都是吞气症的诱因,所以母亲应及时调整好自己的乳头,及时纠正,为哺乳做好准备。
3.吞气症好发于性情急躁的孩子,所以在喂奶前应给予精神上的抚慰,使其情绪稳定,不要在孩子哭闹、情绪激动时喂奶。
4.发生婴儿吞气症时,可用湿热毛巾敷在小儿腹部(注意不可烫伤),或用手轻轻按揉,肠痉挛会很快消失。
5.大部分患儿出生6个月后症状会自行消失。
吞气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诊断标准:
在一年之内至少有三个月间断性的出现以下两个以上的症状和体症。
①吞气(air swallowing);
②由于消化道内的气体增加而引起腹胀;
③反复嗳气(belching)和肛门排气增多。
(2)临床表现:
在哺乳中,突然中断吮奶,表现烦躁不安,两手握拳,啼哭不停,面红耳赤或面色苍白。或有的在睡眠中突然惊醒,高声尖叫,头向后仰,辗转不安,面色苍白,满头大汗,手脚发凉,吐奶不止。发病时孩子肠鸣音亢进,放屁频频,放屁后小儿大多恢复正常。 轻症患儿可能不会引起家长的注意,但临床医师能观察到患儿有反复自动吞气动作,家长能观察到小儿食欲下降、腹胀、过度的肛门排气和打嗝(burping),这些症状在睡眠时消失。吞气症有时易与胃食管反流,慢性麻痹性肠梗阻相混淆,经认真检查可以鉴别。
嗳气的鉴别诊断
诊断
嗳气分为:吞气症。非特异性过度嗳气。
1、吞气症诊断标准,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①每周至少发生数次反复嗳气。②可以客观地观察或检测到吞咽空气。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 个月,近3 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2、非特异性过度嗳气诊断标准,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①每周至少发生数次反复嗳气。②没有过度吞咽空气的证据。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 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鉴别诊断
1、食滞停胃嗳气:嗳气伴有(不消化的)酸腐臭味,嗳声闷浊或恶心,嗳气不连续发作,胸脘痞闷,不思饮食,大便有(不消化的)酸腐臭味或便秘,舌苔厚腻,脉象滑实。治疗可用枳实导滞丸或保和丸。
2、肝气犯胃嗳气:嗳气频繁,嗳声响亮,胸闷不舒,胁肋隐痛,舌苔薄白,脉弦。治疗可用柴胡疏肝散、气滞胃痛颗粒、疏肝健胃丸。
3、脾胃虚弱嗳气:嗳气断续,嗳声低弱,呕泛清水,不思饮食,面色发白或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治疗可用人参健脾丸。
肠胃紊乱的症状都有什么
1、功能性消化不良必须符合以下一点或一点以上: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灼烧感。症状描述确切,不像罗马Ⅱ型诊断标准曾有多种症状表述,包括上腹不适、胃胀气、恶心等症状,诊断概念模糊,使医生不易掌握。
2、嗳气症分吞气症和非特异性过度嗳气,嗳气时常伴随响亮的声音。
3、恶心与呕吐症分慢性特发性恶心、功能性呕吐及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慢性特发性恶心:发作频繁,不常伴呕吐;功能性呕吐:呕吐平均每周发作1次或多次、反刍综合征患者持续或反复将刚进食、咽下不久的食物反流口中,然后吐出或重新咀嚼吞咽、反食前无干呕。患者不存在食管运动障碍,亦无胃食管反流病,食管24小时动态pH检测正常。
宝宝发生吞气症有原因
一、母亲方面的原因
(1)可能是因为母亲的奶头括约肌过度紧张、出奶太慢,或者奶头太短甚至内陷,小儿吃奶时不易吃到奶,于是用力吮吸,在此过程中就吞入了大量的空气。
(2)要注意喂奶的方法与姿势。人工喂养时,要让奶嘴充满乳汁,当奶瓶斜着,奶嘴没有充满乳汁,而是一半是奶汁一半是空气,这样也会吞入大量空气。进入胃的空气聚集在下部,奶汁则留在胃的上部,所以空气不能顺利逸出。大量空气进入小肠和大肠后,促使迷走神经兴奋而引起一过性肠壁肌肉痉挛,一时阻断了肠内容物通过,即出现肠蠕动紊乱。这时小儿可发生剧烈的腹痛或不适。
(3)母乳喂养时采取卧位,也会使宝宝吸入空气;
(4)没有定时给宝宝喂奶,宝宝因为饿太久,喂养的时候会拼命吮吸;
二、宝宝方面的原因
(1)婴儿吞气症多见于性子急躁、3个月左右的男孩子。
(2)婴儿时期发生吞气症的孩子,肠胃仍属于较敏感虚弱的,因此需长期注意饮食。
胃肠功能紊乱怎么治疗
1.神经性呕吐:如除呕吐外无其他见证,可用小半夏获苓汤加减以止吐,对轻症患者有效。2.吞气症:可用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3.肠激惹综合征:若有腹痛而泻,胁肋满闷及脉弦,则为肝脾不和,可用痛泻要方加减。若每天于黎明前腹鸣而泻、腹凉肢冷,舌淡脉弦细,为脾肾阳虚,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进行治疗。
吞气症诊断鉴别
①吞气(air swallowing);
②由于消化道内的气体增加而引起腹胀;
③反复嗳气(belching)和肛门排气增多。
与其它的胃肠疾病鉴别。
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胃肠道指的是从胃幽门至肛门的消化管。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也是功能最重要的一段。急性胃炎系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急性炎症。病变严重者可累及粘膜下层与肌层,甚至深达浆膜层。临床上按病因及病理变化的不同,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其中临床上以急性单纯性胃炎最为常见,而由于抗生素广泛应用,急性化脓性胃炎已罕见。
导致发病的因素很多,有化学或物理的刺激,也有细菌或其毒素引起。化学刺激主要来自烈酒、浓茶、咖啡、香料及药物(如水杨酸盐制剂、消炎痛、保泰松、糖皮质激素等),其中急性腐蚀性胃炎多是由吞服强酸、强碱及其他腐蚀剂所致。物理刺激如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及X线照射,均会损伤胃粘膜,引起炎症性改变。而进食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是导致急性胃炎最常见的一个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