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的介绍
呼吸道感染的介绍
上呼吸道感染
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该病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常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或/和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导致感染。该病预后良好,有自限性,一般5-7天痊愈。常继发支气管炎、肺炎、副鼻窦炎,少数人可并发急性心肌炎、肾炎、风湿热等。
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上供选择的抗生素日益增多,耐药菌株亦明显增多,由于大剂量头孢菌素的应用,导致院内感染特别是假单孢铜绿杆菌和肠球菌感染日益增多。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使人们对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或军团菌感染的认识有很大提高。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已引起人们重视。
无论是下呼吸道感染还是上呼吸道感染,绝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称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病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l)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如上呼吸道某一局部炎症特别突出,即按该炎症处命名,如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用于上呼吸道局部感染定位并不确切者。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但90%以上为病毒,主要有鼻病毒(R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FluV)、副流感病毒(paraFluV)、腺病毒(ADV)等。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支原体亦不少见。
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而易患本病。营养障碍性疾病,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亚临床维生素A、锌或铁缺乏症等,或护理不当,气候改变和环境不良等因素,则易发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病程迁延。呼吸道疾病多发于干燥气候,北方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气候干燥易引起人体机理的上火症状,从而引发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的介绍
呼吸道感染分为下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分为病毒性(70-80%)、细菌性(占20-25%)。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通常由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咽痛,少数有乏力、低热等症状。
而流行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有小流行或爆发,高热、全身肌肉酸痛、结膜炎等症状。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临床下供选择的抗生素日益增多,耐药菌株亦明显增多,由于大剂量头孢菌素的应用,导致院内感染特别是假单孢铜绿杆菌和肠球菌感染日益增多。
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使人们对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或军团菌感染的认识有很大提高。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已引起人们重视。
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准确诊断、及时治疗的原则。
呼吸道感染怎么办
1第一,要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安静、光线充足,同时要记得定时开窗换气,保持空气的流通。一定要注意口腔、鼻及眼的卫生。避免再次因卫生感染加重病情。
2第二,可以采用中药来治疗。可以用青叶、桑叶、芦根及石膏等药物,但是如果是婴儿,儿童,用药一定要适量,要在医生的备注之下用药,不可以自己加量定量。
3咳嗽的时候可以用祛痰止咳药物代替镇咳药。比如用必嗽平,孩子的话可以用小儿止咳合剂,做到对症用药,有高温情况的,可以采用物理的降温治疗方法。
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的区别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该病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常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或/和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导致感染。该病预后良好,有自限性,一般5-7天痊愈。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临床上供选择的抗生素日益增多,耐药菌株亦明显增多,由于大剂量头孢菌素的应用,导致院内感染特别是假单孢铜绿杆菌和肠球菌感染日益增多。
您可以吃些去痰的食物如:冰粮炖雪梨,款冬花,桔梗
桔梗(其根)是常用的祛痰药,具有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功效,可治感冒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等疾病。因桔梗辛散苦泻,善于宣通肺气、祛痰排脓,所以很适用于咳嗽痰多、咯痰不爽及肺痈症。现代药理分析,桔梗促进气管分泌,稀释痰液,利于排痰,其祛痰效果与西药氯化铵相似。
实用便方有:
1、肺痈多痰:桔梗30克,甘草9克,水煎,作1日量,分3次温服。
2、感冒咳嗽:桔梗10克,荆芥、防风各9克,杏仁6克,水煎服。
3、咽喉肿痛:桔梗、薄荷、牛蒡子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
4、胸满胁痛:桔梗、枳实各30克,山楂9克,水煎服。
上呼吸道感染饮食注意事项的介绍
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状况,我们不能够忽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在饮食上应该采用清淡,容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少食多餐,每天应该以 5到6餐为宜适合,有发热症状的患者应该选择一些清热的食品,不能够吃生冷刺激的食物,症状减轻之后可以采用一些,既有营养,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过甜辛辣刺激的食物,是不能够吃的,也要戒烟戒酒,
想要改善病情可以多吃一些萝卜橄榄汤,首先采用青橄榄10枚,白萝卜去皮,用水煮,等煮熟之后加一些冰糖,就可以服用,每天服用两次,那么呼吸道感染的状况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患者也可以吃竹叶鸡汤,首先采用鲜竹叶60克把它们洗干净,用鸡去除内脏,加入竹叶煮汤,煮熟后的溶液可根据患者的口味加少量的盐,或者少许的料酒,煮熟,然后喝汤,根据患者的病情来采取一些适量的糖料,能改善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状况,因为食疗的方法非常的好,对患者身体的提高是有一定帮助的。
患者还可以吃一些柚子炖鸽子,取新鲜的鸽子去除内脏,柚子皮100克切碎,与鸽加水同炖,煮熟之后加调味料,或者是鹌鹑百合汤,去内脏洗净之后和百合一同煮汤,那么就很快会使得病情得到改善,我们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状况是不能够忽视的,因为有一些症状是比较严重的,患者还应该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治疗。
出现健康问题的时候,患者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呼吸道的疾病太常见了,所以有很多人都无法认真的对待这类疾病,其实这种疾病是可以做好预防的措施,也有必要去认真了解相关的护理手段。做好饮食的工作,病情会慢慢的好转起来的。
呼吸道感染病因
1、免疫力低下、营养元素缺失
首先,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其次是孩子的消化功能紊乱,脾、胃、肺、胃、长期便秘;另外,缺乏体育锻炼、睡眠不足、长期厌食、微量元素缺乏、缺铁性贫血、佝偻病患儿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
2、细菌感染
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该病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常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或/和细菌,迅速生长繁殖。
3、外部环境因素
做好呵护呼吸道的防护措施,是避免感染呼吸道的最佳途径。那么,什么措施才是最佳的预防措施呢?大家对于呼吸道感染的防护措施有了解的有少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呼吸道的相关知识吧!
呼吸道感染症状
1、三个月以下婴儿
发热轻微或无发热。因鼻阻及鼻阻所致的症状较突出。如哭闹不安、张口呼吸、吸吮困难、拒奶、有时伴有呕吐及腹泻。
2、婴幼患儿
全身毒症状较重,病初突然高热39.5-40℃,持续1-2天,个别达数日,部分患高热同时伴有惊厥;一般鼻塞、流涕、咳嗽或咽痛等症状较重;常伴有拒食、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体检除发现咽部充血外无其他异常体征。
3、三岁以上患儿
多不发热或低热,个别亦有高热,伴畏寒、头痛、全身酸困、食欲减退,一般上呼吸道的其他症状明显,鼻塞、流涕、喷嚏,声音嘶哑及咽炎等。部分患儿可合并脐周及右下腹疼痛,这种腹痛可能与肠蠕动增强、肠系膜淋巴结炎及肠蛔虫骚动等有关。
呼吸道感染病因
病毒感染(35%):
上呼吸道感染有70%~80%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另有20%~30%的上感由细菌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溶血性链球菌为最常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偶或为革兰阴性细菌。
外界因素(30%):
各种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可使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从而诱发本病。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易感。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介绍
【概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病原体90%以上为病毒,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是指鼻、鼻窦、咽、喉部的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常可侵及口腔、中耳、眼部、颈淋巴结等邻近器官,如炎症向下蔓延则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或肺炎。婴儿表现为起病急,进食减少、腹泻、呕吐、发热。高热时可引起高热惊厥,而咳嗽症状不明显,儿童表现为咳嗽、鼻塞等局部症状为主,如为链球菌感染,可引起急性肾炎、风湿热等疾病。本病预后良好。
【临床表现】
1.发热。 2.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3.乏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儿童可诉头痛、腹痛、咽部不适。 4.咽部充血,有时扁桃体充血、肿大,颈淋巴结可肿大并压痛,肺部听诊多正常。
【诊断依据】
1.有受凉、受潮或有与本病患者接触史。 2.年长儿仅有鼻塞、流涕、微热及咽部干痛或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婴幼儿患者可因鼻塞而拒奶或呼吸急促。 3.咽部充血,有的扁桃体充血、肿胀。 4.体征除具有咽部有不同程度充血外,余均正常,有时有痰鸣音,咳嗽后消失。 5.一般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接近正常,早期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可稍高,并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可增高。 6.X线检查阴性,并咽部分泌物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或荧光免疫检查可有阳性发现(必要时做)
【治疗】:
治疗原则
1.注意休息。 2.多饮开水。 3.对症治疗。 4.控制感染。
用药原则
1.一般病例:早期可注射病毒唑及对症治疗。 2.较严重病例,可肌注干扰素,静滴丙种球蛋白及时症治疗。 3.怀疑为细菌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可口服或肌注抗生素。 4.合并脑炎、兰尾炎以静脉用药为主,合并急性肾炎、风湿热则视病情选用口服或静脉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