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跳舞注意事项
老人跳舞注意事项
睡前两小时内不要跳剧烈舞蹈
如果有早睡习惯的大妈应该早点去跳广场舞,以便有充足的时间给身体做缓冲,否则容易造成入睡困难。
晚饭后不能立即起舞
很多人习惯在晚饭后马上出去跳舞,这样是不对的。跳舞前30分钟不宜吃大量食物,但也不能空腹。此外,跳舞前做热身,可以压腿、压跟键、压肩膀、简单弹跳等,5~10分钟即可,或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度。
不要穿硬底鞋、拖鞋、紧身裤
硬底鞋弹力差,地面反作用大,容易损伤小腿肌腱和关节组织。应穿宽松、吸汗的全棉衣裤,确保四肢气血畅通,以及鞋底柔软且合脚的气垫鞋、运动鞋。
选对舞蹈 避免时间过长或过于激烈
选择广场舞不要过于盲目,要弄清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合什么样的舞蹈,切忌盲目仿效。特别是老年人,最好测量一下血压和脉搏,即使是血压处于正常范围,也要避免街舞、迪斯科等难度较大或长达2小时以上的任何舞蹈。
选好地点 最好是草地或沙地
不少社区都有广场舞的固定训练场所,以就近参与为好,不必跨社区“长途跋涉”。但车道边灰尘和汽车尾气(含多种致癌物)多;路边或公园等处水泥或瓷砖地太坚硬,可能给关节带来一定损伤,不宜作为运动场所。最好选择视野开阔、空气清新的草地或松软的沙地,且要尽量避开风口。
跳舞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
广场舞以1小时为限,冬季应稍短些,以30分钟左右为宜。音乐的音量不要太大,太大的音量不仅影响他人,而且可能损伤自身的听力。
跳舞过程中,动作幅度别太大,广场舞避免突然的大幅度扭颈、转腰、转髋、下腰等动作,以防跌倒,或关节、肌肉损伤。如果呼吸不畅,应先休息片刻后再决定是否继续练习。一旦出现不适感,如腿部疲劳、眩晕、心慌等,应立即停止练习。
跳完舞后不应立刻回家
跳完舞后应做一些舒缓活动来放松。可以重复跳舞前的拉伸动作,并多做身体按摩,尤其是小腿,要从脚踝向大腿根按摩,双手合成圈,圈住小腿,将小腿肌肉向上提拉;在膝盖窝处用力按压几下;从膝盖一直按压至大腿根;在腹股沟处用手掌外侧稍用力按压即可。
老人跳舞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不宜到人多拥挤的地方跳应该选择空气流通、人员较少的舞场。
不宜跳过于剧烈的舞老年人心血管弹性较差,狂舞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呼吸加剧、心率加快、血压骤升,可诱发或加剧心血管疾病。
不要穿硬底鞋舞场地面平滑,老人穿硬底鞋跳舞容易滑倒,要当心扭伤或发生骨折。硬底鞋弹性差,地面反作用力也大,有损于小腿肌腱和关节组织。
不要饱腹起舞老年人消化机能差,饱腹跳舞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切忌酒后起舞酒能刺激大脑,使心跳加速、血管扩张,还会诱发心绞痛及脑血管意外。
病情不稳切勿跳舞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病情未得到控制时,跳舞易导致血压升高、发生心肌梗塞、猝死等意外。疝气、胃下垂、脱肛者可能因跳舞加剧症状;患有耳源性眩晕、颈椎综合征等头晕的老人,常易摔倒,严重者可发生骨折。
跳广场舞的细节讲究高血压患者更要注意
广场舞是老年人社交的一种方式也是健身的不错选择,但在选择跳广场舞也应注意身体是否适合,要把握住广场舞的一些要点,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健身的效果。跳广场舞的细节讲究如下:
由于舞蹈会给人带来愉快感,很容易掩盖身体不适,因此在选择时不能单凭感觉。已有数据表明,跳舞前不测血压,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几率会提高。因此,建议老人跳舞前,最好测量一下血压和脉搏。
哪怕是血压处于正常范围内(即收缩压低于140,舒张压低于90),街舞、迪斯科或长达2小时以上的任何舞蹈,也是老年朋友踩不得的“雷区”。因为老人心肺功能减弱,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阻力升高,过于剧烈的运动会加重心脏负担,造成供氧不足,尤其是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会导致心率和血压骤升,发生不测。
老人可以选择节拍小于每分钟100步的舞蹈,如扭秧歌、中快步舞、健身舞、芭蕾、现代舞、扇子舞等有氧、中等强度的舞蹈。在跳舞过程中,还要监控脉搏,最好在100—120次/分,切不可超过130次/分。
对于Ⅰ级高血压者(收缩压在149-159之间,舒张压在90-99之间),最好选择跳节拍在60—70步/分的狐步舞、慢三慢四等缓和的舞蹈。一旦血压“升级”到Ⅱ、Ⅲ级(收缩压高于160,舒张压高于100),就绝对要杜绝跳舞了。
除了据身体状况选择舞蹈外,以下三点尤其该注意:
动作幅度别太大。老年人运动系统肌肉萎缩,韧带弹性下降,关节活动不灵,因此应避免突然的大幅度扭颈、转腰、转髋、下腰等动作,以防跌倒,发生关节、肌肉损伤,甚至骨折。
“闻鸡起舞”要不得。很多老人习惯早起去公园跳舞。56岁的李大妈清晨和大家一起跳健身舞,突发脑出血,送医院抢救虽未丧命,但偏瘫了。因此冬天锻炼忌太早,建议等太阳出来后再跳舞。
跳15分钟要休息。跳之前要先做5—10分钟简单的拉伸肌肉和韧带的准备活动,遵循先慢后快原则;跳15分钟应休息几分钟,总时间控制在60分钟左右。“有些老人一跳就停不下来,超过2个小时就不好了”。
此外,老年人跳舞时最好穿运动鞋,硬底鞋容易滑倒。跳舞后不能随意脱衣,以防感冒并引发其他疾病。同时饭后应休息40分钟左右,再开始跳舞。
老年人跳什么舞比较适合
跳舞属于有益壮健的锻炼。但老年人跳舞要依据自己的生理特征,关注下面几个具体难点。
不合适跳过于猛烈的舞老年人心血管弹性较差,狂舞使交感神经程度高兴,变成呼吸加剧、心率提高、血压骤升,可致使或加剧心血管增生。
不能穿硬底鞋舞场地面平滑,老人穿硬底鞋跳舞很简单滑倒,要当心扭伤或病发骨折。硬底鞋弹性差,地面副作用力也大,有损于腿部肌腱以及枢纽机构。
不能饱腹起舞老年人吸收性能差,饱腹跳舞会波及吸收作用,变成胃肠道增生的病发。
切忌酒后起舞酒能激励脑袋,使心跳加快、血管扩大,还会致使心绞痛及脑血管无意中。
症状不稳禁勿跳舞心血管增生病人在症状未得到掌控时,跳舞易变成血压增高、病发心肌堵塞、猝死等无意中。疝气、胃下坠、脱肛者限度因跳舞加剧病情;患有耳源性眩晕、颈椎病等头疼的老人,常易摔倒,重要者可病发
跳舞之前一个小时最好吃一些含有高蛋白的食物,这样有更好的能量来活动,跳舞时候动作不要太快,跳舞如果感觉累的话可以休息会。老年人经常出来跳舞还能结交很多的朋友,这样也不会感觉生活无趣。
老人跳舞的好处
健美
广场舞的操练是在美妙悦耳的音乐旋律中,专心起舞,把细腻的激情注入舞姿中,并以美丽的舞姿展示自己的身手,塑造出各类美的姿态、美的造型,达到体育与艺术、健与美结合的意境,广场舞操练对形态、姿态、健康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经常加入排舞操练是一项很好的形体练习,提高人体的协调能力,健旺身体的各个部位的肌肉群,以及增添骨骼的骨密度,具有十分积极的健美浸染。
健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人的注重力是心理的一种暗示,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其注重力必然都集中优美的乐曲中,并沿着节奏将美和激情都抒发在舞姿上,因为注意力的转移,能使身体其他部门的机能获得调整和歇息,所以加入排舞这种活动,能消除严重的情感缓息竞争压力,操练者在美妙悦耳的音乐、美妙的舞姿中,能够消除烦恼净化心灵,从而达到最佳的心理状况。
健脑
记忆,随着年岁的增长,会慢慢地消退,在排舞的操练过程中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听力记忆和舞姿记忆,经过排舞操练以及对脑神经的不断刺激,来减缓记忆力减退的心理现象,达到精采的健脑效果。
健体
广场舞因经常进行排舞操练,心、脑和呼吸系统都能获得很好的磨炼,由于广场舞的特质,大家在跳舞的同时,呼出了二氧化碳,吸进的事清新的空气,所以对改善心肺功能,加速新陈代谢,促进消化等都有很好的改善,从而增进健康,延缓衰老,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老人跳舞有哪些注意事项
如今,钟情跳舞的中老年人越来越多,跳舞既锻炼身体,又愉悦精神。但是,中老年人跳舞要根据自身的生理特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老年人不宜跳过于激烈的舞。
老年人心血管弹性较差,过于剧烈易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呼吸加剧,心跳加快,血压骤升,可诱发或加剧心血管疾病。
②老年人不要饱腹起舞。
老年人消化机能差,饱腹跳舞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③老年人切忌酒后起舞。
酒能刺激大脑,使心跳加速、血管扩张,酒后起舞会诱发心绞痛及脑意外。
④老年人不宜到人多拥挤的地方跳舞。
应该选择空气流畅、人流较少的舞场。
⑤老年人跳舞后应注意保暖。
跳舞会使身体出汗,所以,老年人在早、晚跳舞时,不要穿太多的衣服,跳舞后应披上外衣,以防感冒,引发其他疾病。也不要喝冷饮,以免因低温的刺激引发呼吸道疾病。
⑥老年人不要穿硬底鞋。
舞场地面平滑,穿硬底鞋跳舞容易滑倒造成扭伤或发生骨折。同时,硬底鞋弹性差,地面反作用力大,对于腿肌腱和关节组织也有损害。
⑦老年人身体不舒服时切莫跳舞。
有的老年舞友,已经患了感冒,身体不舒服,还要坚持跳舞,误以为跳舞出汗,可以缓解感冒病情,其实,恰恰相反。患感冒后,应多喝水、多休息,这样才便于恢复健康。
老年人跳广场舞40分钟足够
老年人跳广场舞40分钟就够
每到傍晚,社区里、广场上、小区花园中都会准时响起悠扬的音乐声,一群老人随着音乐舞动。跳“广场舞”既养身又怡情,但如果老年朋友们盲目地“跟风”跳,就有可能得不偿失。
专家介绍,跳舞时心跳、血流加快,呼吸加深,还能促进其他器官的代谢。但是,很多老人觉得广场舞运动量小,多跳一会儿才有效果,因此跟着舞群从头跳到尾,算下来,有的甚至会跳上两个多小时。对此,专家认为,老人运动时间过长,会促使身体释放大量激素来分解蛋白,补充过度运动的能量需要,加快器官衰老。若超出心脏负荷能力,还会造成心脏功能衰退,反而有害身体健康。
建议锻炼总时间以不超过60分钟为宜,这60分钟要合理分配:跳之前要先做5—10分钟简单的拉伸肌肉和韧带的热身运动;最多跳40分钟,强度以脉搏120—140 次/分或轻度出汗为准;跳完后原地歇10分钟左右,可做些动作缓慢、放松的整理运动,不要直接回家,否则会影响大脑氧的补充和静脉血回流,使血压降低。此外,老年人跳广场舞,应尽量避免大幅度的扭颈、转腰、转髋等动作。跳舞时穿吸汗的棉质衣服,同时最好额外带件外套,以防出汗后受凉。
跳舞能治颈椎腰椎间盘突出吗
1、腰椎不好的人跳舞要谨慎
早上锻炼的晨练舞蹈要慎选因为很多老年人觉得在公园里,早上晨练对于康复是一件很有帮助的事情,但是如果不能够有针对性的选,那些踩着流行音乐的欢快的曲子和优雅的动作,可能会让一些腰椎不好的老人患病,所以还是要根据自身的状况来慎重选择的。跳舞本身是一件好事,希望更多的老人不要因为无知,让这件锻炼身体的好事,成为加重自己。
2、缓慢型舞蹈可以缓解腰椎间盘突出
缓慢型舞蹈更适合于老年人,例如慢三,慢四,或者老年舞等都是比较适合老年人健身活动,因为这些舞蹈多数是比较缓慢,而且音乐比较柔和,更重要的是这些舞蹈中有很多的倒步,倒行缓解椎间压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每天坚持倒着走,能够在治疗腰椎病方面起到神奇效果。
老人跳广场舞多久最好
跳舞加快器官代谢
跳舞时心跳、血流加快,呼吸加深,还能促进其他器官的代谢。但是,很多老人觉得广场舞运动量小,多跳一会儿才有效果,因此跟着舞群从头跳到尾,算下来,有的甚至会跳上两个多小时。
跳舞过久老得快
老人运动时间过长,会促使身体释放大量激素来分解蛋白,补充过度运动的能量需要,加快器官衰老。若超出心脏负荷能力,还会造成心脏功能衰退,反而有害身体健康。
60分钟合理分配
每次活动多长时间为好呢?建议锻炼总时间以不超过60分钟为宜,这60分钟要合理分配:跳之前要先做5—10分钟简单的拉伸肌肉和韧带的热身运动;最多跳40分钟,强度以脉搏120—140次/分或轻度出汗为准;跳完后原地歇10分钟左右,可做些动作缓慢、放松的整理运动,不要直接回家,否则会影响大脑氧的补充和静脉血回流,使血压降低。
小幅度适度最得宜
老年人跳广场舞,应尽量避免大幅度的扭颈、转腰、转髋等动作。跳舞时穿吸汗的棉质衣服,同时最好额外带件外套,以防出汗后受凉。
老人跳舞健康与美丽齐获益
提起舞蹈,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年轻、曼妙的身姿。其实,舞蹈不仅属于年轻人,也能给中老年人带来健康与活力……
跳舞,优雅健身
伴随着悠扬的歌声,婉转的旋律。舞蹈给观众带来优雅的视觉冲击,也给舞者本身带来健康与美丽、跳舞时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大,心输出量增加,血流加快,呼吸加深加快,对心肺系统是很好的锻炼,并可促进其他内脏器官和全身的代谢活动。多余的脂肪因体力活动而被消耗掉。肌肉却变得强健发达。因此。体重超标的肥胖者可借此减肥。而消瘦者可因此收获强壮。
皮影舞蹈动作前弓后倚,时而腾空跳跃,时而甩臂扭肩,是对皮影戏人物生硬、夸张动作的模仿。特点是颈、腰部伸屈活动范围大,上下肢关节、肌群进行有节奏的协调运动。这种舞蹈和其他舞蹈一样,不但可以锻炼关节和肌肉,还能帮助老年人保持和促进身体平衡和反应机能,从而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关节炎和肌肉萎缩等老年病,延缓身体退化进程。
跳舞特别讲究动作协调,通常有欢快、悠扬的音乐伴奏。活动节奏可急可缓,可紧可舒,时间可长可短。跳舞时精神放松,心情愉快,有益于身心健康,尤其适合老年人。同时。跳舞也是一种很好的交际活动,可以加强思想交流,增进发谊,结交新朋友。
跳舞保健,老年人得避开“雷区”
许多老年人出于保健目的而学习舞蹈,但由于生理因素,老年人在跳舞时要增强保护意识。
老年人运动系统肌肉萎缩,关节附近骨质增生,韧带弹性下降,关节活动不灵。神经系统反应迟钝,一旦跌倒,容易发生关节、肌肉损伤甚至骨折。因此,应注意循序渐进,科学训练,慢慢适应。
一般说,运动量适当的舞蹈,动作协调、有节律,微有出汗;结束后虽感疲劳,但可较快消除;晚间容易入睡,睡眠香甜,无失眠、多梦。若一开始跳舞即感到气喘,出汗较多;或感到肌肉持续酸痛,周身无力:或运动后食欲不振。睡眠失常,均提示运动量过大。须进行调整。也可在跳舞后效1分钟脉搏次数进行估算,当运动后心率在(220一年龄)×60%~85%范围内,表明运动量比较合理。
此外,老年人跳舞,应避免突然的大幅度扭颈、转腰、转髋等动作。地面不宜过于光滑。最好穿着运动鞋,特别不宜穿高跟、硬塑料底类的鞋子。因病服用巴比妥类、酚噻嗪类、安定、三环类抗抑郁药、降血压药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药物,或饮用药酒后,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平衡。不宜跳舞。
许多舞蹈都要求腰部转动灵活,若协调不好,或用力过猛,可引起腰部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撕裂损伤,导致局部肿胀、疼痛,皮肤出现青紫斑块,肌肉痉挛发硬,影响腰部伸屈、侧弯、旋转等活动。要预防腰扭伤,可在跳舞前做些准备活动,使全身肌肉协调,处于待命状态。一旦发生腰扭伤。应及时治疗、卧床休息。
跳跃,蹬腿等动作超过耐受能力,可致跟腱劳损,发生无菌性炎症。当动作不协调或用力过猛时,跟腱可被肌肉拉断,出现局部疼痛,皮下淤血、肿胀,足踝活动不灵,不能用力蹬地等症状。如怀疑跟腱断裂,应去医院仔细检查,争取尽早接上。
古人有”闻鸡起舞”的习惯。不少中老年朋友也喜欢清展跳舞。经过一夜睡眠,这时跳上一场舞,将全身筋骨活动开来,可使一天轻松。但要注意,不要眼睛一睁就开跳,不妨先喝一杯开水。
广告因为一夜睡眠未进食,尿液排泄,加上出汗、呼吸等不显性失水,致使身体缺少水分,血液黏稠度增高,循环阻力增大,影响心脑供血。这时喝一杯水,可迅速吸收,稀释黏稠血液,改替脏器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这样不但使皮肤看起来光亮,还可使精力倍增。
进食后,消化器官血液循环会加快。以帮助消化食物。此时立即跳舞,大量血液将改道流向运动器官,对食物消化吸收不利。一般来说,饭后休息40分钟左右再开始跳舞,较为适宜。
老年人跳舞的几个禁忌
由于舞蹈会给人带来愉快感,很容易掩盖身体不适,因此在选择时不能单凭感觉。已有数据表明,跳舞前不测血压,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几率会提高。因此,建议老人跳舞前,最好测量一下血压和脉搏。
周琴璐说,哪怕是血压处于正常范围内(即收缩压低于140,舒张压低于90),街舞、迪斯科或长达2小时以上的任何舞蹈,也是老年朋友踩不得的“雷区”。因为老人心肺功能减弱,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阻力升高,过于剧烈的运动会加重心脏负担,造成供氧不足,尤其是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会导致心率和血压骤升,发生不测。老人可以选择节拍小于每分钟100步的舞蹈,如扭秧歌、中快步舞、健身舞、芭蕾、现代舞、扇子舞等有氧、中等强度的舞蹈。在跳舞过程中,还要监控脉搏,最好在100—120次/分,切不可超过130次/分。
对于Ⅰ级高血压者(收缩压在149-159之间,舒张压在90-99之间),最好选择跳节拍在60—70步/分的狐步舞、慢三慢四等缓和的舞蹈。一旦血压“升级”到Ⅱ、Ⅲ级(收缩压高于160,舒张压高于100),就绝对要杜绝跳舞了。
除了据身体状况选择舞蹈外,周琴璐还提醒,以下三点尤其该注意:
动作幅度别太大。老年人运动系统肌肉萎缩,韧带弹性下降,关节活动不灵,因此应避免突然的大幅度扭颈、转腰、转髋、下腰等动作,以防跌倒,发生关节、肌肉损伤,甚至骨折。
“闻鸡起舞”要不得。很多老人习惯早起去公园跳舞。56岁的李大妈清晨和大家一起跳健身舞,突发脑出血,送医院抢救虽未丧命,但偏瘫了。因此冬天锻炼忌太早,建议等太阳出来后再跳舞。
跳15分钟要休息。跳之前要先做5—10分钟简单的拉伸肌肉和韧带的准备活动,遵循先慢后快原则;跳15分钟应休息几分钟,总时间控制在60分钟左右。“有些老人一跳就停不下来,超过2个小时就不好了”。
此外,老年人跳舞时最好穿运动鞋,硬底鞋容易滑倒。跳舞后不能随意脱衣,以防感冒并引发其他疾病。周琴璐还建议,饭后应休息40分钟左右,再开始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