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高血压人群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高血压人群
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因素主要是血压偏高、高盐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体重增长过快以及过量饮酒。血压升高又是脑卒中、心梗、心衰、肾功能不全等严重致死致残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当3次非同日诊室测量血压的平均水平收缩压≥140mmHg及(或)舒张压≥90mmHg时,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这类人群如果不伴有其他危险因素,可以在密切监测血压的前提下先进行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限制钠盐、减重、少饮酒、平衡膳食和加强体育锻炼等。如非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当血压在160/100mmHg以上时,应服用降压药物,同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吸烟人群
吸烟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相关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被动吸烟也会增加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戒烟的益处已得到广泛证实,且任何年龄戒烟均能获益。临床研究证据提示,戒烟是冠心病最有力的干预方法之一。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冠心病
1.常吃芹菜。芹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平肝舒压、预防便秘、防癌抗癌等功效;芹菜的叶茎有降血压、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多吃猕猴桃、柑橘、柠檬和紫皮茄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促进心肌代谢,增加血管韧性,使血管弹性增加。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饮食规律
寒冷的日子大家喜欢吃大鱼大肉、火锅,又因为冷,不太想运动。这可能导致胆固醇、脂肪积累,高脂血症也是心血管的一大重要杀手。
管住嘴、迈开腿,在冬天里,更是需要坚持。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脑卒中
1.多吃含镁丰富的食物。镁可以保护脑细胞不受到缺血后的继发损伤的危害。除蔬菜外,小米、豆类、辣椒干、干蘑菇、冬菇、番茄、海带、紫菜、杨桃、桂圆、花生、核桃仁、芝麻酱等也富含镁。
2.多吃海带、紫菜、虾米等含碘丰富的食物,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
心血管患者冬季清晨应养神5分钟后再起床
那么在冬季,心脑血管病患者应怎样注意生活中的保健和饮食营养呢?为此,王振涛为心脑血管病患者开出了冬季保健处方:
首先,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合理的用药是预防疾病发作的关键。同时,要注意生活中的自我调节,其中包括:
慢起床 应在清晨醒后养神5分钟后再起床活动。因为清晨人体的血管应变力最差,骤然活动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老年人在睡眠醒来时须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待“醒透”后再缓慢起床,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原因都与血压的骤然波动有关,因此,有高血压病史者,保持血压平稳,防止血压波动至关重要。保持血压平稳的关键:定期监测血压,规范服药,高血压病人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压药物的调整。另外,冬季时第一次服药一定要在晨起时服,不要吃完早饭再服。
生活规律,注意保暖 冬季早晚温差较大,中老年人在锻炼时应有适宜的“温度缓冲”,不要过早去晨练,最好在早饭后9~10点钟风和日丽时再锻炼,多晒晒太阳可促进钙质合成和吸收,在外出活动时还要注意添加衣服,尤其要重视手部、头部、面部的保暖,宜戴口罩、手套和帽子。因为这些部位受寒,可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加快心跳或冠状动脉痉挛。
适量运动 要根据身心情况锻炼身体,每天有氧运动不少于30分钟,注意不要选择爬山、跑步、打球等激烈运动项目。同时,运动锻炼要有一定的强度,要持之以恒,一般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20~40分钟,运动量以不增心率为宜,或心率虽明显增加,但经休息片刻后,便逐渐恢复正常,且不伴有胸闷、气短、咳嗽、胸痛等,自我感觉良好为宜。同时要保持大小便畅通。避免情绪大起大落。此外王振涛建议:高血压病人,一定要定期复诊。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高血脂症
1.常吃木耳、香菇,可改善脂类代谢,降低肝脏中的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
2.多吃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荞麦、燕麦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膳食纤维,能抑制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胆固醇水平。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动脉粥样硬化
1.多吃香蕉。香蕉含有丰富的钾,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保护心脏的作用。
2.多吃叶类蔬菜、橙子、黄豆等富含叶酸的食物。每天补充5毫克叶酸,能起到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每天吃500克绿叶蔬菜,喝一杯豆浆或饮一杯橙汁,可摄取足够的叶酸。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高血压
1.多吃茄子,可改善微循环。
2.多吃高钾食物。钾可促进身体中多余的钠排出。苹果、香蕉、橙子、橘子、柿子等色彩鲜明的水果和西兰花、菠菜、芹菜、苋菜等深色绿色蔬菜都富含钾元素。
3.多喝菊花茶。菊花有助于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降低血压。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体力活动不足人群
缺乏体力活动是心血管病的确定危险因素。约1/3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与缺乏体力活动有关。为了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病,专家对我国人群参加体力活动建议如下:
1.对所有年龄组的人:每周至少5天,每天30~45分钟的体力活动。
2.提倡有氧锻炼活动: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提倡低中度有氧锻炼活动,如慢跑、快走、游泳、太极拳等。
心理压力与失眠人群
心理压力增大和失眠能引起或加重心肌缺血,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加。控制情绪,以娱乐、运动、交流沟通等方式减轻心理压力和失眠。非药物方式长期不见效需考虑药物治疗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注意保暖
尤其是头部、耳部、手脚需要特别注意保暖,预防冻伤、冻疮,防止低体温症的发生。
室内室外,进进出出,注意及时增减衣物,让体感温度基本保持恒定,避免身体受到温度变化的刺激。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超重和肥胖人群
衡量超重和肥胖最简便和常用的指标是BMI和腰围。前者通常反映全身肥胖程度,后者主要反映腹部脂肪蓄积(中心型肥胖)的程度。两个指标都可以较好地预测心血管病的危险。
成年人正常BMI(体重kg/身高m2)为18.5~23.9,BMI在24~27.9为超重,需要控制体重;BMI≥28为肥胖,应开始减重。成年人正常腰围<90/85cm(男/女),如腰围>90/85cm (男/女),同样需控制体重,腰围≥95/90cm(男/女),应开始减重。
在饮食方面,除要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外,还要平衡膳食。在运动方面,规律的、中等强度身体锻炼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方法。减重的速度因人而异,通常以每周减重0.5kg~1.0kg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