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宝宝感冒赶走细菌最关键
预防宝宝感冒赶走细菌最关键
①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坚持户外活动的儿童患感冒的机会显著少于户外活动少的孩子。
②衣着要适当:衣服切勿骤增或骤减。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冻着,给孩子穿戴过厚过多,结果常适得其反,更容易感冒。
③要吃好早餐:吃好早餐,体内产生足够的热量可增加御寒能力。
④ 饭前、吃东西前一定要洗手:孩子吃食物之前,一定要先把手洗干净。大人给孩子食物吃,也不要赤手拿,严防经食物传播感冒。
⑤尽量保持室温相对恒定:室内温度变化大,可增加儿童患感冒的机会。
⑥着凉之后,采取措施:孩子着凉受寒之后,应该马上到暖室或炕上暖和一会儿,同时喝些热茶或热汤或牛奶,如能喝些姜汤则更好。
⑦家里有人感冒,立即隔离:家里有人感冒,应不准病人与孩子直接接触,特别是不能面对面坐着,也不可同床睡觉。
⑧托儿所有人感冒时,也应隔离:发现有孩子感冒,不能继续入托、入园。如发生较多的儿童感冒,应对孩子活动场所,进行必要的空气消毒,开窗换气、晒被褥。
⑨感冒多发或流行时少外出: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也不要到别人家串门,以防止传染。
⑩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慢性疾病:据研究,患有扁桃体炎、支气管炎、鼻炎等慢性上呼吸道炎症的儿童,比一般儿童更容易患感冒。
如何预防宝宝感冒
很多爸爸妈妈怕宝宝着凉,就会给孩子穿多点衣服。可是,宝宝玩耍后,经常会出汗,出汗后衣服潮湿,再遇到风吹,宝宝就容易出现真正的着凉。
所以,爸爸妈妈要适当给宝宝增减衣服,如果宝宝出汗要及时擦干,并且更换衣服。
判断宝宝穿得够不够,爸爸妈妈常常会摸手脚,如果感觉到宝宝的手脚冰凉,便担心宝宝是不是穿少了。
事实上,判断宝宝冷暖,摸手脚不靠谱,应该摸宝宝的后颈和背心。如果感觉皮肤温暖干燥,就表示宝宝穿得合适;如果潮湿有汗,就说明穿多了,要减衣服;如果感觉寒凉,就要加衣服。
这是因为,宝宝的血流分布集中在躯干、内脏,而四肢比较少,使得远离心脏的手、脚血液循环比较差,所以宝宝容易有手脚冷的现象。
不仅宝宝要勤洗手,照顾宝宝的爸爸妈妈也一样。
因为成人的抵抗力比较强,很多时候即使接触到了病菌也不会生病,但小宝宝就不一样了。
所以爸爸妈妈最好这样做:
外出回家后,要先洗手、换衣服、漱口后再接触宝宝。
尤其是在亲宝宝以前,最好先用淡盐水漱口,以及清洗鼻腔,避免将口、鼻内的病菌传给宝宝。
对于宝宝而言,就要做到吃饭前、外出后都要勤洗手,也不要让宝宝在抓完物体后把手再放进嘴里。
爸爸妈妈不要以为外面的环境不好,灰尘多,就把家里的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的,这种情况反而更容易生病。
医生说了,病菌是否导致生病,取决于病菌的浓度而不是种类。如果没有经常开窗通风,家里面的病菌的浓度就会远远高于室外,宝宝就容易生病。
宝宝的饮食要坚持均衡、多样化的原则,避免偏食、挑食。
有的爸爸妈妈认为,宝宝的早餐不用像中午和晚上那样隆重,简单就好,这种观点也是大错特错。宝宝要吃好早餐,才能提供足够的热量,可以给宝宝准备蛋黄等高营养、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食物。
多喝水有益于排出毒素,预防感冒。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后,爸爸妈妈要有意识的给他多喝一些水,培养宝宝爱喝水的习惯。
天气寒冷的时候,爸爸妈妈怕宝宝着凉,就大大减少了宝宝
户外活动的时间,其实这是错误的。
在宝宝健康的状态下,做好保暖措施,让宝宝去户外活动是提升宝宝适应环境能力的好时机。
一般建议1岁以下的宝宝,每天在无风天出来活动2-3次,每次10分钟左右。1岁以上的宝宝每天活动1小时左右,两岁以上的宝宝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左右,可以大大降低感冒的发生几率。
一起玩耍的小朋友或者家人感冒时,最好跟宝宝隔离开来。另外,如果宝宝有不舒服,即使症状不太明显,最好也要居家隔离,暂时不要外出游玩或者探亲访友,让宝宝安静地多休息。
室温的变化,要注意衣服的增减,避免让宝宝吸到二手烟,因为这些都有可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如果家里有大人得了感冒,最好避免和宝宝接触。
鼻涕浓稠、呈黄绿色(持续几天,伴随发烧)
目光呆滞,眼角总是有黄色眼屎
白天状态不错,夜里经常咳醒
没有鼻涕,咳嗽持续两周以上
持续难受,精神萎靡
虽说感冒可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毛病了,但有时候还真不能一扛到底,因为有时候会引发其他感染,比如心肌炎,丢了性命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所以该看医生的时候还是要去的!
食疗预防宝宝感冒
1、“阴虚”宝宝食谱
阴虚的宝宝一般偏瘦,睡觉多汗,容易心烦,易口渴、舌红、舌苔少。这类宝宝容易因汗多而着凉、感冒,建议食用“百合枸杞肉片粥”来滋补。
材料:百合20—30克、枸杞10克、猪肉碎和米适量。
做法:先将米煮成粥,然后放入百合、枸杞、猪肉碎丁一起煮至熟为止。
2、“气虚”宝宝食谱
气虚的宝宝一般偏胖、虚胖,有薄薄的舌苔、舌不红,这类宝宝因为体质虚弱,也容易感冒,适合的食谱是“山药猪肉粥”。
材料:山药20克(或生山药切片)、猪肉末和大米适量。
做法:先将大米煮成粥,将山药、猪肉末一起煮至熟为止。
对于已经感冒的宝宝来说,需要通过清淡、有营养的饮食来调理。
3、“寒性感冒”宝宝食谱
如果你的宝宝在感冒初期,有以下的症状:咳嗽、痰多且稀、鼻涕清稀、舌苔白白的、大便白而干、尿很多、不爱喝水,一般就是寒性感冒,多是因为寒性、着凉所致的感冒。这时,宝宝适合的食谱就是“葱白粳米粥。”
材料:葱白(葱的根部)5—6段,生姜6—7片、粳米适量。
做法:先将粳米煮成粥,同时将葱白放入粥中,快好时放入生姜煮5—10分钟后就可熄火。
4、“热性感冒宝宝”食谱
倘若宝宝在感冒初期的症状为:痰咳不出来、咽疼、爱喝水、有粘稠的鼻涕、舌头红色、舌苔变黄、脉搏也比平常快,一般是热性感冒。这时,你就需要给宝宝煮“薄荷牛蒡子粥”。
材料:薄荷6克、牛蒡子10克、粳米适量。
做法:先将牛蒡子单煮15分钟,取出牛蒡子,留下汁水备用。将梗米煮成粥,10分钟后放入薄荷,在粥快好时,放入牛蒡子汁水,煮5分钟即可。
5、“健康宝宝”防感冒食谱
玉屏风散
材料:西洋参或党参10克、白术10克、防风6克。
做法:将西洋参或党参、白术、防风用水煮开后,取汁水当茶喝。也可服用玉屏风口服液,此方可帮助宝宝有效预防感冒,提高免疫力。
宝宝细菌感染性腹泻及时补液很关键
小儿急性腹泻又称肠炎,好发于夏秋季,大多数急性腹泻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病儿每天的大便次数超过三次,大便呈稀水样,粘液样或脓血样,有时还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由于频繁腹泻和呕吐,病儿体内丢失了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因而可发生脱水。脱水时常表现为尿少,眼窝凹陷,哭无泪,皮肤干燥和体重下降,严重的出现嗜睡、烦躁等。年轻的家长看见孩子腹泻,往往不知所措,没有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以预防脱水。要知道,及时补充体液是治疗小儿腹泻的关键。
那么,如何给病儿补液呢?近年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世界各国推荐了一种口服补液盐(即ors),这是治疗急性腹泻脱水的一种有效药物。10多年来,在全世界广泛应用,效果显著,治疗脱水的有效率达95%以上。近年我国推广ors的同时,发现米汤电解质溶液与ors在治疗和预防小儿腹泻脱水上具有同等的效果。这种传统补液疗法方便简单,经济实惠,补
液的口味也不错,病儿乐意接受。常用的米汤电解质溶液有两种。第一种称优质ors,它是由炒米粉50克,氯化钠(食盐)3。5克,碳酸氢钠(小苏打)2。5克和氯化钾1。5克配制而成。如果没有氯化钾,可用菜水或萝卜汤代替,病儿服用前加温开水1000毫升。第二组称方便ors,由炒米粉25克,加水500毫升,煮沸7~10分钟,冷却后加食盐2克而成,也可以在煮大米饭时用滤过米汤500毫升加食盐2克。米汤电解质溶液与ors的根本不同点是前者用50克炒米分代替了后者配方中的20克葡萄糖。经测定50克大米粉含蛋白质4。35克,水解后产生35克葡萄糖,超过了ors中的20克葡萄糖所提供的营养物质。另外米汤为低渗性溶液,可减少发生渗透性腹泻的危险。所以,用米汤电解质溶液治脱水比ors更佳。米汤电解质溶液的具体用量是根据小儿脱水程度和体重来计算的。一般轻、中度脱水,每公斤体重应补充50~100毫升,开始时每次喝5~10毫升(相当于2~4小匙)为宜,每隔3~5分钟喂一次,少量每次口服可防止发生呕吐。倘若病儿发生呕吐,家长也不必紧张,应继续给病儿服用,力争在6~8小时内服完。以后根据腹泻程度继续服用,直到脱水完全纠正为止。预防小儿脱水,应于腹泻开始时不补充米汤电解质溶液,每公斤体重按 20~40毫升计算,在6~8小时内服完。一般而言,病儿在服用米汤电解质溶液期间不必禁食,但三餐中的进食量可适当减少,以减轻胃肠道负担;母乳喂养儿应继续哺乳或适当缩短哺乳时间。
在配制和给病儿服用米汤电解质溶液时,家长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要保证盛装米汤容器(瓶、杯、碗匙等),清洁卫生,最好煮沸后应用。
二、应用微火炒米粉,至米粉稍稍变黄碳化后煮成米汤即可,这样容易消化。
三、密切注意孩子的病情,如腹泻不止,尿少,眼眶凹陷,精神不佳,应立即去医院救治,以免耽误病情发生危险!
四、应用抗生素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秋季宝宝如何预防感冒
1、预防感冒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是勤洗手
有关研究表明,引发感冒的病毒有200多种,其中50%是鼻病毒,也是秋季传染率最高的病毒。它能在毛巾上存活1小时,在人手上存活70小时。宝宝一旦接触到沾染了病毒的物品,再不自觉地用手揉眼睛、摸鼻子便会感染感冒,潜伏期为1至4天。所以,一定要经常给宝宝洗手。
2、春捂秋冻,预防感冒穿衣多少是关键
天气由暖变冷,不要急于给孩子添加衣服。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加上后就不好减掉了,只能是越加越多。小宝宝穿衣,可遵循比大人多一件的原则,运动时注意及时穿脱衣物。
3、宝宝增强抵抗力第一课:耐寒锻炼
很多宝爸宝妈,惟恐宝宝冻着,天气一凉,就不让出屋。宝宝呼吸道长期不接受外界空气的刺激,得不到耐寒锻炼,等到春暖花开时节,或接触了感冒病人后,对病原菌抵抗力差,很容易患病。宝宝的房间也应该经常通风换气,保证空气的新鲜,避免细菌、病毒滋生。
4、提高免疫力,宝宝饮食要注意
宝爸宝妈们要多给宝宝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红柿、猕猴桃等,能帮助宝宝提高免疫力。可以给宝宝喝些鸡汤,鸡汤富含蛋白质,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放点大蒜效果更佳。此外,如果宝宝愿意,可以给TA吃些大葱,也可用葱白煎水喝,效果也很好。
春季室内不通风宝宝易扁桃体发炎
宝宝的身体健康可以说是不少的家长们十分的关注的,但是,对于一些疾病来说,往往是由一些比较好的预防的方法的,只要宝宝们做到了,就能有效的降低患病的风险。下面,小编将主要的为大家介绍宝宝扁桃体发炎的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扁桃体是人的免疫系统之一,扁桃体发炎属于身体抵抗“外敌”的免疫反应,这个“外敌”便是空气中的细菌或病毒。还有的患者因感冒、流感引发扁桃体发炎,而感冒、流感也是由细菌、病毒造成的。因而预防病毒、细菌感染繁殖,才是预防扁桃体发炎的关键,这些方法是老生常谈却常被家长忽视。
预防扁桃体发炎 一定在注意室内通风
不少家长以为,给孩子多穿点衣服关好门窗注意保暖,孩子就不会得感冒、流感。但细菌、病毒才是感冒、流感的罪魁祸首,孩子的衣服穿得适量,及时增减避免受凉即可,防呼吸道疾病,关键还在于减少细菌和病毒繁殖的机会。
一到春季,病毒、细菌容易繁殖,加上天冷很多人不愿打开门窗,长时间缩在家里不愿走出家门。其实,空气不流通会为病毒细菌提供繁殖、传播机会。一日一到二次开窗通风,就能让病毒和细菌繁殖的能力下降,达到降低患流感、甲流、扁桃体发炎发病的几率。
此外,让空气湿度维持在50%左右,也有利于控制病毒、细菌的繁殖。
家人的口沫、喷嚏、亲吻皆有可能成为病毒、细菌的传播源。建议家长们注意卫生,自己回到家要洗手,自己感冒了别亲吻宝宝,让宝宝勤洗手,特别吃东西前一定得洗手。抵抗力低的孩子少到人流量大,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逗留。
治疗扁桃体发炎输液疗效快 但危险系数最大
急性扁桃体炎以咽痛为主要症状,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症状。有些小朋友年纪太小不会表达,如果突然间食量减少,不愿讲话,抗拒吃饭,家长就要考虑孩子是否有咽喉方面的不适。
扁桃体发炎有的是病毒感染引发的,有的是细菌感染引发的,要根据表现症状决定治疗方法,不能一味吃消炎药。当患者症状轻微,咽喉只红不肿,可以通过清淡食物,多喝水就能让扁桃体康复。
国家发改委公布数据称,中国人每年人均输液8瓶,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在门诊中,存在家长要求打吊针现象。按医疗原则,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只有在孩子吐得厉害,昏迷,休克,严重腹泻脱水等需要补液的情况时才有必要打吊针。
与口服药物相比,输液的药量相对更大一些,而且不经过胃肠道吸收直接进入血液,效果可能更明显。但打吊针是用静脉输液的方式把药物直接输入血液,万一有药品不良反应,其危险度更高过感冒。
总而言之,小编建议家长们要养成宝宝的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适当的加强锻炼,提高宝宝身体的免疫了力。当然,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小编建议要及时的到正规的大医院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芥蓝哺乳可以吃吗
可以吃。
食用芥蓝对改善宝宝肠胃热重或因缺乏维生素C而引起的牙龈肿胀出血具有帮助治疗的功效,另外常吃芥蓝可以有效预防宝宝感冒。芥兰腰花所含的硒,足够孕妈咪两天的需要量,很适合哺乳期的妈妈食用。
宝宝鼻子不通气怎么推拿 印堂穴
感冒和上呼吸系统疾病。
位置:在宝宝额部,两眉头连线的中间。
按摩方法:手指指腹按压印堂穴的位置2-3分钟。
作用:明目通鼻,疏风清热,宁心安神。可增宝宝强鼻粘膜上皮细胞的增生能力;预防宝宝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
宝宝哮喘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如何预防宝宝哮喘
若宝宝感冒咳嗽久治不愈,就很容易会加重病情,由感冒咳嗽转为哮喘,因此家长们应该积极预防宝宝宝宝感冒以及呼吸道系统疾病的发生,增加对宝宝气道的护理。感冒不仅是诱发哮喘的重要原因,也会干扰宝宝哮喘的恢复。为预防宝宝感冒的发生,除了要给宝宝做好日常保暖措施外,还要尽量不带宝宝去人多密集的公众场所,以免感染某些细菌或病毒。
生活中有很多特殊的气味如烟、油漆味等都可能成为宝宝发生哮喘的致敏原,因此家长们也应该注意不要让宝宝接触到这些致敏物质。除此之外宝宝的饮食应清淡而富有营养,最好也不要给宝宝食用鱼、虾、蟹等这类容易引起宝宝发生过敏的食物。
宝宝坚持适宜的运动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及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这才是抵抗哮喘的王道。但是有哮喘的宝宝应该要避免进行激烈的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研究认为维生素A、C、E及硒、镁等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的作用,不仅可以补充宝宝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还可以增加身体免疫力,减轻或预防支气管痉挛,以免发生哮喘。如食用新鲜大白菜、西红柿、海带、花生、核桃、豆制品等。宝宝还应加强对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以满足炎症修复及营养补充,如瘦肉、鸡蛋等食物。因此要加强宝宝日常的营养摄入,这样有利于提高宝宝的免疫系统功能,对预防哮喘有利。
小孩感冒治疗误区
1、小孩感冒治疗误区之一感冒就赶紧吃上“消炎药”,可以预防肺炎
首先,所谓的“消炎药”并不是万能神药,大家通常所说的“消炎药”大多是抗菌药物,是针对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病原微生物导致感染性疾病治疗的一类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有一定的用药指征,随意用药可能导致过敏、腹泻、细菌耐药等不良后果,危害巨大。
2、小孩感冒治疗误区之孩子感冒捂捂汗好的快
许多人认为得了感冒出汗就会好得快,其实,这样做并不一定能减轻病情,尤其对于代谢旺盛的儿童来说,出汗过多,极易脱水,更会因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或引起并发症。
3、小孩感冒治疗误区之感冒后不赶紧吃药,会发展为肺炎
肺炎的初始症状通常也是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与感冒类似,所以许多家长认为肺炎就是由感冒引起的。
不排除有些儿童是在感冒后并发肺炎,但感冒是否发展为肺炎,更多的是由人的自身因素决定的,如早产、低体重、低龄、存在呼吸道畸形或心肺功能不全、存在先天免疫缺陷等的孩子可能更容易出现肺炎,与感冒后是不是大量吃药没有因果关系,感冒没有特效药,应做到对症治疗,适度用药,注意休息,多饮水,促进代谢排泄。
4、小孩感冒治疗误区之给宝宝吃大鱼大肉
有的妈妈认为感冒代表宝宝的抵抗力弱,应该多吃一些大鱼大肉补补身体,于是顿顿给孩子做大餐,这样的做法和想法也是不科学的。感冒后,孩子的身体机能本来就弱,如果再给孩子吃的太好,会加重消化道的负担,不仅不利于他们的恢复,还会留下不怎么愉快的进食经历。
5、小孩感冒治疗误区之给宝宝穿很多衣服
说到感冒,妈妈们想到的自然是宝宝着凉了,于是为了保暖,给他们加很多很多的衣服,其实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康复。感冒后穿太多,会阻碍宝宝的身体向外散发热量,很可能引发高热惊厥,让病情恶化。所以,护理感冒甚至是发热的宝宝时,应该适量的少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