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婴幼儿喂养常见误区

婴幼儿喂养常见误区

对于人工喂养的宝宝,妈妈一定要注意孩子食量,以及饮食的种类。稍微一个不小心,这些食物就可能给宝宝造成伤害,下面盘点婴幼儿喂养的3大误区。

果汁代替水果

有些父母图省事,经常买橙汁、果味露或桔子汁等制品冲给孩子喝,这种做法也不妥。因为新鲜水果不仅含有完善的营养成分,而且在孩子吃水果时,还可锻炼嘴 嚼肌或牙齿的功能,刺激唾液分泌,促进孩子的食欲,而各类果汁制品都是经过加工制成的,不仅会损失一些营养素,而且还要添加食用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剂, 婴幼儿长期过多地饮用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鸡蛋代替主食

有的年轻母亲为了使孩子长得健壮,几乎每餐都给孩子吃鸡蛋类食品,结果孩子出现消化不良性腹泻。因为婴幼儿胃肠道消化功能尚未成熟,各种消化酶分泌较少,过多地吃鸡蛋,会增加孩子胃肠负担,甚至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根据有关资料报告,婴儿最好只喂蛋黄,每天不超过1个,1至2岁的幼儿每天或隔天吃1 个鸡蛋,2岁以上的幼儿可每天吃1至2个鸡蛋。

葡萄糖代替白糖

只要婴幼儿食欲正常,就不会缺乏葡萄糖。这是因为,各种食物中的淀粉和所含的糖分,在体内均可转化为葡萄糖,所以不宜多用葡萄糖,更不可用它来代替白 糖。如果常用葡萄糖代替其他糖类,肠道中的双糖酶和消化酶就会失去作用,使胃肠懒惰起来,时间长了就会造成消化酶分泌功能低下,消化功能减退,影响婴幼儿 的生长发育。

小提示:人工喂养的孩子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另外切不可图方便给孩子食用不适合其年龄段的食物。

宝宝饮食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咀嚼过的食物易于消化吸收

有些家长认为,婴幼儿胃肠功能尚不成熟,给他们喂食咀嚼过的食物,更易于消化吸收。其实,这是一种不科学、不卫生的喂养方式。人体的口腔本身就是一个多菌的环境,给婴幼儿喂咀嚼过的食物,易将成人口腔中的细菌传给婴幼儿,从而引起感染。实际上,初生婴儿已具备较好的咀嚼和消化食物的能力,让宝宝自己咀嚼食物,不但可以促进其牙齿的生长,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咀嚼和吞咽的良好习惯。但要注意的是,应避免给宝宝喂食生硬、粗糙、油腻或过于刺激的食物。

误区二:人工喂养方便易行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妇女广泛参加各项社会工作,她们可能尚在哺乳期就不得不回到工作岗位上,因而不能按时按需给宝宝母乳喂养,加之目前市面上可供选择的乳制品、优质代乳品琳琅满目,许多家长可能就会过早地采取以人工喂养法代替母乳哺育。而实际情况是,过早地以人工喂养代替母乳喂养,并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

众所周知,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它不仅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并且含有多种免疫成分。因此,母乳喂养的婴儿患病率往往较低,而哺乳时的母婴直接接触,使婴儿患病也较容易被及时发现。

此外,母乳还有经济方便、温度适宜、不易过敏等优点。健康母亲的乳汁分泌量已可满足4~6个月以内宝宝对营养的需求,若过早地以人工喂养代替母乳,则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还会因所选代替品(如米糊、豆奶等)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而引起营养不良。

误区三:奶粉越浓,营养成分越多

在给新生宝宝喂食奶制品时,许多家长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 “奶粉越浓,营养成分越多,就越有利于宝宝生长发育”,于是,他们往往喜欢给宝宝喂食高浓度的奶粉。诚然,新生儿生长发育迅速,他们对能量及营养的需求特别高,但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注意到,新生儿胃肠发育尚不成熟,他们对能量及营养的耐受性亦相对较差。

奶粉配制过稀,固然易引起营养不良,但配制过浓了,则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肠胀气等问题出现,这同样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因此,我们强调配制奶粉时,应按照奶粉罐上的详细配制说明,选择适宜的浓度。

误区四:保健品有益健康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不少爱子心切的父母认为蜂乳、人参等是高级营养品,为了使孩子更健康,在每日吃饭、饮水时都给他们喝一些,有的甚至以此代替牛奶给宝宝吃。诚然,婴幼儿期营养充足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但上述补品均含有一定量的激素(如雌二醇,或能与雌二醇抗体交叉结合的雌激素样物质),其浓度相当于正常未发育儿童的8~34倍。

宝宝健康四大误区

误区一:吃得越多越健康

一次或多次超量喂食,造成婴儿胃肠道负担过重,以致食物在胃肠内消化吸收障碍,很容易引起过食性腹泻。

建议:婴儿喂养要注意总量摄入,更重要的是注意营养均衡。

误区二:过早停止母乳喂养

市面上可供选择的优质代乳品品种繁多。家长应该了解,再好的代乳品也达不到母乳中所含营养的比例标准。

建议:提倡母乳喂养4-6个月,母乳含有多种免疫成分,是宝宝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误区三:新鲜牛奶比奶粉好

新鲜牛奶因为含酪蛋白太高,挥发性脂肪酸多,易引起肠道过敏、消化不良。其实有些奶粉易引起大便干燥的主要原因是:奶粉中添加的棕榈油容易与肠道内钙质结合形成难以吸收的不溶性钙质,影响钙质吸收,造成排便困难。

建议:避免直接用鲜奶喂养。若担心宝宝喝奶粉上火可选用精制植物油的配方奶。

误区四:喂宝宝咀嚼过的食物

有些家长认为宝宝的肠胃功能还不成熟,因此以为给宝宝喂食咀嚼过的食物更易于消化吸收。

指正:人体口腔本身就是一个多菌的环境,给婴幼儿喂养咀嚼过的食物,易将成人口腔中的细菌传给婴幼儿。

教你读懂婴幼儿喂养

0-6个月,尽量纯母乳喂养,配方奶后备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口粮。母乳中含有婴儿生长所需的丰富营养,以及其他任何乳制品都难以完全提供的免疫因子,对增强宝宝抵抗力大有好处。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给婴儿纯母乳喂养到六个月大,期间不需要除了母乳以外的任何液体(水、果汁)等。

有的妈妈总担心自己的乳汁分泌不足,或者是乳汁营养不足,其实都是想太多。根据国际母乳会出版的《母乳喂养的女性艺术》可知,除非你自己患有极度营养不良,否则你的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绝对能满足你的宝宝所需。母乳制造过程有时甚至会剥夺母亲自身的营养,来保证母乳中的营养。

母乳不会因为过分抽取而干涸,宝宝吃得越多,乳房的泌乳量就会更多。反倒是哺乳频率降低,会导致乳汁分泌量的下降。因此小编提醒各位新手妈妈,一定要坚守阵地,不要轻易使用奶粉喂养,除非确实是身体问题无法哺喂母乳。

这一阶段的妈咪最好选购一款手动或电动吸奶器,帮助自己排空乳房,并促进乳房泌乳,同时储备足够的奶水量,确保自己不在宝宝身边时,宝宝也能继续享受母乳喂养。如果不清楚如何选购吸奶器的,可点击这里进行了解。

6-12个月,母乳或配方奶为主,辅食为辅

在宝宝6个月左右时就可以添加辅食了。辅食的添加原则为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流质但半流质再到固体。但需注意的是,辅食之所以叫做辅食,就是指它只能起辅助作用,宝宝的日常饮食还应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逐渐过渡。

给宝宝添加辅食要注意少盐、少糖,味道清淡,从单一食物开始添加,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喂两三天,然后再视情况继续喂养或更换辅食。通常宝宝的辅食第一口都是米粉,而且最好选择含铁量高的纯米粉,因为对于6个月的宝宝来说,此时从妈妈体内带出来的铁元素已经消耗殆尽了,亟需补充哦。

有条件的爸妈建议可选购些辅食小工具,如辅食研磨碗、辅食剪和辅食机等等。特别是一键式操作的辅食机,能够精确把控辅食的软硬度、粗细度,帮爸妈节省不少的时间和功夫,同时确保宝宝吃得健康安心,是现代家庭常用的育儿工具之一。

12个月以上,可食用成人食物,饮用牛乳

12个月是宝宝喂养的分水岭,这时期的宝宝消化与吸收能力实际上已与成人十分接近,即使是吃成人食物、喝全脂牛奶也完全没有问题。美国儿科医师协会就建议,12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喝全脂牛奶,因为这时宝宝的营养主要通过一日三餐来摄取,实在没必要继续喝昂贵的配方奶。

不过,我国则有不少专家认为“只要经济能力允许,最好让宝宝将配方奶喝到3周岁”,甚至“可以喝到7周岁”。其实说来说去还是钱的问题,毕竟喝奶又不是喝药,没什么副作用,您要是有钱,即使到80岁也没人敢拦啊。

其实,在小编看来,只要过了1周岁,宝宝喝牛乳或配方奶都是可以的,妈妈们只要根据自家经济条件和宝宝的生长状况,酌情判断挑选即可。不过,无论喝哪种奶,注意不要让宝宝每天喝太多,以免宝宝不愿意进餐,因小失大。

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专用安排

据了解,婴幼儿营养不良是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比较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在6-24个月辅食添加期间,营养不良及贫血患病率较高。因此,卫生部、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和WHO儿童卫生合作中心联合实施了“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改善项目”。

了解我省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及贫血患病率,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我省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降低贫血患病率。。

项目将通过专业培训、健康教育、营养素补充等措施,进一步改善婴幼儿喂养,合理添加辅食,保障婴幼儿营养,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提高健康水平。今后,我省将实施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婴幼儿喂养知识和适宜技术培训,农村地区培训对象为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人员。

城市地区为市、区、社区三级妇幼保健人员,覆盖率达到60%;开展健康教育和咨询,普及婴幼儿喂养知识,使育龄妇女和婴幼儿家长宣教覆盖率达到60%;看护人正确辅食添加知识知晓率达到 60%;正确辅食添加率达到50%;调查干预3500个家庭的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并为870个6-24个月婴幼儿免费发放营养包3个月,营养包含蛋白粉及多种维生素和铁、钙等微量营养素。

目前,该营养包已在试点使用,能促进婴幼儿发育,改善贫血等状况。5岁以下儿童的贫血患病率在原有基础上降低 30%;0-6个月母乳喂养率达到70%。

有了这一项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专用,就可以很好的帮助孩子改善营养合理的搭配,饮食保障,婴幼儿的营养健康和身体发育,这不仅仅对祖国的未来,多了一份希望,而且给每一位家长也是带来了一份安心。

婴幼儿喂养不宜

很多的新妈妈们对婴幼儿的喂养有点摸不着头脑,尤其对母乳不足的妈妈而言更是如此,他们常常以成人的看法来对待宝宝的每日多餐。以下几点由专家经验得来,新妈妈们切记婴幼儿喂养四不宜。

鸡蛋代替主食

鸡蛋所含蛋白质、脂肪、脂溶性维生素以及铁元素都较多,但也不可作为主食。因为宝宝胃肠功能差、消化酶少,易引起腹泻或维生素K缺乏,还可增加体内含氨物质,打乱氮平衡,损害肾脏。一般每天吃一个鸡蛋即够。

葡萄糖代替白糖

给宝宝一定量的白糖,可锻练消化功能,为以后进餐打下基础,但不宜以葡萄糖代替白糖。

水果代替蔬菜

将苹果和青菜比较,前者钙含量仅为后者的1/8,铁含量仅有1/10,胡萝卜素为1/25,而这些养分均是孩子发育(包括智力发育)的“黄金”物质。更不用说蔬菜尚有促进食物中蛋白质的吸收(可提高吸收率70%)等独特生理作用。水果、蔬菜两类食物只能互相补充,不可偏废,更不可互相取代。

软食代替硬食

孩子出世后4个月,颌骨与牙龈已发育到一定程度,足以咀嚼半固体食物。乳牙萌出后咀嚼能力进一步增强,此时相应增加食物硬度,让其多嚼,有利于牙齿、颌骨的正常发育。专家认为,高度的咀嚼功能是预防错牙和畸形牙最自然有效的方法之一。

新生儿喂养的常见误区

1、喂奶粉的孩子不用总喂水:有些妈妈们认为,奶粉是用水勾兑出来的产物,所以宝宝在喝奶粉的同时也补充了水分,所以额外喂水就变的多余起来。

正解:孩子还很小,所以新陈代谢非常旺盛,而水就是参与排泄很重要的一个元素。冲泡奶粉的水主要起到的是稀释作用,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补充水分功效,喂奶自然就不等同于补水,且有些奶粉容易导致上火,补水变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宝宝一天补充3-5次水是最佳的,最少也不能低于2次哦。

2、产后孩子饿可先喂奶粉:刚生下宝宝时,传统上讲究三个“早”,一早,产后半小时与妈妈要有肌肤接触,首次培养母子感情;二早,生产后的妈妈乳汁不是很丰富,需要在半小时内让宝宝吸允妈妈的乳头,刺激乳汁的分泌,也能为接下来的喂养做个好的铺垫;三早,吸允完妈妈的乳汁后,宝宝得到了初乳的保护,应该大量的补充奶水。

婴幼儿喂养别犯8种错误

罪状一:牛奶过浓过甜

牛奶浓度过高,除了会使婴儿的血压上升,导致抽筋外,还会引起宝宝便秘。而糖过多会影响锌的吸收,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导致宝宝食欲减退,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最显著的表现就是腹泻。

正确做法:

喂养婴儿的通常使用全脂奶粉,是新鲜牛奶经过预热杀菌、真空浓缩、喷雾干燥、出粉冷却等步骤加工而制成的。奶粉体积小,含水量低,便于运输、携带和保存。要把奶粉中的牛奶重新恢复,就要临时加水,恢复成原来的状态。那么怎样才能使加的水恰到好处呢?

按重量配制,4000克鲜牛奶可制得500克奶粉,因此,冲调时,就按1份奶粉加7倍重量的水即可调成牛奶。这种方法需称奶粉重量,具体操作麻烦,故不太实用。

按体积配制,由于奶粉的表观密度为0.5~0.6克/毫升,因此冲调时应按“奶粉:水=1:4”,即一平匙奶粉加4平匙水的比例冲调。

稀释—加糖—煮沸

牛乳含糖量低,所以往往还要加入5%左右的蔗糖,以提高其能量密度,最后将调配的奶粉煮沸,以消灭病菌。

另外,如果给新生儿吃全脂牛奶,则浓度太高不易消化,可按3份牛奶加1份水的比例冲淡。

罪状二:加服维生素代替蔬菜

蔬菜不仅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还含有宝宝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蔬菜含有大量的食物纤维,它能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牙齿清洁,有利于牙齿和牙龈的健康。

正确做法:

维生素不能代替蔬菜,蔬菜是消除宝宝便秘和龋齿的最佳食物。

煮蔬菜时爸妈们的注意事项:

先洗后切,将买回的新鲜蔬菜放在清水里浸泡20分钟左右,让农药充分溶解在水中,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或在淘米水中浸泡10分钟后,再反复用水冲洗干净。用大火快炒蔬菜,这样不仅色美味好,而且菜里的营养素损失得也最少。若在烧菜时加些醋,还很利于维生素的保存。菜汤中含有蔬菜的大约70%的维生素及矿物质,所以记住给宝贝既吃菜又要喝汤。注意不要给宝宝吃隔夜菜和未煮熟的蔬菜,以免影响宝宝的肠胃功能。

罪状三:吃蛋黄和菠菜才补血

鸡蛋中虽含有丰富的铁,但在肠道的吸收率却很低。菠菜中的铁含量也远低于豆类、韭菜、芹菜等,并易在肠道形成不好吸收的草酸铁。因此,只用蛋黄和菠菜补血并不够。

正确做法:

除了蛋黄和菠菜,还要多吃猪肝、鱼类、瘦猪肉、牛肉、羊肉、豆荚类、韭菜、芹菜、桃子、香蕉、核桃、红枣等在肠道容易吸收的富铁食物。提醒一点,肉类与蔬菜同吃,能明显提高铁的吸收率。

罪状四:认为糖对小宝贝没有好处

糖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恰当吃糖反会对身体有益,如洗热水澡前吃一点糖果,可防止头晕或虚脱;活动量大时,半小时前适量吃些糖可补充能量,保持精力充沛;饥饿疲劳时吃糖,会迅速纠正低血糖症状;餐前2小时吃些糖不仅不影响食欲,还可补充能量,利于生长发育。

正确做法:

可为小宝贝选择一些含糖零食,如红枣、葡萄干、果脯、水果、硬果及小包装的奶制品。它们既可满足小宝贝喜爱甜食的嗜好,又能补充热量,还可得到身体所需的其他营养素。

注意这些零食宝宝多吃有害:

爆米花:爆米花含铅量很高,铅进入人体会损害神经、消化系统和造血功能。儿童对铅解毒功能弱,常吃多吃爆米花极易发生慢性铅中毒,造成食欲下降、腹泻、烦躁、牙龈发紫等现象。

葵花籽:葵花籽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儿童吃多了会消耗体内大量的胆碱,影响肝细胞的功能,还能造成因“津亏”而引起上火。

羊肉串:烤羊肉串是很多小孩子的至爱,殊不知,羊肉在熏烤过程中会产生强致癌物。

巧克力:儿童食用巧克力过多,会使中枢神经处于异常兴奋状态,产生焦虑不安、心跳加快等症状,影响孩子的食欲。

果冻:大多数果冻不是用水果汁加糖制成的,而是用增稠剂、香精、酸味剂、着色剂、甜味剂配制而成,这些物质对人体没有什么营养价值,吃多或常吃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健康。

泡泡糖:泡泡糖中的增塑剂含有微毒,其代谢物苯酚也对人体有害。

另外,孩子吃零食尤其是瓜子、花生时,家长应避免孩子打闹、嬉笑,避免在走路、跑跳时吃,以免将零食吸入气管,引发危险。

罪状五:从不让小宝贝吃零食

儿童非常好动,整天活动消耗大量热能。因此,每天在正餐之外恰当补充一些零食,能更好地满足新陈代谢的需求。

正确做法:

宝贝吃零食要把握一个科学尺度。首先,吃零食时间要恰当,最好安排在两餐之间。其次,零食量要适度,不能影响正餐。另外,要选择清淡、易消化、有营养、不损害牙齿的小食品,不要太甜、太油腻。

我们的宝宝可以吃哪些零食?

1.奶制品。各种奶制品(如酸奶、纯牛奶、奶酷等)含有优质的蛋白质、脂肪、糖、钙等营养素,因此应保证孩子每天食用。酸奶、奶酪可作为下午的加餐,牛奶可早上和睡前食用。

2.水果。水果含有较多的糖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有机酸,经常吃水果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对幼儿生长发育是极为有益的。最好是每天饭后吃适量水果。对于4 个月以上,但又没长牙的孩子。可以用勺刮下香蕉、苹果等水果的果肉,喂给孩子吃。长牙的孩子就可以将水果切成小块,用勺舀着吃。2 岁以上的孩子可以给他洗净手,让他自己拿着吃。选择时要选用成熟的,没有腐败变质的水果,不成熟的水果含琥珀酸。琥珀酸能强烈刺激胃肠道,影响小儿的消化功能,腐败的水果能引起胃肠道炎症。

3.糕点。糕点(饼干、蛋糕、面包等)含蛋白质、脂肪、糖等、各式奶油花点还含有色素,香精附加剂,因此幼儿吃糕点可作为下午加餐,以补充热,而不能把糕点作为主食,让孩子随意食用。尤其是不能饭前吃。

罪状六:常给宝贝喝甜饮料

饮料固然是用水为原料制成的,但它绝不能代替白开水解渴。因为,这些酸酸甜甜的饮料中往往含有甜味剂、色素和香精,宝贝喝了非但不解渴,反而易有饱腹感,影响正常进食。

正确做法:

孩子最好的解渴饮料莫过于白开水。为了增加口味吸引宝宝,可在白开水里兑一些纯正果汁。

罪状七:维生素A补充得越多越好

虽然维生素A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它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过多服用会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婴儿每天服用5-10万国际单位维生素A时,在半年内就可能发生骨痛、脱发、厌食等慢性中毒表现。

正确做法:

服用维生素A一定要按医生的指导正确服用。补充维生素A最安全的方法,是尽量母乳喂养、按月龄添加辅食,并注意在饮食中提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罪状八:强制态度对待孩子“偏食”

小宝贝已对食物表示出喜厌,这就是最初的“偏食”。但这种现象不是真正的偏食。因为,小宝贝在这个月龄不喜欢吃的东西,很可能过一阵又爱吃了。

正确做法:

妈咪不要非常在意,以致采取强硬态度,应正确对待最初出现的“偏食”。不然,会在小宝贝的脑海中留下不良刺激,以后很难接受这种食物,导致真正的偏食。

母乳喂养常见误区

1.害怕肥胖

许多新妈妈因害怕身体走形而拒绝喂奶,但事实上,产后肥胖多是因为新妈妈进补不当造成的。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并不会造成妈妈身型变胖,因为宝宝吸吮会促进催产素的分泌和子宫的收缩,帮助消耗体内堆积的脂肪,反而有利于新妈妈恢复形体。

2.太劳累致奶水不足

宝宝天生拥有吸吮反射的能力,通常在出生后半小时内最为强烈。许多新妈妈生产过后太累而不愿意喂奶。其实许多新妈妈奶水不足的原因之一就是宝宝对乳房的刺激不足。建议新妈妈在生产后要尽快给宝宝喂奶。

3.怕疼痛

有些新妈妈害怕喂奶,喂奶时乳头的疼痛让有些新妈妈产生心理阴影,害怕甚至拒绝喂奶。然而事实上,之所以出现乳房疼痛、乳头皲裂这些现象是因为新妈妈没有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造成的。只要正确掌握喂养的姿势和方法,母乳喂养并不疼痛。

WHO的《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可以帮助妈妈们正确喂奶:

1. 有书面的母乳喂养政策,常规的传达到所有保健人员。

2. 对所有保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实施这一政策。

3. 要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

4. 帮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

5. 指导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需要与其宝宝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6. 除母乳外,禁止给宝宝吃任何食物及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7. 实行母婴同室,让宝宝和母亲一天24小时在一起。

8. 鼓励按需哺乳。

9.不要给母乳喂养的宝宝吸橡皮奶头,或使用奶头作为安慰物。

10.传达母乳喂养支持组织已建立的信息,并将出院母亲转给这些组织。

相关推荐

母乳喂养常见十个误区

生气时喂奶 生理学家的实验显示,人在生气时体内可产生毒素,此种毒素可使水变成紫色,且有沉淀。由此提示,妈妈切勿在生气时或刚生完气就喂奶,以免宝宝吸入带有“毒素“的奶汁而中毒,轻者生疮,重者生病。 运动后喂奶 人在运动中体内会产生乳酸,乳酸潴留于血液中使乳汁变味,宝宝不爱吃。据测试,一般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即可产生此状,故肩负喂奶重任的妈妈,只宜从事一些温和运动,运动结束后先休息一会再喂奶。 躺着喂奶 宝宝的胃呈水平位置,躺喂易导致宝宝吐奶。正确之举是妈妈取坐位或中坐位,将一只脚踩在小凳上,抱好宝宝,另一只手

宝宝喂养有哪些误区

生活中,还是有许多老人甚至新手爸爸妈妈不懂得科学喂养宝宝,采用老一辈的错误的喂养方式。以下就是常见的宝宝喂养有哪些误区。 宝宝喂养有哪些误区1.许多家长喜欢给宝宝穿—件又—件的毛衣,一条又一条的毛裤,宝宝穿得太多太紧,一是束缚孩子的活动;二是宝宝容易出汗,湿了以后在吹到风就会着凉,反而容易感冒。 宝宝喂养有哪些误区2.如果将宝宝短短的头颈塞的满满的,而宝宝流口水较多的话,被口水浸湿再干的衣领就会发硬,将宝宝颈部皮肤蹭破,发生感染。 宝宝喂养有哪些误区3.宝宝裤腰叠加在—起,会将宝宝柔软的肋骨压住,久而久之

喂养幼儿宝宝的几个误区

乳牙刚冒出来的时候,宝宝可能会因牙龈发炎而感到不舒服,有的宝宝在此阶段会特别容易哭闹、不好带;也有的宝宝开始长牙后会特别喜欢咬东西,此时父母要适时提供给他安全的啮齿玩具,以满足他此时口腔的需要。另外,爸爸妈妈还要注意:在宝宝长牙期间,以下的饮食误区可能会对“乳牙”不利哦。 有些母乳喂养的宝宝在8~9月之时还没有吃泥糊状食物的习惯,这一方面导致宝宝缺乏营养,另一方面会使宝宝因为缺乏咀嚼适应的刺激而导致咀嚼功能发育延缓,严重的会导致喂养困难,从而产生语言发育迟缓、认知能力低下、智商不健全的现象。所以我们鼓励妈

早产儿喂养常识大全

现在的生活条件比以前要远远高出不知道多少倍,儿童脾胃不好多半不是吃的少了,而是吃的太好了,可能是由于孩子在饮食方面不规律,正常的三餐吃的太少,平时的零食吃的太多导致的,这个时候儿童脾胃不好怎么调理成了一个大问题。早产宝宝吃什么奶好? 由于早产儿提前出生,他们的营养储备先天不足,而出生后又要快速生长,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另一方面,他们的胃肠道还未发育成熟,消化吸收能力差,所以早产的宝宝需要特别对待。那么吃什么奶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呢? 1.早产母乳:早产母乳的热卡密度67kcal/100 ml,但成分与足月母

新生儿奶粉冲泡误区

很多新手妈妈在帮宝宝冲泡奶粉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些误区,以下几点就是对这些误区的总结: 误区1:矿泉水含比自来水干净安全,用矿泉水冲牛奶,宝宝喝了更安全。 冲配方奶粉我们提倡用自来水。矿泉水冲牛奶易致婴儿便秘。 目前家庭用自来水都经过了科学的处理,质量符合标准,自来水煮沸后,放凉至40℃左右,再用来冲奶粉就可以了。纯净水失去了普通自来水的矿物元素,而人从水中对钙吸收率可以到90%以上,所以不宜用纯净水冲牛奶。而矿泉水由于本身矿物质含量比较多,且复杂。婴儿肠胃消化功能还不健全,磷酸盐、磷酸钙过多,会引发消化不良

怎么才能预防婴儿拉肚子

腹泻是常见的,许多人都不以为意,但是对于婴儿来说却是不能忽视的。由于婴儿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如果长期腹泻的话就会营养不良,致使婴儿身体虚弱。 在日常生活中,婴儿腹泻可分为肠道内感染、肠道外感染和非感染性腹泻三大类。 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婴儿经常发生肠道内感染,这是因为奶具不洁而导致的病从口入。这种腹泻物一般没有黏结、脓血和奇臭的症状,大便次数也较少。应及时检查大便常规,以帮助诊断。 怎么才能预防婴儿腹泻? 1、注意饮食卫生 对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及餐具、用具要定时消毒,不用时盖好,保持清洁卫生;给小儿吃的食物

宝宝经常腹泻七大误区

腹泻的护理误区 误区一:宝宝高烧急死人,拉稀跑肚小毛病 医学观察:父母可不要小瞧几泡稀,其中含有大量的电解质和水分,而电解质是维系人体血浆容量必不可少的,是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物质基础,水对人体的作用就更重要了,婴幼儿严重脱水可导致生命危险。相反,高烧是婴幼儿对抗疾病的一种机制,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可怕。 误区二:治疗腹泻,最重要的是吃药打针 医学观察:因为宝宝肠道环境受到侵害,药物并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惟一的治疗方法。口服补液、食物疗法、精心的饮食护理在腹泻病的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有些药物对

这样喂宝宝会营养不良

误区一:因噎废食不喂奶粉 误区:一个年轻母亲带着3个月大的女婴来体检,她对医生说,看了媒体关于“大头婴”的报道,她不敢再喂孩子奶粉,只好改喂米糊。 陈医生当即纠正了这位母亲的做法———这是因噎废食。无法提供母乳,应该以乳制品喂养婴儿。米糊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不足,没有奶粉的补充,婴儿的营养肯定跟不上。陈医生说,只要选择品质好的奶粉,奶粉喂养的婴儿可以和喝母乳的婴儿同样健康。 如何选购品质优良的奶粉?建议到专业的育婴指导机构接受专家的建议。 误区二:只喂母乳未添辅食 误区:对于一周岁以

牛奶喂养的常见误区

一、牛奶过浓 据测定,牛奶中的钠含量是人体的两倍,牛奶浓度越高含钠越多,易使婴儿血钠浓度升高,引起诸如便秘、血压上升甚至抽搐、昏迷等症状。长此以往会影响智力,故小宝宝吃牛奶需要稀释。 二、糖份过多 牛奶加糖,既可改善口感,又能纠正牛奶含糖低的缺陷,但不能加得过多。因为过甜会降低婴儿对奶中钙质的吸收,削弱牛奶的营养价值,一般按每100毫升鲜奶加糖5-8克即够。另外,勿加红塘,因红塘含有较多的草酸,草酸可干扰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白糖则无此弊端,可放心用之。 三、喂养过量 合理掌握喂养量也很重要,一般按每公斤体

怎么才能预防婴儿拉肚子

1、注意饮食卫生 对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及餐具、用具要定时消毒,不用时盖好,保持清洁卫生;给小儿吃的食物要保持新鲜,最好给小儿吃一顿做一顿,不要把食物储藏太长时间给小儿吃;不能给婴儿喝放置24小时以上的白开水,果汁要现做现吃。给小儿喝的饮料要在正规商店购买。 2、注意手卫生问题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应该充分注意手的卫生。父母在小儿喂食前一定要先把手洗干净,要给小儿勤洗手,保持小儿手的卫生。 3、提倡母乳喂养 婴儿出生至4个月时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母乳营养丰富,易被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能结合病原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