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酱油的分类

酱油的分类

主要从发酵方式进行分类。(另外还可以从无盐、低盐、高盐、固稀、温酿、消化等方式加以区别。)此处只以业内最普遍的习惯区分方法加以分类。

1.低盐固态工艺:相对高盐稀态工艺,低盐固态发酵采用相对低的盐含量,添加较大比例麸皮、部分稻壳和少量麦粉,形成不具流动性的固态酱醅,以粗盐封池的方式进行发酵,大约经过21天保温发酵即可成熟。提取酱油的方式为移池淋油或原池泡淋取油。

特点:发酵时间短,酱香浓,色泽深,氨基酸转化率较低。

2.浇淋工艺:以发酵池进行发酵,发酵池设假底,假底以下为滤出的酱汁,经过用泵抽取假底下酱汁于酱醅表面进行浇淋,实现均匀发酵的目的。是低盐固态酱油的改良工艺,之所以单独区分来讲,是因为他越来越有取代低盐固态酱油的趋势,并且因其较低盐固态工艺原料利用率高、风味好、改造投资小的优势而为多数生产企业所接受。

3.高盐稀态工艺:以豆粕和小麦为原料,经原料处理、豆粕高压蒸煮、小麦焙炒、混合制曲发酵、压榨取汁的一种发酵工艺。

从发酵过程又可分为“广式高盐稀态"和“日式高盐稀态”。

广式高盐与日式高盐的区别在于所采用的发酵方式不一样。广式高盐采用常温发酵,自然晒制,风味一般,颜色较好,但受发酵设备及天气影响较大。其中以香港传统酱园及海天为代表,多以生产上色酱油产品为主。日式高盐采用保温、密闭、低温发酵,发酵周期较长,颜色较淡,风味香浓,一般以制作生抽、味极鲜等较合适,在添加焦糖色素后的老抽产品不但颜色好,风味也很突出。

驴肉的吃法

一、沙锅驴肉 菜品分类 原炖 调味类型 咸鲜味

主料: 驴肉 300克 白菜 400克 冻豆腐 200克 配料: 韭菜花 15克 腐乳(红) 20克

调料: 盐 6克 料酒 6克 辣椒油 2克 大葱 15克 香菜 15克 口感 汤醇味厚,汤色奶白。 制作方法 1. 驴肉切片; 2. 白菜头切块;

3. 冻豆腐切条片,用开水焯一下; 4. 酱豆腐加开水研开调成腐乳汁; 5. 葱切末; 6. 香菜切末;

7. 取沙锅一只用白菜头、冻豆腐垫底,把切好的驴肉整齐地码成桥形, 加入奶汤,上火炖开;

8. 加入精盐、味精、料酒,转微火煮30分钟左右;

9. 韭菜花、酱豆腐汁、葱末、香菜末、辣椒油分装小碗内备用; 10. 沙锅端上桌,各料随沙锅上桌,吃时根据个人喜好调味。

二、芋头驴肉煲 菜品分类 原炖 调味类型 咸鲜味 主料: 驴肉 400克 配料: 芋头 200克

调料: 沙茶酱 20克 大蒜(白皮) 15克 大葱 25克 姜 25克 植物 油 15克 料酒 15克 淀粉(玉米) 5克 酱油 10克 盐 2克 味精 1克 口感 咸鲜味美。 制作方法 1. 驴肉切块;

2. 芋头剥净表皮,切成块; 3. 大蒜洗净;

4. 驴肉放入锅中,加入开水煮熟,捞出漂洗干净;

5. 锅中放油烧热,依次放入沙茶酱、蒜、驴肉、葱段、姜片,煸炒出 香味;

6. 烹入料酒、酱油,把驴肉等放入煲锅中,倒入开水,再加入精盐、 味精,改用小火慢煲;

7. 待肉熟烂时,放入芋头煲烂,用水淀粉勾芡即可。

酱油怎么挑选好坏质量 酱油分类及用途

老抽上色效果强于生抽,可用于需要上色的菜。增鲜酱油中鸡精和味精的成分添加较多,因此烹调时不建议再加入这些调味料。而对于凉拌酱油来说,使用凉拌酱油可以不必再费力切葱、姜、蒜等调料,快捷方便。可是凉拌酱油中只是添加入了有姜味和蒜味的香精,也因此它并不能起到蒜、姜的保健作用。而餐桌酱油既可生吃又可用于烹调。

淡的一类。草菇酱油、海鲜酱油等一般是加入相应的香精后鲜味物质,但并没有草菇或者海鲜的营养。

铁强化酱油则更适合儿童、成年女性以及孕妇等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的人群。薄盐酱油的盐含量较低,再痛的用量下,食盐的来量低,更适合需要控制“三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人群。

酱油的营养成分

说起酱油的营养成分,不由得不提的是酱油的最主要的制作原材料(大豆、小麦和食盐),因此,酱油最主要的营养成分有氨基酸、食盐、糖类、多种微量元素和有机酸。

营养成分1、食盐

酱油一般含食盐18克/100毫升左右,它赋予酱油咸味,补充了体内所失的盐分。

营养成分2、氨基酸

氨基酸含量的高低反映了酱油质量的优劣。氨基酸是蛋白质分解而来的产物,酱油中氨基酸有18种,它包括了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它们对人体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

营养成分3、糖类

淀粉质原料受淀粉酶作用,水解为糊精、双糖与单糖等物质,均具还原性,它是人体热能的重要来源,人体活动的热能60~70%由它供给,它是构成机体的一种重要物质,并参与细胞的许多细胞的许多生命过程。一些糖与蛋白质能合成糖蛋白,与脂肪形成糖脂,这些都是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质。

营养成分4、有机酸

酱油中所含的机酸包括乳酸、醋酸、琥珀酸、柠檬酸等多种有机酸,对增加酱油风味有着一定的影响,但过高的总酸能使酱油酸味突出、质量降低。此类有机酸具有成碱作用,可消除机体中过剩的酸,降低尿的酸度,减少尿酸在膀胱中形成结石的可能。

营养成分5、多种微量元素

酱油的成分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例如有钙、铁等。

酱油能生吃吗 酱油有生熟之分吗

有。

酱油一般是有生熟之分的,生的酱油是一种滋味浓郁的酱油,又叫做生抽,颜色多半为红褐色,老酱油是一种高度着色的酱油,又叫做老抽,是在生抽的基础上加入了糖浆继续熬制而成的,颜色多半为棕褐色。

机油分类

按粘度划分

在机油的外包装上,我们都经常会看到SAE和API。其中SAE是美国汽车工程协会的简称,API是美国石油协会的简称。SAE后边的标号标明机油的粘度值,而API后边的标号则标明机油的质量级别。

10W-40就是它的SAE标准粘度值,这个粘度值首先表示这个机油是多级机油,W代表WINTER冬天,W前面的数字是代表倾点温度,简单来说就是结冰点温度,数值越低越好。W后面的数字代表机油在100℃时的运动粘度,数值越高说明粘度越高。

四冲程机油

四冲程机油的粘度等级分类适用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的分类,及SAE分类

SAE润滑油粘度分类的冬季用油牌号分别为:0W、5W、10W、15W、20W、25W,符号W代表冬季,W前的数字越小,其低温粘度越小,低温流动性越好,适用的最低气温越低;

机油SAE润滑油粘度分类的夏季用油牌号分别为:20、30、40、50,数字越大,其粘度越大,适用的最高气温越高;

SAE润滑油粘度分类的冬夏通用油牌号分别为:5W/20、5W/30、5W/40、5W/50、10W/20、10W/30、10W/40、10W/50、15W/20、15W/30、15W/40、15W/50、20W/20、20W/30、20W/40、20W/50,代表冬用部分的数字越小(适用最低气温越低),代表夏季部分的数字越大(适用的最高气温越大),适用的气温范围越大

二冲程机油

二冲程机油的粘度等级分类适用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的分类,及SEA分类

二冲程汽油机油有二个粘度级别,即SAE20和SAE30,一般情况下选用SAE30,如果是分离润滑,寒区使用或超轻负荷二冲程发动机则使用SAE20

粘度级别的选择

发动机粘度级别的选用主要依据发动机说明书的推荐和使用环境温度的范围。

沙茶酱的分类

沙茶酱的品种有福建沙茶酱、潮汕沙茶酱和进口沙茶酱三大类。

福建

福建沙茶酱是用大剂量的油炸花生米末及适量去骨的油炸比目鱼干末和虾米末与蒜泥、香菜末、辣椒粉、芥末粉、五香粉、沙姜粉、芫荽粉、香木草粉用植物油煸炒起香,佐以白糖、精盐用文火慢炒半小时,至锅内不泛泡时离火待其自然冷却后装入坛内,可久藏1年至2年而不变质。福建沙茶酱香味自然浓郁,用以烹制爆炒溜蒸等海鲜菜品,口味鲜醇,因其特有的海鲜自然香味而深受港澳台食客的欢迎。

潮汕

潮汕沙茶酱是将油炸的花生米末,用熬熟的花生油与花生酱、芝麻酱调稀后,调以煸香的蒜泥、洋葱末、虾酱、豆瓣酱、辣椒粉、五香粉、芸香粉、草果粉、姜黄粉、香葱末、香菜籽末、芥末粉、虾米末、香叶末、丁香末、香茅末等香料,佐以白糖、生抽、椰汁、精盐、味精、辣椒油,用文火炒透取出,冷却后盛入洁净的坛子内,随用随取。潮汕沙茶酱的香味较福建沙茶酱更为浓郁,可做炒、火局、焖、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很多菜品。

进口

进口沙茶酱又称沙嗲酱(Sateysauce)。是盛行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的一种沙茶酱。它色泽为桔黄色,质地细腻,如膏脂,相当辛辣香咸,富有开胃消食之功效,调味特色突出,故传入潮州广大地区后,经历代厨师琢磨改良,只取其富含辛辣的特点,改用国内香料和主料制作,并音译印尼文“SATE”,称之为沙茶(潮州话读“茶”为“嗲”音)酱。

西餐酱汁的分类

番茄酱是大家很熟悉的一种酱汁,可用于炒意面、烩海鲜、烩肉菜类、披萨等。牛肉酱主要是和意面搭配食用。

香草酱用于炒意面、炒贝类海鲜、搭配鱼类菜肴食用。也可直接涂抹在面包上使用。

布朗酱汁是基础酱汁,用于制作红酒酱汁,黑胡椒酱汁,可用于烩菜和搭配肉类菜肴。

红酒汁、黑胡椒酱适用于牛排、羊排、猪排的配餐调味。

挞挞汁用于开胃解腻,可搭配炸鱼排、炸鸡排等油炸食物食用。

另外还有用于沙拉调味的酱汁:蛋黄酱、千岛酱、凯撒酱、法汁。

蛋黄酱是沙拉酱的基础酱汁,可衍生出千岛酱、凯撒酱和法汁等。纯白色的微咸微酸,一般是夹汉堡的,或者薯条蘸着吃的。当然,也能拌沙拉但是很少,通常用它拌含肉的沙拉等。

千岛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主要是有酸黄瓜、洋葱、熟蛋黄,加入番茄沙司、蛋黄酱、盐和胡椒粉搅拌而来。粉红色,微甜微酸,适合拌熏鸡肉块,蔬菜等东西。做鸡肉卷或者三文鱼玉米粒色拉也可以用的。

凯撒酱的用料中有大蒜、黑胡椒碎、鳀鱼柳,味咸适合做蔬菜沙拉。

法汁一般用于法式沙拉、土豆沙拉等菜肴,配料中有洋葱、大蒜、法式芥末、法香和黑胡椒碎。

酱油的分类

1、生抽和老抽区别

生抽=颜色较浅,酱味较浅,咸味较重,较鲜,多用于调味;

老抽=颜色较深,酱味浓郁,鲜味较低,故有加入草菇以提高其鲜味的草菇老抽等产品,一般用于给菜肴上色

2、酱油的分类

酱油主要分为酿造酱油、配制酱油两大类:

酿造酱油——以大豆、小麦为原料,经过微生物天然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

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

酿造酱油是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没有毒副作用、其酱香、醋香浓厚。而配置酱油有可能含有三氯丙醇(有毒副作用),虽然符合国家的标准的产品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可以安全食用,但还是建议大家购买酿造酱油。

3、酿造酱油又可分为生抽和老抽:

生抽——以优质黄豆和面粉为原料,经发酵成熟后提取而成。“色泽淡雅,酯香、酱香浓郁,味道鲜美。

老抽——是在生抽中加入焦糖,经过特别工艺制成的浓色酱油,适用于红烧肉、烧卤食品及烹调深色菜肴。色泽浓郁,具有醋香和酱香。

生抽,老抽二者最大的区别是老抽由于添加了焦糖而颜色浓,粘稠度较大;而生抽酱油盐度较低,颜色也较浅。如果做粤菜或者需要保持菜肴原味时可以选用生抽酱油;如果想做口味重的菜或需要上色的菜肴如红烧肉,最好选用老抽酱油。

各种酱油分别有什么特点

1.酿造酱油

酱油瓶上标注的酿造和配制的区别在于工艺的不同,“酿造”酱油是以大豆、小麦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天然发酵制成的,工艺结束后添加一些调味剂。

2.配制酱油

配制酱油是用50%以上的酿造酱油添加一些植物蛋白水解液和食品添加剂,含有对人体健康不利的致癌物氯丙醇,不适合长期使用。

3.生抽和老抽

“抽”指的是酱油在制作过程中发酵到成熟,最后抽油的那一步。酱油是北方人民多年的惯称,而“老抽”和“生抽”则是源自广东地区的习惯称呼。

4.白酱油

白酱油的重要特点,即有味无色,是西餐中常用的一种调料。适合烹调清淡菜肴。不过习惯了中式烹调的浓厚酱香,白酱油的使用可能会让人意犹未尽。

5.日式鱼生酱油

咸鲜清淡,可去除鱼肉的微腥,保持鱼肉的原味鲜甜。一般吃法是凉拌菜用,偏甜,酱油醇香浓郁、氨基酸态氮含量高,口味鲜,光亮澄清。

6.八珍生抽

适合请客吃饭时使用,可以让菜品凸现出富有层次的口感。

7.台湾酱油

台湾的酱油基本沿用日本的工艺,但是由于区域口味问题,台湾酱油一般会咸度较低,偏甜,浓度高甚至近于粘稠。

8.海带酱油

以海带为主要辅料,经过热溶配制而成。含有大量的碘元素,长期食用可预防大骨节病、高血压、结核病等。

9.草菇酱油

由大豆与草菇提取液一起进行微生物发酵制成。它虽不属于纯粹的大豆或小麦发酵制品,但具有草菇的鲜美和营养价值。

菜籽油分类

菜籽油分类

1、从制取工艺来分,可分为压榨菜籽油和浸出菜籽油。

2、从原料是否为转基因来分,可分为转基因菜籽油和非转基因菜籽油。

3、从脂肪酸组成的芥酸含量来分,可分为一般菜籽油和低芥酸菜籽油。

一般呈深黄色或棕色。菜籽油中含花生酸0.4-1.0%,油酸14-19%,亚油酸12-24%,芥酸31-55%,亚麻酸1-10%。从营养价值方面看,人体对菜籽油消化吸收率可高达99%,并且有利胆功能。在肝脏处于病理状态下,菜籽酮也能被人体正常代谢。另外,菜籽油中含有少量芥酸和芥子甙等物质,一般认为这些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不利。如能在食用时与富含有亚油酸的优良食用油配合食用,其营养价值将得到提高。

相关推荐

橄榄油的分类

橄榄油分三种 据专家介绍,橄榄油是油橄榄的“果汁”,地中海周边地区是油橄榄最合适的生长地。好的橄榄油一般是指“初榨油”,所谓的初榨,就是在低温状态下,用物理方法对橄榄进行压榨所得到的、纯度很高、酸度低于0.8%的油,油内没有任何的勾兑成分。油橄榄含油量在75%左右,初榨之后,还能榨出一些油,但此时的油酸度升高,纯度降低。 榨完油后的残渣,含有3%~4%左右的油,上世纪80年代,有人发明了用化学方法将这些油“浸取”出来的技术,这样获得的油,被称为“果渣油”,国外一般用来作工业用油,生产肥皂、化妆品等,但如果

蚝油和酱油有什么不同

1、蚝油:蚝油是以牡蛎为原料,经煮熟取汁浓缩,加辅料精制而成。蚝油味道鲜美、蚝香浓郁,黏稠适度,营养价值高,亦是配制蚝油鲜菇牛肉、蚝油青菜、蚝油粉面等传统粤菜的主要配料。 2、酱油酱油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所谓酿造酱油、所谓配制酱油,其不同名称有不同的含义。酿造酱油是指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而配制酱油是指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酿造酱油”不存在氯丙醇问题,只有“配制酱油”中才可能含有氯

菜籽油的分类

1、从制取工艺来分,可分为压榨菜籽油和浸出菜籽油。 2、从原料是否为转基因来分,可分为转基因菜籽油和非转基因菜籽油。 3、从脂肪酸组成的芥酸含量来分,可分为一般菜籽油和低芥酸菜籽油。 一般呈深黄色或棕色。菜籽油中含花生酸0.4-1.0%,油酸14-19%,亚油酸12-24%,芥酸31-55%,亚麻酸1-10%。从营养价值方面看,人体对菜籽油消化吸收率可高达99%,并且有利胆功能。在肝脏处于病理状态下,菜籽酮也能被人体正常代谢。不过菜籽油中缺少亚油酸等人体必需脂肪酸,且其中脂肪酸构成不平衡,所以营养价值比一

酱油是什么做的 酱油含有什么营养成分

酱油中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质还原糖,含有乳酸、醋酸、琥珀酸、柠檬酸等多种有机酸,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锌、钙、铁、锰等多种微量元素。

酱油有什么营养成分 酱油有什么好处呢

1、烹调食品时加入一定量的酱油,可增加食物的香味,并可使其色泽更加好看,从而增进食欲。 2、酱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大豆及其制品因富含硒等矿物质而有防癌的效果。 3、酱油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降低人体胆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并能减少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其效果与一杯红葡萄酒相当。

腌糖醋蒜的酱油用烧开吗

可以不用烧开。 酱油烧开的目的是为了杀菌消毒,以此来保证糖醋蒜在腌制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因为细菌生长而导致变质的现象。其实酱油可以不用烧开,因为大蒜和醋都具有非常好的杀菌效果,只要保证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不要沾染到油分和生水就行了。 当然,将酱油烧开也是没有任何害处的,只是增加了一个煮沸和放凉的步骤,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将酱油煮开。

酱油皮肤会变黑吗

酱油进肚,已非酱油 酱油,由大豆、小麦等发酵而成。它之所以黑,主要因其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天然的色素:类黑素。 类黑素在胃肠道中,就像其他食物一样,会被分解为糖、氨基酸等基本成分,才能被人体吸收。 所以,类黑素不可能黑溜溜地流进血液,更不可能直达皮肤,把皮肤“染”黑;而酱油分解出来的成分,也不会促进黑色素细胞的合成。

酱油是酸性还是碱性 酱油的主要成分

酱油是一大豆,小麦等原料,经过原料预处理,发酵,浸出等工艺后制成的调味品,营养丰富,主要营养成分包括多种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糖类物质和酸类物质,钙,铁等微量元素,酱油兼具营养与风味,是一种保健功效出众的调料。

酱油有什么营养成分

酱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用豆、麦、麸皮酿造,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营养极其丰富,主要营养成份包括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糖类、酸类等。氨基酸是酱油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有18种氨基酸,包括了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它们对人体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酱油能产生一种天然的防氧化成分,它有助于减少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功效;还原糖也是酱油的一种主要营养成份,是构成机体的一种重要物质,并参与细胞的许多细胞的许多生命过程;总酸也是酱油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包括乳酸、醋酸、琥珀酸、柠檬酸等多种有机酸,具

黄油的分类

黄油分为有盐和无盐两种。 无盐黄油冷藏的保质期三个月左右,主要是因为其不含防腐剂。 有盐黄油的保质期会长一些,大概5个月左右。 有时候我们会买分装的黄油,保质期会更短些。 有盐黄油里的盐会遮住黄油本身的甜味,而且不同黄油的盐分不同,因此使用有盐黄油总要改变烘焙配方,不免太过于麻烦。考虑到上面两点,烘焙还是选择无盐黄油比较好。 如果一定要选择有盐黄油,配方中的盐一定要调整。但对新手来讲,恐怕还有点复杂。 如何从外观上判断黄油的好坏? 好的黄油在室温下应该是密实平滑,没有气泡,没有鼓包,不粘,不易碎,无附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