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匀性脂肪肝的预防
非均匀性脂肪肝的预防
一、一定要戒酒,多吃蔬菜,多吃水果。
二、控制能量摄入:对于脂肪肝患者,能量供给不宜过高。从事轻度活动,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脂肪肝患者每日每公斤应供给126~147KJ(30~35kcal),以防止体重增加和避免加重脂肪堆积。对于肥胖或超重者,每日每公斤应为84~105KJ(20~25kcal),以控制或减轻体重,争取达到理想或适宜体重。合理饮食预防脂肪肝,吃一些粗粮,比较甜的就不要吃了。
三、在饮食搭配上,可以通过食物颜色搭配护肝饮食。每日三餐膳食一定要调配合理,做到粗细搭配营养平衡,足量的蛋白质能清除肝内脂肪。
四、慎用药物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任何药物进入体内都要经过肝脏解毒。所以平时不要动不动就吃药。对出现有症状的脂肪肝患者,在选用药物时更要慎重谨防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绝对不能用,避免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害。
五、控制碳水化合物:应摄入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禁食富含单糖和双糖的食品,如高糖糕点、冰淇淋、干枣和糖果等,以促进肝内脂肪消腿。但是过分限制碳水化合物可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每日碳水化合物以占总能量的60%左右为宜。
六、补充足够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减缓胃排空时间,减少脂肪和糖的摄入和吸收,具有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
七、补充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肝脏贮存多种维生素。
什么是非均质脂肪肝
脂肪肝属常见病,但大多数为弥漫性病变。非均质脂肪肝由于在影像上表现为肝占位,而需与其他肝?实体肿瘤相鉴别。一般将非均质性脂肪肝分为四型:
1、局限浸润型;
2、多灶浸润型;
3、叶段浸润型;
4、弥漫非均质浸润型。
非均质脂肪肝并非真性肿瘤,其主要意义在于鉴别诊断,其?在声像图上的最大特征是无占位效应,即该区域有正常血管等结构通过,对其周围解剖结构无推移挤压现象。需通过肝穿组织活检确诊。患者无任何症状及体征,既往史无相关疾病,而且患者的血脂升高,按高脂血征治疗。仅查体发现肝内多发的散在的实性强回声占位病变,很难与肝脏肿瘤,如血管瘤、肝癌、肉瘤鉴别。可做CT增强检测血管情况和AFP等检查鉴别。
大家可以看到,非均质脂肪肝虽然类似于肿瘤疾病,并非真的肿瘤。也是脂肪肝的一种。非均质脂肪肝最大的特点就是很难与一些常规性的肝脏肿瘤做出区别,如血管瘤,肝癌还有肉瘤等等。所以,大家发现自己肝脏有所不适和异常时,最好要到医院做全面细致的检查。
酒精肝B超及CT检查
一、B超检查
B超下弥漫性脂肪肝可分为三种:
①轻度脂肪肝:表现为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肝内管状结构可见。
②中度脂肪肝: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回声衰竭,管状结构模糊。
③重度脂肪肝:近场回声显着增强,远场明显衰减,管状结构不清,无法辨认。局限性脂肪肝的超声改变是非均匀性分布,声像表现为多发性强回声结节,但无包块效应,必要时可行肝脏活组织检查。
二、ct检查:
其准确性优于b超,主要显示肝实质密度普遍或局灶性降低。
不均匀性脂肪肝很严重吗
肝病是相当令人烦恼的疾病,不仅身体非常的不舒服,而且患者的生命安全都受到了不小的威胁了。脂肪肝是肝病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情况,对此大家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依旧有不少的患者对于此病的重视程度不够,那么,不均匀性脂肪肝严重吗?对此问题,大家一起来看看下文具体
不均匀性脂肪肝是根据脂类物质在肝脏内的侵润分布表现定义的,脂肪肝也称为肝脏脂肪变性或脂肪浸润,肝内病理改变多呈弥漫性。不(非)均匀性脂肪肝称局限性脂肪肝,是较弥漫性脂肪肝而言,两者可互相转化。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不均匀性脂肪肝日常注意事项:
1. 戒酒,酒精会抑制脂类物质在肝脏内的代谢分解。
2. 少吃高脂类油腻的食物。
3. 多运动,建议有氧运动较好
4. 特殊饮食,可以多吃荞麦食品,荞麦中含有PMP(芦丁类强化血管物质)可以有效的降低血脂预付高血脂症,降糖作用易明显。荞麦蕴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脂肪肝缺少的特殊营养成分有很好的补充。
不均匀性脂肪肝的饮食原则
1、减少总热量,控制体重,少吃多餐,不可过饱。
2、脂肪摄入量减少,每天摄入不超过40g。
3、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200毫克。
4、高甘油三酯病人应不吃或少吃精制糖如白糖,葡萄糖,蜂蜜,高点等。
5、蛋白质摄入量应为每日每千克体重1g。
6、补充尼克酸即烟酸和维生素C,二者均为降脂作用,当摄入不饱和脂肪酸较多时,应该增加补充维生素E。
7、多吃含锌,铬较多的食物,如动物性食品,如禽肉,鱼肉及粗粮。
8、粗纤维中的木质素有降低胆固醇生成的作用,应多吃粗粮,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品。
不均匀性脂肪肝严重吗?脂肪肝不是大家认为的轻松的疾病,而是可以造成很大危害性的疾病,希望每位患者都要充分的认识到脂肪肝的严重性。脂肪肝的患者们,一定要积极的治疗病情,到正规的医院检查后,听从医生的治疗安排,认真的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
的介绍。
脂肪肝对两对半检测有影响吗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的3%-4%,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即为脂肪肝,严重者脂肪量可达 40%-50%,脂肪肝的脂类主要是甘油三酯。脂肪肝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脂肪肝类似于急性、亚急性病毒性肝炎,比较少见,临床症状表现为疲劳、恶心、呕吐和不同程度的黄疸,并可短期内发生肝昏迷和肾衰,严重者可在数小时死于并发症,如果及时治疗,病情可在短期内迅速好转。
慢性脂肪肝较为常见,起病缓慢、隐匿,病程漫长。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一般是在做B超时偶然发现,部分病人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乏力、肝区疼痛、腹胀,以及右上腹胀满和压迫感。由于这些症状没有特异性,与一般的慢性胃炎、胆囊炎相似,因而往往容易被误诊误治。
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脂类代谢障碍,使肝细胞中脂肪含量异常增加的一种疾病,肝脏在正常情况下总脂肪量不超过肝重的5%,而脂肪肝的患者总脂肪量可高达肝重的40-50%,肝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或愈后食物摄入过多,活动减少,极易引起脂肪肝,可导致肝功能反
复异常,不易恢复,甚至形成肝硬化,预后不良
脂肪肝是指脂肪在肝内的过度蓄积。一旦患了脂肪肝,应如何处置呢?
首先,找出病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使体能恢复正常。有脂肪肝的糖尿病人应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总之,去除病因才有利于治愈脂肪肝。
其次,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质的瘦肉、河鱼、豆制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
还有,适当增加运动,促进体内脂肪消耗。每天跑步,每小时至少6公里才能达到减肥效果。仰卧起坐或健身器械锻炼都是很有益的。
最后,药物辅助治疗,脂肪肝并不可怕,早期发现积极治疗,一般都能痊愈,且不留后遗症。值得指出的是,脂肪肝的预防工作应从儿童做起,尤其是独生子女,想吃什么就给什么,活动又少,一旦变成“小胖墩”,恐已有脂肪肝了。
脂肪肝患者慎服降脂药
并非所有脂肪肝患者的血脂都高。脂肪肝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酒精性脂肪肝,这类患者中只有少部分人可能出现血脂增高。另一类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其原因比较复杂,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脂、药物及遗传因素等,还有40%左右原因不明的脂肪肝。也就是说,即使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也只有一部分人的血脂升高。显而易见,血脂不高的脂肪肝患者服用降血脂药,对治疗脂肪肝没有任何意义。
脂肪肝患者即使伴有高血脂症,也不要贸然使用降血脂药。这是因为,多数降血脂药可促使血液中的脂质集中到肝脏进行代谢,患了脂肪肝的肝脏原本就存在脂肪代谢障碍,对从血中突然来到的脂质更加难于处理,只能将其再度堆积在肝脏内,这无疑会加重脂肪肝。另外,医生们还观察到,长期滥用降血脂药者可发生门静脉炎、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甚至可促进脂肪肝向肝硬化发展。
伴有或不伴有高血脂的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的最佳选择理应是戒酒,多数无须服用降血脂药。肥胖症引起的脂肪肝及糖尿病性脂肪肝伴有高血脂时,如无冠心病存在,主要应以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和治疗原发病为主。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只要认真做到戒酒(包括啤酒)、限制体重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不用任何药物即可恢复正常。
非均匀脂肪肝是脂肪肝的常见形式之一,多局限于一叶或数叶,呈扇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常延及肝脏表面;少数可呈球形或结节状,影像检查易与实质肿瘤相混淆,为影像学鉴别的难点。本文针对非均匀脂肪肝的影像学特点做一介绍。
1 超声诊断
B 超可检出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肪肝。对脂肪含量达50%以上者,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可达90%。近来国内外有学者研究,把回声数据进行量化, 可对脂肪变性程度甚至病灶性质进行准确判断。B超对脂肪肝的敏感性和准确度低于CT,但简便易行,无放射性,目前仍为脂肪肝的常用诊断方法,并广泛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非均匀脂肪肝多局限于一叶、数叶呈不规则分布,少数呈球形。脂肪浸润与非浸润区混杂相间。B超声像改变主要为透声性下降,近探头区回声增强,远端衰减。
1.1 局灶浸润型:呈局部高回声或相对高回声区,边缘清楚,但不规则,似血管瘤。有时高回声占肝的一段或一叶。
1.2 弥漫性非均匀型:脂肪浸润占肝实质的大部分,呈高回声,不均匀,边缘不规整,其间夹杂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肝组织,呈岛状相对低回声区(肝岛)。如未重视周围肝脏回声的增强,易将肝岛误为“病灶”。
局灶脂肪肝和脂肪肝中的肝岛均须与占位病变鉴别,前二者无占位效应,血管通行正常,对周围结构无推移挤压现象。间歇二次谐波成像声学造影对局灶病变与肿瘤的鉴别较有价值,造影后,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组织回声增强,肿瘤内的异常增生血管清楚显示,呈“蜘蛛网”状。鉴别困难时,可考虑CT或核素扫描等检查。
脂肪肝预防预后
脂肪肝可以治愈吗
脂肪肝是一可逆性疾病,只要控制好病因,可以治愈。对于单纯性或者轻度的脂肪肝者,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长期坚持非药物治疗包括戒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就可阻止脂肪肝进一步恶化,甚至能完全治愈脂肪肝。中、重型脂肪肝及时就医的话,预后也是较好的。
脂肪肝的饮食调养
脂肪肝患者应以低脂饮食为宜,每日脂肪摄入量不应大于0.6g/kg ,也就是说,一个70公斤的男士,一天的脂肪摄入不超过42克。高蛋白饮食如鱼类、瘦肉、牛奶、鸡蛋清等可以增加载脂蛋白,有利于肝细胞功能地恢复和再生。脂肪肝患者每日摄入蛋白质的量应达到每千克体重1.5—1.8克。糖类食物亦应加以控制,每日主食应控制在250克左右。
局限性脂肪肝常见症状
肝掌肝肿大乏力黄疸恶心腹胀腹痛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分为均匀性和非均匀性两种,前者在临床上多见,超声图像具有典型特征,可明确诊断。后者发病率较低,也称局灶性脂肪肝或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是脂肪肝的特殊类型,超声虽为这种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手段,但由于这类病变声像图特殊,超声检查常易误诊为肝血管瘤及肝内占位病变。
介绍酒精肝可以用彩超
诊断标准
慢性饮酒史5-15年以上,每曰饮酒量100—150ML以上。
伴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肝功改变,GPT增高,GOT增高。
彩超与cT相符,符合弥漫性肝病或肝硬化门脉高压。
病理改变、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
酒精性脂肪肝3例:肝脏呈弥漫性非均匀型脂肪肝,回声增强,有声衰减,在增强的区域内出现灶性底回声区,脂肪肝时超声具有吸收作用,使其后方声能衰减成影不清,故在声像图上具有特征性改变。酒精性肝炎并酒精性肝硬化17例,彩超光点粗大,回声强,分布不均匀,血管纹理变细或不清楚及结节感,化验肝功检查GPT50—120。、GOT70~90。、R—GTI,t0—480。,血浆蛋白比例倒置,本组病例cT图像呈普遍密度降低,低于本人脾的密度,肝硬化病人中肝大不明显,密度增高,脾大于6个肋单元,个别伴有腹水,cT诊断与肝穿病理诊断均符合彩超诊断。
疗效与评价:彩超和cT是目前酒精性肝病检查中主要的首选方法,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肝病病人并不少见,彩超和cT可清楚地显示病变,彩超简便易行,患者无创伤,易接受,尤其对肝脏病变敏感性高,本组20例病人,彩超cT病理诊断完全符合,尽管彩超对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具有特征性,图像显示后方盛能衰减的特有性,但是对小的局限性或弥漫非均匀型中的小低回声灶,有时也难与肝癌相鉴别诊断,而CT检查对占位性病变却有独到之处,恰以弥补了彩超的不足,并且由于脂肪的cT值较低,所以对声像图鉴别困难的病例,cT具有重要价值。
酒精性肝病的分期: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三个阶段,酒精80—90%由肝脏代谢,其中间产物乙醇,通过氧化还原成为高活性化合物干扰肝细胞多方面功能,引起细胞渗透性膨胀坏死,乙醇和大量还原型辅酶1抑制线粒体功能,使脂肪酸氧化障碍,致使脂肪肝形成,酒精引起的高乳酸血症,使脯氨酸增高,从而胶原形成增多,加速肝硬化过程。彩超、CT检查中注意的问题及酒精性肝病的愈后,对与本病的诊断必须要结合长期大量饮酒的病史,同时要结合化验的检查,如果不结合病史及生化检查,单独靠影像学检查,常易误诊为肝癌,胆汁性肝硬化等,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戒酒后可以完全恢复,酒精性肝硬化者戒酒后症状明显缓解,可做为诊断的又一重要的观察指征。
三七粉什么时候吃比较好 三七粉什么年龄段开始吃
中医历来防重于治,想要预防长斑,预防三高,预防脂肪肝,预防血管硬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就要从30岁以后开始。老年病要从中年开始预防,40岁最关键。
酒精肝的检查
1.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总量改变和白球蛋白比例倒置是最常见的生化异常,部分患者血浆蛋白电泳示α1、α2、β球蛋白增加。脂肪肝恢复后,血浆蛋白异常较其他指标恢复要晚,经3~6个月之后才恢复正常。
2.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
前者增高不明显,AST/ALT>2有诊断意义,ALT升高不灵敏是因乙醛使酶的活性辅因子B6下降所致。肝组织内ALT比AST活性受抑制更显著。
3.γ-谷氨酰基转肽酶(γ-GT)
酒精损伤肝细胞微粒体时升高较灵敏,是诊断酒精性肝病的较敏感指标。
4.酒精口服法负荷试验
检测糖蛋白、前白蛋白、α2HS糖蛋白、触珠蛋白的变化、在酒精性脂肪肝时均降低。
5.B超检查
B超下弥漫性脂肪肝可分为三种:①轻度脂肪肝 表现为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肝内管状结构可见;②中度脂肪肝 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回声衰竭,管状结构模糊;③重度脂肪肝 近场回声显著增强,远场明显衰减,管状结构不清,无法辨认。局限性脂肪肝的超声改变是非均匀性分布,声像表现为多发性强回声结节,但无包块效应,必要时可行肝脏活组织检查。
6.CT检查
其准确性优于B超,主要显示肝实质密度普遍或局灶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