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检查
痢疾检查
1.血常规
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2. 乙状结肠镜检查
乙状结肠镜检查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可发现直肠指检无法摸到的位置较高的肿块,同时对可疑病变取组织活检,明确性质。故乙状结肠镜检查可用于诊断,又可作为治疗仪器,对预防及早期发现直肠和乙状结肠癌有着重要的意义。
3.粪便红细胞
粪便红细胞检查是大便常规的一个项目,可以了解消化、吸收功能,协助诊断消化系统疾病。红细胞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肠道下段炎症或出血量可出现,如果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息肉、急性吸虫病等。粪便中新鲜红细胞为草黄色、稍有折光性的圆盘状。细菌性痢疾理红细胞少于白细胞,多分散存在且形态正常;阿米巴痢疾者红细胞多于白细胞,多成堆存在并有残碎现象。
小儿细菌性痢疾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在急性时,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增高,慢性时常有轻度贫血。
2.粪便检查
(1)粪便常规:外观黏液便及脓血便,镜下见较多红,白细胞,以及吞噬细胞。n(2)粪便培养:约70%以上可培养出致病菌,应在应用抗生素之前取粪便的脓血部分做培养,标本应新鲜,阳性者做药物敏感试验。n(3)粪便细菌抗原检测:采用荧光抗体染色法,免疫荧光表菌球法,乳胶凝集试验,协同凝集试验,PCR直接检测法等,是具有快速,敏感,简便的诊断方法。
3.乙状结肠镜检查
与钡剂灌肠X线检查,一般用于慢性菌痢。
痢疾的诊断标准
1、夏秋流行季节发病,发病前有不洁饮食史,或有接触菌痢患者史。
2、具有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下痢赤白粘冻或脓血,腹痛,里急后重等主症,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寒、发热等症。疫毒痢病情严重而病势凶险,以儿童为多见,急骤起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腹痛、腹泻尚未出现之时,即有高热神疲,四肢厥冷,面色青灰,呼吸浅表,神昏惊厥,而痢下、呕吐并不一定严重。
3、实验室检查大便中可见大量红细胞、脓细胞,并有巨噬细胞,或可从新鲜大便中发现有阿米巴滋养体、阿米巴包囊;大便或病变部位分泌物培养可有痢疾杆菌生长,或阿米巴培养阳性;钡剂灌肠X线检查及直肠、结肠镜检查,提示慢性痢疾、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结肠癌、直肠癌等改变。儿童在夏秋季节出现高热惊厥等症,而未排大便时,应清洁灌肠,取便送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
肛门瘙痒出血怎么检查 粪便检查
临床常规化验检查项目之一。通过此项检查可较直观地了解胃肠道一些病理现象,间接地判断消化道、胰腺、肝胆的功能状况
1.红细胞增多:肠道下段出血;阿米巴痢疾时红细胞多于白细胞,红细胞成堆并有残碎现象;细菌性痢疾时白细胞多于红细胞,红细胞可散在分布。
2.白细胞增多:肠炎、细菌性痢疾时增加明显,可见吞噬细胞;细菌性痢疾时白细胞增多甚至满视野并有成堆现象。
3.查到寄生虫卵可确定为肠道寄生虫感染。
痢疾的分类 中毒型痢疾
中毒型痢疾多见于2-7岁的儿童,常突然发病,开始时只有高热,体温可达40℃,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口唇指甲青紫,皮肤常出现花纹,呼吸浅而弱,可反复出现惊厥。多数孩子没有腹痛、腹泻和呕吐,少数孩子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无脓血。
痢疾后综合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痢疾后综合症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痢疾杆菌检测、腹部CT、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腹部平片、粪便显微镜检查、粪便脓液
一、检查
1、白细胞计数常升高,血沉增快,尿中可见白细胞、红细胞,但细菌培养阴性。
2、X线检查可见软组织肿胀,关节周围肥厚,局限性骨质疏松,慢性者显示广泛性新骨形成,关节腔狭窄。
以上是对于痢疾后综合症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痢疾后综合症应该如何鉴别诊断,痢疾后综合症易混淆疾病。
痢疾后综合症如何鉴别?:
一、鉴别
本病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二、风湿性关节炎;
三、直性脊柱炎。
痢疾分型 轻型痢疾
轻型痢疾是痢疾中最轻的一种,一般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4次,呈水样或糊状,无脓血,有时混和黏液,解便后腹痛缓解,多数不发热或只有低热。
注意:由于轻型痢疾的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大便常规
病初可正常,以后出现脓血黏液便,镜检有成堆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
2.大便培养
可分离出志贺菌属痢疾杆菌。
3.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多增高至(10~20)×10/L以上。中性粒细胞为主,并可见核左移。当有DIC时,血小板明显减少。
4.免疫学检测
目前已有应用荧光物质标记的痢疾杆菌特异性多价抗体来检测大便标本中的致病菌,方法各异,都较快速,但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5.特异性核酸检测
采用核酸杂交或PCR可直接检查粪便中的痢疾杆菌核酸,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