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老人定要常备五类药物
家中有老人定要常备五类药物
1、感冒类药物
中医将感冒分成为风寒、风热和暑湿三种类型。由于疾病类型不同,选用的药物也就大不一样。针对风寒型感冒的治疗,应以辛温解表及宣肺散寒为主。一般常备的中成药有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感冒软胶囊等。对于风热型感冒,应以辛凉清解及肃肺泻热为主,常备的中成药有银翘解毒颗粒、夏桑菊感冒冲剂、羚翘解毒丸、银柴合剂、清热解毒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对于暑湿感冒,则应当解表祛暑、化湿和中。其中藿香正气水、十滴水都是疗效不错的中成药,在夏季更是家中必备的良药。
2、止咳化痰药
与感冒经常同时发生的病症就是咳嗽、痰多。中成药如蜜炼川贝枇杷膏、祛痰灵等,在这些方面的疗效也比较好。
其中,蜜炼川贝枇杷膏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平喘,理气化痰的功效。适用于风热型、肺燥型、痰热型咳嗽。而复方鲜竹沥液(祛痰灵)主要是清热、化痰、止咳,常用于痰热咳嗽,但需注意该药是孕妇禁用的。
3、消食类药物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引起胃肠道疾病。所以家中要常备山楂丸、健胃消食片等消食药。虽然消食药比较安全,但对于伴有呕吐、腹痛症状者,应及时向医师咨询。
4、通便类药物
治疗便秘的非处方中成药很多,如复方芦荟胶囊、麻仁润肠丸等。但选用中成药治疗便秘必须辨证施治,所以长期便秘患者最好使用医生推荐药物。
5、清热解毒类药物
常见的有六神丸、牛黄解毒片等药物。但六神丸含有蟾酥等有毒成分,因此切勿滥用。牛黄解毒片常用于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齿龈炎、疖肿等。近年来出现一些患者,为了减肥或者祛痘,长期服用该药,而发生了毒副反应,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一定要对症合理使用该药。
此外,家有老人要常备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家有女性常备坤宝丸、乌鸡白凤丸、妇科千金片等妇科常用药;家有小孩要常备小儿止咳糖浆、健胃消食口服液;家有慢性病患者,要注意及时补充常用药。还应该准备一些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物,如红花油、正骨水等。
幼儿家庭常备药物该怎么选
1、退热药
当宝宝发高烧,觉得难受时,可以用它们来降温退热,让宝宝舒服点。家长要注意,退热药要对症用药,至于宝宝为什么发热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家长对宝宝发热的病情拿捏不准,就应该趁早送医,让医生为您诊断。
2、口服补液盐
当宝宝拉肚子,尤其是拉的是水样便时,用口服补液盐可以及时补充因腹泻而丢失的电解质和水分,不过口服补液盐比较难买,因为利润比较低,因此很多药店都没有进货。家长可以去大医院的儿科去开一些回来备用,也可以去淘宝上购买那种海淘回来的补液盐,使用方法得当的话,大多素腹泻都可以治愈的,还不用输液。
3、生理盐水喷鼻剂
购买这个药品主要是用于感冒鼻塞时滋润鼻腔,让鼻涕稀释后能尽快流出来,缓解宝宝的不适感。
4、开塞露
当宝宝有时有不明确的哭闹,怀疑是肚子痛时,可以使用开塞露帮助排出大便,一方面可以缓解症状,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诊断病情。
5、用于治疗皮肤过敏的药物
比如炉甘石洗剂等都是治疗皮肤过敏的必需药物,可以备着。至于其他皮肤过敏需要用的药物,建议先咨询下医生,再按照实际情况来决定要不要买。
6、碘伏和纱布
宝宝时常有摔倒或跌伤的情况,因此,常备碘伏和纱布可以帮助消毒擦破的皮肤以及包扎伤口。
宝宝常备药
1.体温计
用于给宝宝检测体温,在宝宝出现发烧时客观的评价宝宝体温。
2.量杯、勺子、或注射器
主要用于给宝宝按合适的剂量给药。
3.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国内常用是泰诺林(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美林(成分为布洛芬),这两个药为宝宝安全的解热镇痛药,主要用于宝宝退烧和缓解疼痛。
4.益生菌
宝宝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甚至腹泻。益生菌对消化不良和腹泻都会有些帮助。
5.口服补液盐
口服补液盐是配好的电解质水,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脱水,当宝宝出现腹泻,不肯吃东西时,可以用些口服补液盐。
6.抗过敏药
西替利嗪或开瑞坦,宝宝外出游玩时可能会被虫子叮咬,或吃到一些食物时出现过敏症状,比如出皮疹,身上痒。这时可以给宝宝吃些抗过敏药。
7.生理盐水及海盐水鼻腔喷雾剂
当宝宝由于感冒出现鼻塞、鼻涕症状时可用生理盐水滴鼻或用海盐水喷鼻,可起到湿润鼻腔及清理鼻涕的作用。
8.沐舒坦
如宝宝出现咳嗽,有痰,可用些沐舒坦帮助宝宝化痰,以减轻咳嗽症状。
9.碘伏、百多邦及创可贴
宝宝喜欢到处玩,难免会有摔伤、擦伤的情况,这时可以碘伏局部消毒,然后用创可贴贴住伤口处,以防止伤口再次被污染或碰到疼痛。如伤口处存在感染或宝宝身体局部有脓包时,可局部用些百多邦抗感染。
家庭宝宝常用药需储备哪些
家庭常备药物一:一捻金胶囊
对症:用于宝宝停乳、停食,或腹胀、腹痛、大便秘结。
用法:1岁以下每次服用1粒,每日1-2次。1-3岁每次服用2粒,每日1-2次。4-6岁每次服用3粒,每日1-2次。
小编提示:也可以溶解于牛奶、果汁内给宝宝服用,味道更好。
家庭常备药物二:珠珀猴枣散
对症:用于宝宝发热、咳嗽并有痰鸣,或腹部胀气而不思饮食,或烦躁易惊,夜寐不安。
用法:100天内的宝宝每次服用1/3瓶,每日2-3次。1岁以下每次服用1/2瓶,每日2-3次。1-4岁每次服用1瓶,每日2-3次。5岁以上每次服用1瓶半至2瓶,每日2-3次。
小编提示:平时每周服1-2次,可保平安,这种药也可溶解于牛奶、果汁、稀饭内服用。
家庭常备药物三:醒脾养儿颗粒
对症:它具有醒脾开胃、养血安神的作用,用于宝宝厌食、贫血、慢性腹泻、遗尿、夜啼。
用法:1岁以下每次服用1袋,每天2次。1-2岁每次服用2袋,每天2次。6岁每次服用2袋,每天3次。7-14岁每次服用3-4袋,每天2次。
小编提示:温开水冲服,感冒、咳嗽、发烧的宝宝忌服。
家庭常备药物四: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对症:用于宝宝因积食引起咳嗽、喉痰鸣、腹胀如鼓、不思饮食、口中有酸臭气味。
用法:小于1岁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1-2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2-4岁每次服用 15ml,每天3次。大于5岁每次服用20ml, 每天3次。
家庭常备药物五:脾可欣婴儿健脾颗粒
对症:用于宝宝患上非感染性腹泻、体弱面白、大便次数增多、便稀并气味臭秽,含有不消化食物,或有时成蛋花汤样,伴有腹胀、睡眠不宁。
用法:1岁以下每次服用1g,每天3次。1-3岁每次服用4g,每天2次。4-7岁每次服用8g,每天2次。
家庭常备药物六:小儿化食丸
对症:用于宝宝贪食受凉后,引起肚腹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喝,舌苔黄厚、大便干燥。
用法:1岁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大于1岁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
小编提示:最好要用开水溶化后服用。
家庭常备药物七:儿康宁糖浆
对症:用于宝宝身体瘦弱、消化不良,并伴食欲不佳。
用法: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家庭常备药物八:四磨汤口服液
对症:用于宝宝因积食引起腹胀呕吐、啼哭不安、厌食纳差、大便秘结。
用法:新生儿每次服用3-5ml,每天3次,疗程2天。
当然,爸妈们不能完全依赖这些药物,家里备的药只能用在宝宝病情较轻时,一旦病情变化或加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看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婴儿常备药有哪些
1、针对轻微感冒:儿研所的牛磺酸颗粒、同仁堂的小儿感冒颗粒。
2、针对消化不良:王氏保赤丸。
3、针对感冒伴咳嗽:同仁堂小儿清肺口服液、神威药业小儿清肺化痰颗粒。
4、针对感冒带流涕、咳嗽、喷嚏:小儿宝泰康、馥感琳口服液。
5、针对病毒性感冒:新博林。
6、针对止咳、怯痰:神奇止咳露。
7、针对发烧:恬倩(38.3度以上用);38.3度以下用物理方法退烧:如酒精擦拭;退烧贴。
8、针对腹泻:轻微的用妈咪爱,严重的用思密达。
9、针对非感染性腹泻:脾可欣。
10、针对炎症:阿莫西林和希刻劳。
11、针对湿疹:肤乐霜、尤卓尔。
12、针对轻微湿疹:可以用郁美净儿童霜。
13、针对咳嗽、咽喉炎:小儿咽扁冲剂、金果饮。
老人用药要注意些什么
多数老人爱囤药
老年人大多患有慢性病,体质衰弱,本着有备无患的心态,常常会去药店或医院买一些感冒药、消炎药、止痛药、降压药、降糖药等。据调查,90%以上有老人的家庭都有备药。通常这些药是整盒、整瓶买回来的,有时候一个月甚至几个月都用不上一次,这些药就一直存放在药箱里,甚至过期了也没开封。
由于药品外包装上印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的字体相对较小,很多老人很难看清楚,因而无法及时发现药品过期。服用过期的药物非但不能治病,还有可能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除了自己每天必须服用的药物(像降压药、降糖药等)外,一些不常使用的药物不必大量囤在家里。现在小区里基本都有药店,有的甚至是24小时营业的,可以说用药也是“随手可得”的,在家中大量囤药实在没有必要。除了急救药以外,退烧药、止泻药、消炎药、抗过敏药,以及创可贴、碘酒等外用药,少量备用即可。
“分享”药物危害大
有的慢性病患者为了最大限度使用医保统筹,往往会一开就是一个月的药,家里的药越囤越多,有的老年人干脆就把自己的药分给同样有高血压的老伴吃。
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种类繁多,每种药物的降压机制各不相同,都有其适应症,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一定要先经医生做必要的检查,兼顾到患者的血压水平、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伴随的靶器官损害等情况,选择能有效降压、且能保护靶器官的药物,千万别以为“别人吃了好,我也能吃”。
另外,有一些人生病后,药没吃完,病已经痊愈了,剩下的药大多会存在家庭药箱里,以备家人“不时之需”。专家指出,药物不能随意分享,使用不当会给健康带来损害,尤其是成年人的药物不能随便给孩子吃。例如,感冒常用的喷鼻药水——麻黄素,成人用量是不能供小孩使用的。医生说起曾在门诊遇过一个病例,外婆用医生开的麻黄素喷鼻后,感冒鼻塞很快好了,于是把剩余的药存在家里,结果小外孙感冒鼻塞时,外婆想到这个药效果明显,就给小外孙用了。结果造成了小孩鼻黏膜的损害,引起了药物性鼻炎。
“救命药”需要常备
有老年人的家庭,最需要“备”的是急救药,例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方面的救命药都应该在家里储备一些。
有冠心病和心绞痛的老年人,应常备硝酸甘油、消心痛等急救药,并放在床头等伸手可得的地方。病情发作时,迅速取1片放在舌下含服。有哮喘的老人,则应备好预防哮喘急性发作的气管扩张气雾剂。
急救用药更要定期检查,过期的要及时处理并更新,还要检查药物的性状有没有发生变化。比如硝酸甘油,其挥发性强,若把该药放在过热、见光的地方,会使其分解失效。而该药一旦失效就不能再用,否则会误事。因此,在保存该药时应把它放在有色的玻璃瓶内,拧紧瓶盖,密闭保存。硝酸甘油的有效期一般为一年,但如果患者反复开盖取药,药物受温度、湿度和光线的影响,其有效期会缩短至3-6个月。因此,使用硝酸甘油时要注意其失效期,及时更换。
老人由于是很特殊的人群,因此很多事情不能够再像年轻的时候一样鲁莽处理,特别是用药方面,一定要多注意以上文章提到的这些点,遵守了这些注意事项才能够让自己更加地健康。
家有老人要常备哪些药品
1、心脑血管药物
现在的老年人十有八九都患有心血管疾病,除了需遵医嘱服用的药物外,平时不妨多备点硝酸甘油,一旦觉得有胸闷、心脏不适,或是出现了心绞痛,便立即含服。
现在硝酸甘油还有了新型喷雾剂,只要喷上两下就管用,更加方便。如果父母患有脑血管疾病,子女可以在家备点安宫牛黄丸,如果发现有中风征兆,比如突然口齿不清、说不出话来,就最好让他们服上一粒。
2、消化类药物
胃肠功能不好也是老人的常见问题。一方面,他们吃饭后容易胀气,可以准备些吗丁啉这样的胃肠动力药;另一方面,便秘不是大毛病,但因此猝死的老人却不少。因此,应准备些通便药,如开塞露。
3、血压计、血糖仪
对于血压剂,耳朵不好的老人最好选择电子的,准确率一般也没什么问题。当觉得自己有头晕、胸闷等不舒服的症状时,最好能及时量一下。此外,平时早晨起床后,最好也测一下血压,以便更早地发现异常。血糖仪是糖尿病病人的必备之物,不舒服时可随时随地测量。
4、氧气袋
心脏病病人或肺功能不好的病人,建议备上一个。但要注意,氧气袋只能解决“一时之痛”,一旦症状缓解后,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
5、体温计
老年人对自己体温变化的敏感性已经大不如前,大多时候都感觉不到自己已经发烧了。因此,当老年人精神不济、没有食欲时,最好先量量体温,看是不是发烧“惹的祸”.而且,发烧是许多重大疾病的“排头兵”,不可大意。
此外,感冒、退烧、止咳、平喘类药物也可以长年备用。专家提醒,家庭药箱是用来应急的,如果服药后突发症状得以缓解,还是应当去医院做系统检查,以免错失治疗良机。
家中常备药
感冒药
包括感冒片、感冒冲剂、感冒胶囊等。这是再平常不过的药了,感冒每个人都会有,所以感冒药是家中必备的。
清火药
清火药也有片、剂、胶囊等。人们在饮食上容易上火,导致喉咙痛、长疙瘩等症状。所以清火的药也必须要有
创可贴
在家中,难免会发生小嗑小撞,不是这流血,就是那流血的,所以家中要有创可贴
跌打损伤油
在家里干活什么的,难免会发生拧伤,所以跌打损伤油也要必备。
肚子胀、痛药
一过节,许多人就会暴饮暴食的,难免会导致肚子痛,肚子胀等情况,所以肚子痛肚子胀的药家里也要常备。
头痛药
许多人也会因为休息不足,或者过度劳累导致头痛,头昏等症状,头痛药也是家中必不可少的。
老人腹泻吃什么药
关于老人腹泻吃什么药这个问题,老人可以根据病症选择相宜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
可以用治疗治疗的药物为:整肠生、金双歧杆菌三联菌、肠炎宁片、复方新诺明、蒙脱石散等。老人腹泻后,很容易出现脱水情况,轻微的可以适当补充些补液盐水,脱水比较严重的老公就需要进行静脉输液。如果老人在服用药物后,腹泻症状没有得到好转,并且又加重,就要及时上医院检查,找出腹泻的病因后,再进行对症治疗。
老人腹泻除了药物治疗外,在饮食方面也要特别重视,老人要以清淡容易消化、半流质的食物为主。可以吃些小米粥、米汤,多喝开水,可以吃些苹果泥、土豆泥对止泻都有很大的帮助。还有老人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炸、油腻、生冷寒性等食品,禁止抽烟喝酒。
以上的全部内容,就是对老人腹泻吃什么药的相关介绍,文章中介绍治疗老人腹泻的药物,大家只能做为参考。老人发生腹泻后,需要到正规大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后,再对症治疗,使用的药物也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购买与使用。
对老人来说哪些药家中需常备
人老了,疾病自然会增多,血压高、痛风、心绞痛、皮肤瘙痒、腰腿痛……生起病来,老年人显得更为紧张和焦虑,这是因为他们身体的耐受性下降,对疾病的感受更为强烈。因而在老人家看来,“药就是命”。只要有不舒服,就忙着吃药。
感冒药、消炎药、止泻药、胃药……许多老人什么药都备上一份,以备不时之需。然而,囤药不仅造成浪费,还容易因为长期放置而导致药品过期,吃了过期药也会危及健康。
多数老人爱囤药
医生指出,老年人大多患有慢性病,体质衰弱,本着有备无患的心态,常常会去药店或医院买一些感冒药、消炎药、止痛药、降压药、降糖药等。据调查,90%以上有老人的家庭都有备药。通常这些药是整盒、整瓶买回来的,有时候一个月甚至几个月都用不上一次,这些药就一直存放在药箱里,甚至过期了也没开封。
调查还发现,由于药品外包装上印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的字体相对较小,很多老人很难看清楚,因而无法及时发现药品过期。服用过期的药物非但不能治病,还有可能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医生建议,除了自己每天必须服用的药物(像降压药、降糖药等)外,一些不常使用的药物不必大量囤在家里。现在小区里基本都有药店,有的甚至是24小时营业的,可以说用药也是“随手可得”的,在家中大量囤药实在没有必要。除了急救药以外,退烧药、止泻药、消炎药、抗过敏药,以及创可贴、碘酒等外用药,少量备用即可。
“分享”药物危害大
有的慢性病患者为了最大限度使用医保统筹,往往会一开就是一个月的药,家里的药越囤越多,有的老年人干脆就把自己的药分给同样有高血压的老伴吃。
医生提醒,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种类繁多,每种药物的降压机制各不相同,都有其适应症,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一定要先经医生做必要的检查,兼顾到患者的血压水平、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伴随的靶器官损害等情况,选择能有效降压、且能保护靶器官的药物,千万别以为“别人吃了好,我也能吃”。
另外,有一些人生病后,药没吃完,病已经痊愈了,剩下的药大多会存在家庭药箱里,以备家人“不时之需”。专家指出,药物不能随意分享,使用不当会给健康带来损害,尤其是成年人的药物不能随便给孩子吃。例如,感冒常用的喷鼻药水——麻黄素,成人用量是不能供小孩使用的。医生说起曾在门诊遇过一个病例,外婆用医生开的麻黄素喷鼻后,感冒鼻塞很快好了,于是把剩余的药存在家里,结果小外孙感冒鼻塞时,外婆想到这个药效果明显,就给小外孙用了。结果造成了小孩鼻黏膜的损害,引起了药物性鼻炎。
“救命药”需要常备
有老年人的家庭,最需要“备”的是急救药,例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方面的救命药都应该在家里储备一些。
有冠心病和心绞痛的老年人,应常备硝酸甘油、消心痛等急救药,并放在床头等伸手可得的地方。病情发作时,迅速取1片放在舌下含服。有哮喘的老人,则应备好预防哮喘急性发作的气管扩张气雾剂。
医生提醒,急救用药更要定期检查,过期的要及时处理并更新,还要检查药物的性状有没有发生变化。比如硝酸甘油,其挥发性强,若把该药放在过热、见光的地方,会使其分解失效。而该药一旦失效就不能再用,否则会误事。因此,在保存该药时应把它放在有色的玻璃瓶内,拧紧瓶盖,密闭保存。硝酸甘油的有效期一般为一年,但如果患者反复开盖取药,药物受温度、湿度和光线的影响,其有效期会缩短至3-6个月。因此,使用硝酸甘油时要注意其失效期,及时更换。
家庭药箱应定期检查
老中医提醒,在家里储备了药物,就应该定期检查。想知道药物是否发生变化,有几种简单的判断方法——
一看,看药物有无变色、破裂或出现霉斑;
二捏,看胶囊捏着是否有明显软化破裂;
三闻,栓剂、药片、胶丸等,闻一闻有无臭味或异味;
四触,糖衣片和胶囊剂,如果药品相互粘连,则不宜服用;
五摇,悬浊液、口服液、糖浆、眼药水、滴鼻剂等,摇一摇看是否有沉淀。
老人要常做足部自检
皮肤外观的检查足病变常常在皮肤上能表现出来。要先从足部皮肤颜色上判断,看看有没有红肿、水泡,有没有受到刺激而发红。如果鞋挤脚,大拇指的皮肤就会呈红色,不及时更换,脚就会受到压迫而破溃感染。
血液循环的检查足部很容易发生一些血管的病变,比如说,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人动脉发生栓塞。下肢发生动脉栓塞以后,脚的颜色就有改变,触摸时会感到两脚的温度不一样,也可能脚的颜色变成淡紫色,意味着血液循环不好。再用手压脚趾尖,健康人的趾尖用手压下去,甲床立即变白,放开后两三秒就恢复正常;如果颜色恢复很慢,就说明脚趾的血液循环不好。
脚的感觉检查用橡皮头铅笔的头擦脚内、外侧的皮肤,感觉是不是一致,也可以对比一下两只脚、手或其他部位的皮肤感觉。如果感觉有明显的差别,可能会有一些疾病,像老年人腰椎病变,也有可能压迫神经,引起足外侧皮肤感觉的减退。
平衡能力的检查闭上双眼,单脚站立,检测站立时间的长短。年龄比较大,身体条件不好的人不要做这种检测,因为这种检测容易摔倒。50岁左右且没有特殊疾病的人应该能站立10秒钟左右,50岁后应该站立7秒钟左右。
足弓的检查脚沾水后,踩到比较干燥的地方,看足印,如果脚底和地面接触的面积非常大,则是平足,老年人足弓塌陷常常表现为平足。足弓塌陷后会产生跟骨外翻。脚的内侧肌腱会受到过度的牵拉,就会产生肌腱的断裂,因此产生内踝下的疼痛,这是常见的一个问题,叫做“成人获得性扁平足”。
心肌缺血患者的家庭常备药物
1.诺迪康:为藏药(圣地红景天)。有改善心肌缺血,调节血脂、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胸痹患者。
2.麝香保心丸:由麝香、苏合香酯、牛黄、肉桂、蟾酥、冰片、人参提取物等组成。具有抑制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上升,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抑制动脉内膜增生,改善心肌缺血等作用,起效迅速,适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或用于预防或减轻心绞痛发作。
3.地奥心血康:由特有的药用植物中提取的甾体总皂甙精制而成。具有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营养血流量、降低血脂、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等作用。尤适用于胸闷为主的病人或气滞血瘀型胸痹患者。心动过缓者慎用。
4.心可舒:由丹参、葛根、三七、木香、山楂等组成。有改善心肌缺血和微循环、增强心肌收缩、改善心室舒张功能等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胸痹病人。
成人常备药
内服药物
1、安定——具有镇静、催眠等作用。失眠者可于睡前服用,但久服易成瘾。
2、晕海宁——患晕动病者乘车、船、飞机前半小时服用,能避免眩晕、呕吐等反应。
3、扑热息痛——可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神经痛与关节痛等。
4、阿司匹林——能退热、止痛、抗炎、抗风湿。其小剂量还可预防血栓。但对胃有刺激性,最好用其肠溶片。
5、咳必清——宜用于频繁干咳,但对痰多、粘稠者禁用。
6、必咳平——能使痰液变稀容易咳出,且可维持疗效7小时左右。
7、息斯敏——可用于过敏性鼻炎、结膜炎、风疹块等疾患,无嗜睡反应。但孕妇禁用。
8、六神丸——为消肿解毒药,可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痈疽疮疖等症,勿超量服用,以防中毒。
9、牛黄解毒片——可用于目赤、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齿龈炎和疖肿等症。
10、云南白药——有止血、祛瘀功效,既可用于外伤,又能治疗胃肠、子宫等内出血。孕妇忌用。
外用药物
1、红药水——可用作皮肤擦伤、割伤及小伤口、粘膜的消毒,但不可用于眼、口部及大面积伤口,以防中毒;也不能与碘酒同用。
2、紫药水——仅用于局部未破损的皮肤,有收敛作用,但严禁涂布于口腔及粘膜或开放性的伤口上,以免带来严重危害。
3、碘酒——可用于治疗疖子初起、皮肤擦伤、毒虫咬伤、无名肿毒等症。若已破损的皮肤及伤口粘膜不宜使用。
4、酒精——以75%浓度用于皮肤与体温表消毒,50%酒精涂擦皮肤,既可防治褥疮,也可作为高热病人的降温措施之一。
5、高锰酸钾——0.1%溶液可用于肛裂、痔疮、妇女外阴炎症等。勿用开水溶解,因易分解,溶液变褐紫色已失效。
6、风油精——能提神醒脑,可防治晕车、头痛及蚊叮虫咬等症。
7、绿药膏——可用于轻度烫伤、烧伤、冻伤及皮炎等症。
8、金霉素眼膏——可用于结膜炎、沙眼、麦粒肿,也可用于鼻粘膜肿痛等。
9、创可贴——有止血消炎作用,适用于切口整齐、表浅、较小的不需要缝合的割伤。
宝宝腹泻常备药
小儿抵抗力差极易引起感染性疾病如拉肚子,尤其是秋季腹泻传染性极强,很不容易治疗,病情拖延,极易引起小儿发育甚至因脱水出现生命危险。西安华仁医院为了广大小儿的圣体健康和发育提出了一些有关腹泻的简单家庭简单处理方式和家庭常备药。
引起腹泻的原因主要是感染,病毒性感染相对不好治,出现腹泻应密切观察小儿的大小便颜色、有无掺杂物、次数和量的多少。这对以后去医院做治疗提供相当重要的依据。
黄连素是一个常用于处理腹泻的中成药,对病毒有抑制作用,应详细向医师质询用法。
蒙脱石散可以吸走毒素和细菌且无毒副作用,只是口感不好,为治疗小儿腹泻的必备良药。
婴儿素又称小儿健脾散为中成药
紧记:应了解小儿的体重根据药品说明书算出给药量才会有效。
山药(中药店有)用麸皮炒黄捣成面加适量糖以微甜为度用开水冲成糊喂小儿能起到补充营养的作用小儿出现腹泻首先要做的是防止脱水可配制一些“特制”的水来为小儿补充,不能单纯的喝白开水,喝的多排的也多。配制如下:
口服补液盐(简称ORS液),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于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液体。 【ORS液配方】氯化钠(盐)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加水至1000毫升配制而成。 【适用】为小儿夏秋季节腹泻、呕吐、发热时口服补液的常用药。
说明:碳酸氢钠药店没有的话就用家里的碱面放一点点也可以。氯化钠可用食用盐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