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什么是少尿和多尿

什么是少尿和多尿

所谓少尿是指学龄儿童每日尿量少于400毫升,学龄前儿童少于300毫升,婴幼儿少于200毫升。无尿则为每日尿量低于30-50毫升。如果孩子尿量突然比平日减少,应首先考虑是不是孩子喝水不够,天气太热的原因。如果排除了这些原因仍然出汗过多,就有可能是患有疾病。

病理性尿量减少可见于因严重腹泻和剧烈呕吐,孩子发生脱水时;而更多见的原因是肾脏疾病,如小儿尿道狭窄阻塞、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各种慢性肾脏病所致肾功能衰竭期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如果出现无尿,则说明肾脏功能严重受损。因此,当发现孩子尿量减少而又找不到原因时,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看病,以免延误病情。

而大多数多尿现象是因为孩子饮水太多或吃了大量的瓜果后,出现的暂时性尿量增多。另外,因为小儿的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发育不够完善,还会出现精神性多尿,精神越紧张,就越想小便。有些父母认为这是坏毛病,就责骂孩子,全不知这样反而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多尿现象变得更加明显。因此,遇到有精神性多尿的孩子,父母应该耐心用疏导的方法,如给孩子讲故事、说歌谣,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精神不紧张了,多尿的现象就会逐渐好转。上述这些多尿的表现都属于生理性多尿。

如果孩子每日尿量过多,持续超过3000毫升/平方米,就很可能是一些疾病的表现。因疾病带来的尿量增多是因为肾脏储水的能力受到损伤,而肾脏储水的能力和其它脏器的功能又有密切的关系,常见的以多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垂体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和糖尿病等。所以当发现孩子尿量持续增多时,应该连续3天准确收集孩子每天的总尿量,记录下来,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了解男性小便发黄

正常排出的新鲜尿液呈浅黄色,这是因为小便里含有一种黄的尿色素的缘故。但小便的颜色也可随着喝水多少而使尿液有深有淡。喝水多,尿多,尿里的尿色素所占的比例小,颜色就淡;喝水少,尿里的尿色素比例大,颜色就显得黄。如果尿液放置一些时候,尿的颜色也会变得深一些,这是因为尿液中还有一部分尿色素兀被氧化成尿色素的缘故。人体每天产生的废物和排出来的尿色素,一般都是比较恒定的,因此,小便的颜色不会变化很大。

肾炎的早期症状

水肿常以眼睑开始(有部分患者水肿先从下肢开始),严重的波及全身甚至出现胸水及腹水。高血压是肾脏病表现之一。尿频(次数多)、尿急(憋不住尿)、尿痛(排尿时小腹及尿道痛)。腰痛,大多数为钝痛,外科疾患可出现剧烈绞痛。少尿或无尿每昼夜少于400毫升叫少尿,少于100毫升叫无尿。多尿,每昼夜超过2500毫升叫多尿。血尿,即尿中含有血细胞,或化验示潜血阳性(有加号)。尿中泡沫多可能是尿蛋白增多的表现,化验尿蛋白阳性是尿蛋白增高的可靠证据。其他如食欲不佳、乏力、面色苍白等。各种肾脏病晚期出现肾功能不全、尿毒症一系列临床表现。

通过介绍了肾炎的早期症状,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发现自己的疾病。便于及时治疗,不延误病情。早期肾炎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排便的问题,还伴随着腰疼。这些肾炎的早期症状就是提供给我们的信号,一定要把握好,准确的判断。

小便很黄是怎么回事

1、喝水太少

小便的颜色也可随着喝水多少而使尿液有深有淡。喝水多,尿多,尿里的尿色素所占的比例小,颜色就淡。喝水少,尿里的尿色素比例大,颜色就显得黄。但如果伴有身体的不适,或经过喝水调节后仍旧没有太大缓解,则需要引起重视了。应该及早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确保自己的身心健康。

2、饮食原因

如果尿深黄,可能是吃了很多胡萝卜,木瓜食品或大黄,维生素和其他化学品,尿液会变得暗黄。

一天上几次厕所正常

一天的尿量是多少?

我们每天排出的尿量大约是1500毫升左右。这是正常尿量,其实,只要每天尿量多于400毫升、少于3000毫升都没有太大问题。

少于400毫升叫做少尿,正常人几乎不可能出现,一旦发生,大多为急性肾衰竭。多于3000毫升叫做多尿,多为糖尿病或尿崩症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是精神性烦渴症。此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也可能出现多尿,尤其是夜间尿量增多。

认为多喝水多排尿就能排毒,完全是个误区。只要排尿量在正常范围内,就足以把体内毒素排出去,没必要刻意地多喝水。

喝水后多久去厕所?

一般来说,水在体内正常代谢需要30—45分钟,水在体内停留时间长短主要受4

个因素影响:

①吃的是咸还是淡,吃得过咸时,排尿的时间就会长一点,因为盐会造成水在体内潴留。

②吃得多还是少。宴会前什么也没吃就猛灌啤酒,很快就想上厕所。而吃了东西,尤其是主食后再喝酒,就不太容易有尿意。原因很简单,食物像海绵一样吸附了水,延长了它排出的时间。

一直尿多尿频是什么原因

1.生理性尿多尿频

在自身未进行体力活动条件下饮水过多会引起尿多尿频;气候寒冷汗液蒸发少,排尿次数也会在增多;当人体情绪紧张,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会引起尿多尿频的现象。

2.多尿性尿频

多尿性尿频尿急这种类型的疾病往往是由于排尿的总量增多引起的尿多尿频。糖尿病、尿崩症、精神性多饮、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都是引起多尿性尿频的主要原因。

3.炎症性尿多尿频

炎症性尿多尿频主要是由于泌尿系统感染炎症引起的一种症状,炎症性尿多尿频每次的尿量少,多数炎症伴有尿急尿痛等现象,尿液镜检还可见炎症细胞。这类尿多尿频主要的疾病有: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尿道旁腺炎等。

4.神经性尿多尿频

神经性尿多尿频主要是由于中枢及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神经刺激性尿多尿频,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尿量少而频,没有尿急、尿痛等症状,尿镜检下没有炎症细胞。常见的疾病有:癔症、神经源性膀胱。

5.膀胱缩小性尿多尿频

膀胱缩小性尿多尿频主要是由于膀胱占位性病变引起的尿多尿频,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尿频尿急,量少,药物难以治疗。常见的疾病有:妊娠子宫增大、卵巢囊肿压迫膀胱、膀胱结核引起的膀胱纤维性缩窄等。

6.尿道口周围病变性尿多尿频

尿道口周围病变主要是由于尿道口周围发生病变刺激尿道口引起尿多尿频,常见的疾病为:尿道口息肉、处女膜伞和尿道旁腺囊肿等疾病。

尿多是怎么回事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小孩,只要一天经常尿多往厕所跑,人家总会笑你肾虚。那么尿多是怎么回事呢?真的是因为肾虚导致吗?尿多不是病,跑起来真要命,尿多不单单只是单纯的上厕所排毒代谢问题,严重者则是肾衰竭的表现,甚至会危及生命。尿多原因有很多,但当尿多的时候绝不是好事,此时请注意身体是否有不适,先查明原因再对症下药,若有不适请及时就医。引起尿多的疾病:

(1)尿崩症:因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减退,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引起肾小管再吸收功能下降而引起多尿。

(2)糖尿病:因血糖过高尿中有大量糖排出,可引起溶质性利尿;由于血糖升高机体为了代谢增加饮水量,以便稀释血液也是引起多尿的原因。

(3)钾缺乏: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时由于丘脑-神经垂体功能减退,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少,患者表现狂渴多饮(每日饮水量在4升以上)。随着尿量增加,尿中丢失钾增加而引起顽固性低钾血症。尿量增加尿相对密度低于1。006以下。继发于各种原因长期的低血钾,可引起肾小管空泡变性甚至肾小管坏死,称失钾性肾炎,肾小管重吸收钾障碍,大量钾从尿中丢失,患者表现烦渴多尿,实验室检查除低血钾外肾小管功能受损是其特点。

(4)高钙血症: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时或多发性骨髓瘤时,血钙升高损害肾小管,使其再吸收功能下降表现多尿;亦易形成泌尿系统结石,使肾小管功能进一步受损加重病情。肾脏疾病引起的多尿见于慢性肾衰竭的早期,此时以夜尿量增加为其特点。急性肾衰竭的多尿期或非少尿型的急性肾衰竭都可表现多尿,是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的表现。

尿多的时候如果不是出现尿频尿痛的症状,就是喝水多引起的,每天24小时排尿多于2500ml称为多尿。尿多的人切记不可再大量饮水饮茶和忌吃太咸太甜,以免家中尿多病情。

人每天尿多少尿才算健康

尿意是人体健康的标志,同时也是我们每天都需要面临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发现,由于工作繁忙,或者过分害羞,因此身边很多朋友会出现憋尿或者少喝水的情况。但是这对于我们健康的伤害是非常大的,那么人每天尿多少尿才算健康?

人每天尿多少尿才算健康

正常人每天排出的尿量大约是1500毫升左右。这是正常尿量,其实,只要每天尿量多于400毫升、少于3000毫升都没有太大问题。少于400毫升叫做少尿,正常人几乎不可能出现,一旦发生,大多为急性肾衰竭;多于3000毫升叫做多尿,多为糖尿病或尿崩症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是精神性烦渴症。此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也可能出现多尿,尤其是夜间尿量增多。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认为多喝水多排尿就能排毒,这其实是一个保健误区。只要排尿量在正常范围内,就足以把体内毒素排出去,没必要刻意地多喝水。综上所述,人体一天排除的正常尿量是1500毫升。这是一个标准,但不是准则,一般情况下,人体尿量正常的范围在400—3000毫升之间。超出这个范围就不正常了。

正常人每天排出的尿量大约是1500毫升左右。这是正常尿量,其实,只要每天尿量多于400毫升、少于3000毫升都没有太大问题。

少于400毫升叫做少尿,正常人几乎不可能出现,一旦发生,大多为急性肾衰竭;多于3000毫升叫做多尿,多为糖尿病或尿崩症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是精神性烦渴症。此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也可能出现多尿,尤其是夜间尿量增多。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认为多喝水多排尿就能排毒,这其实是一个保健误区。只要排尿量在正常范围内,就足以把体内毒素排出去,没必要刻意地多喝水。

血糖高为什么口渴呢

1、精神性多尿:主要是精神因素引起烦渴、多饮所致多尿与低比重尿。本病以女性多见,病人“多饮在先、多尿在后”,白天尿量大于夜间尿量,症状受情绪的影响,病人同时伴有其他神经症的症状,“禁水—加压素试验”为正常。

2、中枢性尿崩症:是由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导致的。病人表现为严重的多尿、多饮,尿比重及尿渗透压降低,禁水—加压素试验呈阳性。禁水后,病人尿量仍多,尿比重及尿渗透压升高不明显,在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量明显减少,尿液浓缩,尿比重及尿渗透压明显升高。

3、肾性尿崩症:是一种家族性X连锁遗传性疾病。往往出生后即出现症状,多为男性,女性表现为轻症,并可致生长发育迟缓。

4、慢性肾脏疾病:主要是肾小管疾病,可影响肾脏浓缩功能而引起多尿、口渴等症状,但多有原发病的临床特征,且多尿的程度也较轻。

5、高钙血症:甲旁亢、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可引起高钙血症,高钙血症可抑制远端肾小管水重吸收的作用,导致多尿、多饮,夜尿增多,严重者颇似尿崩症。

小便很黄原因

1、喝水太少

小便的颜色也可随着喝水多少而使尿液有深有淡。

喝水多,尿多,尿里的尿色素所占的比例小,颜色就淡。喝水少,尿里的尿色素比例大,颜色就显得黄。

如果伴有身体的不适,或经过喝水调节后仍旧没有太大缓解,则需要引起重视了。应该及早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确保自己的身心健康。

2、饮食原因

如果尿深黄,可能是吃了很多胡萝卜,木瓜食品或大黄,维生素和其他化学品,尿液会变得暗黄。

常见尿液信号有哪些

专家介绍,正常人尿颜色从无色到深琥珀色不等,变化较大,这主要与尿液的酸碱度、色素浓度有关。正常人的尿液刚排出体外时,应为清亮透明,放置一段时间后可出现混浊,这主要与尿中一些溶质沉淀析出或细胞污染有关。正常人的尿液没有泡沫,也无明显的气味。正常人一般状况下,每昼夜的总尿量约1600毫升。

尿量异常主要表现在少尿、多尿、夜尿增多几方面:少尿:是指每昼夜尿液的总量不足400毫升,儿童的尿量如果低于0.8毫升/每小时/每公斤体重也提示少尿。每昼夜的尿量如果少于50100毫升,则为无尿。

少尿或无尿主要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包括肾前性、肾性、肾后性急性肾衰。血容量减少、肾血流灌注不足,如严重腹泻或呕吐、失血或大量失液、心衰或肾血管栓塞等是产生肾前性肾衰的常见原因;肾性衰竭多为各种严重的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疾病所致;肾后性衰竭则常发生在机械性梗阻的病人,如前列腺肥大、结石、肿瘤等。

多尿:如果每昼夜的尿量大于3000毫升,就叫多尿,多见于心理或强迫性饮水后。脑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足会导致中枢性尿崩症。另外,肾性尿崩症是成人多见的一类疾病。常见原因包括利尿药使用不当,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高血钙、低血钾症,慢性肾病如肾小管酸中毒、慢性肾小管间质病,或先天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抗利尿激素无反应或反应低下。有些多尿是因为溶质性利尿引起的,如糖尿或尿素浓度过高往往导致多尿。在尿路梗阻解除后、移植肾早期或急性肾衰的恢复期,都可能出现多尿。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常见的尿液信号,我们应该有所发展有所思考,不要等我们的尿液出现不正常再去治疗,我们平常应加上锻炼,平衡膳食,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肾脏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呢

1.水肿 常以眼睑开始(有部分患者水肿先从下肢开始),严重的波及全身甚至出现胸水及腹水。

2.尿频(次数多)、尿急(憋不住尿)、尿痛(排尿时小腹及尿道痛)。

3.尿液 少尿或无尿每昼夜少于400毫升叫少尿,少于100毫升叫无尿。多尿 每昼夜超过2500毫升叫多尿。血尿 即尿中含有血细胞,或化验示潜血阳性。尿中泡沫多可能是尿蛋白增多的表现,化验尿蛋白阳性是尿蛋白增高的可靠证据。

4.腰痛 大多数为钝痛,外科疾患可出现剧烈绞痛。

5.高血压 是肾脏病表现之一。

6.其它如食欲不佳、乏力、面色苍白等。

7.各种肾脏病晚期出现肾功能不全、尿毒症一系列临床表现。

正常的尿液是什么颜色?

我们每天排出的尿量大约是1500毫升左右。这是正常尿量,其实,只要每天尿量多于400毫升、少于3000毫升都没有太大问题。少于400毫升叫做少尿,正常人几乎不可能出现,一旦发生,大多为急性肾衰竭;多于3000毫升叫做多尿,多为糖尿病或尿崩症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是精神性烦渴症。此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也可能出现多尿,尤其是夜间尿量增多。认为多喝水多排尿就能排毒,完全是个误区。只要排尿量在正常范围内,就足以把体内毒素排出去,没必要刻意地多喝水。

多久尿一次尿正常 多久上一次厕所才正常

上面列举的尿太多和尿太少两种情况,其实都是不正常的。按时间来计算,一杯水进入体内,正常代谢需要30~45分钟。也就是说,喝了一杯水,一节课的时间,产生尿意是健康的。按次数来计算,人们每天尿尿平均会有6~8次,白天7次,晚上1次,是最佳比例。平均每次300ml左右,总量不少于400ml,也不多于3000ml。尿量不足400ml,那是少尿,少尿对应的疾病可能是急性肾衰竭。而尿量超过3000ml,那是多尿了。多尿对应的疾病,可能是糖尿病、尿崩症、精神性烦渴症。现实中,计算小便的容积并不容易,最简单是以一分钟为限,只要一次尿尿时间不超过一分钟,通常都正常。

相关推荐

想知道肾脏健康看看自己的尿

正常人每天的尿多少? 肾脏制造和排泄尿液的器官,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和外排尿液。健康的肾脏,会维持好尿液生产与排出的平衡,肾脏一旦有病,平衡被打破,无论长时间的多尿尿,都说明肾脏出问题了。 正常人的尿多少呢?一个成人的尿量,一天1000~2000毫升,平均1500毫升,相当于三瓶矿泉水的量。如果尿量超过了四瓶矿泉水的量,尿,少于一瓶矿泉水的量,尿。 另外,天气对尿量的影响很大,像现在天气很热,人体会通过呼吸、出汗等方式排出一些水分。所以,天热时尿量偶尔少一些很正常,大家不必担心。

一天小便几次正常

专家介绍,理论上来说每天总尿量在1500毫升,每天不应该超过8次,最佳比例白天7次,晚上1次。但个人饮水量不一样,白天在4~6次也属于正常。睡前饮水较多,起夜次数增加也正常。如果晚上没怎么喝水,还频繁起夜,就需要留意疾病的发生了。 由于每个人的饮水量不同,排尿量在400毫升~3000毫升都属于正常范围,尿量少于400毫升尿的表现,多于3000毫升尿的表现。

尿什么原因

尿多的病因及常见疾病 1.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1)尿崩症:因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减退,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引起肾小管再吸收功能下降而引起多尿。 (2)糖尿病:因血糖过高尿中有大量糖排出,可引起溶质性利尿;由于血糖升高机体为了代谢增加饮水量,以便稀释血液引起多尿。 (3)钾缺乏: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时由于丘脑-神经垂体功能减退,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少,患者表现极度口渴多饮(每日饮水量在4升以上)。多尿失水,随着尿量增加,尿中丢失钾增加而引起顽固性低钾血症。尿量增加尿比重低于1.006以下。继发于各种原因长期的低

二型糖尿病什么症状

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非典型症状:乏力、口干、视力下降、皮肤瘙痒、手脚麻木,疼,走路如踩棉花样。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生性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服用中药,西药,注射胰岛素等治疗方法。希望对您有帮助! 多尿、烦渴、多饮。由于糖尿尿渗透压升高而肾小管回吸收水减少,尿量常增多。病者尿意频频,多者一日夜可二十余次,夜间多次起床,影响睡眠。不仅每次尿多与尿频,一日尿总量常在2~3L以上,偶可达十余升。 即使做手术,也应该把空腹血糖将到正

肾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1、前驱症状肾炎患者在发生肾炎前1~3周多有呼吸道或皮肤感染史,如:麻疹、急性咽炎、皮肤脓疱疹、扁桃体炎、齿龈脓肿等,但部分肾炎患者也可能没有前驱症状。 2、血尿 多数肾炎患者开始出现少尿,甚至无尿,同时伴有肉眼血尿,镜下血尿持续存在。 3、水肿肾炎患者在开始有少尿时出现水肿,以面部及下肢为重,一般都会伴有乏力,腰痛,尿中泡沫增多,尿色异常等症状。 4、高血压起病时部分病人伴有高血压,也有在起病以后过程中出现高血压,表现为头痛、记忆力减退、睡眠不佳症状等。一旦血压增高,呈持续性,不易自行下降。 5、感染

尿尿怎么回事 生理性尿尿

在自身未进行体力活动条件下饮水过多会引起尿尿频;气候寒冷汗液蒸发少,排尿次数也会在增多;当人体情绪紧张,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会引起尿尿频的现象。

尿多少次才算尿

一般来说,每个人的排尿量基本固定的,也有的人因为膀胱小,或者平时饮水较多会出现尿频的症状,大家都知道尿频有可能肾脏或者尿系统疾病的症状,那么每天排尿多少次才可能病变导致尿频的表现呢? 成人排尿次数:日间≥8次, 夜间≥2次,每次尿

肾衰竭一定都有少尿的症状吗

肾衰竭除了少尿尿之外,还有非少尿型,非少尿型患者每日平均尿量超过1000ml。非少尿型构成比高达30%~60%,其发病率增高原因:①对本病的认识提高;②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增多了;③早期合理用药治疗有关,如:用速尿、多巴胺和甘露醇,扩大血容量增加肾灌注,同时由于尿量增加后的尿液冲刷作用。 非少尿型肾功能衰竭实质上肾小球滤过率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体内含氮物质的蓄积远远超过肾脏的清除量,所以血液中尿素中尿素氮和肌酐急剧增高,尿比重低而固定、尿液中有蛋白、管型等。非少尿尿量不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血糖高为什么口渴呢

现在大家一说到血糖高,就会想到糖尿病。现在得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多,糖尿病十分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尤其在饮食方面,有很大的限制,糖尿病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症,就血糖高、口渴。那么为什么血糖高与口渴有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就血糖不稳定,血糖控制的好一切正常,如果控制不好那就将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有很多患者经常出现口渴难忍的状况,可能感刚喝完水又会感到口渴,实际上这与患者的血糖升高有很大的关系。当病人体内的糖分超标时,这些糖就像身体了的小海绵,会将体内的水

出血热最初症状有哪些

出血热的前期症状很像感冒,往往让人很难辨别。出血热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也危害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所以一定要警惕出血热的早期症状以及它的5大阶段。 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本病典型表现有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粘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粘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退烧,但症状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