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各种食用油的优缺点 大豆油适合炖煮

各种食用油的优缺点 大豆油适合炖煮

优点:大豆油中以亚油酸占绝对优势,含有少量α-亚麻酸,饱和脂肪酸非常少。此外,大豆油维生素E较为丰富,淡黄色来自于少量的胡萝卜素。

缺点:由于亚油酸和亚麻酸都不耐热,亚麻酸尤其怕热,煎炸或反复受热之后容易氧化聚合,对健康十分有害。

吃油建议:大豆油最好用于低温烹调,比如做面点、煲汤、炖煮及调馅等,不宜长时间高温烹炸食物。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等脂肪酸构成与大豆油类似。

适合高温煎炸的食用油 玉米油的优缺点

优点:玉米油中的亚油酸含量丰富,属于高亚油酸型植物油,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能够保健身体;玉米油还富含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润肤的功效;另外,玉米油还富含维生素A、D、E,极易儿童消化吸收,此外玉米油所含维生素D对促进人体内钙的吸收作用较大,对儿童骨骼的发育极为有利。

缺点:玉米油中的亚油酸不耐热,所以玉米油在煎炸或反复受热后,容易氧化聚合,对健康有害。因此玉米油油怕热,适合炖煮、日常炒菜,不适合油炸。要控制温度,别让油锅冒烟。

各种食用油的用途 各种食用油的优缺点

烟点低、油烟浓度高,最不适合炒菜,我们都知道大豆是好东西,里面蛋白质含量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维生素E、钾等有益心脑血管的营养物质也丰富,但这并不能代表大豆油就适合炒菜。

在相同的烹调条件下,大豆油产生油烟的浓度及有害物种类和总浓度都明显高于其他3种食用油,因此建议家庭在高温烹调时尽量避免选择大豆油。

大豆油怕热,所以不能用温度过高的烹调方法,而更适合做面点、煲汤及调馅。

营养丰富,最适合炒菜,花生油所含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大概是3∶4∶3,各类脂肪酸所占比重比较平衡,因此算是均衡型植物油。压榨生产的花生油香气浓郁,其中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保存较多。

需要注意的是:花生油分为压榨产品和溶剂浸提产品,前者更香,购买时,最好挑选大品牌、等级高的产品,这是因为,花生容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且这种毒素容易溶于油脂,且别列为一级致癌物,劣质花生油存在这方面风险。

不适合加热,最好凉拌,橄榄油被认为是迄今所发现的油脂中最适合人体营养的油脂。橄榄油和橄榄果渣油在地中海沿岸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橄榄油有助于预防高血压,降低外围血管疾病,改善大脑功能,有助于女性延年益寿。

最好是用橄榄油凉拌、烘培、嫩煎食物,避免油炸。如果是高级初榨橄榄油,最好只用于凉拌或做汤,不适合高温加热。

需要注意的是:橄榄油高温敏感性强,一旦油锅起烟,就会产生烟雾及有害自由基,增加癌症、中风和白内障等疾病危险。购买时优先选择压榨产品,质量更好。橄榄油掺假现象比较常见,选购时不要贪便宜。

炒菜、油炸,都适合,茶籽油和橄榄油十分类似,均属于高油酸型植物油,其油酸含量甚至比橄榄油还高,可达80%以上,营养价值、食疗功能两者不分伯仲。不过,相比橄榄油,国产茶籽油性价比更高。菜籽油的吃法最普通,红烧、油炸、烘烤、煸炒等等都可以。

不适合加热,最好凉拌,芝麻油也有沁人心脾的香气,同时富含维生素E、芝麻素、芝麻酚、植物固醇等,有益于预防心血管病。

最好用于凉拌、蘸料或做汤添加。芝麻油的香气一经高温加热就会很快散失。

需要注意的是:通过传统压榨法或水代法生产的芝麻油,在香气和营养价值上更好。购买的时候,也要注意,最好买纯的芝麻油。

凉拌、做酱汁,小麦胚芽油味道鲜美,富含维生素E。更重要的是,小麦胚芽油富有多不饱和的欧米伽6脂肪酸,该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皮肤及毛发生长,有益骨骼健康。

可以用来做酱、酱汁和蘸料,最好不加热!

凉拌、直接吃,亚麻籽油所含的必需脂肪酸亚麻酸含量达50%以上,具有增强智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保护视力的功能。儿童、孕产妇、老人等可以适当选择亚麻籽油,对智力发育、延缓记忆力下降有好处。

最好用于凉拌,因为亚麻籽油易氧化聚合,最不耐热。

需要注意的是:亚麻籽油不饱和程度太高,很容易氧化,不要买大瓶的,开封后要尽快吃完。

加工面点,猪油、黄油、牛油等动物油,以及棕榈油、椰子油等植物油为饱和型食用油,由于饱和程度较高,这类油脂的耐热性较好,长时间受热后氧化聚合较少,这是最为突出的优点。

但是,大多动物油脂含较多胆固醇,以猪油为例,平均每百克含胆固醇93毫克,不适合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这类油脂常被用来加工面点、煎炸食品,打造酥脆的口感。在炒菜的时候用猪油,也会增加菜的风味。

各种食用油的用处你都了解吗

类型:高油酸型

代表:橄榄油、茶籽油

优点:橄榄油含8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其中70%以上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即油酸。食用富含油酸的油,利于降血脂、抗血凝、阻止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橄榄油还含抗氧化物———橄榄多酚、角鲨烯和β-谷固醇,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茶籽油和橄榄油十分类似,均属于高油酸型植物油,其油酸含量甚至比橄榄油还高,可达80%以上,营养价值、食疗功能两者不分伯仲。

缺点:相对大豆油来说,橄榄油和茶籽油的维生素E含量不高。

建议:如想充分发挥保健作用,淡绿色且散发橄榄清香的高级初榨橄榄油最好用于凉拌或做汤,而一般橄榄油用来炒菜、炖菜均可,只需控制好温度,不要冒油烟。国产茶籽油炒菜、凉拌都行,购买时优先选择压榨产品,质量更好。橄榄油掺假现象比较常见,选购时不要贪便宜。

类型:均衡型

代表:花生油、芝麻油、米糠油、低芥酸菜籽油

优点:花生油所含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大概是3∶4∶3,各类脂肪酸所占比重比较平衡,因此算是均衡型植物油。此类食用油还包括芝麻油、米糠油、低芥酸菜籽油等。压榨生产的花生油香气浓郁,其中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保存较多。芝麻油也有沁人心脾的香气,同时富含维生素E、芝麻素、芝麻酚、植物固醇等,有益于预防心血管病。

缺点:这类油所含油酸不及橄榄油和茶籽油,以花生油为例,油酸含量大概是茶籽油的一半左右。

建议:这类植物油耐热性不错,适合一般炒菜,如用来油炸就比较可惜。花生油分为压榨产品和溶剂浸提产品,前者更香,购买时,最好挑选大品牌、等级高的产品,这是因为,花生容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且这种毒素容易溶于油脂,劣质花生油存在这方面风险。通过传统压榨法或水代法生产的芝麻油,在香气和营养价值上更好,但芝麻油的香气经不住高温加热,因此最好用于凉拌、蘸料或做汤添加。

类型:高亚油酸型

代表: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

优点:大豆油的脂肪酸组成为亚油酸51.7%、油酸22.4%、亚麻酸6.7%和棕榈酸11.1%,由于亚油酸含量丰富,属于高亚油酸型植物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等也属此类。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均富含维生素E,此外,大豆油含卵磷脂、玉米油含抗氧化物阿魏酸酯、葵花籽油含植物固醇和磷脂,各有保健作用。相比之下,压榨型葵花籽油更值得推荐,因为其所含抗氧化成分比其他几种油更多。

缺点:由于亚油酸和亚麻酸都不耐热,所以这类油脂在煎炸或反复受热后,容易氧化聚合,对健康有害。

建议:这类植物油怕热,所以适合用来炖煮菜肴,日常炒菜也行,但要控制温度,别让油锅冒烟,应热锅凉油,用来油炸十分不妥。

类型:饱和型

代表:猪油、黄油、牛油、椰子油、棕榈油

优点:猪油中含饱和脂肪酸43.2%、油酸44.2%、亚油酸8.9%,由于饱和脂肪酸占比很高,因此称为饱和型食用油,和它类似的还有黄油、牛油等动物油,以及棕榈油、椰子油等植物油。由于饱和程度较高,这类油脂的耐热性较好,长时间受热后氧化聚合较少,这是最为突出的优点。因此,这类油脂常被用来加工面点、煎炸食品,打造酥脆的口感。

缺点:大多动物油脂含较多胆固醇,以猪油为例,平均每百克含胆固醇93毫克,不适合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建议:除大运动量人群外,不建议多数人经常食用这类油脂,因为摄入肉类和奶类足以获得充足饱和脂肪酸成分。喜欢吃各种酥脆食品的人最好明白,难忘的口感背后隐藏着大量的饱和油脂,还是控制食用为妙。

大豆的营养价值

大豆中含有35%的蛋白质;16%的脂肪;34.2%的碳水化合物;15.5%的膳食纤维。此外,大豆中还含有B族维生素、钙、磷、铁、镁等矿物质,以及大豆异黄酮、大豆卵磷脂、大豆固醇等大豆特有的物质,这些营养素及食物成分几千年来一直为我们的营养及健康默默的服务着。在这里,我们为大豆“摇旗呐喊”一下,让大家更加了解大豆及豆制品为我们所做的贡献。

大豆蛋白:量多质优

从蛋白质的角度上说,大豆是唯一能与肉类相媲美的植物性食物。大豆中蛋白质含量是谷类食物的3~4倍,不仅如此,其蛋白质的质量也大大的优于谷类食物。决定食物蛋白质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必需氨基酸含量。大豆蛋白中8种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合理,除蛋氨酸稍低外,其它必需氨基酸组成与鸡蛋蛋白近似。而鸡蛋蛋白质是天然食物中最优质的蛋白质之一,大豆蛋白的品质由此可见一斑了。国内外的一些实验还观察到大豆蛋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大豆蛋白中精氨酸和赖氨酸含量高,这两种氨基酸有助于改善血管的功能,在降血压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大豆油:优质植物油

大豆中的脂肪含量为16%左右,大豆油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脂。大豆油中大约含有棕榈酸10%;硬脂酸3.5%;油酸23%;亚油酸53%;亚麻酸8%。其中棕榈酸及硬脂酸为饱和脂肪酸,油酸为单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亚油酸缺乏会导致皮肤干燥,鳞屑增厚,儿童发育生长迟缓;成人会引起白内障及心脑血管病变等。另外,多食用油酸可以帮我们降低“坏胆固醇”,减少冠心病的发生。我们花大价钱来买橄榄油,就是因为其中含有高比例的油酸。大豆油中还含有多量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E、维生素D等,对人体健康均非常有益。另外,人体对大豆油的消化吸收率高达98%,所以大豆油也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质食用油。

清淡饮食指什么 清淡饮食怎么吃

全素未必健康,肉食未必会发胖。像鱼、禽、瘦肉以及蛋类,富含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重要营养素,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荤素搭配,瘦身不累。

“控盐”可不是让你“弃盐”,人体缺钠,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长期缺钠甚至会导致低钠综合症。

许多脂溶性维生素都是需要通过食用油来摄取的。关键在于怎么聪明用油,教大家一个窍门,炖煮菜用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炒菜用花生油;凉拌适合用橄榄油、茶籽油、亚麻籽油,这才是健康的吃法。

环氧大豆油是食用油吗

环氧大豆油是以食用大豆油为主要原料合成的一种化工产品,环氧大豆油如精炼的食用大豆油一样,在常温下都是浅黄色黏稠油状液体。环氧大豆油不仅具有许多稳定的优良性能,而且耐水、耐油、耐候等性能也很好,还是无毒的环保产品。那么环氧大豆油能如食用大豆油一样也能被食用吗?

虽然同属大豆油,但是环氧大豆油是以大豆油为原料,氧化之后得到的产品,是一种工业添加剂,就算是无毒的,却也是不能食用了。不过因环氧大豆油具有无毒的性质,可广泛用于用于塑料、薄膜、皮革等产品的生产上,例如各种食品的包装、管材设备、人造革等。

环氧大豆油]简称ESO,它的组成为亚油酸(51%~57%)、油酸(32%~36%),棕榈酸(2.4%~2.8%),硬脂酸(4.4%~4.6%)等。浅黄色油状液体,相对密度0.989。环氧值6.6%。凝固点一8℃。沸点150 ℃(0.53kPa):折射率1.4716。黏度(25℃)325mP.a•s。闪点(开杯)280℃。溶于烷烃和大多数有机溶剂,稍微溶于水。可以与聚氯乙烯、氯化橡胶、丁腈橡胶相容。挥发性小、迁移性低、耐热性、耐光性、耐候性优良。无毒。可生物降解。

各种食用油的优缺点 吃油要避开5大误区

每顿饭都离不开的“油”,很多人对它并不了解。下面的误区你错了几个?

事实上,油脂虽然名字不同,但脂肪酸构成可能属于同一类。

如大豆油、玉米油、小麦胚芽油和葵花籽油类似;花生油和米糠油类似;茶籽油、杏仁油和橄榄油类似;亚麻籽油和紫苏籽油类似等。

所谓不同油脂的替换,应该按照脂肪酸构成不同的品种来换,如葵花籽油和花生油替换,茶籽油和亚麻籽油替换等,才是正确的选择。

很多人不舍得扔炸过食物的油,还会用来高温炒菜或油炸。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因为油经过高温加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油脂氧化产物。

如果真的想二次利用,就要避免再次高温加热到冒油烟。“回锅油”可以用来煮汤、做花卷。

不同油的耐热性不一样,过高温度的烹调会加速致癌物产生,带来健康风险。正确做法:

煎炸应该用最耐热的棕榈油、椰子油、黄油、牛油、猪油等。

炒菜应该用耐热性较好的花生油、米糠油、茶籽油、精炼橄榄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

做汤、凉拌应该用耐热性差的亚麻籽油、紫苏籽油、核桃油、未精炼的初榨橄榄油等。

心脏病人群,应该优先选择以下油:茶籽油、橄榄油、低芥酸菜籽油、芝麻油、亚麻籽油等。

血脂高人群,应该少用花生油、玉米油煎炸做菜,建议少吃或不吃油炸食物。

常吃猪牛羊肉的人,已经从膳食中得到了大量的动物脂肪,尽量就别再吃动物油了。可以适当吃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等。

肉吃少的人,偶尔可以用动物油烹调。

吃素食的人,可以选择茶籽油、橄榄油、花生油、米糠油,加上少量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亚麻籽油。

蔬菜的各种烹调方法大比拼

1.炒烧热油,炝锅,加入蔬菜翻炒,熟了立刻盛出。优点是各种蔬菜都可使用,炒后蔬菜体积大幅度缩小,能帮助一天吃到一斤蔬菜,营养素损失率相对较低。缺点是需要较多的油才能达到较好的口感,对健康不利。如果烹调时没有控制好油温,油脂过热会产生致癌物。

2.炖烧热油,炝锅,加入蔬菜,翻炒后再加少量水,盖锅盖把蔬菜焖熟。优点是蔬菜比较进味,质地柔软,体积缩小,适合大量吃蔬菜。缺点是只能用于耐煮的土豆、胡萝卜、萝卜、豆角、冬瓜等,营养素损失率偏高,有油烟污染问题,用油量也偏多。

3.蒸蔬菜直接上锅蒸,或用米粉、玉米粉、小麦粉、黄豆粉先拌一下再蒸。蒸的时间按不同蔬菜的质地,从3分钟到30分钟不等。优点是没有油烟,营养素损失最少,烹调后体积缩小适合大量吃蔬菜,非常少油,只要在调味汁中加一点香油或芝麻酱就可以了。唯一的麻烦是需要熟悉各种蔬菜蒸制的最佳时间,比如绿叶菜,三五分钟之内就要取出,绝对不能久蒸,否则口感不好。

4.焯煮蔬菜直接放入沸水中,按照蔬菜质地、数量和火力大小,半分钟到两三分钟后捞出,摊在盘子上晾凉,然后用自己喜欢的调味汁拌着吃。无论蒜泥香油,芝麻酱汁,腐乳汁,还是辣椒酱,均可。优点是没有油烟,蔬菜体积缩小适合大量食用,少油,还能去掉一半以上有机磷农药和草酸。缺点是一半以上的可溶性营养物质溶解到水里,包括维生素C、叶酸、维生素B2、类黄酮、硫甙类抗癌物质等。此外,蔬菜熟后颜色较暗,如果菜叶比较老,焯后吃起来比较塞牙。

5.白灼白灼和焯煮类似,但餐馆做法是在水里先加少量油和盐,让菜颜色保持油亮。它和焯煮的区别是要起油锅,烧热油和豉油、生抽等,然后一起淋在焯过的菜上面、比如白灼芥蓝、白灼菜心等。白灼法的营养素损失率和焯煮法一样,可溶性营养物质损失大,而不溶性营养素保留率高。至于吃进去多少油,要看最后浇上的调味汁中放了多少油。

6.油煮(包括用各种肉汤鸡汤):先放一小碗水(200-250克)煮开,加一勺香油(8克),然后把绿叶蔬菜(300克)放进去煮两三分钟。水不多,不能淹没蔬菜,但蔬菜只要翻两下就能受热,本身还能出水,所以无需太多水。煮好之后,按自己的喜好加点调料就行了。优点是煮菜时最后放盐可减少营养素损失;汤全喝掉,所以溶在汤里的营养不会浪费,只有少量的加热损失。只要控制煮菜时间不过长,营养素损失率低于焯煮法。和无油焯煮法相比,油煮菜放了少量油或使用肉汤鸡汤,使蔬菜口感滋润,颜色明亮,牙口不好的老人孩子都容易接受。和油炒菜相比,这种方法完全不产生致癌物,也能省油。因为只需放一小勺油就可以煮一大锅菜,而一小勺油无法炒出一盘好吃的菜。因此这种方法很值得推荐。

7.生吃蔬菜洗净,直接加自己配合的调味料或沙拉酱来拌。优点是简便易行,而且营养素和保健成分完全没有损失。缺点是蔬菜体积得不到缩小,一天吃一斤菜的目标难以实现。从用油量来说,少量的蔬菜就要用很多沙拉酱(脂肪含量40%~80%不等)或香油、花椒油、辣椒油等来配合。需要提醒的是,和上述各种烹调方法相比,生吃法的安全性最低,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危险较大,有些敏感人群可能会感觉肠胃不适。

各种食用油的优缺点 猪油黄油牛油椰子油棕榈油

猪油中含饱和脂肪酸43.2%、油酸44.2%、亚油酸8.9%,由于饱和脂肪酸占比很高,因此称为饱和型食用油。黄油、牛油等动物油、棕榈油、椰子油等也类似。

这类油脂的耐热性较好,长时间受热后氧化聚合较少。因此,这类油脂常被用来加工面点、煎炸食品。

大多动物油脂含较多胆固醇,以猪油为例,平均每百克含胆固醇93毫克,不适合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不建议多数人经常食用这类油脂,因为日常吃的肉类和奶类已经让人获得足够的饱和脂肪酸。

喜欢吃各种酥脆食品的人注意了,美味的口感背后隐藏着大量的饱和油脂,最好少吃。

葵花籽油为什么不适合油炸 大豆油适合高温油炸吗

不适合。

不宜高温烹调的油脂,主要是大豆油、亚麻籽油、红花油、小麦胚芽油等,它们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过高,高温下容易氧化,并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食用不利于健康,建议大豆油用来作凉拌菜、炖煮菜的用油,也可以用来轻炒,也就是制作不冒油烟前就放菜,温度较低的炒菜用油为宜。

怎么保证蔬菜的营养不流失

烧热油,炝锅,加入蔬菜翻炒,熟了立刻盛出。优点是各种蔬菜都可使用,炒后蔬菜体积大幅度缩小,能帮助一天吃到一斤蔬菜,营养素损失率相对较低。缺点是需要较多的油才能达到较好的口感,对健康不利。如果烹调时没有控制好油温,油脂过热会产生致癌物。

烧热油,炝锅,加入蔬菜,翻炒后再加少量水,盖锅盖把蔬菜焖熟。优点是蔬菜比较进味,质地柔软,体积缩小,适合大量吃蔬菜。缺点是只能用于耐煮的土豆、胡萝卜、萝卜、豆角、冬瓜等,营养素损失率偏高,有油烟污染问题,用油量也偏多。

蔬菜直接上锅蒸,或用米粉、玉米粉、小麦粉、黄豆粉先拌一下再蒸。蒸的时间按不同蔬菜的质地,从3分钟到30分钟不等。优点是没有油烟,营养素损失最少,烹调后体积缩小适合大量吃蔬菜,非常少油,只要在调味汁中加一点香油或芝麻酱就可以了。唯一的麻烦是需要熟悉各种蔬菜蒸制的最佳时间,比如绿叶菜,三五分钟之内就要取出,绝对不能久蒸,否则口感不好。

焯煮

蔬菜直接放入沸水中,按照蔬菜质地、数量和火力大小,半分钟到两三分钟后捞出,摊在盘子上晾凉,然后用自己喜欢的调味汁拌着吃。无论蒜泥香油,芝麻酱汁,腐乳汁,还是辣椒酱,均可。优点是没有油烟,蔬菜体积缩小适合大量食用,少油,还能去掉一半以上有机磷农药和草酸。缺点是一半以上的可溶性营养物质溶解到水里,包括维生素C、叶酸、维生素B2、类黄酮、硫甙类抗癌物质等。此外,蔬菜熟后颜色较暗,如果菜叶比较老,焯后吃起来比较塞牙。

白灼

白灼和焯煮类似,但餐馆做法是在水里先加少量油和盐,让菜颜色保持油亮。它和焯煮的区别是要起油锅,烧热油和豉油、生抽等,然后一起淋在焯过的菜上面、比如白灼芥蓝、白灼菜心等。白灼法的营养素损失率和焯煮法一样,可溶性营养物质损失大,而不溶性营养素保留率高。至于吃进去多少油,要看最后浇上的调味汁中放了多少油。

食用油哪种最健康 炒菜用什么油好

最适合炒菜的油

花生油所含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大概是3∶4∶3,是均衡型植物油。压榨生产的花生油香气浓郁,其中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保存较多。

健康吃法

适合一般炒菜,如烘烤、久煮、煸炒。尽量还是避免高温油煎和油炸。

最不适合炒菜

大豆油的脂肪酸组成为亚油酸51.7%、油酸22.4%、亚麻酸6.7%和棕榈酸11.1%,由于亚油酸含量丰富,属于高亚油酸型植物油,并富含维生素E。

大豆油为啥不适合炒菜?

有实验对常见的四种食用油(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产生的油烟浓度和组成进行了研究。

产生油烟浓度排名为: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花生油。

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烹调条件下,大豆油产生油烟的浓度及有害物种类和总浓度都明显高于其他3种食用油。

因此建议家庭在高温烹调时尽量避免选择大豆油。

健康吃法

植物油怕热,最好只用来低温烹调,如做面点、煲汤及调馅。

最好凉拌

橄榄油被认为是迄今所发现的油脂中最适合人体营养的油脂。研究发现,橄榄油有助于预防高血压,降低外围血管疾病,改善大脑功能,延年益寿。

健康吃法

最好是用橄榄油凉拌、烘培、嫩煎食物,避免油炸。如果是高级初榨橄榄油,最好只用于凉拌或做汤。

可以日常炒菜

菜籽油就是我们俗称的菜油,又叫香菜油。菜籽油中胆固醇含量极少,一般含有一定的种子磷脂,对血管、神经、大脑的发育十分重要。人体对菜籽油的吸收率高达99%,可调节血压、血糖、血脂,增强免疫力。

注意事项

1、部分菜籽油中含有相对较高的芥酸,影响其营养价值。因此将炒菜锅烧热后倒入菜籽油,并多烧一段时间,让部分芥酸挥发掉。

2、菜籽油开瓶后要尽快食用,放置过久,其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破坏,产生对人体不利的物质。

凉拌或做汤

芝麻油有沁人心脾的香气,同时富含维生素E、芝麻素、芝麻酚、植物固醇等,有益于预防心血管病。

健康吃法

最好用于凉拌、蘸料或做汤添加。芝麻油的香气经不住高温加热。

凉拌

亚麻籽油所含的必需脂肪酸亚麻酸含量达50%以上,远远高于深海鱼油的5%和核桃、松子的6%~12%,堪称“陆地鱼油”!具有增强智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保护视力的功能。

健康吃法

最好用于凉拌,因为亚麻籽油易氧化聚合,最不耐热。

专家建议

儿童、孕产妇、老人等可以适当选择亚麻籽油,对智力发育、延缓记忆力下降有好处。

注意事项

亚麻籽油不饱和程度太高,开封后要尽快吃完。

炒菜或凉拌

茶籽油又名山茶油,山茶油在营养价值、食疗功能方面并不逊色于橄榄油,并且价格便宜,算得上物美价廉,因此又被称为“东方橄榄油”。

茶籽油适合所有人,尤其是儿童以及“三高”人群。

健康吃法

山茶油耐热性较好,适合日常炒菜,也可用作凉拌菜。山茶油适合与大豆油、玉米油等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搭配。

加工面点

猪油为饱和型食用油,和它类似的还有黄油、牛油等动物油,以及棕榈油、椰子油等植物油。

由于饱和程度较高,这类油脂的耐热性较好,长时间受热后氧化聚合较少,这是最为突出的优点。

但是,大多动物油脂含较多胆固醇,以猪油为例,平均每百克含胆固醇93毫克,不适合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健康吃法

这类油脂常被用来加工面点、煎炸食品,打造酥脆的口感。

各种食用油的优缺点 橄榄油茶籽油

橄榄油含8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其中70%以上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即油酸。食用富含油酸的油,有利于降血脂、抗血凝、阻止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橄榄油还含抗氧化物(橄榄多酚、角鲨烯和β-谷固醇),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

茶籽油也属于高油酸型植物油,国产茶籽油性价比更高。

相对大豆油来说,橄榄油和茶籽油的维生素E含量不高。

高级初榨橄榄油(淡绿色且散发橄榄清香)最好用于凉拌或做汤,而一般橄榄油用来炒菜、炖菜均可。

国产茶籽油炒菜、凉拌都行,购买时优先选择压榨产品,质量更好。

相关推荐

大豆油是转基因的吗

大豆油大多是转基因的。 在我国大豆油占据了食用油中很大的一部分市场,也有多种大豆油属于转基因大豆生产,平时超市购买时需仔细查看是否有转基因标识。

哪种食用油适合孕妇吃

在厨房里,吸引眼球的虽然是各种鱼肉蛋菜制成的美食,真正的主角却是各种烹调油。无论煎炸烹炒,凉拌,没有油,食物就很难有诱人的香气和口感。 对于准妈妈来说,油脂不仅仅是增进食欲的必需,还是营养成分的来源。 各种脂溶性维生素都需要油脂帮助吸收,而腹中宝宝所需要的必需脂肪酸,比如维生素e,也有一大部分来源于油脂。优质的油脂有利于宝宝的发育,劣质的油脂则给宝宝和自己带来伤害。同时,油脂的使用还是预防肥胖的关键所在,哪个女人不希望自己在生育之后很快恢复苗条的身材呢?所以,在准妈妈的食谱当中,更要注意选择优质的烹调

转基因大豆油能吃吗

“转基因大豆油”的发迹 “转基因大豆油”之所以发展迅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成本优势。据业内人士透露,转基因大豆的出油率在20%-21%之间,而原始大豆的出油率只有17%,其价格 却比转基因大豆还要贵,因此不少厂家出于成本考虑,选择“转基因”原料生产。不少消费者鉴于“转基因大豆油”的价格,比非转基因大豆油和其他食用油都要便宜 不少,也愿意购买。 “转基因大豆油”符合标准 营养学评价研究显示,“转基因大豆油”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氨基酸、脂肪酸等方面与原始大豆油无明显差别;在各种加工过程中,

玉米油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玉米油中的亚油酸含量丰富,属于高亚油酸型植物油,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能够保健身体;玉米油还富含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润肤的 功效;另外,玉米油还富含维生素A、D、E,极易儿童消化吸收,此外玉米油所含维生素D对促进人体内钙的吸收作用较大,对儿童骨骼的发育极为有利。 缺点:玉米油中的亚油酸不耐热,所以玉米油在煎炸或反复受热后,容易氧化聚合,对健康有害。因此玉米油油怕热,适合、日常炒菜,不适合油炸。要控制温度,别让油锅冒烟。

孕妇能吃芝麻油吗

1、大豆调和油:它是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油,由于调和油是由几种烹调油经过搭配调和而成,之所以叫大豆调和油是因为它主要用油是大豆油。它的营养价值会依原料不同而有所差别,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们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 用法:具有良好的风味和稳定性且价格合理,最适合日常炒菜及煎炸之用。 2、花生油:有独特的花生风味。花生油的脂肪酸组成比较合理,含有40%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36% 3、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富含维生素E。花生容易污染黄曲霉,所以一定要选择质量最好的一级花生油。 用法:它的热稳定性比大豆油要好,适合日常

香油可以当食用油

香油就是芝麻油,可以当食用油食用油包括植物油(豆油、菜籽油、香油等)和动物油(就是动物的脂肪)。 食用油也称为“食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常温下为液态。 由于原料来源、加工工艺以及品质等原因,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包括粟米油、花生油、橄榄油、山茶油、芥花子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核桃油等等。

各种食用油优缺点 菜籽油选“双低产品”

优点:菜籽油有诸多营养价值:首先是脂肪酸的组成比例最接近人体需求。其次,菜籽油含有对身体有益的甾醇。最后,多酚含量高。 缺点:我国以前吃的菜籽油是传统的“双高”(高芥酸、高硫苷)油,经过连续的优质育种攻关,现已实现油菜“双低”品质改良。 吃油建议:菜籽油开瓶后要尽快食用。

玉米油的优缺点

1、精制玉米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0%-85%,对于血液中胆固醇的积累具有溶解作用,能减少对血管产生硬化影响。 2、玉米油富含维生素E,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常吃可以延缓衰老,美容护肤。 3、玉米油不含有胆固醇,做出来的菜不容易让人产生油腻感。 4、玉米油富含维生素A、D、E,易被人体所吸收。 5、玉米油的亚油酸含量高达60%以上,而亚油酸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须脂肪酸,它具有降低人体胆固醇、降血压、软化血管、增加人体肌肉和心脏、心血管系统的机能。 1、勿重复使用,一冷一热容易变质。 2、若不良商家使用

植物油做饭致癌吗

科学家称,用玉米油或葵花籽油等植物油做饭,可能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科学家推荐使用橄榄油、椰子油、黄油甚至猪油替代普通植物油。研究发现,普通植物油加热做饭时会产生大量醛类化合物;而醛类化合物可能导致癌症、心脏疾病以及痴呆等多种病症。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科学传播首席专家、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介绍,英国专家所说的植物油大部分是大豆油,在中国,大家普遍认为的植物油种类比较多,橄榄油也是植物油。 大豆油中含大量亚油酸,亚油酸不耐热,到冒油烟的温度(近200度甚至更高)会发生氧化聚合,分解出有毒物质,

大豆油和色拉油的区别 用途不同

色拉油:色拉油主要是用于制作蛋糕,凉菜或者沙拉等时使用,当然也可做食用油炒菜使用。 大豆油大豆油主要是用来炒菜使用,其他作用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