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源性头痛怎么办
视源性头痛怎么办
(一)、一般性治疗
对于病程较短,疼痛较轻的患者,可采取休息、头颈部针灸、牵引、理疗同时配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一部分病人的病情可好转。但对按摩要慎重,许多病人经按摩后病情加重,有的还发生严重损伤。
(二)、颈椎旁病灶注射
在第2颈横突穿刺注射消炎镇痛药物,对多数颈源性头痛患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药液在横突间沟扩散可流到第1、3颈神经及周围软组织内,发挥消炎、镇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由于药液直接注入病灶区域,疗效较好。
操作方法:患者可取坐位或仰卧位,第2颈椎横突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距乳突下端1~2cm,坐位时相当于下颌角水平。先确认穿刺点作好标记,皮肤常规消毒,在穿刺点垂直进针,对于椎旁压痛明显者,每进针0.5~1cm注射2ml药液,针尖触及横突后回吸无血液及脑脊液流出,分次注射药液,并注意观察患者呼吸、意识改变。注药时患者常有向头部放散感,数分钟内疼痛减轻或消失,并觉患侧头部“轻松”。有枕部及头部压痛者,应同时进行压痛点注射治疗。
药物:笔者使用的药物为,2%利多卡因2.5ml+强地松龙15~25mg+来比林450mg+生理盐水至20ml。对有头颈部麻木感者,可加胞二磷胆碱250~500mg。每6~7天治疗一次。有效者应在4~6次治愈。如果不缓解,需查原因,行其它冶疗。
注意事项:第2颈椎横突的定位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且邻近有许多重要神经、血管,应由有经验的医进行治疗。椎动脉在第2颈椎向外侧转折后上行,椎动脉孔向处侧开口,进针时易刺入。在进针时要分段多次回吸,严防药物误入椎动脉,注药时应先注入少量试验量,观察无不良反应后再分次缓慢注射。注射过程中要反复询问患者的感受,以及时发现不良反应。有时药物向前流至颈上交感神经节出现一过性Horner's综合征,可增强疗效。操作中应严防药物误入蛛网膜下腔。
(三)、颈部硬膜外腔注射
经颈椎旁及头部压痛点注射治疗效果不佳者,多系病变位于椎管内,以椎间盘源性神经根炎多见,椎旁注射的药液无法到达病变部位。可选用颈部硬膜外腔注药法。对于单侧疼痛者,可在第2、3颈椎棘突间隙穿刺,将针口斜面转向患侧置管,也可在第5、6颈椎棘突间隙穿刺,向头侧置管注药治疗。
(四)、颈神经毁损治疗及手术治疗
经各种非手术治亦无效者,多有椎管内骨性异常改变卡压神经根,应考虑外科手术活疗。对有手术禁忌症,或手术危险性较大的患者,经患者同意,可采用颈神经乙醇阻滞,治疗应在X光透视引导下进行。还可采用射频热凝术毁损颈神经后支治疗。
头痛有哪些症状
一、引发的病情:
急性起病并有发热者常为感染性疾病所致,急剧的头痛,持续不减,并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而无发热者,提示颅内血管性疾病(如蛛网膜下隙出血),长期的反复发作头痛或搏动性头痛,多为血管性头痛(如偏头痛)或神经官能症,慢性进行性头痛并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呕吐,缓脉,视盘水肿)应注意颅内占位性病变,青壮年慢性头痛,但无颅内增高,常因焦急,情绪紧张而发生,多为肌收缩性头痛(或称肌紧张性头痛)。
二、头痛部位:
弄清头痛部位是单侧,双侧,前额或枕部,局部或弥漫,颅内或颅外,对病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偏头痛及丛集性头痛多在一侧,颅内病变的头痛常为深在性且较弥散,颅内深部病变的头痛部位不一定与病变部位相一致,但疼痛多向病灶同侧放射,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多在额部或整个头部,全身性或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头痛,多为全头部痛,蛛网膜下隙出血或脑脊髓膜炎除头痛外尚有颈痛,眼源性头痛为浅在性且局限于眼眶,前额或颞部,鼻源性或牙源性也多为浅表性疼痛。
三、头痛的程度与性质:
头痛的程度一般分轻,中,重,但与病情的轻重并无平行关系,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及脑膜刺激的疼痛最为剧烈,脑肿瘤的痛多中度或轻度,高血压性,血管性及发热性疾病的头痛,往往带搏动性,有时神经功能性头痛也颇剧烈,神经痛多呈电击样痛或刺痛,肌肉收缩性头痛多为重压感,紧箍感或钳夹样痛。
四、头痛发生的时间与持续时间:
某些头痛可发生在特定时间,如颅内占位病变往往清晨加剧,鼻窦炎的头痛也常发生于清晨或上午,丛集性头痛常在夜间发生,女性偏头痛常与月经期有关,脑肿瘤的头痛多为持续性,可有长短不等的缓解期。
五、加重,减轻或激发头痛的因素:
咳嗽,打喷嚏,摇头,俯身可使颅内高压性头痛,血管性头痛,颅内感染性头痛及脑肿瘤性头痛加剧,丛集性头痛在直立时可缓解,颈肌急性炎症所致的头痛可因颈部运动而加剧;慢性或职业性颈肌痉挛所致的头痛,可因活动,按摩颈肌而逐渐缓解,偏头痛应用麦角胺后可获缓解。
头痛有哪些常见的类型
1、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与大脑神经血管功能失调有关的慢性神经系统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以反复发作的中、重度头痛为特点。多表现为剧烈的搏动性头痛,伴有恶心和呕吐。
偏头痛的治疗包括发作期治疗和间歇期治疗两个方面。一旦出现发作表现,甚至先兆,就应及时服用止痛药物,如去痛片、百服宁或泰诺等。这些药物适用于轻、中度偏头痛发作。如上述药物效果不好或头痛较重时,可选用曲普坦类药物,国内目前使用的有舒马曲坦和佐米曲坦,这是治疗偏头痛发作的特效药物。
2、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是一种非遗传性、单侧性或双侧性头痛。疼痛可分布于患侧颈、枕、顶、颞和额部,间歇或连续发作,可有颈椎外伤史,有的可出现肩和上臂痛。其病因多为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神经压迫和伴随的局部无菌性炎症所致。
颈源性头痛早期多为枕部、耳后、耳下的不适感,以后转为闷胀或酸痛感,逐渐出现疼痛。疼痛部位可扩展到前额、颞部、顶部、颈部,寒冷、劳累、饮酒、情绪激动可诱发疼痛加重。部分患者伴有耳鸣、耳胀、眼部闷胀、颈部僵硬感。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神经阻滞和微创神经介入镇痛术。现今,尚无特别针对颈源性头痛的特效药物。神经阻滞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缓解、解除头痛,并且能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
如何警惕颈源性头痛
1.保持良好坐姿
一般采取自然端坐位,头部略微前倾,胸部保持挺直。使用椅背带腰部支撑的座椅,或者腰部后方垫一软枕使腰部保持轻度前屈姿势。
2. 桌椅高度适宜
如桌椅的高度不恰当,会使头部过度后仰或前屈,造成颈肩部肌肉劳损。双眼平视或者向下15-20度看电脑屏幕是比较适当的角度。
3.避免颈腰部长期处于一种姿势
稍感疲劳时便可离开座位行走,或每隔一个小时起身离开,做些简单的伸展体操,学会自我保健。具体的可以做颈部的缓慢前屈后伸、左右旋转,腰部可以做向前弯腰和向后伸展,以及缓慢左右旋转活动,3-5分钟即可以达到舒缓颈腰部肌肉的作用。
4.如果电脑放在侧方的,建议定期左右更换显示器的位置
这样可以避免颈腰椎长时间处于侧方扭曲状态。
如何认识小孩头痛的部位和时间
头痛是许多病孩子向父母述说比较多的症状,也经常是孩子到医院就诊的原因。那么如何认识小孩的头痛呢?这是父母非常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头痛。
首先是头痛的部位:一般因颅外的病变引起的头痛,多位于病灶附近,如眼源性、鼻源性和齿源性头痛。头颅深部病变或颅内有病变时,头痛部位与病变部位不一定符合,如小脑幕以上(是指小脑以上的部位)的病变疼痛多位于病变的同侧,以额部为多,并向颞部放散。小脑幕以下肿瘤时头痛多位于后枕部。颅内的感染或颅外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头痛,一般呈全头痛,具有弥散性,很少呈放散性。如果颈部剧烈疼痛而且伴有脖子发硬多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急性颈肌炎等。值得注意的是头痛的部位对病变定性与定位仅有参考价值。
第二点要注意的是头痛发生的时间及持续时间:头痛发生快,时间持续短者多为功能性疾病,例如血管性偏头痛。慢性持续性头痛以器质性病变引起者居多,如脑肿瘤、颅内压增高、硬膜下血肿,而且表现为持续性进展性头痛,这是由于夜间颅内压相对增高所致,这种表现在颅内占位病变尤为明显。鼻窦炎,如额窦炎或筛窦炎时由于炎性分泌物的蓄积,清晨头痛增重;三叉神经痛白天发生的较多。头痛的持续时间在诊断上也很重要。神经性头痛持续时间短,为数秒或数十秒,如三叉神经痛。头痛持续2-3小时左右或1-2天者是偏头痛的特点。持续数日者多见于耳源性、副鼻窦源性、齿源性头痛或腰椎穿刺后的头痛;神经官能性头痛可以成年累月连绵不断,常随情绪或体外因素而变化。持续进行性头痛是脑肿瘤、颅内压增高、硬膜下血肿的特点。
父母知道上述这些常识,对判断孩子的头痛的严重程度和大体属于哪类疾病多少会有一些帮助。
牙疼能引起头疼吗 牙疼引起头疼的特点
1.牙源性头痛多呈和牙痛同侧的偏侧头痛,性质多为跳痛跳痛消失后往往可有持续性头痛,可伴有局部胀热感、沉重感。
2.牙源性头痛多呈搏动性,且与脉搏一致,头痛程度与搏动振幅成正相关、可引起头痛的口腔病有严重龋齿(深龋)、牙髓炎、急性和慢性根尖周炎、牙周炎、牙周脓肿、牙龈炎、牙源性上颌窦炎等。
常见的头痛都有哪几类
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与大脑神经血管功能失调有关的慢性神经系统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以反复发作的中、重度头痛为特点。多表现为剧烈的搏动性头痛,伴有恶心和呕吐。
偏头痛的治疗包括发作期治疗和间歇期治疗两个方面。一旦出现发作表现,甚至先兆,就应及时服用止痛药物,如去痛片、百服宁或泰诺等。这些药物适用于轻、中度偏头痛发作。如上述药物效果不好或头痛较重时,可选用曲普坦类药物,国内目前使用的有舒马曲坦和佐米曲坦,这是治疗偏头痛发作的特效药物。
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是一种非遗传性、单侧性或双侧性头痛。疼痛可分布于患侧颈、枕、顶、颞和额部,间歇或连续发作,可有颈椎外伤史,有的可出现肩和上臂痛。其病因多为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神经压迫和伴随的局部无菌性炎症所致。
颈源性头痛早期多为枕部、耳后、耳下的不适感,以后转为闷胀或酸痛感,逐渐出现疼痛。疼痛部位可扩展到前额、颞部、顶部、颈部,寒冷、劳累、饮酒、情绪激动可诱发疼痛加重。部分患者伴有耳鸣、耳胀、眼部闷胀、颈部僵硬感。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神经阻滞和微创神经介入镇痛术。现今,尚无特别针对颈源性头痛的特效药物。神经阻滞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缓解、解除头痛,并且能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
对于头痛这种疾病,患者们应当适时的做下理疗,针灸,按摩等方面的物理治疗,不仅对身体各个部位的器官有所帮助,而且还能缓解头痛,从而起到治疗保健的效果。同时应该注意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对于彻夜未眠的头痛患者,可以结合“脚浴”疗法进行治疗。
引发头痛的原因有哪些
一、血管性头痛:
如偏头痛、丛集性头痛:
是一种发作性颅内血管收缩、局部血流减少,引起视觉症状,继而引起颅外动脉扩张,出现头痛。
偏头痛的诱发因素有——精神紧张、疲劳、气候变化、强光刺激、烈日照射、饥饿、食用酪胺含量高的食物(如巧克力、乳酪、柑桔)、饮酒,血管扩张饕物、口服避孕饕及利血平等。
二、紧张性头痛——又称肌收缩性头痛或神经性头痛,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头痛。以青年女性较多见。呈间断发作,常由紧张、焦虑、疲劳、书写、阅读姿势不正等因素,引起头面部或颈部肌肉持续收缩,而产生头痛。
三、良性功能性头痛
如原发性搏动性头痛;冷刺激性头痛;良性咳嗽性头痛;良性劳累性头痛;外部压迫性头痛;性活动头痛等。
四、中枢性头痛:
1、占位性头痛——由脑肿瘤、脑囊肿引起,头痛呈进行性加重,为剧烈钝痛,可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颅压增高症状。
2、感染性头痛——由结脑、病脑等各种脑炎、脑膜炎、蛛网膜炎所致,常有发热等感染症状。
3、脑血管病变性头痛——见于脑出血、梗塞、脑外伤、脑血管畸形、风湿性脑血管炎等。
五、颅神经痛
1、三叉神经痛——多见40岁以上,女性,为发作性,呈电击样疼痛,数十秒~数分钟,伴有面肌抽搐。
2、枕神经痛——为枕后风池部位呈电击样疼痛或刺痛。
六、五官科头痛
1、耳源性头痛——中耳炎、乳突炎;
2、齿源性——牙痛;鼻源性——鼻窦炎、鼻咽癌;
3、眼源性——屈光不正、青光眼。
七、 症状性头痛——如发热、感染、高血压等。
八、颈椎性头痛:由颈椎病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