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齐的常见9种类型
心律不齐的常见9种类型
心律不齐是指心跳的频率和节奏不正常,太快、太慢、时快时慢都是病。很多情况下,心律不齐的症状都不明显。朋友们平常一旦有心悸、心慌、胸闷、胸前区不适、头晕等感觉应立即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可大大降低死亡率。
心律不齐的常见9种类型
1、窦性心律不齐
量脉搏时会发现心跳不规则,做心电图后,若证明只是窦性心律不齐,表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处理。窦性心律不齐通常与呼吸周期造成胸腔内压力改变,心脏借着跳动速度改变,以调节心脏血液的填充及输出量,是正常生理现象。
2、窦性心跳过缓
心跳每分钟60次以下,跳动规则,平时有做运动的人,因为运动使心脏功能增强,所以在休息状态下,心脏只要跳动40-60次,便可维持正常血液循环,这是运动的好处,若心跳在30次/分以下,通常代表有传导异常,需请医师检查。
3、窦性心跳过速
心跳每分钟在100-150次,跳动规则,通常与生理改变有关,例如:运动,体温上升(发烧),紧张,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若心跳每分钟超过150次,通常代表是其它的心律不齐发作。
4、心室心律过速心室扑动
这是源自心室某处发出的不正常电波,经过心脏内之异常神经传导路径所造成的心律不齐,发作时会严重影响心脏功能,心输出量只有正常的20%以下,需急诊且马上治疗,否则死亡率甚高,发生这种心律不齐的病人,通常都有潜在的心脏病。
5、期外收缩,早期收缩
在心脏某处发出异常电波,使心脏多跳动了—下,若发生频率不高,通常影响不大,若发生频率高,或连续两个以上期外收缩—起发生,则易引起更严重的心律不齐,对心脏功能有影响。
6、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这种心律不齐,通常代表有潜伏心脏病的可能,但甲状腺功能亢进,长期控制不良也会引起这种心律不齐。发作时心房收缩可达到每分钟350次,因为收缩速度太快,心房只是在颤动,血液—直在心房空转,只有靠重力作用将心房的血液输送到心室,再由心室打到心脏以外,因此心输出量比正常减少25%,因为血液在心房停留的时间较久(空转的关系),容易产生血凝块,若不幸血凝块被输送到心脏以外的血管,就会造成血管栓塞,脑中风及肺梗塞等合并症。
7、阵发性心室上心跳过速
在心房某处发生—个异常电波,该电波经过心脏内的异常神经传导路径,造成心跳很快,达到每分钟150-250次,但心跳仍然规则,发作时,病人会感到心悸。胸闷。或头昏,若无治疗,发作可延续数分钟至数十小时之久,这种发作若无潜伏的心脏病,致死机率很低,发生原因:先天性心脏传导神经系统异常,心脏病,来自心脏外部之刺激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8、心脏传导阻滞
当心脏的发电机或传导神经发生故障时,电波就无法传达到心肌细胞,心跳次数就会减少甚或心跳停止,当心跳少于30次/分时,常常并发神经障碍症状,例如:头晕或昏厥等,时间可以从数秒钟至数天之久,严重的传导阻滞通常都有潜伏的心脏病,少部份病人可能是服用某些药物所引起,只要停药,症状便会改善或消失。
9、沃夫·柏金森·怀特症候群
这是—种先天心脏神经系统异常,在心脏正常的传导神经外多长了—条或数条异常神经,当电波跑到该异常神经时,容易发生短路,造成电波在心房与心室间的异常神经回路循环,常造成阵发性心室上心跳过速,心跳在150次/分以上,大部分病人在静止心电图,就可看到WPW的异常图型,但心跳过速,会不定期发作,幸好发作时导致死亡之机率不高。
温馨提示:剧烈运动可引发心律不齐,易致猝死。所以有心律不齐症状的朋友要注意平时的运动量,不要做剧烈运动,增加心脏负担。同时还要养成定期进行全面检查的习惯,最好做动态心电图监测,判定心跳是否正常。
心律不齐病人如何加强日常护理
1、心律不齐患者应保持稳定情绪
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不齐,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
2、心律不齐患者应自我监测
有些心律不齐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不齐。心房纤颤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称前驱症状,如心悸感,摸脉有“缺脉”增多,此时及早休息、口服安定片或其它抗心律不齐药可防患于未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发作后立即用刺激咽喉致恶心呕吐,或深呼吸动作,或压迫眼球可达到刺激迷走神经,终止心律不齐的作用
3、心律不齐患者应定期检查
心律不齐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甲功等,因为抗心律不齐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4、心律不齐患者合理饮食
心律不齐患者限制蛋白质供给,一般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1.5克供给,出现心衰及血压高时,蛋白质应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以内。
心律不齐什么原因
心律不齐常由以下原因引起,如:
1、新陈代谢异常:体内电解质(例如:钾。钠。钙)不平衡,内分泌失调(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2、情绪:尤其在情绪激动时,因影响内分泌系统会产生心律不齐。
3、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变,及先天性心脏病等。
4、药物:除了部份的药物可能会引起心律不齐外,咖啡中的咖啡因,香烟中的尼古丁,及酒精,到—定的剂量时,也会造成心律不齐。
窦性心率不齐分两类,一类是呼吸性、一类是非呼吸性,前者主要是与生理性变化有关,属于正常的,不需要进行治疗。后者多半出现在某些心脏病中,同时伴有心电图的其他改变,容易发现。心律不齐一般是中老年人容易跟心脏病有关。年轻患者多于功能性有关。
建议最好是去做进一步的检查,特别是感到胸闷时。保持人体内矿物质平衡,对于调节心跳具有重要作用。疲劳、喝浓茶、烟酒剌激、情绪激动及冷饮等,常可出现心律失常。 在平时多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尽量少饮咖啡、酒精等饮品。
心律不齐是比较常见的,而心律不齐有很多种,比如窦性心律不齐、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等,而大多数的心律不齐并不严重没有症状的话,是不需要治疗的,部分正常人也能发现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的危害有哪些
一、窦性心律不齐严不严重
小儿窦性心律不齐的症状较成人为轻,常缺乏主诉,个别年长儿可叙述心悸、胸闷、不适。常于听诊或心电图检查时发现,窦性心律不齐可与呼吸的周期有关,吸气时加快,呼气时减慢。窦性心律不齐无临床意义。所以窦性心律不齐不需要治疗,存在原发病的则对症治疗。
二、窦性心律不齐的危害有哪些
窦性心律不齐是指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s。窦性心律不齐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较常见的一类心律不齐与呼吸周期有关,称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青少年,一般无临床意义。另有一些比较少见的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无关,如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以及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不齐等。如果是存在原发病的,则可能会有以下危害:
1、心律不齐会使血液循环失常:当发生心律失常时,信访和心室收缩程序改变,能使心排血量下降30%左右,引起病人心虚、胸闷、无力等症状。
2、心律不齐较严重可致窦性停博、窦房阻滞和心动过缓,出现心动过速综合征(又称慢、快综合征)。
3、心律不齐可导致猝死:发生猝死最多的原因是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传导阻滞引起猝死的发生率最高。
轻微心律不齐是什么原因呢
心律不齐常由以下原因引起,如:
1、新陈代谢异常:体内电解质(例如:钾。钠。钙)不平衡,内分泌失调(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2、情绪:尤其在情绪激动时,因影响内分泌系统会产生心律不齐。
3、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变,及先天性心脏病等。
4、药物:除了部份的药物可能会引起心律不齐外,咖啡中的咖啡因,香烟中的尼古丁,及酒精,到—定的剂量时,也会造成心律不齐。
心律不齐和窦性心律不齐的区别是什么
心脏节律不整,常简称心律不整,是指心脏电气传导系统异常所引起的各种症状,包括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律等。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过度疲劳、严重失眠等常为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心律失常特别多见于心脏病患者,也常发生在麻醉、手术中或手术后。心律不整患者可能全无症状,也有较严重者引起心悸,甚至造成心搏骤停、休克、猝死。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是窦性周期长短不一,最长周期减去最短周期其差超过120毫秒,窦性心律不齐常见于年轻人,尤其是心率较慢或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时(例如服洋地黄或吗啡之后)。窦性心律不齐随年龄增长而减少。想改善这种情况,少吃寒凉得东西,加强睡眠和锻炼。
看了上文,相信你已经很清楚心律不齐和窦性心律不齐的区别是什么了吧!了解两者的区别,可以有效的及时救治患者,避免患者的病情的加重。预防心律不齐和窦性心律不齐的发生,才能更好的健康的活着,注意自己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窦性心律过缓的概述
分类
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不规则,心动周期显着快慢不均,称为窦性心律不齐。临床上,窦性心律不齐分以下几种类型。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是窦性心律不齐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儿童、青年及老年人,中年人较少见。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发生机理是由于在呼吸过程中,体内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张力发生变化,使窦房结自律性也因之发生周期性、规律性改变。
其心电图特点如下
①P波为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其形态恒定。
②心率的快慢随呼吸变化而变化,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其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
③在同一个导联中,R-R间距或P-P间距差异达0.12秒以上。
④PR间期大于0.12秒。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较少见,具体原因还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与生气、情绪不稳定、或使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吗啡等)有关。
心律不齐是怎么回事
心律不齐是由于心脏病变导致心脏博动异常的病理现象
简单的来说心律不齐是指心跳或脉搏的节律不规则。在正常人,尤其青年人,最常见到的是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有两种类型,一是呼吸性心律不齐,即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多见于青少年和心脏正常者,这是由于呼吸时引起了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张力的改变所致。不属于病理改变。这种心律不齐一般对人体没有影响。二是与呼吸无关的心律不齐,可见于老年人及冠心病患者。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也可出现心律不齐,如早搏可出现间歇脉、或二联律、三联律,房颤时为脉搏无规则跳动等。
心律不齐和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包括心律不齐,后者窦性心律不齐常见,多是年轻人,问题不大,再比较多见的是心房颤动,是病理性的,应找出原因并治疗。心律失常 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心律紊乱”或“心律不齐”等词的含义偏重于表示节律的失常,心律失常既包括节律又包括频率的异常,更为确切和恰当。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频率60次~100次/min(成人),比较规则。窦房结冲动经正常房室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传导时间恒定(成人0.12~1.21秒);冲动经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的传导时间也恒定 (<0.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