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 观察瞳孔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 观察瞳孔

复苏有效时,可见瞳孔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如瞳孔由小变大、固定,则说明复苏无效。

心肺复苏法的五项注意事项

进行心肺复苏法的注意事项有以下五个:

(1)即吹气二次(单人)或一次(双人),胸外心脏按压15次(单人)或5次(双人),吹气与按压的次数过多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2)胸外按压的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脾、胃等内脏。按压的力量要适宜,过猛过大,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按压力过轻,形成的胸腔压力过小,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可单人或双人同时进行),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单人抢救15: 2,双人抢救15:2

(4)口对口的吹气不宜过大(不应超过1200毫升),吹入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病人气道是否通畅,胸腔是否被吹起。

(5)复苏的成功与终止。进行心肺复苏术后,病人瞳孔由大变小,对尤反应恢复,脑组织功能开始恢复(如病人挣扎、肌张力增强,有吞咽动作等),能自主呼吸,心跳恢复,紫绀消退等,可认为心肺复苏成功。若经过约30分钟的心肺复苏抢救,不出现上述复苏的表现,预示复苏失败。

若有脉搏,收缩压保持在60mmHz以上,瞳孔处于收缩状态,应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如病人深度意识不清,缺乏自主呼吸,瞳孔散大固定,表明脑死亡。心肺复苏持续一小时之后,心电活动不恢复,表示心脏死亡。患者出现尸斑时,可放弃心肺复苏抢救。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 复苏30分钟

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以上,仍无心搏及自主呼吸,现场又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可考虑终止复苏。

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具体怎么做 心肺复苏注意事项

一旦发现有人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必须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有以下注意事项:

第一个、发现病人心跳呼吸骤停,必须马上尽早进行心肺复苏。

第二个、心肺复苏的时候,一定要将患者平躺置于硬板床或者是地面上,一定要把体位准确放好。

第三个、心肺复苏的时候按压的部位一定要准确,要防止肋骨骨折、肝脾破裂、血气胸等并发症的产生。

心肺复苏的目的是什么 心肺复苏成功的指标

患者一旦心跳呼吸骤停,必须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成功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个、可扪及颈动脉、股动脉等大动脉的搏动。

第二个、患者恢复窦性心律,自主呼吸恢复。

第三个、患者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存在。

第四个、患者的皮肤颜色有紫绀变为红润,肢端变暖。

第五个、患者的意识程度逐渐变浅,甚至出现自主活动等等。

心肺复苏的效果的判断是什么

心肺复苏效果判断第一步,看瞳孔,瞳孔是否由大变小。第二步,看面色,复苏有效时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第三步,看颈动脉搏动,如果停止按压后出现了颈动脉搏动,说明患者心跳已经恢复,如果有条件按压时可测血压,在60/40毫米汞柱左右。第四步看神志。

卫生急救常识有哪些

1、正常人神志清晰、语言流利、行为活动自如。如果有人“不明白了”,呼吸、心跳存在,按压或针刺“人中”穴无反应,有可能是昏迷了,昏迷时间越长,病情相对越重;

2、正常成人的体温是36-37 ℃;

3、正常成人脉搏60-100次/分,均匀有力;

4、正常成人呼吸16-20次/分,一呼一吸时间均等;

5、正常成人血压界于140/90mmHg(18.6/12kpa)-90/60mmHg(12/8kpa)之间。

6、正常成人瞳孔直径2-4mm,等大正圆;

徒手心肺复苏术(CPR)

徒手心肺复苏术是一种抢救技术,它不是医护人员的专利,它是广大群众应该熟悉和掌握的一种急救术。

徒手心肺复苏术不需要任何医疗器械。徒手心肺复苏术主要应用于猝死的病人。首先判定病人是不是猝死,包括突然神志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自主呼吸停止,双侧瞳孔散大等等。

体位:病人仰卧于地上或木板上,头上不垫枕头及其他物品,这是心肺复苏术的正确体位,如果病人俯卧,应将其翻转为仰卧位,手法要轻柔,特别要注意头颈部,一定不能用力过大。如果病人躺在松软的床上,背部要垫上木板。

判断神志:呼叫无反应,手掐人中、合谷穴无反应、双侧瞳孔散大,可以断定患者神志丧失。

轻拍伤病者肩部(或面部),并在其耳边大声呼唤:“喂!你怎么啦?”以试其反应。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 什么是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

心肺复苏具体操作步骤 心肺复苏效果的判断

心肺复苏效果判断,第一,看瞳孔,瞳孔是否由大变小。第二,看面色,复苏有效时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第三,看颈动脉搏动,如果停止按压后出现了颈动脉搏动,说明患者心跳已经恢复,如果有条件按压时可测血压,在60/40毫米汞柱左右。第四看神志。

心肺复苏多久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1、按压次数。如果按压的次数不够或过多,会影响到心肺复苏的结果,从而导致心肺复苏失败。

2、按压力度。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如果按压的力度过猛,很容易造成胸骨的骨折,从而对被施救的人员造成气胸或血胸;而按压力度过轻,则会使胸腔压力过小,使得血液循环不能恢复正常。

3、人工呼吸。在进行人工呼吸时,吹气力度不宜过大过长,同时要注意病人的气管是否通畅,以免进行无用功。

4、心肺复苏的成功标志。心肺复苏成功时,被施救者的瞳孔会由大变小,并且有挣扎、吞咽等动作,能够进行一定的自主呼吸,心跳恢复正常,紫绀也会逐渐消退。

相关推荐

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注意事项及操作方法

现场心肺复苏术是乡镇助理医师考试临床实践技能的重要考点,主要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术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操作方法。 适应症: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 禁忌症: 1、胸壁开放性损伤; 2、肋骨骨折; 3、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 4、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 操作方法 心肺复苏(CRP)是一个连贯、系统的急救术,各个环节应紧密结合不间断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如下: 1、证实:迅速用各种方法刺激病人,确定是否意识丧失,心

心脏按压部位注意事项有哪些

1 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 (按压部位需正确 如部位太低 可能会损伤腹部脏器或引起胃内容物反流 过高 可伤及大血管 若部位不在中线 则可引起肋骨骨折 肋骨与肋骨软骨脱位等并发症) 2 按压部位要均匀适度 过轻则达不到效果 过重易造成损伤 3 按压姿势要正确 注意肘关节伸直 双肩位于双手的正上方 手指不应加压于被救助者胸部 在按压的空隙的放松期 操作者不加任何压力 但手掌不应离开胸壁 以免移位。 4 被救助者头部应适当放低 以避免按压时呕吐物反流至气管 也可防止因头部高于心脏水平而影响血流 5 心

脑震荡的急救措施

脑震荡发生后应迅速将伤者脱离危险的环境转移到安全地带,应当将伤者平卧,安静的休息不可坐起或者是站立,头部可以适当的冷敷,身上要注意保暖,对于那些神志不清的患者应当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神志瞳孔,有气道分泌物或呕吐的时候,应当及时清理,若患者已经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应当立马进行心肺复苏,经过上述的急救处理之后,下一步是将患者送往附近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心肺复苏的简介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1] 。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

心肺复苏心脏按压点 心肺复苏cab代表什么

心肺复苏是每个临床医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其中“C”是指有效循环,指的是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 “A” 指的是开放气道。 比如在抢救病人的时候,必须要开放气道,清除患者口腔异物,防止舌根后坠。 “B”指的是人工呼吸,心肺复苏不单纯要有胸外按压,还必须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或者说是气囊辅助通气。

记住这「四要四不要」能救命 第四个“不要”

心肺复苏。传说: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不是一定不能用,而是要先判断情况。这种急救方法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而急性心梗患者并非都会没了呼吸和心跳。 对于没有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人来说,心肺复苏反而会增加室速室颤的发生风险。一定要先判断患者意识是不是清楚、大动脉搏动有没有消失、呼吸还有没有等,然后再决定要不要进行心肺复苏。一旦患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到医护人员到达。

心脏骤停的缓解方法

心脏骤停为急性症状,无有有效缓解方法,必须紧急救治! 急救措施 心脏骤停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千万不要坐等救护车到来再送医院救治。要当机立断采取以下急救措施进行心肺复苏。 (1)胸外按压一手托病人颈后向上托,另一手按住病人前额向后稍推,使下颌上翘,头部后仰,有利于通气。做胸外心脏按压。让病人背垫一块硬板,同时做口对口人工呼吸。观察病人的瞳孔,若瞳孔缩小(是最灵敏、最有意义的生命征象),颜面、口唇转红润,说明抢救有效。 (2)针刺人中穴或手心的劳宫穴、足心涌泉穴,起到抢救作用。 (3)迅速掏出咽部呕吐物,以免

心肺复苏急救的方法

操作前准备 判断周围环境:保证复苏操作者、心脏骤停者、旁观者的环境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心肺复苏。 识别 1)判断意识:拍患者双侧肩部并呼唤患者,观察其是否有反应。 2)判断呼吸:施救者侧耳靠近患者鼻部,听是否有气流声,同时双眼观察胸廓是否有起伏。 3)检查脉搏:(仅限医务工作者)应不超过10秒钟。用食指中指指尖触及气管正中,向靠近抢救者一侧滑动2厘米,触及颈动脉,检查是否有搏动。 发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电击伤的急救与护理有哪些

(1)立即脱离电源。最好的办法是关闭电源、切断电路;如果难以关闭电源,应使用绝缘物体将伤者挑、推离开电源,救助者切不可徒手接触伤者。 (2)心肺复苏。脱离电源后,将伤者置仰卧位,开放气道,清除口腔异物。若伤者呼吸微弱、不规则甚至停止,可给予口对口人工呼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若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有心室纤颤者,立即除颤。 (3)心电监护。在电击过程中,由于电压、电流、频率的直接影响和组织损伤后产生的高钾血症及缺氧等因素,均可引起心肌损害和心律失常,因此必须进行心电监护。发现有心律失常和高钾血症,应

自主呼吸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心肺复苏持续半小时抢救仍无生命体征恢复迹象,医学上称为抢救无效,即可宣布临床死亡。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近日成功抢救了一名高龄孕妇自主呼吸心跳停止50分钟后“起死回生”病例,创造了一个生命奇迹。9日,该名患者返院接受全面身体评估,其各项数据正常。 几年前,5岁的孩子因车祸夭折,让来自湖南衡阳县的王女士一家悲痛不已。如今这位41岁“高龄”女士再次怀孕喜出望外时,却在怀孕33周突然出现剧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并伴有胸闷、气促,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重型急性胰腺炎,病情加重后在湘雅医院就诊时发现胎儿已死于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