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骨折康复

骨折康复

第一期,也称愈合期

骨折或脱位等急性损伤经骨科处理后2一3天,损伤反应开始消退,肿胀和疼痛减轻,无其他不宜活动的情况,一般情况即应开始康复治疗。

(一)第一期康复治疗的基本作用

1.骨折经过复位、固定等处理后达到临床愈合一般需时一月至数月,这期间肢体被迫制动,缺少应力刺激。而一定的应力刺激能活跃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是维持组织正常代谢所必需的。一定的应力刺激所产生的生物电,能帮助钙离子沉积于骨骼,防止骨质脱钙,促进骨折愈合。应力刺激包括对肌腿与韧带的牵拉作用和重力作用。

2.维持一定的肌肉收缩是促进肌肉生理作用的最佳方法,能有效地预防因肢体被迫制动而引起的肌张力降低和肌肉萎缩。故必须尽早使伤区肌肉开始适当的训练。

3.维持伤区邻近关节的适当运动,关节运动能牵伸关节囊及韧带,防止关节挛缩。关节运动并能改善关节的血液循环,促进关节内滑液分泌与循环,从而预防和减轻因长期制动所引起的废用性关节挛缩、关节软骨萎缩变性、关节腔变窄、滑液量减少与关节内粘连。在运动间歇期,要注意保持各关节的功能位。

4.骨折与脱位往往同时损伤肌肉、韧带、关节、血管、神经、淋巴、结缔组织和皮肤等软组织,产生局部血肿,局部血肿压迫使肌肉收缩受到影响,甚至会发生肌肉反射性痉挛;局部血肿压迫使静脉与淋巴回流障碍,静脉淤血,液体大量渗出,形成粘连。若肌被膜与肌纤维粘连,会严重影响肌肉收缩与伸展功能。局部血肿压力继续增高时,会影响动脉血供,使骨折愈合迟缓。康复治疗促进血肿及渗液的吸收,维持邻近肌肉或肌肉的活动幅度,预防和减轻粘连。

5.活跃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全身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与新陈代谢,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从而防止肺炎、褥疮、尿路感染或结石,静脉血栓形成、便秘等并发症,改善病人情绪,维持全身健康。

骨折康复运动

骨折治疗过程:患者做了手术或复位打上石膏后,就再也没有接受什么医疗和指导,直至固定给拆除。也就是说,他们从未接受过早期的康复治疗,即使在拆除石膏的恢复期,也没有得到系统的康复指导。

骨折没有系统的康复,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意味着患者一部分功能的丧失。对于骨折或关节脱位者来说,固定是必须的,但固定也有它明显的不利因素:会造成肌肉萎缩、关节粘连,甚至挛缩、骨质疏松和软骨退化。

骨折患者固定而卧床不起,易引出褥疮、肺炎、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所以在病人的愈合至恢复期,如果骨折或脱位已得到妥善处理,病情已稳定,就应该进行康复锻炼。

骨折恢复期吃什么好

1、当归煲鸡有利于骨折康复。当归20克,黄芪100克,嫩母鸡1只,加水同煮汤食用。

2、煮赤小豆有利于骨折康复。赤小豆适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许温服之,本适用于活血化瘀期。

3、煲猪骨有利于骨折康复。猪骨头1000克,黄豆250克,加水小火烧烂,加盐姜调味分饮食之。

4、乌鸡煮黄豆有利于骨折康复。乌雄鸡1只,去皮毛内脏,洗净,“三七”5克切片,纳入鸡肚中,加少量黄酒,隔水清炖,熟后用酱油蘸服,常服。

5、小火煮猪脊有利于骨折康复。猪脊骨一具,洗净,红枣120克,莲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烧烂,加姜盐调味分多次饮之。

6、吃用鲜蟹有利于骨折康复。鲜湖蟹2只,取肉,待粳米粥熟时,入蟹肉,再加以适量生姜、醋和酱油服食,常服。

髌骨骨折康复怎么做

一般来说髌骨骨折术后就应该早期伸屈膝活动,这样就能功能早期康复,照你述说的情况来看,应该是没有早期活动,所以一个多月后患肢还是有肿胀活动受影响,至于患肢有肿胀的话,我想你最好去查一个下肢的动静脉超声,排除一下血管血栓的形成。 如果没有血栓的话,预后就比较好,我建议你可以做以下几个动作:坐位时,拿1.25升的可乐瓶放地上用脚掌推滚,站立位,两脚与肩等宽,然后将身体重心交替移至每个脚,进行单脚站立,等2动作稳定可以单脚站立后,主动抬高患侧大腿做前踢动作,面对窗台两脚分立与肩等宽,做下蹲动作 以上每个动作有轻度疼痛,膝关节前方有板滞感都是正常的,要坚持训练。

坐在床边,屈膝,伸直,健肢可以帮忙,即在脚踝前面或后面加压,以 出现疼痛不能忍受时再在此程度上维持10秒钟为止,不能憋气,防止内脏损伤,(防止办法:大声数数,发出声来就不会憋气了)。反复进行,每次5~10分钟,每天4~5次,依据患者情况可适当增加减少。

应该注意的是,虽然说钙是构成我们髌骨以及身体其他骨骼最重要的物质,但是髌骨粉碎性骨折病人在康复的过程当中不能够胡乱的补钙,否则有可能导致血钙过高,并且还容易因为补钙过量而使得身体抑制对钙的吸收,这样反而不利于身体康复。

手腕骨折康复锻炼

骨折病人常常会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僵硬、变形、畸形等并发症,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对于骨折病人,我们的治疗不仅限于使其骨折愈合,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及时有效的正确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和避免并发症,最大范围恢复伤肢正常功能,今天将为大家讲述手腕骨折康复锻炼方法。

肌力锻炼:从受伤后即开始,未治疗前不要随意挪动患肢,抬高手腕;固定复位或手术后,可按摩手指、前臂;肌肉做有节奏的静力收缩和放松(即绷紧和放松)预防肌肉萎缩或粘连。

关节活动度锻炼(ROM)

开始时间:在复位固定后当天或手术处理后次日

方法:包括肩、肘、手指等活动,保持相连关节的活动度,减少关节粘连,带动患肢肌肉收缩,促进骨折愈合。后期逐渐开始腕关节、前臂旋转度锻炼。

肩关节:

钟摆样锻炼:患者取坐位,保持上臂与地面垂直,做前屈、后伸,类似钟摆样前后运动,活动范围由小到大。

招财猫样锻炼:平躺,胳膊向外呈90°,肘部弯曲90°,始终保持这个姿势,向后旋转胳膊,再向前旋转。他人可协助固定患侧胳膊。

抱头锻炼:健侧托患侧交叉做抱头状,上下活动患侧手臂,也可以从腰部开始,锻炼肩关节外展、外旋运动。以上每种动作,每天做3个循环,每次20-30次。

肘关节:患侧前臂保持中立位,用健侧手托患侧前臂,用力伸肘(患侧)3秒,然后屈肘3秒,每天4-5次,每次3-5分钟。

手指:23天后做手指关节被动锻炼,用健侧手分别弯曲患侧每一个手指,再拉直,先保持手指分开、伸直的姿势,再并拢。(屈伸)

第2周起,继续屈伸手指,并增加对指、对掌的抗阻练习。逐渐变沿各个方向进行拇指绕圈。拇指尖触碰其余手指尖(对指)。弯曲拇指,尽可能紧靠手掌;再外展拇指,离手掌尽可能远(对掌)。第3周起,可以开始挤压软海绵或者球,随恢复情况,可增加挤压物硬度,每小时5分钟左右。

手术治疗内固定良好者,伤后第2周可开始腕关节主动活动,健侧手协助固定患侧肘部,将其置于桌上,使仅有腕部背伸、屈曲,分别向桡侧和尺侧弯曲。(即前后左右转动)开始时幅度频率要小,若手法复位者,最好是推迟到4周后。伤后4-6周可加强旋转度锻炼:患肢向前伸直,健侧可辅助托举,做前臂的旋前旋后锻炼,尽量做到分别使掌心朝下、朝上。

骨折病人吃什么好

1、当归煲鸡有利于骨折康复。当归20克,黄芪100克,嫩母鸡1只,加水同煮汤食用。

2、煮赤小豆有利于骨折康复。赤小豆适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许温服之,本适用于活血化瘀期。

3、煲猪骨有利于骨折康复。猪骨头1000克,黄豆250克,加水小火烧烂,加盐姜调味分饮食之。

4、乌鸡煮黄豆有利于骨折康复。乌雄鸡1只,去皮毛内脏,洗净,“三七”5克切片,纳入鸡肚中,加少量黄酒,隔水清炖,熟后用酱油蘸服,常服。

5、小火煮猪脊有利于骨折康复。猪脊骨一具,洗净,红枣120克,莲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烧烂,加姜盐调味分多次饮之。

6、吃用鲜蟹有利于骨折康复。鲜湖蟹2只,取肉,待粳米粥熟时,入蟹肉,再加以适量生姜、醋和酱油服食,常服。

骨折康复治疗

一.复位

(一)骨折早期复位 可使骨折修复顺利进行。复位的方法有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两类。如果过长地拖延复位时间,就会造成骨折复位的困难。

骨拆复位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所以,对每一个骨折,原则上应争取解剖学对位,而对某些骨折,复位时有一定困难,虽未完全恢复到解剖位置,但骨折愈合后,不影响该伤肢的功能,称功能对位。在治疗骨折时,要重视伤肢功能恢复,而不能片面地、机械地强求解剖学的复位。

若伤肢局部肿胀严重,甚至形成皮肤水泡,复位更加困难。此时仍应力求争取骨折复位,如果消极等待肿胀消失,往往延误复位的时机。

遇到伤员处于昏迷、休克状态,或合并内脏、颅脑等损伤时,则先要集中力量进行抢救,待全身情况稳定以后,才可以进行骨折复位。

(二)复位的标准 一般说来,骨折复位应争取到解剖学对位,或接近解剖学对位。但临床实践中,由于骨折部位、骨折类型、伤后骨折的肿胀程度、复位时设备条件和复位者技术水平等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尽最大努力使患肢得到最好程度的恢复。以骨折修复后不影响病人肢体的功能为原则。

1.上肢:肱骨骨折,较多的缩短畸形和侧方移位,略超过5°~10°的成角,对患肢功能影响都不大。尺挠骨骨折要求较严。侧方移位不可超过50%,成角畸形在5°~10°以下时,对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影响不大。尺挠骨必须同时整复。

2.下肢:下肢骨折缩短应不超过2cm为宜,过多的缩短,会出现破行,日久会引起髋部和腰部疼痛。旋转移位,应尽力矫正,下肢的内旋或外旋,均会影响下肢行走的步态。

3.儿童:儿童骨折整复要求较宽,一般15°以下成角及旋转畸形,以及轻度的缩短或侧方移位,在儿童发育中,均可靠强大的塑形能力得到代偿,日后可无明显功能障碍。

4.关节内骨折:关节内骨折,骨拆线经过关节面者,复位要求较高,应争取解剖学复位。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不能达到较满意的解剖学复位者,则应酌情考虑手术复位内固定。

小腿早期骨折的锻炼

一、小腿骨折后康复训练的早期

此期即伤后l~2周,此时伤肢肿胀、疼痛、骨折断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因比,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

康复训练的主要形式是伤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即在关节不动的前提下,肌肉做有节奏的静力收缩和放松,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绷劲和松劲,通过肌肉的等长收缩可以预防肌肉萎缩或粘连。此期的康复训练,原则上除了骨折处上下关节不运动外,身体的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的活动。

二、小腿骨折后康复训练的中期

即伤后2周至骨折的临床愈合,此期伤肢肿胀逐渐消退,疼痛减轻,骨折断端有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处日趋稳定。

此期除继续做伤肢的肌肉收缩训练外,可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逐渐恢复骨折近端、远端未固定的关节的活动和骨折处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以防邻近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下降。在病情允许时,应尽早起床进行全身活动。此外,可配合理疗以达到消肿、化瘀并促进骨痂形成的目的。

三、小腿骨折后康复训练的后期

已达到临床愈合或已经去除外固定,此时骨性骨痂已形成,X线检查已显影,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撑力,但大多存在邻近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下降、肌肉萎缩等功能障碍。此期康复的目的是恢复受累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的力量,使肢体功能恢复。康复训练主要形式是伤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使各关节迅速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和肢体的正常力量。恢复期进行康复的同时可配合理疗及步态训练等。

以上就是关于小腿骨折康复训练的方法有哪些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对小腿骨折康复训练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知,小腿骨折康复训练的方法是分时间段的,每个时间段的康复训练方法都是不同的。因此大家一定要严格按照上面介绍的方法来进行康复训练哦!

骨折康复运动

骨折康复运动!骨折就目前国内医疗情况来看,有很多骨折和关节脱位病人常常比较着急。这是广大患者迫切要了解的问题,今天我们就跟专家一道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

骨折治疗过程:患者做了手术或复位打上石膏后,就再也没有接受什么医疗和指导,直至固定给拆除。也就是说,他们从未接受过早期的康复治疗,即使在拆除石膏的恢复期,也没有得到系统的康复指导。

骨折没有系统的康复,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意味着患者一部分功能的丧失。对于骨折或关节脱位者来说,固定是必须的,但固定也有它明显的不利因素:会造成肌肉萎缩、关节粘连,甚至挛缩、骨质疏松和软骨退化。

骨折患者固定而卧床不起,易引出褥疮、肺炎、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所以在病人的愈合至恢复期,如果骨折或脱位已得到妥善处理,病情已稳定,就应该进行康复锻炼。

骨折康复运动!通过上述文章的讲解我们已经熟悉了,专家提醒广大患者,得了病不可怕,关键是要积极的接受医生的药物治疗,再加上日常生活的康复锻炼,

相关推荐

骨折后喝水过少不利康复

1、喝水过少不利骨折康复 卧床骨折病人,尤其是脊柱、盆骨及下肢骨折的病人,行动十分不便,就会克制自己尽量少喝水,以减少小便的次数。如此虽然小便次数减少,但更大的麻烦产生了,如卧床病人活动少,肠蠕动减弱,再加上饮水减少,就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结,长期卧床,小便潴留,也容易诱发尿路结石和泌尿系感染。所以,卧床的骨折病人千万不能少喝水。 2、大量饮酒非常不合适宜 骨折后大量饮酒(包括药酒)活血,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做法,其实这是错误的。由于酒类含有酒精,骨折后喝大量酒,能损害骨骼组织的新陈代谢,使其丧失生长发育和修复损

骨折恢复期的康复护理

骨折基本愈合,外固定解除后称为恢复期。 1、肌力练习: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练习计划,肌力≤3级者,以助力练习、摆动练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主动练习为主。肌力>3级者,以渐进的抗阻练习为主。 2、改善关节活动度训练:可利用器械进行被动运动或徒手行主动运动,以牵伸受累关节内外痉挛与粘连的组织为主,关节各轴位依次进行。

骨折康复避免4个膳食误区

误区1:大补骨头汤 有些人认为,骨折后应当多吃骨头,这样可使骨折早期愈合,这倒是契合了中国人“吃什么补什么”的普遍认知。实际上,现代医学证明,骨折患者多吃骨头,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会使骨折愈合的时间推迟。因为受损后,骨的再生主要依靠骨髓、骨膜的作用,而骨髓、骨膜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肉骨头的主要成分是钙和磷。若骨折后过多地吃排骨、喝骨头汤,会促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对骨折的早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不过,新鲜的排骨及肉骨头汤味道鲜美,有刺激食欲的作用,

踝骨骨折康复如何训练

脚踝部位的骨折,一般在2个月后可以下地走,有的时间再长一些,但不要运动过长!平时多对腿部进行揉搓按摩,加快腿部血液循环!注意不要着凉!定期复查拍片确定骨胳愈合的程度,如果愈合的较快,那么时间可以提前,这其间要多吃一些补钙食品。 最好扶拐到伤后三月,(一般来讲,术后12周脚可以轻微踩地了),若骨折线消失,可脱拐行走,但是切不可完全负重。扶拐行走,患肢从负重10kg左右开始,逐渐增加负重(适量的负重可以刺激骨痂生长)。下地行走最好有人陪护,避免跌倒等二次损伤。行走后脚踝肯定有所肿胀,所以行走一段时间可抬高患肢

肱骨髁上骨折康复锻炼方法

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所以,被固定的肢体,均要作适当的肌肉收缩和放松锻炼。对于没有固定的关节,应及时鼓励病人作主动的功能锻炼,当骨折端已达临床愈合就逐渐加强负重锻炼。临床上功能锻炼有两种形式: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 (一)主动运动:是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根据病人的活动能力,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向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减轻创伤对全身反应,防止关节僵硬,因此主动运动应自始至终贯串

小腿骨折愈合时间及康复治疗

小腿骨折愈合时间及康复治疗。 成人常见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参考值:锁骨骨折4-6周、肱骨外科颈骨折4-6周、肱骨干骨折4-8周、肱骨髁上骨折4-6周、桡骨远端骨折4-6周、股骨颈骨折12-24周、股骨转子间(粗隆间)骨折8-12周、股骨干骨折8-12周、髌骨骨折4-6周、胫腓骨骨折8-10周、内、外及后踝部骨折4-6周。 骨折康复锻炼:医护人员应为骨折病人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人全身情况、骨折愈合的进度,功能锻炼后的反应等各项指标,不断进行修订锻炼计划。骨折早期:(炎症反应期,骨折1~2周)

脚后跟骨折康复训练有什么呢

⑴骨折病人经过整.复和固定以后,要特别注意观察石膏或夹板固定的是否太紧。如发现骨折部位的远端(手指或脚趾)有血运障碍,即肿胀严重或皮肤发紫,应及时请医生处理。经常检查石膏或夹板边缘的皮肤有无受压情况,如发红或破溃时请医生处理。 ⑵骨折后应抬高.患.肢(用枕头垫起骨折的肢体)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防止过.度.肿.胀。 ⑶骨折后长期卧.床的病.人,应睡木板床有利于健康;还要注意定时翻身,按.摩受.压的皮.肤,防止发生褥.疮。 ⑷加强.功.能锻.炼也很重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不能下床的病人也要在床上做

髌骨粉碎性骨折康复训练

髌骨骨折如果没有移位,可以用石膏固定治疗,一般治疗时间为6-8周,症状较轻微的可以4周就能拆除石膏。如果髌骨骨折移位超过2~3毫米、关节面不平整超过2毫米的话,就要手术治疗了。 髌骨骨折后的康复训练主要以锻炼收缩股四头肌为主,平时可以适度地练习膝关节屈伸功能,关于适度,这里要说一下的是,主要依据患者的自我感觉,没有疼痛感就好。下地走路时如果困难就要借助拐杖。 患者在康复期可以适当的负重练习走路,上下楼梯时注意用健健的肢体带动患肢,上楼时先迈出好腿,下楼时先迈出患肢。患者治疗好之后,定期去医院复查,拍x光片

骨折康复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1、骨折康复常见误区及不良后果 误区:按摩或热疗可以止痛化瘀 后果:引起肿胀 对于急性外伤或手术后的病人,许多亲朋好友会在局部进行按摩或做些热敷,误认为这样可活血化瘀止痛。但这样做,很容易导致病人受伤处异常肿胀疼痛,严重者甚至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影响疗效。 专家认为,事实上,一般受伤后24小时内,较大手术后72小时内,是不宜在创伤局部按摩和热疗的。因为此期是急性炎症水肿期,创伤局部揉按和热疗不利组织修复,会影响下一步的治疗。在急性创伤后应立即制动,做些冰敷,送到医院,由医生予以专业的处置,如冷疗、患肢抬高,

骨折的康复治疗

1.早期阶段:骨折后1~2周内,此期康复治疗的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萎缩。由于患肢肿胀、疼痛、易发生骨折再移位,功能锻炼应以患肢肌主动舒缩活动为主。原则上,骨折上、下关节暂不活动。但身体其他各部关节则应进行康复治疗。 2.中期阶段:即骨折2周以后,患肢肿胀已消退,局部疼痛减轻,骨折处已有纤维连接,日趋稳定。此时应开始进行骨折上、下关节活动,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其活动强度和范围逐渐缓慢增加,并在医务人员指导和健肢的帮助下进行,以防肌萎缩和关节僵硬。 3.晚期阶段:骨折已达临床愈合标准,外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