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偏方
子宫肌瘤的偏方
治疗偏方1:
药方: 桂枝、桃仁、丹皮各9克,茯苓15克,赤芍、莪术、蒲黄各12克。
效 用:活血化瘀。用于子宫肌瘤经行量少不畅或量多,小腹疼痛者。
治疗偏方2:
药方:丹参、赤芍各15克,生蒲黄、五灵脂、夏枯草各1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5克。效 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用于子宫肌瘤无明分明症状者。
治疗偏方3:
药方:海藻45克,丹参、瓜蒌各30克,橘核、山楂、牛膝各20克,血竭、贝母各10克。效 用:化瘀破瘸。用于子宫肌瘤症状不明分明者。
怎么样才知道子宫肌瘤是良性
一个是白带增多,正常的白带是少量的白色略显黏稠的分泌物,随着月经周期其量和稀薄度会有轻微变化。子宫肌瘤常引起白带增多,可呈脓血样,伴有臭味。另外是阴道出血,阴道出血为子宫肌瘤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不调,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等,严重的甚至出现贫血症状。
患有子宫肌瘤还会感觉疼痛,子宫肌瘤患者还可能出现腰背酸痛、下腹坠胀等症状,肌瘤蒂发生扭转或肌瘤红色变性时,可出现剧烈腹痛。还有压迫症状,因为肌瘤压迫膀胱可出现尿频、排尿障碍,压迫直肠可致便秘、大便不畅等症状。
女性可以自己学会触摸方法排查有无肿块。当子宫肌瘤很小时自己是摸不到的,自己能摸到肿块说明肌瘤已经相当大。方法为:在清晨,空腹排解完大小便,平卧于床,略弯双膝,放松腹部,自己用双手在下腹部按触,由轻浅到重深,如有肿物是可以发现的。
调理内分泌是关键
据了解,现在子宫肌瘤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高达35%。过去对这种病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只好切除子宫。有调查表明,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切除子宫妇女的离婚率比健康者要高得多。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也多了起来,切除子宫已不是子宫肌瘤患者的唯一选择。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因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淤而成。所以中医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一般是从调理气血、化淤散结着手,通过全面调整内分泌、改善微循环、清除体内淤积,从而达到消除子宫肌瘤的目的,所以建议现代女性一定要注意内分泌的调理。
专家提醒:子宫肌瘤偏爱5类女性
武警总队医院妇产科专家指出,大量临床观察和实验结果证明,子宫肌瘤也是有其高发人群的,五类女性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有家族遗传史的女性。直系亲属或姐妹曾患子宫肌瘤的人,患病的几率比没有家族病史的高4.2倍。
二、有导致卵巢功能亢进因素的女性。例如多囊卵巢综合症;患有卵巢内分泌功能的疾病,如颗粒性细胞瘤、卵巢粒膜细胞瘤,都会诱发子宫肌瘤。
三、子宫肌瘤发病率与产次成反比。因为在怀胎十月加哺乳半年的这段时间内,卵巢不排卵,激素分泌处于低水平,从而保护了子宫的健康。
四、雌激素利用率高的女性。激素作用需要受体,有的人受体比较敏感,容易受激素影响,那就相对容易患子宫肌瘤。
五、肥胖的女性。研究显示,体重每增加10公斤,患肌瘤的风险增加21%,因为肥胖的体质比较容易合成雌激素。
避孕药吃多了也会患子宫肌瘤
长期服用避孕药,患上子宫肌瘤
苏瑾(化名)是一个对生活质量要求比较高的现代都市女性,平时在性生活、卫生、饮食等方面都非常注意。但令人困惑的是她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主要症状表现为月经期过后阴道仍然血流不止。
通过问诊,发现苏瑾结婚近5年,一直没有做上环手术,每次过夫妻生活时,丈夫不愿使用避孕套,就长期采用服避孕药的方式来避孕。久而久之,这便成了她罹患子宫肌瘤的元凶。
体内激素聚集,成“美丽杀手”
专家表示,避孕药中含有大量激素,过多服用,会改变女性体内正常激素水平,造成激素大量积聚,引发子宫肌瘤。此外,长期盲目服用避孕药,还会导致女性月经紊乱甚至闭经,也有可能出现卵巢早衰或不孕。建议女性朋友选择更为科学的避孕方式。
除了避孕药,与女性“形影不离”的护肤品、保健品中也或多或少含有激素。日积月累,容易造成体内雌激素过剩,提高子宫肌瘤出现的几率。由于滥用激素,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受到子宫肌瘤的侵害。有关数据表明,目前有1/3的子宫肌瘤患者年龄在25-35岁左右。
专家提醒:子宫肌瘤偏爱5类女性
专家指出,大量临床观察和实验结果证明,子宫肌瘤也是有其高发人群的,五类女性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有家族遗传史的女性。直系亲属或姐妹曾患子宫肌瘤的人,患病的几率比没有家族病史的高4.2倍。
二、有导致卵巢功能亢进因素的女性。例如多囊卵巢综合症;患有卵巢内分泌功能的疾病,如颗粒性细胞瘤、卵巢粒膜细胞瘤,都会诱发子宫肌瘤。
三、子宫肌瘤发病率与产次成反比。因为在怀胎十月加哺乳半年的这段时间内,卵巢不排卵,激素分泌处于低水平,从而保护了子宫的健康。
四、雌激素利用率高的女性。激素作用需要受体,有的人受体比较敏感,容易受激素影响,那就相对容易患子宫肌瘤。
五、肥胖的女性。研究显示,体重每增加10公斤,患肌瘤的风险增加21%,因为肥胖的体质比较容易合成雌激素。
子宫肌瘤如何治疗推荐3款食疗偏方
治疗子宫肌瘤偏方一:
药方:桂枝10克,桃仁9克,丹皮9克,茯苓15克,赤芍12克,莪术13克,蒲黄12克。
制用法:用水煎服
效用:活血化瘀。用于子宫肌瘤经行量少不畅或量多,小腹疼痛者。
治疗子宫肌瘤偏方二:
药方:丹参、赤芍各15克,生蒲黄、五灵脂、夏枯草各1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5克。
制用法:用水煎服
效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用于子宫肌瘤无明分明症状者。
治疗子宫肌瘤偏方三:
用干地黄300克,桃仁、杏仁、虻虫和蛴螬各200克,芍药120克,水蛭、虫各100克,甘草90克,蒸大黄75克,黄芩60克,干漆30克。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5丸,酒送下,每日2次
子宫肌瘤并发症
子宫肌瘤生长缓慢,无疼痛,一旦临床出现疼痛症状多因肌瘤并发症所引起,有些患者初次就医即因疼痛而来,应结合其临床症状与体征,找出其原因,肌瘤的并发症有红色变性,感染,扭转。
1、红色变性
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多见于妊娠期或产后,亦可发生于绝经期妇女,肉眼见肌瘤剖面呈暗红色,无光泽,质软如变质的牛肉,多发生于妊娠中期,以浆膜下肌瘤为常见,患者出现严重的腹痛,伴发热,一般在38℃左右,白细胞增高,检查肿瘤局部有明显的压痛,一般经对症治疗,症状逐渐好转,1周左右即可恢复,不需要手术,但有时因缺血与坏死的症状加重,对症治疗无效或不能排除其他可能时,最后需行剖腹探查,作子宫肌瘤切除术,一般妊娠期不主张作肌瘤切除术,因为增加流产的风险同时手术也极易发生出血,若发生在非孕妇女则其临床过程较缓和,通常不那么急剧,症状持续1~2天或持续加重,有指征行剖腹探查时,根据情况决定作肌瘤切除术或子宫切除术。
2、感染
子宫肌瘤感染多发生于子宫黏膜下肌瘤或宫颈黏膜下肌瘤脱出于阴道内,由于阴道内的致病菌感染所致,一旦感染则有大量阴道溢液流出,混有血性或脓性,有臭味,检查见肌瘤表面水肿,覆有白膜或坏死组织,呈灰黑色,甚至有腐烂组织脱落,肿瘤触之软,宫颈软,穹隆软,子宫如无其他肿瘤则为正常大小,可活动,两侧宫旁组织软,无压痛,黏膜下肌瘤感染一般引流通畅,很少发生盆腔炎,以至引起临床出现发热,腹痛等全身症状,浆膜下肌瘤因红色变性或扭转血运不良或肌间肌瘤囊性变等原因造成肿瘤中心部坏死,发生继发感染时,患者表现为急性腹痛,发热,妇科检查肌瘤有压痛,处理上积极控制感染,采取手术治疗。
3、扭转
子宫肌瘤扭转主要发生于浆膜下肌瘤,一般肌瘤多蒂短而较粗,虽可发生扭转,但其发病远不如卵巢囊肿蒂扭转那么常见,偶见巨大的浆膜下子宫肌瘤可并发子宫扭转,肌瘤蒂扭转后患者发生突然下腹痛,拧痛,若扭转后肿瘤嵌顿于盆腔内,可有下腹憋坠感,检查下腹部可触及肿物,有压痛而其压痛最明显是在近子宫侧的蒂根部,阴道检查子宫正常或增大,子宫表面可触及肿物有压痛,有时肌瘤偏于子宫的一侧与卵巢肿瘤蒂扭转难以鉴别,B超检查可协助分辨肿瘤的来源,一般无发热,如日久有继发感染可有发热,一经诊断需手术治疗。
子宫肌瘤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一、子宫肌瘤常见并发症
盆腔炎、卵巢囊肿、绝经、卵巢肿瘤
二、子宫肌瘤并发病症
子宫肌瘤生长缓慢,无疼痛,一旦临床出现疼痛症状多因肌瘤并发症所引起,有些患者初次就医即因疼痛而来,应结合其临床症状与体征,找出其原因。肌瘤的并发症有红色变性、感染、扭转。
三、红色变性:
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多见于妊娠期或产后,亦可发生于绝经期妇女。肉眼见肌瘤剖面呈暗红色,无光泽,质软如变质的牛肉。多发生于妊娠中期,以浆膜下肌瘤为常见。患者出现严重的腹痛,伴发热,一般在38℃左右,白细胞增高。检查肿瘤局部有明显的压痛。一般经对症治疗,症状逐渐好转,1周左右即可恢复,不需要手术,但有时因缺血与坏死的症状加重,对症治疗无效或不能排除其他可能时,最后需行剖腹探查,作子宫肌瘤切除术。一般妊娠期不主张作肌瘤切除术,因为增加流产的风险同时手术也极易发生出血。若发生在非孕妇女则其临床过程较缓和,通常不那么急剧,症状持续1~2天或持续加重,有指征行剖腹探查时,根据情况决定作肌瘤切除术或子宫切除术。
四、感染:
子宫肌瘤感染多发生于子宫黏膜下肌瘤或宫颈黏膜下肌瘤脱出于阴道内,由于阴道内的致病菌感染所致。一旦感染则有大量阴道溢液流出,混有血性或脓性,有臭味。检查见肌瘤表面水肿,覆有白膜或坏死组织,呈灰黑色,甚至有腐烂组织脱落。肿瘤触之软,宫颈软,穹隆软。子宫如无其他肿瘤则为正常大小,可活动,两侧宫旁组织软,无压痛。黏膜下肌瘤感染一般引流通畅,很少发生盆腔炎,以至引起临床出现发热、腹痛等全身症状。浆膜下肌瘤因红色变性或扭转血运不良或肌间肌瘤囊性变等原因造成肿瘤中心部坏死,发生继发感染时,患者表现为急性腹痛、发热,妇科检查肌瘤有压痛。处理上积极控制感染,采取手术治疗。
五、扭转:
子宫肌瘤扭转主要发生于浆膜下肌瘤。一般肌瘤多蒂短而较粗,虽可发生扭转,但其发病远不如卵巢囊肿蒂扭转那么常见。偶见巨大的浆膜下子宫肌瘤可并发子宫扭转。肌瘤蒂扭转后患者发生突然下腹痛,拧痛。若扭转后肿瘤嵌顿于盆腔内,可有下腹憋坠感,检查下腹部可触及肿物,有压痛而其压痛最明显是在近子宫侧的蒂根部。阴道检查子宫正常或增大。子宫表面可触及肿物有压痛,有时肌瘤偏于子宫的一侧与卵巢肿瘤蒂扭转难以鉴别。B超检查可协助分辨肿瘤的来源。一般无发热,如日久有继发感染可有发热。一经诊断需手术治疗。
子宫肌瘤容易产生哪些并发症呢
1.红色变性
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多见于妊娠期或产后,亦可发生于绝经期妇女。肉眼见肌瘤剖面呈暗红色,无光泽,质软如变质的牛肉。多发生于妊娠中期,以浆膜下肌瘤为常见。患者出现严重的腹痛,伴发热,一般在38℃左右,白细胞增高。检查肿瘤局部有明显的压痛。一般经对症治疗,症状逐渐好转,1周左右即可恢复,不需要手术,但有时因缺血与坏死的症状加重,对症治疗无效或不能排除其他可能时,最后需行剖腹探查,作子宫肌瘤切除术。一般妊娠期不主张作肌瘤切除术,因为增加流产的风险同时手术也极易发生出血。若发生在非孕妇女则其临床过程较缓和,通常不那么急剧,症状持续1~2天或持续加重,有指征行剖腹探查时,根据情况决定作肌瘤切除术或子宫切除术。
2.感染
子宫肌瘤感染多发生于子宫黏膜下肌瘤或宫颈黏膜下肌瘤脱出于阴道内,由于阴道内的致病菌感染所致。一旦感染则有大量阴道溢液流出,混有血性或脓性,有臭味。检查见肌瘤表面水肿,覆有白膜或坏死组织,呈灰黑色,甚至有腐烂组织脱落。肿瘤触之软,宫颈软,穹隆软。子宫如无其他肿瘤则为正常大小,可活动,两侧宫旁组织软,无压痛。黏膜下肌瘤感染一般引流通畅,很少发生盆腔炎,以至引起临床出现发热、腹痛等全身症状。浆膜下肌瘤因红色变性或扭转血运不良或肌间肌瘤囊性变等原因造成肿瘤中心部坏死,发生继发感染时,患者表现为急性腹痛、发热,妇科检查肌瘤有压痛。处理上积极控制感染,采取手术治疗。
3.扭转
子宫肌瘤扭转主要发生于浆膜下肌瘤。一般肌瘤多蒂短而较粗,虽可发生扭转,但其发病远不如卵巢囊肿蒂扭转那么常见。偶见巨大的浆膜下子宫肌瘤可并发子宫扭转。肌瘤蒂扭转后患者发生突然下腹痛,拧痛。若扭转后肿瘤嵌顿于盆腔内,可有下腹憋坠感,检查下腹部可触及肿物,有压痛而其压痛最明显是在近子宫侧的蒂根部。阴道检查子宫正常或增大。子宫表面可触及肿物有压痛,有时肌瘤偏于子宫的一侧与卵巢肿瘤蒂扭转难以鉴别。B超检查可协助分辨肿瘤的来源。一般无发热,如日久有继发感染可有发热。一经诊断需手术治疗。
中医名医治子宫肌瘤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因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而成。所以中医治疗子宫肌瘤,多以活血化瘀、消瘀散结、清热解毒、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为主。中医治疗子宫肌瘤能改善增生的子宫内膜的血液循环,使肌层的单纯性肥大逐渐消失,增生的结缔组织变软,从而起到调经、止血、疼痛消失、恢复卵巢功能的治疗作用,能有效地控制子宫肌瘤瘤体生长,使瘤体逐渐软化,最后消散。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一种肿瘤,是由于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岁以上妇女。子宫肌瘤患者大多有明显症状,其临床表现与肌瘤生长的部位、大小、生长速度有关。主要症状有月经改变、压迫症状、疼痛、贫血、不孕症等
中医名医治子宫肌瘤偏方方剂(一)
〖 辨 证 〗 胞宫瘀滞。
〖 治 法 〗 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 方 名 〗 生化汤。
〖 组 成 〗 当归24克,川芎9克,桃仁(去皮、尖,研)14粒,黑姜1.5克,炙甘草1.5克。
〖 用 法 〗 用黄酒、童便各半煎,去滓温服。
〖 出 处 〗 《傅青主女科·产后篇》卷上。
中医名医治子宫肌瘤偏方中医方剂(二)
〖 辨 证 〗 干血内结。
〖 治 法 〗 活血化瘀通经消症。
〖 方 名 〗 大黄 虫丸。
〖 组 成 〗 蒸大黄75克,黄芩60克,甘草90克,桃仁200克,杏仁200克,芍药120克,干漆30克,干地黄300克,虻虫200克,水蛭100克,蛴螬200克, 虫100克。
〖 用 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5丸,酒送下,每日2次。
〖 出 处 〗 《金匮要略》卷上。
中医名医治子宫肌瘤偏方中医方剂(三)
〖 辨 证 〗 脾虚湿阻,瘀血阻滞胞宫。
〖 治 法 〗 益气健脾,祛瘀通络。
〖 方 名 〗 加味四君子汤。
〖 组 成 〗 党参30克,白术2克,茯苓15克,甘草9克,莪术60克,三棱30克,牛膝15克。
〖 用 法 〗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子宫肌瘤偏方有什么
子宫肌瘤治疗偏方:
橘荔散结片:具有行气散结、软坚敛涩、益气活血消淤的作用,多用于气滞血淤型的子宫肌瘤(子宫肌瘤伴乳腺增生者特别适用);
桂枝茯苓胶囊:具有活血化淤、消淤散结的作用,用于各种类型子宫肌瘤尤其是血淤型的患者;
宫瘤清胶囊:具有活血化淤、消淤破积、养血清热的作用,可用于血淤症明显的子宫肌瘤;
平消胶囊:具有活血化淤,止痛散结,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的功效,故临床上常用于体质较虚的血淤症的患者;
大黄庶虫胶囊:它攻破力强,可用于体质较壮实的淤血明显的子宫肌瘤患者。
外治:可尝试针灸,忌暴饮暴食
除汤药、中成药之外,针灸、穴位注射、灌肠、外敷等外治法的临床疗效也较显著,可以较好地控制患者肌瘤的增长,改善身体症状;而对于动过手术的患者,外治也可防止肌瘤复发及软化瘢痕。这类疗法具有副作用少,远期疗效好的特点,在子宫肌瘤患者保守治疗方面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对于治疗后能否使子宫肌瘤完全消失这一方面,尚未有相关临床统计数据资料说明。
另外,中医还比较强调对患者饮食及生活习惯的积极调护。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对于抑制子宫肌瘤也起到积极的辅助治疗作用。据有关研究表明,高脂肪食物促进了某些激素的生成和释放,故肥胖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因此,建议子宫肌瘤患者饮食方面宜清淡,坚持低脂肪饮食,不要暴饮暴食,特别要注意下列的食物禁忌:
忌用食品:辣椒、花椒、生葱、生蒜、酒类等刺激性食物及含糖较高的各种饮料;
禁用食品:桂圆、紫河车、阿胶、蜂王浆等有类似激素作用的食品。
与此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尽量保持舒畅的心情,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作息要有规律。
有关子宫肌瘤治疗偏方,是大家一定要慎重了解和把握的,因为子宫肌瘤发生着实给大家带来了尖的负担,危害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为了最大限度的抵制疾病危害的发生,大家在把握了子宫肌瘤治疗偏方之后,还要积极咨询相关专家的建议。
子宫肌瘤偏爱5类女性
一、有家族遗传史的女性。直系亲属或姐妹曾患子宫肌瘤的人,患病的几率比没有家族病史的高4.2倍。
二、有导致卵巢功能亢进因素的女性。例如多囊卵巢综合症;患有卵巢内分泌功能的疾病,如颗粒性细胞瘤、卵巢粒膜细胞瘤,都会诱发子宫肌瘤。
三、子宫肌瘤发病率与产次成反比。因为在怀胎十月加哺乳半年的这段时间内,卵巢不排卵,激素分泌处于低水平,从而保护了子宫的健康。
四、雌激素利用率高的女性。激素作用需要受体,有的人受体比较敏感,容易受激素影响,那就相对容易患子宫肌瘤。
五、肥胖的女性。研究显示,体重每增加10公斤,患肌瘤的风险增加21%,因为肥胖的体质比较容易合成雌激素。
中药预防子宫肌瘤
丹参桃仁治肌瘤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消症散结。主治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证见月经前期,量多,行经期延长,经前经期腰酸腹胀痛等。
【偏方组成】丹参15~25克,桃仁10~15克,赤芍、橘核、山豆根各10~20克,三棱8~10克,山慈菇、桂枝、香附各6~12克,荔枝核15~2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临床效果较好。
桂枝乳香治肌瘤
【功能主治】主治子宫肌瘤。
【偏方组成】桂枝12克,桃仁12克,赤芍12克,海藻12克,牡蛎12克,鳖甲12克,茯苓18克,丹皮18克,当归尾18克,红花75克,乳香60克,没药60克,三棱60克,莪术60克。
【用法用量】共为细末,以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服2~3次,每次服1~2丸。
【病例验证】徐某,女,41岁。阴道出血淋漓不止,小腹坠痛。经某医院检查后诊断为子宫肌瘤,其子宫大如两个月妊振。投用上药,嘱其每次1丸,日服3次。持续用药一年,月经恢复正常,其子宫肌瘤已摸不到。
党参白术汤治肌瘤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祛瘀通络。主治子宫肌瘤。
【偏方组成】党参30克,白术24克,茯苓15克,甘草9克,莪术60克,三棱30克,牛膝15克。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共治疗观察13例子宫肌瘤病人(均经妇产科检查确诊者),年龄在32~55岁之间,服药最多者为125剂,服药最少者为20剂,平均服药58.4剂。其中各种症状消失,达到临床治愈者10例,好转者1例,复发者1例,无效者1例。
桂枝茯苓丸治子宫肌瘤
【功能主治】主治子宫肌瘤。
【偏方组成】桂枝、茯苓、桃仁、丹皮、赤芍、鳖甲、卷柏,祈艾、青皮、续断、黄芪各10克,生牡蛎30克,黄柏6克。
【用法用量】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日3次,每服1丸,连服至病愈。
【病例验证】治疗子宫肌瘤60例,痊愈43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控制2例。
党参黄芪治脱垂
【功能主治】健脾补肾、益气升阳、养血滋阴。主治子宫脱垂。
【偏方组成】党参30克;黄芪30克,山药3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枣皮12克,阿胶12克,熟地15克,枸杞15克,杜仲15克,龟胶15克,当归10克,柴胡5克,升麻6克,炙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每日2次。
【宜忌】服药后膝胸卧位15分钟,卧床休息2小时。不宜久坐久立,禁做下蹲活动和重体力劳动。
【病例验证】孔某,女,25 岁。半年前因产后过早房事、操劳家务而患子宫脱垂,曾服中药补中益气丸治疗无效,证见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小腹坠胀、腰膝酸软、少气懒言、全身乏力、纳差,舌质淡、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妇检:Ⅲ度子宫脱垂。证属脾肾亏虚、中气下陷、带脉失约、冲任不固、无力系胞。治宜健脾补肾、益气升阳,佐以养血滋阴。用此方6剂后,诸症缓解,再续6剂,子宫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