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口长好后为什么还会发生切口疝
手术切口长好后为什么还会发生切口疝
所谓切口长好只是腹部表面的皮肤愈合了,切口疝的发生是由于皮肤下层肌肉组织没有愈合。
常见的原因是术中缝合不当、术后伤口发生感染、术后腹压增加导致切口撕裂,人体愈合能力低下等造成手术切口处的腹壁薄弱或有缺损。
疝气分类 切口疝
此类疝气发生早先原外科手术切口创伤疤痕部位。切口疝可能发生在疝气手术后几个月或几年后。
什么叫切口疝
腹部切口疝是指发生于腹部手术切口处的「疝气」,表现为腹部手术切口处出现反复突出的肿块,可以用手推回去,常伴有腹痛,恶心,便秘等症状。
切口疝的症状及并发症
专家介绍,切口疝是指腹腔内脏自腹部手术切口突出的疝,临床上切口疝的发病率较高。其常见的症状表现如下。
切口疝的症状:
腹壁切口处有肿物突出是其主要症状,站立和用力时突出或明显,平卧时缩小或消失,疝块较大有较多的脏器和组织突出时,可有腹部隐痛,牵拉下坠感等不适,部分病人可伴食欲减退,恶心,焦虑等,多数切口疝内容物可与腹膜外腹壁组织粘连而成为难复性疝,有时可有不完全性肠梗阻的表现,少数疝环小的病人,可发生嵌顿。
切口疝的体征:
切口瘢痕处肿物,多数与切口相等,亦有切口疝形成小于切口区域者,疝内容可达皮下,皮下脂肪层菲薄者,可见到肠型或蠕动波,嘱病人平卧,将肿物复位,用手指伸入腹壁缺损部位,再令病人屏气可清楚地扪及疝环边缘,了解缺损的大小和边缘组织强度。
切口疝的并发症:
1、肠管嵌顿:正常情况下,疝的内容物(常为肠管)可以在腹腔内压力的作用下,经疝环进入疝囊,并可自行(或经外力)回纳至腹腔内,当各种原因(如摩擦,粘连等)使可复性疝的内容物突然不能回纳,局部肿块增大时,说明并发了肠管嵌顿,此时称为嵌顿性疝,肠管嵌顿后主要出现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2、肠管绞窄:如果嵌顿性疝持续存在,未能及时地处理和治疗,疝的内容物(主要为肠管)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发生肠梗阻,肠坏死,甚至肠穿孔等严重后果,则并发了绞窄性疝,肠管绞窄的临床表现有:
(1)阵发性,持续性,剧烈的腹痛。
(2)脉搏增快,呼吸急促,白细胞计数升高等休克表现。
(3)腹膜刺激征 (局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肠鸣音由亢进转为减弱或消失,可闻“气过水声”,呕血(或血性液体),便血,腹部可触及明显肿胀,膨隆及肿块,X线检查可见腹内有膨胀突出的孤立肠管或小肠部位改变,肠管间隙增宽,提高,有腹腔积液,做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液体。
鹰钩鼻的手术切口
标准的鹰钩鼻的整形术一般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若范围较大或耐受力较差者也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切口主要分为鼻孔内进路和鼻孔外进路两种。鼻孔内进路全鼻整形术又称为Joseph氏手术。此法先在鼻孔内鼻侧软骨和鼻翼软骨之间做切口,进行潜行分离,之后截除鼻背的驼峰,再用骨锉将骨和软骨的截除面锉平。进而通过缩窄鼻背、鼻下部的改造,完成鼻整形术。
鼻孔内进路法比较适合于欧美人和我国少数外鼻较为高大者的整形。
鼻孔外进路法适合于我国大多数人的鼻整形。
如果仅为鼻背部稍高,而鼻根和鼻尖正常,此时可简单地凿除或和锉平驼峰,便能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但如果同时具有鼻背过高、鼻根、鼻尖过低等情况时,则应在凿除驼峰的同时垫高鼻梁,同时矫正鼻部三种以上的畸形。
切口疝治疗的选择
切口疝的发生率国外报道约为10%,术后切口感染是切口疝发生的主要原因,另外术后腹胀、关腹技术、麻醉效果,以及营养不良、过度肥胖、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因素也是导致术后切口疝发生的相关因素。切口疝在我国也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但国内缺乏详细的报道,因为在国内大多数手术后发生切口疝的患者首先是找手术医生解决,因此切口疝的治疗相对比较分散,而大多数医生对于切口疝的治疗并不专业,大多采取简单的单纯缝合的方法,而此类手术的复发率高达20%~40%,当切口疝修补手术失败后,患者才有可能寻找疝外科专业的医生治疗,我接触的多数是切口疝修补术后再次复发的患者。尽管从事疝领域的专家缝合技术可能比一般外科医生会更加注意关腹的一些关键环节的处理,但这种单纯缝合方法只适于小切口疝。
现代疝补片的应用,使得切口疝修补术的复发率明显降低,将补片缝补在缺损的地方,使缺损处腹壁得到有效地加强,使切口疝的复发率降到10%以下,onlay修补术、inlay修补术、sublay修补术的不断推出,使得切口疝的修补效果不断提高,开放切口疝修补手术对于多数腹壁切口疝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腹腔镜技术的应用为切口疝治疗提供了更加的治疗手段,腹腔镜修补切口疝(IPOM)较开放的切口疝修补术具有更多的优势,创伤小、从缺损内部修补更合理、复发率更低、感染率低等,当然费用较高,手术技术要求较高,一般外科医生并不熟悉,需要一定经验的积累。
对比三种常用的切口疝修补手术方法优越如下:
单纯缝合 费用低 一般医生 复发率高 恢复慢 感染率高
开放修补 补片便宜 有经验的医生 复发率较低 恢复慢 感染率高
腔镜修补 补片较贵 疝专科医生 复发率低 恢复快 感染率低
总之切口疝是令外科医生很尴尬的并发症,看似简单的手术往往效果不佳,而且切口疝修补手术失败后,再次修补的复发率更高,第一次切口疝的修补尤为重要,因此慎重选择方法、材料和有疝修补丰富经验的医生。
疝气的症状有哪些
一、小儿脐疝
发病原理:小儿脐疝属先天性疝,发病原因是脐部发育不全,脐环未闭;或婴儿脐带脱落后,脐部疤痕组织薄弱。在婴儿用力、啼哭、咳嗽或便秘等腹压骤增的情况下,内脏可从脐部突出而形成脐疝。
症状表现:脐部可见一球形或半球形可复性肿物,安静时肿块消失,当用力时肿物出现;以手轻压可使疝内容物还纳入腹腔,并可听见咕噜水声,亦可摸到未闭的脐环
二、小肠疝气
发病原理:小肠疝气多为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腹内斜肌下缘高位和后天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炎症、感染和慢性疾病导致腹内压力增高造成的。
症状表现:腹股沟区有可复性肿块,患者站立、行走、跑步、剧咳时出现,平卧或用手按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偶有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病程发展,肿块逐渐增大,引起嵌顿疝。
三、腹股沟疝气
发病原理: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的缺损处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气。腹股沟疝又分为斜疝和直疝,斜疝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直疝多发于老年男性。
症状表现:与小肠疝气症状类似
四、切口疝气
发病原理:切口疝气病是发生于手术切口部位的疝,一般见于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腹部的纵行手术切口区。腹部手术切口愈合后,如果腹壁局部组织出现缺损,腹内器官组织可突出到正常腹膜壁层平面以外,称为腹壁切口疝。
症状表现:腹壁切口处出现肿块,这种肿块最初具有可复性,即患者站立或者运动时肿块会出现,而休息时肿块则会自动消失;腹部切口疝气会出现腹痛、腹胀等腹部疼痛感觉,另外较大的切口疝有腹部牵拉感。
按科室分类
心内科:各种心脏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慢性肺或支气管炎症、肺或支气管出血、胸膜炎、肺部肿瘤
消化内科:消化性溃疡、胃炎、结肠炎、消化道出血、肝硬化
肾脏内科:肾炎、肾功能不全、泌尿系统感染
神经内科:脑血管病(眩晕/中风)、癫痫、神经系统感染、肌无力
内分泌科:糖尿病、肥胖、甲亢/甲低、骨质疏松
血液内科: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等
风湿免疫科:多关节炎、红斑狼疮、多动脉炎、硬皮病等
普外科:胆道疾病、肝脏占位、胰腺疾病、肠梗阻、胃肠肿瘤,甲状腺疾病、疝气、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等)软组织感染。
切口疝要手术治疗吗
腹壁切口疝应尽量手术治疗,但对年老体弱、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意接受手术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1)局部使用弹力腹带或腹围包扎,防止疝块突出;
(2)积极处理可以导致腹内压增加的因素,如咳嗽便秘等。
成人切口疝气要怎么治疗
切口疝是发生于手术切口部的疝,一般见于腹部,尤其是腹部纵行切口区。腹部手术后,如切口获得一期愈合,切口疝的发病率通常在1%以下,但如切口发生感染,则发病率可达10%;伤口裂开者甚至可高至30%。 临床表现 1.手术瘢痕处,腹压增加时可见包块突出,平卧后消失。 2.包块还纳后,瘢痕区深部可触及腹壁缺损。 诊断鉴别 诊断依据 1.有腹部手术史。 2.手术瘢痕区有可复性肿块。 疾病治疗 治疗原则 1.年老体弱、无嵌顿之切口疝可用疝带保守治疗。 2.手术治疗应切除多余的疝囊及瘢痕组织,然后分层缝合缺损边缘之组织。较大切口疝修补有困难时,可用阔筋膜或其他代用材料修补。 用药原则 切口疝选择性手术一般可不应用抗菌素。疝出现嵌顿、绞窄时,或疝无嵌顿、绞窄但合并有呼吸,泌尿系统感染,或绞窄性疝术后出现并发症,或体质衰弱者,必须积极抗感染治疗。
切口疝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腹壁切口疝应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对年老体弱、有使腹腔内压力增高的慢性疾患者、癌症晚期和合并内外科急危重症者,可非手术治疗,包括:保护切口疝、防止疝内容物损伤;局部使用弹力腹带或腹围包扎,防止疝块突出;处理咳嗽、便秘等全身情况。现代,腹内压力增高已非手术治疗的绝对禁忌证,因为应用人工材料的无张力修补技术,可不增加术后的腹腔压力,而预防术后的切口裂开或切口疝复发。
1、手术时机
切口疝形成后,局部组织需要再塑型,约需6个月。为预防术后复发,切口疝的修复手术以疝发生后6个月实施为宜。因第1次手术后,腹腔脏器存在炎性粘连,修复手术较早实施,容易损伤肠管。
2、术前准备
(1)改善全身状况、治疗合并症:手术前加强营养支持、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补充维生素C及K等,积极治疗糖尿病、凝血机制障碍、呼吸功能障碍、肝脏功能障碍、肾脏功能障碍等影响组织愈合的合并症或并发症,改善病人一般状况。
(2)治疗引起腹压增高的疾病:积极治疗肺部感染或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量腹水便秘或排尿困难等使腹内压力增高的疾病。吸烟病人劝其戒烟,前列腺肥大病人应用α-受体阻滞药解除排尿困难,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应用止咳、平喘、抗感染治疗,便秘者服用缓泻药以保持大便软化通畅等。
(3)术前应用抗生素:腹壁切口疝术前是否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目前仍有争议。Platt等曾报告切口疝修补术病人,围术期应用抗生素与否,其切口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White等认为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不能减少切口的感染率;而Abramos等报告的结果则相反。作者认为,切口疝手术虽为无菌手术,抗生素的应用仍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原有切口可能有固有菌定居,且局部瘢痕组织血运较差,有潜在感染的因素。特别是植入人工材料者,一旦感染,将前功尽弃。
(4)人工气腹:巨大腹壁切口疝的病人,疝内容物复位后,可引起腹内压升高,甚至腹腔间隙综合征。
3、手术原则
①切除切口瘢痕。②显露疝环后沿其边缘清楚地解剖出腹壁各层组织。③回纳疝内容物后,在无张力或低张力的条件下修复各层腹壁组织。
4、修补方法
(1)直接缝合 疝环直径≤5cm的较小或筋膜结实的切口疝可直接缝合首先解剖缺损边缘,清除瘢痕组织,筋膜对筋膜逐层缝合;腹壁结构不清者,也可用10号丝线腹壁一层间断缝合。对于较大的切口疝,或腹壁肌肉萎缩筋膜薄弱的切口疝,可作切口两侧筋膜的减张缝合,切忌强行拉拢缝合而致筋膜撕裂,或腹内压力增高造成术后复发当然移植物修补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2)自体组织移植 修补适用于疝环>5cm的切口疝常用的自体组织有阔筋膜腹直肌前鞘股薄肌的自体真皮等。此修补创伤大,且又造成新的组织缺损,故已被合成材料修复所取代。但对于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基层医院,自体组织移植修补仍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修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