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膝什么症状
跑步膝什么症状
1、症状:尖锐而刺痛的感觉
常发生在你的膝盖外侧,大腿外侧的一条韧带,摸摸看,连接到你的膝盖外侧,是用来固定与连接大腿外侧那条肌肉与膝关节的,这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牵涉到两处关节,三处腱。当你这一条韧带在踩踏过程中腿伸直的时候,摩擦到膝盖外侧的一块软骨,就会有这种疼痛感。
O形腿,内八字脚,骨盆较宽,膝内翻症(踩踏或行走时膝盖会向内,甚至碰撞的一种问题)以及扁平足,都必较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治疗方法:这种疼痛和症状,属于少数的膝盖问题,一般不常发生,但是,如果您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那么,就需要尽量的少让膝盖弯曲,并且在伸直膝盖的时候要注意力度,这样的话能够减少韧带与软骨之间的摩擦,或者您还可以采用冰敷的方法。
2、症状:膝盖骨后疼痛
跑步膝比较明显的症状就是在,上楼梯或者下楼梯以及走坡道的时候,膝盖的骨后会有疼痛感,而且这样的疼痛感在膝盖骨上,那么,出现这种情况,就很有可能是跑步膝,大家一定要注意哦!
治疗方法:行走对于这种症状,事实上是没有太大的帮助,应避免长距离大负荷的行走。做适当的恢复训练来强化你的股直肌的力量(位在大腿正中央的一条肌肉,是固定膝盖骨的重要关键)有助于避免这种经常发生的恼人症状的产生于加重。
3、症状:中层韧带发炎
膝盖内侧膝盖骨的边缘多出的一块内膜,百分之七十的人有这块无用的痕迹器官,有些人在行走时,会造成这块膜与膝盖骨的摩擦,通常是因为行走时膝盖过于弯曲用力或外八字导致的。
治疗方法:冰敷,按摩,尽量伸直膝盖,更改外八字姿态,某些比较严重的情形需要手术去除那块硬膜。
4、症状:韧带疼痛
很明显的膝盖骨下方粗大的韧带疼痛,通常被称为春天膝伤,因为受这种伤的人通常是在初春的时候,重新开始运动的时候做了超过韧带负荷量的运动。过多的重量训练,或者是膝盖没有保暖也有可能导致同样的问题。
治疗方法:冰敷五分钟之后,顺着韧带方向按摩,重复数次。另外,电疗,或者是超音波疗法都相当的有效。
5、症状:内侧腿筋受伤
膝盖后内侧腿筋受伤,通常是由于发力过猛或腿部伸展过直。
治疗方法:冰敷,休息与伸展。调整行走力度与姿态。
跑步慎防跑步膝
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可不仅仅是套上运动鞋那么简单,其中的准备工作和后续工作大有学问,有时候运动不当反而会影响生活质量、危害生命安全。运动前不做好热身运动有可能会得“跑步膝”、“网球肘”,运动中不及时补水会造成缺水,运动后大汗淋漓就吹冷风很容易就感染风寒风湿后患无穷。
不希望自己的运动变成无用功,更不希望为了健身反而受伤,就好好地做好运动前中后的功课,正确运动,远离伤病。
这些运动危害要注意
1跑步:慎防跑步膝
最好先从慢走到快走,再到跑步,循序渐进
危害如何产生:“跑步百利,唯害一膝”说的跑步时身体腾空,全身的力量在一个膝盖上,对膝盖产生过度的压力,而且跑步膝盖反复弯曲、伸直,导致膝盖下方的髌腱韧带反复摩擦,长期会导致膝盖劳损,引起疼痛。
解决方案:首先,要看自己是否适合跑步,要考虑自己心肺、肌肉、关节的耐力,跑步的时间不要超出自己的耐力范围。身体过度肥胖的人也不适合跑步,因为过重的体重给膝关节的压力就像汽车超载后给轮胎带来的压力一样,伤害性很大。建议想要选择跑步的人可以先从慢走开始,再到快走,循序渐进,加强大腿和髋关节的力量,等体力和肌肉的力量比较好了,再选择跑步这一项运动。
其次,跑步也分室内和室外,室外虽然相对室内空气较好,但一般市区内的地面比较坚硬,人对地面有作用力,地面相对人也有反作用力,如果跑步的姿势不正确,会对膝盖造成较大的磨损。而室内一般就是跑步机,它的跑带有传送作用,对膝关节有缓冲作用,可以减少对膝盖的伤害。
最后,跑步时要选择专业的跑步鞋,这样对足跟和脚掌都有缓冲和保护作用。另外跑步前要做一些热身运动和柔韧性运动,帮助肌肉伸展。跑步千万不要过量,不要跑到上气不接下气的程度,呼吸均匀的状态最好。
2健身:慎防肌肉劳损
器械的力量训练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充分热身
危害如何产生:在健身房运用健身器械做力量训练时,如果没有足够热身、姿势不正确,会导致肌肉力量不平衡,短期可能会扭伤拉伤,长期则会造成肌肉劳损。劳损是指长期处于固定姿势去做一个动作造成的骨骼的摩擦和肌肉的损伤,是使用慢性机械性的损伤。
解决方案:器械的力量训练一定要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来做,做之前一定要充分热身,最好做一定的柔韧性练习,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还要注意的是,不要超过80%的力量强度,否则会因为动作变形产生安全隐患,因为当强度超过自己的耐受度后,一个肌肉发力不足,其他肌肉会过来帮忙,容易造成其他肌肉的损伤。一般个人去训练,选择50%-60%的训练量就可以了。举个例子,如果你俯卧撑最多只能做10个,那么你在家一组做5到6个就是最好的训练量。如果担心训练量不够,可以少次多组。不要每次把所有力气用尽,控制强度,力量竭尽会导致动作变形,这样锻炼适得其反。)
还有一个方法是平时注意做一些全身的肌肉平衡训练,注意身体的平衡性,让深层肌肉和表层肌肉都锻炼到。比方说腹肌,人的腹肌分腹直肌和腹横肌,腹直肌保护表层,腹横肌保护我们的内脏,锻炼的时候要注意把两种腹肌都锻炼到。
3游泳:慎防抽筋
泳前要做十分钟肌肉伸展和暖身运动,天冷要避免游泳
危害如何产生:热身运动没有做足时间,或者泳池水温过低,身体肌肉没有舒展开来,容易在水中肌肉痉挛,影响生命安全。另外由于游泳有很多憋气的动作,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最好不要游泳,如果要游的话一定要有人陪同。
解决方案:相对所有运动来说游泳其实是比较安全的,因为水是有浮力的,对于髋关节、膝关节有损伤的人,有减少劳损的作用,对脊椎也有好处,膝关节损伤的人可以在泳池里走动,水的浮力对膝盖关节的恢复有很大好处。
游泳之前要注意热身,做十分钟肌肉伸展和暖身的运动很有必要。另外游了一段时间之后要适当补充水分,避免过多日晒对身体造成的缺水伤害,我们游泳的时候会渴是因为在水里常常感觉不到自己在出汗,但日照会造成水分蒸发,运动也会造成水分流失。
抽筋是指肌肉过度使用造成痉挛,跟热身不足和泳池的水温过低都有关系,如果天气太冷就不要去游泳了,容易抽筋之余也容易感冒。喝酒之后人的意识麻木,容易溺水,所以喝了酒的人也不要去游泳。
4瑜伽:慎防姿势不当
尽量接近老师动作即可,高血压病人不适合做瑜伽
危害如何产生:由于姿势不当造成的肌肉损伤,或者过度追求姿势的美感和力度,而柔韧性没有跟上,轻则拉伤,重的还有轻微骨折的现象。
解决方案:瑜伽注重的是身心灵统一,在身体上的表现就是平衡和柔韧性。柔韧性和平衡感是需要不断锻炼才能增强的,一般刚开始学瑜伽的时候人的柔韧性没那么强,有时候看到老师和其他学员的动作很到位很美,就盲目地跟着做,不顾自己身体的反抗,很容易造成自己肌肉的损伤。瑜伽老师一再强调的就是瑜伽的动作不能勉强,按照老师的指导,尽量接近就可以,不用百分之百达到老师的标准。
另外练瑜伽前也应当充分热身,舒展筋骨,做瑜伽时注意力要集中,调整好呼吸。值得提醒的一点是,患有高血压的病人不适合做瑜伽,因为有很多头低于胸和腰的动作容易造成其晕厥,同理,健康的人也不要过度饱腹或空腹去训练。
5)打篮球:慎防撞伤扭伤
避免反关节冲撞,戴好护膝护肘,扭伤有红肿可冰敷
危害如何产生:篮球属于竞技体育运动中的一项,因为参与的人数较多,又有很多跑、跳的姿势,所以很容易造成冲撞受伤。
解决方案:打篮球之前对于自身的条件要关注,是否过度肥胖,是否受过伤,要在身体条件允许下参与篮球运动。比赛之前要充分热身,把肌肉和筋骨舒展开。
比赛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反关节冲撞,也就是指用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这些部位去和别人撞击,因为这些关节部位没有肌肉保护,很容易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戴好护膝护肘等等护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篮球比赛中的受伤分两种,一种是开放性的,也就是有伤口的,程度较轻的要立刻止血防止感染,如果严重到有骨折的要及时送医院。另外一种是闭合性的,也就是扭伤,如果扭伤后出现红肿一定要冷敷,没有冰块可以用冰冻饮料来代替,千万不要按摩,按摩的话会让血液循环,这样红肿会更严重。
6骑自行车:慎防脊椎摩擦劳损
骑车时不要弓背,膝盖不要蹬得太直以免造成压力和摩擦
危害如何产生:骑自行车长期弓背弯腰容易造成脊椎之间的摩擦和劳损,反复蹬踩对膝盖也会造成一定的压力和磨损。
解决方案:骑车时注意姿势,不要弓背,人的脊柱本身就有四个生理弯曲,不要人为增加其他多余的额外的弯曲,否则对腰椎颈椎压力比较大,长期骑车时尽量让脊椎向头顶或骨盆的方向延展,有意识地舒展背部。
其次,注意避免膝关节的超伸,所谓超伸就是过度伸直,也就是骑车的时候膝盖不要蹬得太直。因为我们人本身的腿也是自然有一定的弯曲,如果蹬腿蹬得太直,会造成膝盖的压力和摩擦,从而造成劳损。骑车时可以佩戴护膝,另外如果膝盖本身就有劳损,可以多做坐姿的骑行,不要做站姿的骑行,站姿的骑行对腿和膝盖的压力会比较大。
高尔夫:慎防高尔夫综合症
危害如何产生:高尔夫一般都是单侧运动,用一边的手打。这样就会一侧肌肉强,一侧肌肉弱,强的肌肉把脊椎带向一边容易造成脊柱侧弯,这就是高尔夫综合症。
解决方案:打完高尔夫要做一些其他训练,比较好的就是普拉提。这在国家运动员中也是比较流行的恢复训练,普拉提其实就是一种身体运动的控制术,能够加强深层肌肉的训练,达到平衡肌肉的作用。
打网球:慎防网球肘
危害如何产生:由于不正确的打网球姿势,大臂和小臂之间肌肉群的张力不平衡,而且挥臂的动作容易造成大臂和小臂的肌肉过度劳作,导致肘关节疼痛。
解决方案: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练习网球。大臂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能够覆盖到肘关节上,所以适度地锻炼这部分的肌肉可以起到稳定关节的作用。
跳舞:慎防膝关节损伤
危害如何产生:跳舞常见的肚皮舞、芭蕾、健美操等,跳跃时可能会对膝关节造成影响和损伤,不要有过激烈的姿势。
解决方案:跳舞这一项运动动作的流畅性和衔接性比较好,跟着音乐和律动气氛比较好,跳跃的过程中如果膝关节已经有损伤就要注意保护膝关节,避免做高难度的姿势。
中医Q&A
运动前要让筋骨充分舒展,
运动后不要赶场去做其他事情
Q:避免运动健身伤害有哪些解决方法?
于宗祥:普遍来说,运动之前可以像做广播体操一样做几个放松运动,扩胸、压筋、伸展等等都可以,关键要让筋骨得到充分的舒展。放松运动如果做得时间足够,肌肉舒展开来,运动就不容易受伤害,好多人容易受伤是因为太急,肌肉没有完全舒展开。
其次,人在什么状态下运动也很关键。我有一个病人,人有点感冒了,特别疲惫,还跟教练约好去游泳,结果第二天咳嗽肺炎发高烧,这个给人的启发是:身体状况要适合运动才行。还有一个人腿老是抽筋,觉得自己锻炼锻炼就没事了,舒缓运动虽然做了,但下水游泳腿就抽筋了。所以有的时候该找医生调理就得找医生调理。
另外运动之后也要注意休息,可以做一些舒缓放松运动,喝点汤也不错。不要运动之后马上又去急忙做其他事情,深圳生活节奏太快,很多人经常连运动都要赶场,刚一运动完马上又去工作、应酬,其实这样很不好。
游泳和湿气没有直接关系,
自身免疫力差就少去游泳
Q:听说游泳会导致湿气入侵和感染传染病?
于宗祥:说游泳容易让湿气入侵是个误区,游泳和湿气没有任何关系。一般受湿气入侵是因为家里居住潮湿或淋雨涉水。游泳是很好很均衡的锻炼,即使停止锻炼也不会增肥,游泳尤其对颈椎特别好。
另外,认为游泳会感染传染病的担忧,要从内因和外因来说。如果自身免疫力差,本身就是很容易感染病菌的。比如说已经很疲惫,生病了,这时候还去游泳,就容易被感染,主要是自己内在的原因。外因就是指场馆消毒不到位。一般泳池都贴有告示,不允许患有传染病的病人入内。所以建议大家游泳一定要到正规游泳池,有的泳池为了降低成本,不按消毒规范消毒,池水里面很容易有各种病菌,也会容易导致感染。
运动后出汗要补充汤或糖水,
不要吹风、喝冷饮)
Q:运动后出汗要注意哪些?
于宗祥:中医学里最忌讳大汗,不过运动不可避免地会出汗,解决方法就是运动完要立刻吃补充津液的东西,比如说一些汤啊、糖水之类的。
运动后出了汗要注意,不要吹风着凉,要马上擦干,出大汗后,毛孔张开,风寒湿气也容易入侵,也容易导致关节疼痛;有条件的话,运动过后可以喝一些滋补的东西。
夏天外面越热,其实体内越寒,出了大汗注意不要喝冰冷的东西,会伤脾胃和肾的阳气,容易拉肚子、胃疼、着凉,如果不愿意喝热的,就喝温的。出大汗的时候不要急于上空调房,汗毛孔张开时一吸凉气,就容易感受风寒湿邪,肩背疼痛。餐前餐后半小时不要作剧烈运动。
跑步健身怎么保护膝关节
有人专门做过研究,长跑中膝盖受伤的几率为75%。而在长期从事跑步的爱好者中,很多人的膝盖都会有点损伤,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说,年轻、业余的跑步爱好者更容易“拥有”跑步膝。这可能是业余的跑步爱好者不懂得科学运动,跑起来不免有运动量过大的时候。另一方面,因为是业余爱好,对于一些专业的运动保护知识不了解,再加上不注意跑步前的热身运动,他们的膝盖也就劳损得更快一些。
此外,跑步膝还很偏爱女性。女性跑步人群的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之多。黄院长说,这是由于女性的生理结构决定的。女性的骨盆更宽,这就使得女性有更大的Q角(成年人Q角的平均值约为15度),Q角过大让髌骨在膝关节运动时受到的压力增加。
所以,你想要跑步的话,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膝关节,不要因为盲目跑步而导致膝关节受损。
跑步完膝盖内侧疼怎么办
有人把跑步引起的膝盖内侧疼称作“跑步膝”。“跑步膝”是因为跑步的速度过快,单次跑步时间太长,运动量太大对关节造成了损伤。如果只是在跑步中或者跑步后觉得膝盖疼,或者是坐着并伸腿的时候会疼或者僵硬,关节很少出现肿胀,很可能是“跑步膝”的开始。
“跑步膝”的疼痛,实际上是髌骨前下方的髌腱韧带的损伤。跑步的时候大腿肌肉多次收缩,膝关节不停地伸直、屈曲,给髌腱韧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果这种压力长期地发生,就会使髌腱韧带受伤。长期发展下去可能在局部产生髌腱变形或者无菌性炎症,严重的会造成撕裂。如果发现自己患上“跑步膝”,应该马上减少运动量。若疼痛实在严重,则应禁止跑步2~4周,同时听从医嘱服用消炎药。也可以用冷水或者小冰块浸润毛巾,敷在患处5~15分钟,每天敷2~3次,能在“跑步膝”早期缓解炎症的疼痛。患者还可以做一些自我牵拉的动作来缓解疼痛。并愈后可做一些锻炼臀部肌肉的体操,防止因臀部肌肉力量不足增加膝部肌肉的压力。
预防“跑步膝”应该注意保养膝盖。下面是膝盖保养的一些方法。
1.跑步最好选择柔软的地面,例如橡胶跑道,尽量减少在硬水泥地面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在硬地面跑步不要超过5分钟。
2.肌肉可以保护膝盖稳定。要增强大腿内侧、外侧和股四头肌的锻炼,提高它们的力量,还要经常拉伸腿部的肌肉增强柔韧性。
3.膝盖在下坡的时候容易被冲击,下坡的时候最好用侧身交替左右脚的方法进行,并且慢慢养成这个习惯。
只要我们做好膝盖的保健工作,养成正确的跑步习惯,相信能有效预防跑步带来的膝盖疼痛。
跑步跑出来的疾病有哪些
1.“跑步膝”
指跑步等运动造成的膝盖伤。典型症状是膝盖附近疼痛,长时间保持膝盖弯曲坐姿、下楼梯或者走下坡路时,膝盖疼痛更明显。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一项涉及7.5万名跑步运动员的大规模研究发现,只要一开始膝关节很健康,跑步就不会明显增加关节炎风险,有些人到中老年时仍然可以继续慢跑。慢跑者罹患关节炎的风险其实比不常活动的人群更小。
2.髂胫束综合征
多发生在长跑过程中或者跑步结束后,其主要原因是,髂胫束与股骨外上髁过度摩擦,导致韧带炎症或滑囊炎症所致。主要症状是肿胀和疼痛。
跑步膝关节损伤该怎么办呢
在欧洲杯期间,杭城各个体育场不仅多了业余足球友谊赛,还能看见许多跑步爱好者。
跑步不需要什么成本投入,一身舒适的运动装,一双合脚的运动鞋即可。如若喜欢,你也可以轻松加入,但在运动之前,请看看我们帮你做的分析和建议,希望你在运动健身的同时,不要损伤自己。
在跑步中,由于我们的双脚与地面反复的接触,膝关节既要承担体重的压力,还要缓冲来自地面的冲击,准备不足,很容易损伤膝盖,长期如此,还可能让自己的膝关节变成“跑步膝”。
何为跑步膝?
它是因为不合理的运动量、运动姿势以及膝关节自然磨损、退化共同作用而出现的。因此,适量的控制运动时间,规范跑步姿势都能做到事半功倍。
长期跑步让膝关节经受反复冲击,导致膝关节劳损,是引发跑步膝最重要的原因。如膝关节老化这样的因素又会加剧膝关节磨损。
不过,年轻、业余跑步爱好者更容易“拥有”跑步膝。这可能是他们自恃身强体健,不免有运动量过大的时候。
跑步膝一旦出现,给跑友们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既通过跑步健身或减肥,又保护自己的膝关节呢?
选择一双适合自己脚型的跑鞋是相当重要的。某些品牌专卖店提供个性化的足底压力测试,进而推荐适合的跑鞋或鞋垫。
想要穿着舒服的鞋,可以根据自己的脚型直接去鞋店进行测试。如果一只脚中正,一只外翻,建议买抗外翻,因为中正的脚穿外翻也一定有危险,但如果外翻的脚穿了中正的鞋,外翻可能更严重。
膝关节损伤是一种很常见的问题,一般来说在跑步的时候之所以要求大家要做足热身运动,那么就是为了预防膝关节受伤,另外在跑步的时候要穿好正确的鞋子,软硬适中,不能太过于坚硬,要符合我们的脚面。
为什么运动后大腿关节疼
跑步膝,顾名思义是由于跑步所引起的膝关节疼痛。最主要的特征是疼痛点在膝盖骨(髌骨)前下方一个叫髌腱韧带的地方。主要原因是跑步时大腿肌肉反复收缩,使膝关节重复地弯屈、伸直,造成髌腱韧带承受的压力过大。当这种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容易引起髌腱韧带的细微损伤。
刚出现“跑步膝”时,只是在跑步之中或跑步之后感到疼痛,每当坐下并伸直腿时疼痛加重。局部冷敷可以减轻疼痛。可用小冰块或浸过冷水的毛巾,敷在膝关节疼痛的部位,每次5~15分钟,每日2~3次即可。
运动时间越长,强度越大,出现跑步膝的症状越明显。同时与场地不适合和跑姿不正确有关。如长时间沿柏油路或水泥路奔跑,地面坚硬,缺乏缓冲;再加上跑步时足跟着地,对膝盖的冲击猛烈,就很容易发生跑步膝。
介绍2招减轻膝关节疼痛的运动方法:
第一招:缓慢行走。经过治疗自己的膝关节疼痛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后,首先接受的训练是:行走,起初需要缓步行走,腿要缓抬轻放,一定要注意尽可能的避免膝关节骨面撞击。步速可控制在60步/分钟以内,每日进行20~30分钟即可。随着恢复情况可以逐渐加长锻炼时间,需要锻炼将近2-3个月。锻炼强度以行走时呼吸不急促、肌肉感到轻度酸痛,休息后可很快恢复为宜。
第二招:骑自行车。自行车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工具。骑车能使股四头肌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关键是进行此项锻炼的时候膝关节运动范围不是很大,关节受力较小,减少了关节面撞击和磨损的机会。每天30~40分钟的骑车运动,可以使膝痛者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跑步损伤的预防与治疗 跑者膝
当你跑步时开始觉得膝盖骨底下感到疼痛,而且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疼痛感越变越强烈,那你可能就有跑者膝的症状或是髌骨疼痛症候群。
造成跑者膝的原因有很多,也会因为每位跑者的跑步状况,而有所不同,象是长期在不平的地面跑步、穿着不适合的跑鞋导致的,或是有一些身体运动机能上的问题,就有可能会导致跑者膝情况产生,但是在大多数的例子中,主要是因为在跑步时膝盖周围肌肉过度使用的关系。
跑步的时候膝盖疼该怎么办
跑步后,导致膝盖周围疼痛的病因有很多。主要有跑步膝(根据题主的描述,很可能是这个症状。)、半月板损伤、髌骨损伤、髂胫束综合征(ITBS) 几种。下面依次介绍。一、跑步膝跑步膝,学名髌股疼痛综合征。最典型的症状就是髌骨内侧疼,或是你能明显感觉到髌骨和股骨接触的时候摩擦的疼,更残忍一点的检测方法是把手按在髌骨上伸膝屈膝的时候疼痛加剧,在上下楼梯的时候疼痛更升级。大
家需要注意的是髌“股”疼痛综合症而不是髌“骨”疼痛综合症哦!只差一个字但是意思千差万别。髌股疼痛综合症是指来源于髌骨和股骨接触面的疼痛。原因一般是髌骨不合槽或是长期重复的剪切力或是垂直压力作用于膝关节。道理其实很简单,对于髌骨和股骨而言,他们的关系就是股骨给髌骨提供一个运动的轨道,髌骨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运动轨道里面规规矩矩的运动就好了。但是类似于篮球中屈曲膝关节的同时突然变向,或是像下山这种强迫膝关节承重更多的动作,都是在从各个方向强迫的给膝关节外力,不让小小的髌骨在应有的轨道里正常的运动,有时往左歪一点,有时往右歪一点。而跑步膝就是髌骨承受了太多来自正面的垂直于膝关节的外力,导致髌骨和股骨的接触面过度磨损造成的病变。更严重的是有时长期久坐也会产生疼痛,因为久坐的时候股四头肌向后拉扯髌骨强迫髌骨与股骨接触,产生疼痛。
长跑、自行车、篮球运动员都是该病的高发人群,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运动科学界的大拿们都深信不疑治疗跑步膝最有用的方法是锻炼股四头肌,这道理其实很明了,影响髌骨活动的肌肉肌力增加了自然可以分担它的压力减少接触摩擦的机会。但是后来有实验显示,只练臀肌和只练股四头肌相比,只练臀肌的跑步膝患者康复得更快且更持久。(当然最好的选择是两部分肌肉都练。)臀肌的作用在于伸髋(向后方及侧方踢腿),也就是在单腿站立情况下控制骨盆的位置。
只有骨盆的位置正确了,整个上半身的重力在落到膝关节时才是正确的符合人体承重最理想状态的,但凡有偏差,都会加重对膝关节的压力。这个道理在之前关于髂胫束综合征的文章中讨论过。也就是说,相较肌力而言,正确的肌力传递对于预防和治疗损伤更重要。即使你短时间提高了肌力,错误的肌力传递和使用依旧不会真正让你痊愈。所以,治疗跑步膝的各位除了目前比较流行的“蹲墙根”等锻炼股四头肌的各种方法外,一定要注重练习臀肌。
跑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我们平常不工作的时候都要抽出时间来进行跑步,但是当我们发生跑步的时候膝盖疼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停下来,搞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膝盖疼,休息了机会膝盖依旧很疼的话,那么就去医院。
运动后膝盖内侧疼怎么办呢
人把跑步引起的膝盖内侧疼称作“跑步膝”。“跑步膝”是因为跑步的速度过快,单次跑步时间太长,运动量太大对关节造成了损伤。如果只是在跑步中或者跑步后觉得膝盖疼,或者是坐着并伸腿的时候会疼或者僵硬,关节很少出现肿胀,很可能是“跑步膝”的开始。
“跑步膝”的疼痛,实际上是髌骨前下方的髌腱韧带的损伤。跑步的时候大腿肌肉多次收缩,膝关节不停地伸直、屈曲,给髌腱韧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果这种压力长期地发生,就会使髌腱韧带受伤。长期发展下去可能在局部产生髌腱变形或者无菌性炎症,严重的会造成撕裂。如果发现自己患上“跑步膝”,应该马上减少运动量。
预防运动后膝盖内侧疼,最好选择柔软的地面运动,例如橡胶跑道,尽量减少在硬水泥地面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在硬地面跑步不要超过5分钟。膝盖在下坡的时候容易被冲击,下坡的时候最好用侧身交替左右脚的方法进行,并且慢慢养成这个习惯。
运动后膝盖内侧疼,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另外在运动之前,可以做一些热身运动,减少运动损伤,还有,如果出现了严重的膝盖内侧疼痛,应该马上停止运动,同时遵从医嘱,用冰块冷敷,或者用湿毛巾进行处理,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跑步跑的膝盖痛的解决方法
一、跑步膝盖疼是怎么恢复
一般情况下,当你的膝关节弯曲到60°-90°时,如果伴有疼痛和酸软,大多是髌骨软化引起。
若您确定膝盖疼痛是髌骨软化造成的,那可以参考以下方法解决。
二、跑步膝盖疼的恢复方法靠墙静力蹲
Step1:上身正直抬头挺胸,保持身体直立;
Step2:两脚分开和自己肩宽一样的距离,脚尖正向前;
Step3:背部靠墙壁站好,缓慢地下蹲,直到大腿小腿夹角呈90°角为止。最好能用镜子确认。
三、跑步膝盖疼的恢复方法沙发深蹲
Step1:从站立姿势到身体慢慢坐到沙发上,双手置于脑后,背部挺直,视线直看向前方。
Step2:把臀部往沙发或座椅深处挪移,一定要尽量坐的非常靠里哦!
Step3:膝盖不超过脚尖,背部挺直微微反弓,用臀部的力量发力到脚后跟,蹬地起身。
四、跑步膝盖疼的恢复方法单腿下蹲
Step1:找一个台阶,或类似的地方(可用几片哑铃片摞成一个台阶),把左脚前部置于台阶上;
Step2:左腿慢慢弯曲,后脚跟朝地面,双手最好扶墙保持平衡,此动作以感受到左腿深处肌肉的拉伸为佳。
Step3:做满60秒,休息15秒,换另一只腿练习。
五、跑步膝盖疼怎么办小贴士
1.跑步时膝盖疼要减缓速度,慢慢停下来,改为快走的方式完成剩余路程。
2.疼痛厉害者建议休息2-4周,做好静力蹲等动作,打好大腿肌肉力量基础。
3.跑步时可以佩戴好护膝,外部的挤压力量能一定程度上给予膝关节必要的支撑。
4.多做靠墙静力蹲,发达的腿部肌肉可在一定情况下缓解膝盖承受的压力。
5.运动后记得对腿部进行拉伸和按摩,这有利于防止肌肉结块,提高关节运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