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失眠药酒配方 茯苓酒宁心安神

失眠药酒配方 茯苓酒宁心安神

材料:茯苓6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将茯苓切成碎块,装入干净的容器中,倒入白酒,加盖封口,浸泡7日,即可饮用。每日饮服2次,每次15-30毫升。

功效:白酒调和气血,舒筋和血,抵御寒湿;茯苓主要功用为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白茯苓浸泡于白酒中成茯苓酒,就是利用酒宣引药势的特点增强茯苓的作用,此酒有健脾和中,宁心安神,补虚益寿的功效。

宜忌:适合肌肉麻痹,身体瘦弱,惊悸失眠,健忘症等症饮用;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忌服。

山楂茯苓茶的功效与作用,山楂泡茶放多少片合适 宁心安神

茯苓味甘、淡,入心经,中医认为,茯苓平和的药性以及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对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人群者来说能起到一定的宁心安神、辅助睡眠的功效,而且在《伤寒论》中就有用茯苓安神的方剂,将茯苓用来泡茶服用的话能起到一定的调理改善睡眠的作用。

茯苓粥的功效有哪些

利水消肿

茯苓有利水渗湿、利水消肿的功效,小便不利者和经常性水肿者可以食用茯苓来改善症状。脾主运化,茯苓可以健脾除湿、利水消肿,适合湿气较重、心烦气躁者食用。

渗湿利水

茯苓性平、味甘,入心、肺、脾经,有渗湿利水的功效。茯苓皮有利尿的作用,其作用缓慢持久,能促进钠、氯、钾等电解质的排出。茯苓可配伍猪苓、泽泻、白术等中药,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型水肿。

宁心安神

茯苓所含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作用,有养心安神的功效,常食用茯苓可以有效改善气血不足导致的心悸失眠,还能消除水肿,缓解压力。

健脾和胃

茯苓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其含有的茯苓酸可以促进胃液的分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食欲不振者、脘腹胀痛者可以食用茯苓来缓解症状。

保护心脏

茯苓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常食用茯苓可以缓解心悸的症状,还能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用茯苓配伍黄芪、人参等补气健脾中药,药效更佳。

增强免疫

茯苓多糖有调节免疫的功能,还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抗病毒的能力。常食用茯苓可以增强免疫,还能改善失眠和缓解疲劳。

茯苓养颜护肤的佳品

茯苓是一味珍贵的中药材,具有延缓衰老、宁心安神等功效。同时很多女性朋友将它当做护肤养颜的圣品。

茯苓是一种生长在松树根部的真菌。它性味甘淡,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作用,治病范围相当广泛,适用于水肿尿少、脾虚食少、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症,对妇女及老年人滋补效果最佳。

茯苓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有营养学家对慈禧太后的长寿补益药方进行了分析,发现她常用的补益中药共64种,使用率最高的一味中药就是茯苓。近年药理研究还证明,茯苓中富含的茯苓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起到防病、延缓衰老的作用。 市面上常见的产品有茯苓饼、茯苓膏、茯苓粉等。以茯苓夹饼为例,它是一种具有滋补性的传统名点,以茯苓霜和精白面粉做成薄饼,中间夹有用蜂蜜、砂糖熬熔拌匀的蜜饯松果碎仁,其形如满月,薄如纸,白如雪,珍美甘香,风味独特。茯苓夹饼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蛋白质和维生素,营养丰富,口味鲜美,具有滋养肝肾,补气润肠之功效,长期食用,可增强体力,养颜护肤。

大家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茯苓食品。比如,到中药房买回茯苓粉,按照2:5的比例,与蜂蜜一起冲水,可以提高抵抗力,利水消肿。蒸制馒头、包子等面食时,可在面粉中加入10个茯苓粉混匀一起蒸,或者将茯苓和山药、松仁、芡实、莲心一起和面,做成烙饼,对糖尿病患者有较好疗效。此外,茯苓还可以做汤、泡酒,在500毫升的酒中,放100克茯苓,每天喝5-10毫升,具有宁心安神、健脾延年的功效。

茯苓粉如何吃

白茯苓是药材茯苓块切去赤茯苓之后白色的部分,其味甘、淡、性平,入心、肺、肾经。入药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指出茯苓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以及保护肝脏的作用。

白茯苓可用于治疗心神不宁、心悸、失眠等症状,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作用,可以与半夏、陈皮同用,也可以配桂枝、白术同用。

茯苓药膳

折叠茯苓药膳

1.土茯苓龟肉煲配方:土茯苓150克,乌龟1只,味精5克,鸡精5克,料酒5克,姜5克,葱5克,盐5克,棒子骨汤2500毫升。

制作:(1)将土茯苓洗净,放入煲内,加入棒子骨汤,煲1小时。(2)将乌龟放入盆中,加温水,使其排尽尿液,洗净,用沸水烫死,去头、爪及内脏,连龟甲、土茯苓同放人煲内,再煲2小时。(3)起锅前,加入调料,上桌,既可烫其他菜食用,又可佐餐。

功效:养阴补血,祛风湿,强筋骨。适用于拘挛骨痛、恶疮痈肿、慢性湿疹、牛皮癣、更年期综合征等。

2.松节苓仙酒配方:松节50克,土茯苓45克,威灵仙30克,川草薜15克,桃仁、泽兰、全当归、车前子、泽泻各10克,生薏苡仁30克,白酒1000毫升。

制作:(1)将前10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2)浸泡7~ 14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效:降浊泄毒,活血化淤。适用于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等症。

3.茯苓栗子粥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个,粳米100g。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本方用茯苓补脾利湿,栗子补脾止泻,大枣益脾胃。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

4.茯苓鸡肉馄饨茯苓50g,鸡肉适量,面粉200g。茯苓研为细末,与面粉加水揉成面团,鸡肉剁细,加生姜、胡椒、盐做馅,包成馄饨。煮食。源于《奉亲养老书》。本方以茯苓补脾利湿,鸡肉补脾益气,姜、椒开胃下气。用于脾胃虚弱,呕逆少食,消化不良。

5.茯苓麦冬粥茯苓、麦冬各15g,粟米100g。粟米加水煮粥;二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一同煮熟食。源于《圣惠方》。本方以茯苓宁心安神,麦冬养阴清心,粟米除烦热。用于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

茯苓可以泡酒吗 茯苓泡酒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有健脾的功效,脾虚食少者可以常食用茯苓缓解症状,茯苓酒可以健脾益胃,可做为中老年人保健养生的食疗,茯苓里面含有茯苓酸、茯苓多糖等物质,能对胃肠道产生作用,由于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可以常食用茯苓酒来调理身体。

白酒有宣引药势的功效,茯苓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所以能够改善睡眠,其还能补气健脾,对于脾虚引起的失眠多梦、心悸健忘有较好的疗效。茯苓酒可以宁心安神,晚上睡不着、四肢酸痛、身体沉重者常食用茯苓酒,对身体恢复有所帮助。

茯苓有利水渗湿的作用,白酒能够调和气血,因此茯苓酒可以用来补气健脾、利水消肿。常食用茯苓酒可以有效缓解小便不利、失眠多梦、水肿胀满、心悸烦躁等症状,是较为理想的养生药酒。

茯苓可以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还能调节免疫,白酒也有抵御寒湿的功效。茯苓就可以增强免疫,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常食用茯苓酒可以有效预防感冒等疾病。茯苓酒除了能够增强免疫,还能缓解疲劳和抗衰防老。

茯苓怎么吃效果好 茯苓酒

材料:茯苓60克,白酒500克。

做法:将茯苓泡入酒中,7天后即可饮用。

功效:能利湿强筋、宁心安神。适用于四肢肌肉麻痹、心悸失眠等。

保健酒配方大全

大补元气(药酒羊羔酒)

配方:嫩肥羊肉1斤半,杏仁100克,木香10克,酒曲100克,糯米5斤。

制作方法:

1. 将羊肉切碎片;杏仁、木香捣碎末;酒曲研细粉。

2. 糯米加水适量,上锅蒸至半熟,待冷备用。

3. 将羊肉、杏仁同倒入锅中,加水煮烂,待凉后,连汁倒入装有糯米饭的罐(坛)中,再加入木香、酒曲,搅拌均匀,加盖密封,放置于温暖处,发酵10天。4.开 封,压去糟渣,取酒液,装瓶备用。 补气健脾(药酒配方参术酒)

配方:人参20克,炙甘草30克,茯苓40克,白术40克,生姜20克,红枣30克,黄酒2斤。

制作方法:将上述各药加工碎,放入酒中浸泡,每日摇动数下,经7天后,即可服用。 健脾作用(药酒白药酒)

配方:茯苓15克,白术15克,天花粉15克,山药15克,芡实15克,牛膝15克,薏苡仁15克,白豆蔻9克,白酒8斤。

制作方法:将上述各药捣碎,用纱布袋盛,置酒中密封浸泡2周,即成。 滋阴补肾(药酒配方桂杞延龄酒) 配方:当归60克,桂圆肉120克,枸杞子240克,黑大豆240克,炒白术30克,白酒10斤。

制作方法:先将黑大豆炒(或焙)干,捣成末,与其它各药一同装纱布袋内,扎口,投入酒坛中,加盖密封,浸泡30天,即可。

中老年人安神偏方

中药炒枣仁、柏子仁、远志、夜交藤、五味子、茯苓、合欢皮(花)等,都是良好的养心安神药,可配成安神催眠药膳。

酸枣仁粥将酸枣仁20克捣碎,加水适量,浓煎取汁。以粳米100克煮粥,粥半熟时入酸枣仁汤,可同时加适量莲子、百合、大枣等。

柏子仁粥将柏子仁15克去杂质、皮壳,用粳米适量煮粥,粥半熟时加柏子仁,粥熟时加蜜蜂适量,再稍煮一、二沸即可食用。功能养心安神、润肠通便,对心悸失眠伴有便秘者最为适用。

远志莲子粥远志20克,莲子15克共碾碎研细。取粳米或小米100克煮粥,将熟时加远志、莲子粉再煮开即可。

此外,夜交藤、合欢皮均可单用或配合其他有安神作用的=煮粥。

茯苓莲子饼茯苓、莲子各15克碾压成细粉,与面粉100克、白糖适量共调成糊,以微火在平底锅中摊烙成极薄的饼,可随时食用,有健脾补中、宁心安神之效,对心脾两虚、心悸失眠或伴浮肿等表现者,服之有良效。

柏仁炖猪心柏子仁15克,猪心一只洗净,开一小孔,放入柏子仁,置器中,加水、料酒、盐、葱、姜等适量,隔水炖一个多小时。然后取出猪心去柏子仁后切片,加入原汤,食猪心饮汤,有养心安神之功效,适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者(体胖血脂高者不宜)。

茯苓和白术煮水的功效 宁心安神

茯苓有镇静的作用,配伍白术,宁心安神的药效更佳。茯苓煮白术可以有效治疗脾虚导致的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还能缓解疲劳,提高睡眠质量。

改善睡眠药怎么吃

天麻:天麻具有平肝息风、止痉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天麻还具有镇静、抗惊厥、促进睡眠、抗炎、增强免疫功能和延缓衰老等作用。可将天麻切成薄片,与鸡同炖,也可以天麻研成细末,用温开水送服,每次1克~1.5克。

五味子:具有滋阴和阳,敛阳入阴,协调脏腑,以达安神定志之功效,临床上常用其配以其它药物治疗治疗心阴不足、心失所养之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病症。可取五味子150克、枸杞子100克,浸泡在高度白酒中,每日适量饮用。

百合:百合功擅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止咳、镇静、抗疲劳、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失眠者可取干百合、莲子、冰糖各30克,大米100克。将莲子清洗干净,置于水中泡发。干百合、大米分别淘洗干净后,与莲子一同放于锅中,熬粥,待快熟时加入冰糖。具有滋阴润肺、养心安神等功效。

阿胶:阿胶滋阴养血安神,可用于失眠症的治疗。临床观察表明,黄连鸡子炖阿胶具有滋阴降火、养心安神的功效,特别适合心烦失眠、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少津者食用,取黄连10克,生白芍20克,鸡蛋2个,阿胶50克。先将黄连、白芍加水煮取浓汁,去渣,再将阿胶加水约50毫升,隔火蒸化。把药汁倒入后用慢火煎膏,即将煎成膏时放入蛋黄,拌匀即可。每晚睡前服1次。

茯苓:《神农本草经》中说茯苓“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可将茯苓粉和蜂蜜按照 2∶5 的比例用适量的清水调和后即服用,有利水消肿、宁心安神的功效。也可取白酒 500 毫升,茯苓 100 克。在白酒中调入茯苓,密封保存一周后即可饮用。可每天饮 5~10 毫升。此酒具有宁心安神、健脾延年的功效。

珍珠:珍珍具有安神定惊,清热滋阴,明目,解毒的功效。(《肘后方》中记载本品研末与蜜和服可安魂定魄。珍珠粉性寒清热,甘寒益阴,故更适用于心虚有热之心烦不眠、多梦健忘、心神不宁等症。可取珍珠粉0.1~0.3克,睡前用蜂蜜水冲服。

柏子仁:现代研究证实柏子仁能改善睡眠障碍人群的入睡困难,缩短睡眠潜伏期的作用。可取柏子仁15克,大米50克,文火煮粥,食用前加蜂蜜15克,每日分二次服用,可安血养神。适宜于大便秘结,失眠多梦者食用。

酸枣仁:酸枣仁是中医安神之要药,用于虚烦、失眠、心悸、体虚多汗诸症有显著疗效,而且具有补肝、宁心、敛汗、生津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酸枣仁有镇静催眠作用。酸枣仁30克,捣碎浓煎取汁,大米100克,洗净煮粥,粥五成熟时加入酸枣仁煎液,煮熟冷却后食用。还可根据个人习惯,加入桂圆、莲子同煮,可养心安神,提高睡眠质量。

三七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专家通过临床研究证实三七花能显著改善亚健康伴失眠人群的中医证候,提高睡眠质量。每日早晚各取30克三七花,开水冲泡代茶饮。

酸枣仁汤治失眠

你会经常患上失眠症吗?睡不着觉真的是很着实让人难受,白天,做什么都提不起神的,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酸枣仁汤是东汉创制的名方,是治疗失眠的经典方剂,《金匮要略》记载:“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方由酸枣仁18克、甘草6克、知母12克、茯苓6克、川芎6克组成,具有清热除烦、养血安神之功,主治肝血不足、虚热扰神证,临床可见失眠心悸、虚烦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等症。

本方证皆由肝血不足、阴虚内热而致,治宜补血调肝、养心安神、清热除烦,使肝血足、心神宁、虚烦除,诸证得解。中医认为,肝藏魂,内寄相火,肝血虚则魂不安,虚火扰心则神不宁,故出现虚烦不得眠、心悸;虚阳上扰,故头目眩晕;虚热迫津外泄,故夜间盗汗;咽干口燥,脉细弦或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方中重用酸枣仁养血补肝、宁心安神,为君药;茯苓宁心安神,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清热,共为臣药;佐以川芎之辛散,调肝血而疏肝气,调畅气机,与君药相配,酸收与辛散并用,相反相成,养血调肝安神;甘草生用,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与茯苓相伍可健脾和中,与酸枣仁酸甘合化以养肝阴,为使药。诸药相伍,共奏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功,可使阴血得补、心神得养、虚热得清,虚烦不眠、心悸等症可除。

以上,是专家们征对酸枣仁汤治失眠的解析,怎么样,你现在知道了吧。酸枣仁汤以酸收为主,辛散为辅,兼以甘缓,体现了《素问?脏气法时时论》“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泄之”和“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等配伍理论和治疗法则。

茯苓能治失眠吗

在《神农本草经》中茯苓被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可见茯苓能养心安神,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这里为失眠患者推荐几款茯苓的食用方法。

茯苓桂圆粥

做法:茯苓30克、桂圆肉100克、粳米100克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水,文火熬至粥熟,加入白糖即成。

茯苓牛奶

做法:将茯苓粉10克用水冲化,再用热牛奶冲饮,每日一杯。

茯苓麦冬粥

做法:茯苓、麦冬各15g,粟米100g。粟米加水煮粥,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一同煮熟食。

茯苓酒

做法:茯苓60克、大枣20枚、当归12克、枸杞12克、白酒1500毫升,将上药切碎装瓦坛内,倒人白酒、密封浸泡15天,每隔3日振摇一次,每日饮服1—2次,每次10—15毫升。

相关推荐

远志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该品为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 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 【功能主治】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应用】 1.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健忘。该品苦辛性温,性善宣泄通达,既能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忘,为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主治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失眠、惊悸等症,常与茯神、龙齿、朱

茯苓能和百合一起吃吗

茯苓能和百合一起吃。 茯苓性平、味甘淡,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失眠多梦等症状。百合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性寒、味甘,有清心安神、养阴润肺的作用,可用于阴虚燥咳、咳血、虚烦惊悸。 茯苓和百合没有配伍禁忌,一起食用不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茯苓能和百合一起吃。

茯苓粥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药用价值很高,能全方位地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被誉为中药“四君八珍”之一,是中老年人延年益寿的良药。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利水渗湿、宁心安神、健脾和胃、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可治水肿胀满、小便不利、脾虚食少、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便溏泄泻、遗精、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健忘等症。 茯苓常被用于药膳与保健食品中,如北京的茯苓饼继承清官御膳房的传统制法,是风味独特的滋补名点。传说慈禧太后在宫中食欲不振,太医们多方调治无效,这时有人献计说附近山中寺院里有个一百多岁的得道高僧,有长寿秘方,

酸枣仁茯苓百合茶的功效

酸枣仁、茯苓和百合都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将它们搭配一起泡茶,宁心安神效果更好,适合心神不安、心烦气躁、精神恍惚、惊悸失眠的人群饮用,还能够有效的缓解头痛、抑郁、胸闷、气短等症状。。 在睡前半小时饮用一杯酸枣仁茯苓百合茶,还有帮助睡眠的作用,适合难以入睡或者入睡后多梦、半夜惊醒等睡眠质量差的人群饮用。 酸枣仁入心经,有敛汗的作用,而百合也有一定的敛汗作用,因此易失眠盗汗、虚汗不止、气虚烦渴的人群平常也可以适量饮用酸枣仁茯苓百合茶。

茯苓的吃法有哪些 缓解失眠

茯苓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水肿、气血不足的心悸失眠。中医上,常用茯苓配伍柏子仁、酸枣仁治疗失眠健忘的症状。常食用茯苓可以有效改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养生偏方 失眠第一方:酸枣仁汤

组方:酸枣仁(炒)15g,甘草3g,知母、茯苓、川芎各6g。 功效: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虚烦失眠,心悸不安等症。 方解:酸枣仁性平,味甘、酸,能补血养肝,益心安神,敛汗;川芎,性温,味辛,既能活血又能行气,能调血疏肝;知母,性寒,味苦,质润,能清热降火,滋阴除烦;茯苓,性平,甘淡无味,能宁心安神;甘草清热,调和诸药。诸药相配,滋阴养血,清热降火,调血疏肝,安神除烦,以治疗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肝阳上旋而致虚烦不得眠等症。 制法:把药放入冷水中浸泡1小时,然后放砂锅中加水淹没草药高出2

茯神与茯苓的区别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适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诸证如脾虚食少、便溏带下,以及心脾两虚见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 而茯神呈方块,为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中间抱有松根(既“茯神木”)的白色部分。性味同茯苓,但茯苓入脾、肾之用多,而茯神则入心之用多,有宁心安神之功,专用于心神不安、健忘、惊悸、失眠等证。用量为6~9克。

酸枣仁茯苓百合茶的功效

宁心安神 酸枣仁、茯苓和百合都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将它们搭配一起泡茶,宁心安神效果更好,适合心神不安、心烦气躁、精神恍惚、惊悸失眠的人群饮用,还能够有效的缓解头痛、抑郁、胸闷、气短等症状。。 助眠 在睡前半小时饮用一杯酸枣仁茯苓百合茶,还有帮助睡眠的作用,适合难以入睡或者入睡后多梦、半夜惊醒等睡眠质量差的人群饮用。 敛汗 酸枣仁入心经,有敛汗的作用,而百合也有一定的敛汗作用,因此易失眠盗汗、虚汗不止、气虚烦渴的人群平常也可以适量饮用酸枣仁茯苓百合茶。

茯苓怎么吃

茯苓我们也叫做是茯菟或者是茯灵,茯苓是属于菌类的一种,我们往往也将茯苓用于药用,茯苓在古代时候已经非常有名,古时候的人们将茯苓称为是四时神药,意思就是说无论在春夏秋冬哪个季节茯苓都能发挥很好的药性。茯苓虽然功效齐全但是我们要懂得如何吃茯苓。 茯苓有提高我们人体免疫力的功能,常吃茯苓可以起到宁神的功效,茯苓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所以常吃茯苓还能预防和抑制癌症。 茯苓(学名:Poria cocos(Schw.) Wolf.)别称: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药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 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 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