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龙眼核的药用附方

龙眼核的药用附方

1、治刀刃跌打诸伤,止血定痛:龙眼核研敷,(《重庆堂随笔》骊珠散)

2、治疝气偏坠,小肠气痛:荔枝核(炒)、龙眼核(炒),小茴香(炒)各等分。为细末,空心服一钱,用升麻一钱,水酒薰,送下。(《内经类编试效方》偏坠散)

3、治一切疮疥:龙眼核煅存性,麻油调敷。(《高世元传世方》)

4、治癣:龙眼核,去外黑壳,用内核,米醋磨涂。(《医方集听》)

5、治脑漏:广东圆眼核,入铜炉内烧烟起,将筒熏入患鼻孔内。(《黄贩翁医抄》)

6、治小便不通:龙眼核,去外黑壳,打碎,水煎服。如通后欲脱者,以圆肉汤饮之。(《纲目拾遗》)

7、治足指痒烂:桂圆核烧灰掺之。(《药镜》)

龙眼肉和龙眼核的作用与功效

龙眼肉和龙眼核均可入药,桂圆肉性温,入心、脾经,有良好的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功效,对于有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等症候的人群,食用龙眼肉能起到滋补调理效果。而龙眼核作为龙眼的种子,其味涩,具有止血、定痛、理气、化湿的功效,对于创伤出血、疝气、瘰疬、疥癣、湿疮等症,正确用龙眼核对病症能起到一定的缓解。

槟榔的药用附方

1、治脾胃两虚,水谷不能以时消化,腹中为胀满痛者:槟榔二两,白术三两,麦芽二两,砂仁一两。俱炒燥为末。每早服三钱,白汤调服。(《方脉正宗》)

2、治心脾疼:高良姜、槟榔等分(各炒)。上为细末。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3、治伤寒发汗或下后痞满,或成寒实结胸,气塞不通:槟榔二个(一生一煨)。细末。酒二盏,煎一盏四,分作两服,温饮之。兼治蛔厥,心腹刺痛。(《伤寒总病论》槟榔散)

4、治大小便不通,亦治肠胃有湿,大便秘涩:槟榔至大者半枚。用麦门冬煎水磨一钱,重汤烫热服之。(《普济方》槟榔散。《纲目》以本方治血淋作痛)

5、治脾、肺、肾三脏受伤,水气不化,积为肿满,渐成喘急,不能偃卧者:槟榔三钱,白芍药(炒)、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各二钱,肉桂一钱。水煎服。(《方脉正宗》)

6、治脚气冲心:白槟榔一个(鸡心大者)。为末。用童子小便、生姜汁、温酒共半盏凋,只作一服,无时服,(《简要济众方》)

7、治脚气累发,渐成水肿不消:大腹子。滚汤磨汁半盏,食前服,日二次。服二月。(《本草汇言》)

8、治乌癞:大腹生者二枚,如无生者,干者亦得,用皮全者,勿令伤动。以酒一升浸,缓火熬令酒尽药干,捣罗为末,炼腊月猪膏,调和如膏敷之。(《圣济总录》大腹子膏)

9、治小儿头疮,积年不瘥:槟榔水磨,以纸衬,晒干,以生油调涂之。(《圣惠方》)

10、吻生白疮:槟榔二枚。烧灰细研,敷疮上。(《圣惠方》)

11、盯耳出脓:槟榔研末吹之。(《鲍氏小儿方》)

12、阴毛生虱:槟榔煎水洗。(《本草备要》)

萝卜叶的药用附方

1、治呕吐:白萝卜叶100克。将白萝卜叶捣烂取汁,用开水送服。可治伤寒或伤食引起的呕吐。

2、治腹胀、胃痛:干萝卜叶20~30克。干萝卜叶切碎代茶叶,以沸水适量冲泡,加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也可加焦山楂30克,同煮替茶饮用。消导下气,开胃止泻。主治伤食积滞引起的胸隔痛满、打呃、呕吐酸水、泄泻等症。该品为消导下气之品,气虚血弱者忌用或少服。

3、治男女痔疮、肛门瘙痒、阴部湿疹:食醋1500克,干萝卜缨150克。将食醋和干萝卜叶放入锅中煮沸(下次再用时加热至70℃即可),将醋和萝卜缨倒入搪瓷盆,稍冷却后,病人即可蹲在盆上进行熏蒸清洗。第二天用原醋和原萝卜缨重新加热熏蒸。每天睡前熏蒸1次,4-5天更换1次醋和萝卜缨。

4、治痢疾:红皮萝卜缨(就是种子撒下去时,长出来的嫩叶,连根拔起,根部已经长出萝卜的不要),洗净置瓷碗中捣烂,用纱布包起菜渣挤出菜汁,喝汁去渣,疗效很好,特别是久治难愈的痢疾、习惯性腹泻、慢性肠道炎,喝几次就见效;再加鲜马齿苋同煎,则效果更佳。

5、治咳嗽:生姜性味辛、微温,发散风寒,温中止呕。二物相配,取汁为饮,对于痰阻呕咳,不仅可止,而且还有化痰之功。

6、治痛风:现代研究表明,红萝卜叶子所含维生素K的含量更是远远高于其它食物,所以说红萝卜叶子是人体摄取天然维生素K的最佳食品,这种维生素能抗尿酸盐结晶,有效防止骨头粗大。

佛手的药用附方

行气止痛,和胃化痰。用于胸胁胀满作痛,食欲不佳,呕吐,咳嗽痰多。

1.治痰气咳嗽;陈佛手6-9g。水煎饮。方中佛手和胃化痰,为君药。

2.治妇女白带:佛手15-30g,猪小肠1尺。水煎服。方中佛手行气,燥湿,疏肝解郁,君药。

3.佛手露治胁肋疼痛,心烦易怒,胸闷不舒,嗳气泛恶,纳谷不香,消化不良等症:佛手120g,五加皮30g,木瓜、青皮各12g,栀子、陈皮各15g,良姜、砂仁、肉桂各9g,木香、公丁香各6g,当归18g,白酒20斤,冰糖5斤。上药为粗末,装入绢袋内,入酒浸,文火煮之,滤清入冰糖即成。每服约30g,1日3次。孕妇忌服。方中佛手行气止痛,和胃化痰,为君药。

人指甲的药用附方

1、治妇人无故尿血:爪甲、乱发。上二味,并烧末,等分,酒服方寸匕,日三,饮服亦得。(《千金方》)

2、治乳蛾:爪甲不拘多少(煅为末),蓬砂、白矾各一钱,西牛黄一分,乌梅、白梅肉各五枚。共捣如泥,含弹大一丸,痰火涌出,(续含)三、四丸(次)。(《本经逢原》)

3、治眼生珠管:手爪甲(烧灰)、贝齿(烧灰)、龙骨各半两,上药,同研令极细,每用少许,点珠管上,日三、四度。(《圣惠方》贝齿散)

4、治破伤风,手足战掉不已者:人手足指甲(烧绝烟)六钱,朱砂(别研)、南星(姜制),独活(去皮)各二钱。上为细末。分作三分,酒调服之。(《普济方》)

5、治少小腹胀满:烧指甲灰,乳头上饮之。(《千金方》)

6、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人指甲(煅存性)、冰片少许。共研细粉。用时先将耳道洁净,后吹药粉。(《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白扁豆的药用附方

1、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而呕吐泄泻者:白扁豆一斤半(姜汁浸,去皮,微妙),人参(去芦)、白茯苓、白术、甘草(炒)、山药各二斤,莲子肉(去皮),桔梗(炒令深黄色)、薏苡仁、缩砂仁各一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局方》参苓白术散)

2、治恶疮连痂痒痛:捣扁豆封,痂落即差。(《补缺肘后方》)

3、治霍乱扁豆一升,香薷一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服。单用亦得。(《千金方》)

4、治中砒霜毒:白扁豆生研,水绞汁饮。(《永类钤方》)

5、治消渴饮水:白扁豆浸去皮,为末,以天花粉汁同蜜和丸梧子大,金箔为衣。每服二、三十丸,天花粉汁下,日二服。忌炙煿酒色。次服滋肾药。(《仁存堂经验方》)

6、治赤白带下:白扁豆炒为末,用米饮每服二钱。(《永类钤方》)

7、治水肿:扁豆三升,炒黄,磨成粉。每早午晚各食前,大人用三钱,小儿用一钱,灯心汤调服。

龙眼壳煮水有什么好处

“龙眼核剥去光皮,其仁研极细,掺疮口即定痛止血。平西氏云:"此药在西秦巴里营中,救愈多人。’按:龙眼核治金刃伤功效甚验,查《本草纲目》及其他本草书籍俱未记载。可见世上有用之材,自古迄今,湮没者不可胜汁矣。惜哉!惜哉。”

余自得此秘方后,立即收取龙眼核,如法研为细末。凡遇普通之金刃伤,俱以敷之,其止血定痛之效确非虚语。且废物利用,不化分文,遂作案头常备之药。有一日,一女病人前来就诊。其在一周前与弟媳斗口,及至动武,被对方咬伤手背。虽经外科多次治疗,依然溃烂腐化,不能收口。余为其洗净创面,掺以龙眼核粉并包扎之。次日换药,溃口已明显收敛,仅敷药粉两次便结痂而愈。痂脱之后肤上不留痕迹,表皮光洁如初。可见龙眼核之用,非仅止血定痛而已。

即此观之,龙眼核之为物,犹药中之璞玉也。无怪乎王孟英之曾祖于(重庆堂随笔》中亦盛赞其功:“其核研傅金疮磕跌诸伤,立即止血止痛,愈后无瘢,名骊珠散,真妙药也。”

补充一点:龙眼核补钙很好,缺钙的都可用之,用龙眼核煅后粉碎,每天服约半个核那么多即可,无毒副作用

龙眼核是止血,定痛的良方,对创伤出血的治疗效果尤其好。《 纲目拾遗》中记载:“张觐斋云,桂圆核仁,凡人家有小子女者,不可不备,遇面上或磕伤及金刃伤,以此敷之,定疼止血生肌,愈后无瘢;若伤鬓发际,愈后更能生发,不比他药,愈后不长发也。”

人乳汁的药用附方

1、治男妇气血衰弱,痰火上升,虚损之症,左瘫右痪,中风不语,手足臂体疼痛,动履不便,饮食少进:人乳二酒盏,香甜白者为佳,以好梨汁一酒盏,炖滚热,每日五更后一服,能消痰,补虚,生血。(《摄生众妙方》接命丹)

2、治卒中风不语,舌根强硬:人乳汁五合,陈酱五合(三年者妙)。相和研,以生布绞取汁,不计时候,少少与服。(《圣惠方》)

3、治消渴:人乳汁、黄连末、天花粉末、藕汁、生地黄汁。上后二味汁为膏,入前三味搜和,佐以姜汁和蜜为膏,徐徐留舌上,以白汤少许送下。(《丹溪心法》)

4、治肝热眼赤痛:人乳汁半合,古字钱十枚。上以乳汁于铜器中,磨钱令变色,煎稀稠成煎即住,磁瓶盛,每取少许点目眦头,日三、五度。(《圣惠方》乳汁煎)

5、治臁胫生疮:人乳、桐油等分。和匀,以鹅翎扫涂。(《摘元方》)

牛黄的药用附方

1、治热入血室,发狂不认人者:牛黄二钱半,朱砂三钱,脑子一钱,郁金三钱,甘草一钱,牡丹皮三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皂子大。新水化下。(《索问病机保命集》牛黄膏)

2、治中风痰厥、不省人事,小儿急慢惊风:牛黄一分,辰砂半分,白牵牛(头末)二分。共研为末,作一服,小儿减半。痰厥温香油下;急慢惊风,黄酒入蜜少许送下。(《鲁府禁方》牛黄散)

3、治小儿惊热,发歇不定:牛黄一分(细研),川大黄半两,蝉壳一分(微炒),子芩半两,龙齿半两(细研)。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不计时候,煎金、银、薄荷汤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牛黄丸)

4、治小儿心肺烦热,黄瘦,毛焦,睡卧多惊,狂语:朱砂半两,牛黄一分。上药,同研如面。每服,以水磨犀角,调下一字。(《圣惠方》)

5、治初生胎热或身体黄者:真牛黄一豆大。入蜜调膏,乳汁化开,时时滴儿口中,形色不实者,勿多服。(《小儿药证直诀》)

6、治小儿胎风热、撮口发噤:牛黄(研)一分,淡竹沥半合。每服牛黄一字匕,用淡竹沥调下,一、二岁儿服之;三、四岁儿每服半钱,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圣济总录》牛黄竹沥散)

7、治乳岩(乳癌),横痃,瘰疬,痰核,流注,肺痈,小肠痈:犀黄三分,麝香一钱半,乳香、没药(各去油)各一两。各研极细末,黄米饭一两,捣烂为丸,忌火烘,晒干。陈酒送下三钱,患生上部,临卧服,下部空心服。(《外科全生集》犀黄丸)

8、治胎毒疮疖及一切疮疡:牛黄三钱,甘草、金银花各一两,草紫河车五钱。上为末,炼蜜丸,量儿服。(《保婴撮要》牛黄解毒丸)

9、治伤寒咽喉痛,心中烦躁,舌上生疮:牛黄(研)、朴硝(研)、甘草(炙,锉)各一两,升麻、山栀子(去皮)、芍药各半两。捣研为细散,再同研令匀。每服一钱匕,食后煎姜、蜜汤,放冷调下。(《圣济总录》牛黄散)

10、治小儿鹅口疮,不能饮乳:牛黄一分,为末。上一味,用竹沥调匀,沥在儿口中。(《圣济总录》牛黄散)

龙眼核的作用

a.龙眼核治疗外伤出血,一般将龙眼核经过火烧炭化,这样保存起来。但身体有地方受伤出血时,可以敷在伤口上,起到止血消炎的作用。同时在《纲目拾遗》有记载,用龙眼核治疗外伤不容易留下疤痕,如果伤口在头部,治愈之后头发还正常生长。可见其作用的神奇。

b.煅烧存的龙眼核可以研磨和香油调和,敷在脓疮上可治疗一切疮疥。这种方法可以在《高世元传世方》有记载。

c.龙眼核可以治疗流涕不止的现象,一般广东一带会将龙眼和放在桐庐中煅烧,用鼻子呼吸其燃烧的烟雾,来治疗感冒。但是这种方法容易吸入灰尘和一氧化碳,所以一般不建议这样做。

d.龙眼核经过煅存性,研成粉末,可以治疗胃痛和胃肠炎。如果培干研末的龙眼核和还旧一起服用还能够治疗疝气。

e.作为盆景,现在网络上流行将龙眼核埋在土中,养成盆景。这是一种废物利用发方法,不仅美观,还可以净化空气的作用。

黄花菜的药用附方

黄花菜的药用附方

1、治糖尿病及肥胖症:黄花菜15克。海带30克,笋丝20克。海带浸泡后洗净切成丝,与黄花菜、笋丝共煮,分次食用。每天1剂,连服15天为1个疗程。

2、治黄疸型肝炎:干黄花菜50克洗净,用热水泡20分钟,捞出摘净;粳米100克淘洗干净,人锅加水,煮至米粒开花时,加入黄花菜、精盐、麻油续煮至粥成,分2次服食。每天l剂,一连服1个月。

3、治失眠:黄花菜干品30克,水煮30分钟,去渣加冰糖适量再煮2分钟,睡前1小时温服,连服10日可见效。

4、治慢性咽炎:黄花菜30克,石斛20克。麦冬15克。泡茶频频饮用,每日1剂。

5、治声音嘶哑:黄花菜30克,加水400毫升煮烂,再用蜂蜜30克调匀,慢嚼咽下,每日3次。

6、治急性结膜炎:黄花菜、马齿苋各30克,加水煎汤饮用,日2次,连服3~5天。

7、治牙痛:黄花菜30克,杯牛膝10~15克,鸭蛋1~2只(去壳,不捣破蛋黄),加水同煮,饮汤吃黄花菜和鸭蛋,1次服完。每天l剂,统治一切牙痛。

8、治尿血伴尿痛尿急:干黄花菜60克,黑木耳15克,水泡1小时,洗净,加水共煮半小时,加白糖适时分3次服。每天1剂,连服7~10天。

9、治痔疮:黄花菜(鲜、干品均可)适量,角水2碗煎至l碗时,加入红糖适量温服。每日2次,连服5~7天。对初起痔疮可以消除,重者可减轻痛苦。

10、治风热咳嗽:黄花菜根30克,百合40克,共烘干,研细末,每次3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金针菜的药用附方

1、治糖尿病及肥胖症:黄花菜15克。海带30克,笋丝20克。海带浸泡后洗净切成丝,与黄花菜、笋丝共煮,分次食用。每天1剂,连服15天为1个疗程。

2、治黄疸型肝炎:干黄花菜50克洗净,用热水泡20分钟,捞出摘净;粳米100克淘洗干净,人锅加水,煮至米粒开花时,加入黄花菜、精盐、麻油续煮至粥成,分2次服食。每天l剂,一连服1个月。

3、治失眠:黄花菜干品30克,水煮30分钟,去渣加冰糖适量再煮2分钟,睡前1小时温服,连服10日可见效。

4、治慢性咽炎:黄花菜30克,石斛20克。麦冬15克。泡茶频频饮用,每日1剂。

5、治声音嘶哑:黄花菜30克,加水400毫升煮烂,再用蜂蜜30克调匀,慢嚼咽下,每日3次。

6、治急性结膜炎:黄花菜、马齿苋各30克,加水煎汤饮用,日2次,连服3~5天。

7、治牙痛:黄花菜30克,杯牛膝10~15克,鸭蛋1~2只(去壳,不捣破蛋黄),加水同煮,饮汤吃黄花菜和鸭蛋,1次服完。每天l剂,统治一切牙痛。

8、治尿血伴尿痛尿急:干黄花菜60克,黑木耳15克,水泡1小时,洗净,加水共煮半小时,加白糖适时分3次服。每天1剂,连服7~10天。

9、治痔疮:黄花菜(鲜、干品均可)适量,角水2碗煎至l碗时,加入红糖适量温服。每日2次,连服5~7天。对初起痔疮可以消除,重者可减轻痛苦。

10、治风热咳嗽:黄花菜根30克,百合40克,共烘干,研细末,每次3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火麻仁的药用附方

1、治大便不通:研麻子,以米杂为粥食之。(《肘后方》)

2、治产后郁冒多汗,便秘:紫苏子、大麻仁各半合,净洗,研极细,用水再研,取汁一盏,分二次煮粥喂之。此粥不惟产后可服,大抵老人、诸虚人风秘,皆得力。(《本事方》麻子苏子粥)

3、治大渴,日食数斗,小便赤涩者:麻子一升,水三升,煮三、四沸,取汁饮之。(《肘后方》)

4、治风水腹大,脐腰重痛,不可转动:冬麻子半升,碎,水研滤取汁,米二合,以麻子汁煮作稀粥,着葱、椒、姜、豉,空心食之。(《食医心镜》)

5、治白痢:麻子汁,煮取绿豆,空腹饱服。(孟诜《必效方》)

6、治小儿赤白痢,体弱不堪,困重者:麻子一合,炒令香熟,末服一钱匕,蜜、浆水和服。(《子母秘录》)

7、治妇人月水不利,或至两三月、半年、一年不通者:桃仁二升,麻孑仁二升,合捣,酒一斗,渍一宿,服一升,日三夜一。(《肘后方》)

8、治产后血不去:麻子五升,捣,以酒一斗渍一宿,明旦去滓,温服一升,先食服,不瘥,夜服一升。忌房事一月,将养如初产法。(《千金方》麻子酒)

9、治呕逆:麻仁三合,熬,捣,以水研取汁,着少盐吃。(《近效方》)

10、治小儿疳疮:捣麻子敷之,日六、七度。(《子母秘录》)

11、治汤火伤:火麻仁、黄柏、黄栀子,共研末,调猪脂涂。(《四川中药志》)

12、治聘耳,脓水不止:麻子一合,花?脂一分。都研为末,满耳塞药,以绵轻拥。(《圣惠方》)

相关推荐

眼睛干涩吃什么 黑杞子圆肉龙眼核

材料:黑杞子5克、圆肉15克、龙眼核12克(中药店均有售)。 做法:各物分别浸泡,漂洗净。一起下锅或小瓦罐,加入清水1000毫升(约4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煎至约500毫升(约2碗量)为1人量1日分2次进饮,用于青少年保护视力宜隔日1次。 功效:杞子入药入汤早为民间所喜爱,它食药兼之,中医所认为它有养肝明目、滋阴补肾之功。而黑杞子更是杞子中的名贵品种,其养肝明目的功效更显着。以黑杞子配圆肉和龙眼核为汤,甘润清甜可口,益眼明目、滋阴养肝,对保护青少年的视力有着很好的效果。

龙眼核有什么用

根据中医得知,龙眼核有理气祛寒止痛的功效:用于1、疝气疼痛、睾丸肿痛等、2、胃脘痛;3。奔豚气腹痛等。 龙眼属湿热食物,多食易滞气, 有上火发炎症状的时侯不宜食用。内有痰火或阴虚火旺,以及湿滞停饮者忌食;凡舌苔厚腻、气壅胀满、肠滑便泻、风寒感冒、消化不良之时忌食;龙眼干含天然糖份较高,因而糖尿病患者忌食;患有痤疮、外科痈疽疔疮、妇女盆腔炎、尿道炎、月经过多者也忌食;龙眼性热助火,故小儿与青少年亦应少食;龙眼宜鲜食,变味的颗粒不要吃。 李时珍曾有“资益以龙眼为良”的评价。据分析,果肉含全糖12.38--22

龙眼茶治疗近视的有效偏方

龙眼茶 原料:龙眼肉+龙眼核(即带核的龙眼)、枸杞 煮法:以上叁味适量,加水煮成茶,龙眼核不必打碎。 服法:就当一般茶来喝就好,每天喝,至少连喝两个月。 (没效可放弃不再喝,有效而还不满意,则应续喝。) 疗效:一切跟眼睛的水晶体不正常有关的眼睛问题,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等。 重点:一定要用龙眼核,只用龙眼肉,则效果折半。 建议:请饭后喝,效果最佳。(因为病在头部,而饭后喝会使药性发挥在头部较多,也就是此方的目的。 龙眼茶是一种很好的保健茶饮,除了可以治疗近视外,还有益心脾,补气血,安神等功效;是一种传统

美味龙眼补气益血

补气益血,龙眼除了美味之外,还有很多功效。 “外衮黄金色,中怀白玉肤,劈破皆走盘,颗颗夜光珠。” ——明代文学家、书画家、篆刻家宋钰 龙眼为亚热带多年生常绿乔木,发源于中国,主要生长于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四川南部等地。龙眼依不同的品种与生长地区,通常树龄一百多年,每年7~10月果实成熟,果龄七八十年。中国古人很早就食用龙眼,并给予栽种。东汉《神农本草经》说:“龙眼名益智,生南海山谷。”《后汉书》记述:“交趾七郡献龙眼,盖龙眼之见珍,自汉已然。”汉代所说的南海、交趾,相当于现今广东岭南

桂圆的药用价值

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补心脾,益气血,健脾胃,养肌肉。思虑伤脾,头昏,失眠,心悸怔忡,虚赢,病后或产后体虚,及由于脾虚所致之下血失血症。[4] 现代医学实践证明 ,它还有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效。 常见附方 1、龙眼肉,每日嚼食30克,治心悸怔忡。 2、龙眼肉,蒸熟每日食之,食至500多克后,即可治愈心悸怔忡、失眠、心脾血虚症者及大便下血数日不愈者。 3、龙眼肉10克,莲子15克,糯米60克,煮粥每日早晚食,治贫血体弱,心悸失眠,精神不振。 4、糖渍鲜龙眼:鲜龙眼500克(去皮核),加白糖50克,反复蒸、晒数次,

成人远视偏方

偏方一 药方:龙眼肉+龙眼核(即带核的龙眼)、枸杞 煮法:以上叁味适量,加水煮成茶,龙眼核不必打碎。 服法:就当一般茶来喝就好,每天喝,至少连喝两个月。 (没效可放弃不再喝,有效而还不满意,则应继续喝。) 疗效:一切跟眼睛的水晶体不正常有关的眼睛问题,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等。 重点:一定要用龙眼核,只用龙眼肉,则效果折半。 偏方二 材料:黄菊花 10 克,1. 枸杞子 10 克。桑椹子 10 克,红枣 10 个,蜂蜜 2 匙。 制法:上五种除蜂蜜外加水煎。取头汁。如上法,取二汁。煮沸 30 分钟,头、二

龙葵的医用附方

治疔肿:老鸦眼睛草,擂碎,酒服。 治痈无头:捣龙葵敷之。 治一切发背痈疽恶疮:虾蟇全个,同老鸦眼睛藤叶捣敷。 治瘰疬:山海椒、桃树皮各等分研末调麻油敷患处。 治天庖湿疮:龙葵苗叶捣敷之。 治跌打扭筋肿痛:鲜龙葵叶一握,连须葱白七个。切碎,加洒酿糟适量,同捣烂敷患处,一日换一、二次。 治吐血不上:人参一分,天茄子苗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新水调下,不拘时。 治血崩不止:山海椒-两,佛指甲五钱。煎水服。 治痢疾:龙葵叶八钱至一两(鲜者用加倍量),白糖八钱。水煎服。 治急性肾炎,浮肿,小便少:鲜龙葵

龙眼补气益血功效好

中国古人很早就食用龙眼,并给予栽种。东汉《神农本草经》说:“龙眼名益智,生南海山谷。”《后汉书》记述:“交趾七郡献龙眼,盖龙眼之见珍,自汉已然。”汉代所说的南海、交趾,相当于现今广东岭南地区。 龙眼别名甚多,诸如龙目、骊珠、益智、圆眼、桂圆、蜜脾、荔枝奴、川弹子等。有的文献记述了某些别名的由来,明代《本草纲目》说:“龙眼、龙目,象形也。”唐代《岭表录异》对荔枝奴的解释为“荔枝才过,龙眼即熟,故南人谓之为荔枝奴。” 中国古人早已把龙眼用于保健疗病,认为是滋补良药,具有补益气血和安神等功效,能治疗失眠、健忘、

龙眼干和什么一起泡酒的功效更好 龙眼干泡酒要去核吗

根据情况看。 虽然说龙眼核中的营养成分较低,而且食用口感不太好,但龙眼核同龙眼肉一样,也是可以入药的,所以龙眼干在泡酒的时候,连核一起泡起到的功效会更好,并不需要特意把核去除。 但由于龙眼核的质地比较硬,一般都是不会食用的,因此对于想要后续食用更方便的人群,在泡酒之前也可以将核去除。

龙眼核吃到肚子里怎么办 龙眼核可以煮水喝吗

可以。 由于龙眼核质硬,难消化,一般都不会直接食用,因此煮水是龙眼核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因为这样可以使其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到水中,这样直接饮用水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医疗功效了。 而且龙眼在经过煮水后,也可以起到加熟的效果,这样再食用的话,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一些,而且食用口感也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