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常用驱肠虫药有哪些

常用驱肠虫药有哪些

肠虫清(阿苯达唑,10×200毫克,12.50元) 有片剂与胶囊剂各100毫克与200毫克。成人治蛔虫及蛲虫病时,每日400毫克1次服用。2岁以上小儿治单纯蛲虫、单纯轻度蛔虫感染时,各取2片(每片 100毫克)1次服用。成人治疗钩虫病、鞭虫病时,每次400毫克,一日2次,连服3日。12岁以下小儿用量减半。

有些病人服用后,可有轻度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口干等不良反应。凡对本品过敏者,孕妇、乳母及2岁以下小儿禁用。对急性病、蛋白尿、化脓性皮炎、癫痫等不宜应用。若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去医院治疗。

安乐士(甲苯达唑,6×100毫克,2.40元) 有片剂、胶囊剂、混悬剂可供选择。成人治疗蛔虫、蛲虫感染,可每日取200毫克1次服用。成人治疗钩虫、鞭虫感染,每次取200毫克,一日2次,疗程 3~4日。4岁以上儿童应用成人剂量,4岁以下者减半量应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特别是蛔虫感染较严重的病人服药后,可引起蛔虫游走,造成腹痛或吐蛔虫,甚至引起窒息,此时应立即就医。孕妇、乳母、未满2岁的幼儿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除习惯性便秘外,不需服泻药。

另有肠虫净片(复方甲基咪唑片),成人在驱蛔虫时,一日服2片;驱蛲虫时,每日服2片。混合感染每次1片,一日2次。

驱蛔灵(哌嗪,100毫升,2.80元) 又称枸橼酸哌嗪、磷酸哌嗪或六一宝塔糖,常有片剂与糖浆剂。主要用于治疗蛔虫病,但对蛔虫所致不完全性肠梗阻和早期胆道蛔虫病也有效,还可用于蛲虫感染。

成人治疗蛔虫病,常用枸橼酸哌嗪,量为3~3.5克(或糖浆剂19~22毫升)睡前1次服,连服2日。小儿每次按0.25克/千克体重(糖浆剂0.6~1毫升/千克体重),一日量不超过3克(糖浆剂不超过19毫升),连服2日。

孩子常用驱虫药

常用的驱虫西药 过去常用山道年驱虫,但其毒性较强,不宜在体内久留,常与泻药同用。由于对成虫仅有麻痹作用,对虫卵没有杀灭作用,排出体外后造成再传播,故目前已不用。 近年用的驱虫药苯咪唑类药有广谱的驱虫效果,它可干涉寄生虫体内代谢,从而影响其生存能力,并对虫卵发育成幼虫有抑制作用。给药后不需同时服用泻药,在服药后的2~4天可见到虫体排出。 目前常用的苯咪唑类有三种,即左旋咪唑(又称肠虫净)、甲苯咪唑(又称安乐士、驱虫康)、阿苯达唑(又称肠虫清)。以上三药虽然副作用不大,但也会引起恶心、呕吐及腹痛。近年发现个别病人服以上药后10~40天会出现精神神经方面的症状,如头晕、情感淡漠、头痛,甚至抽筋、瘫痪,称为脑炎综合征。因此有咪唑类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的小儿不宜服该药,而对其他药物有过敏的也要慎用。最好在医师指导下用药,不要自行购买服用。

常用的驱虫中药

1、使君子 是常用的中药驱虫药,所含的使君子酸钾对蛔虫有麻痹作用。由于味甜,小儿易接受。一般可炒香后嚼服,每天每岁1粒半,总量不超过20粒。要注意不能过量服,否则会引起呃逆、呕吐、眩晕等反应。

2、苦楝根皮 可麻痹蛔虫,效力比使君子更强,可单用煎汤服,也可制成糖浆服。小儿用量为6~12克。少数患者可引起头晕、恶心、腹痛、呕吐,甚至肝功能异常,所以对有肝脏疾病的患儿不宜应用。

3、槟榔 能杀灭多种肠道寄生虫,并有轻泻作用,使虫体易排出。与南瓜子一起应用,驱绦虫效果好。常用6~12克。服用后可能会腹泻、多汗。

4、贯众 对蛔虫、蛲虫有驱除作用,常与其他杀虫中药配合应用。除了驱虫外,还有清热解毒作用,可以治疗风热感冒和便血。常用10~12克。

5、雷丸 主要用于蛔虫和绦虫。所含有的雷丸素是驱虫的主要成分。因雷丸素不耐热,只能做成丸剂或散剂服用。每次3~6克,研粉吞服。

6、乌梅丸 以乌梅为主的多种中药组成,对阵阵腹痛伴有呕吐的胆道蛔虫症有效。每次10克,一日2次。

怎样防止宝宝得蛔虫病

消瘦腹痛原因应查清

要知道,这种做法并不科学。消瘦、挑食及腹痛的原因很多,“虫斑”是缺乏B族维生素所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医学上称为单纯糠疹。夜间磨牙,固然蛔虫分泌的毒素可诱发其发作,但精神紧张、缺钙、牙病等也可引起,因缺乏特殊性,故不可靠。

大便化验最可靠

那么该怎么做呢?正确的做法应该先到医院化验大便(大人带孩子大便去即可),确认是否有虫,然后再决定是否服用驱虫药。儿童不宜常用驱虫药,盲目服用驱虫药会影响孩子的健康,特别对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更应该慎用驱虫药。

药物对2岁下幼儿有害

你知道吗?大多数驱虫药服用后,需经肝脏分解代谢或经肾脏排泄。2岁以下的儿童,肝脏发育尚不完全,而大多数驱虫药中都含有影响肝功能的成分,服用后会造成孩子的肝功能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和厌食症。2岁以下儿童防治肠道寄生虫病的最好方法就是注意生活卫生,切断接触虫卵的来源。

小孩大便干燥拉不出来怎么办 喝蓖麻油辅助排便

当蓖麻油进入十二指肠后受脂肪分解酶的作用,可以皂化成蓖麻油酸钠和甘油,而蓖麻油酸钠对小肠有刺激性,使其肠道蠕动增强,小肠内容物激素向结肠推进,从而起到润肠通便、缓解肠燥便秘、消除由于便秘引起的肚子疼的作用。

建议做法:小孩大便干燥拉不出来时,一次性口服蓖麻油10-20毫升即可。

注意:在服用脂溶性驱肠虫药后不能喝蓖麻油。

金秋肠道驱虫六注意

1、目前的肠道驱虫药对肠道线虫效果较好,而对虫卵、幼虫的消灭不彻底。“漏网者”在1—3个月后又可发育为成虫。所以3个月或半年后再服一次驱虫药,即可消灭那些“漏网分子”,又可对再感染的寄生虫有驱虫作用。

2、少数蛔虫感染较严重的患者服驱虫药后可引起蛔虫游走,造成腹痛或口吐蛔虫,甚至可引起窒息,此时应及时向医师咨询。

3、空腹服药可增加药物与虫体的直接接触,增强疗效。

4、怀孕或哺乳妇女不宜使用驱虫药;2岁以下儿童禁用驱虫药。

5、肠虫清是一种广谱驱虫药,可用于单独或混合肠道寄生虫感染。该药之所以规定两岁以上的患者都需要服用两片剂量,是因为肠虫清在肠道吸收较少,不易在体内蓄积,口服后95%不吸收,24小时内由粪便排出。因此服用肠虫清,小儿不减量。

6、集体驱虫是清除传染源的较好方法,应提倡对中小学生进行集体服驱虫药,即对已感染者进行集体治疗,又对尚未感染的学生进行预防性服药。

蛔虫病怎么治

蛔虫病,一般服用蛔虫药即可治愈。

儿童得了蛔虫病后,家长只要给他们服用蛔虫药,就可以将蛔虫杀死或驱出体外。经过驱虫治疗,一般3-4个月后检查粪便中没有虫卵就治好了。服用蛔虫药最好禁食油类食物。现在的蛔虫药一般毒性较小,但吸收后仍有可能产生头痛、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

1、甲苯达唑,又称安乐士,是治疗蛔虫病的首选药物之一。它能直接抑制虫体,使虫体肌肉麻痹死亡,在杀灭幼虫、抑制虫卵发育也起作用。这种药对蛔虫的疗效比较高,而且也可以治疗其他线虫,比如钩虫、蛲虫的感染,排虫有效率约90%。副作用小,偶尔会有腹泻呕吐、头痛头昏、发热、皮疹等。

2、枸橼酸哌嗪,又称驱蛔灵,也是临产上安全有效的抵抗蛔虫和蛲虫的药物。它可以使虫体肌肉发生迟缓性麻痹,虫体不能吸附在肠壁而随粪便排出体外。这种药在麻痹前不兴奋虫体,所以也适用于并发症的儿童。但肝肾功能不良以及癫痫儿童禁用。在肠梗阻时,,为了避免引起虫体骚动,最好不用。毒性低,大量服用时偶尔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荨麻疹、震颤等。

3、左旋咪唑,广谱驱肠虫药,可以使虫体肌肉麻痹随粪便排出。这种药起效快,服药30分钟就可由肠道排泄,不会蓄积中毒,驱蛔虫效果达90%-100%,对钩虫、蛲虫也有效果。副作用轻微,比较常见的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等,偶尔有肝功损害、白细胞减少、皮疹等等,所以肝肾功能不良的儿童慎用。

4、丙硫咪唑,又称肠虫清,一种新型的广谱驱肠虫药。它可阻断虫体对多种营养和葡萄糖的吸收,使虫体因能量耗竭而逐渐死亡。可用于治疗蛔虫、蛲虫、鞭虫、钩虫、线虫等引起的单一或混合感染。不良反应较少,可有轻度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脱发等;并可发生骨髓抑制,影响白细胞生成。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蛔虫病其他并发症的治疗

如果儿童患有蛔虫病其他并发症,则需要对症治疗。

1、胆道蛔虫病,治疗原则是镇痛、解痉、驱虫、控制感染和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驱虫时最好选用虫体肌肉麻痹驱虫药。如果得不到缓解,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

2、蛔虫性肠梗阻,如果是不完全性肠梗阻,可以先禁食、胃肠减压、解痉、止痛、纠正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等儿童疼痛缓解后再驱虫治疗。如果是完全性肠梗阻,需要即时手术治疗。

3、蛔虫性阑尾炎或腹膜炎,一旦确诊,需要及早手术治疗。

小狗几个月翻肠子

幼犬在2~3月龄时,会有拉稀现象,俗称“翻肠子”。这与民间传说的“吃咸了”无关,是内寄生虫性肠炎。一般由蛔虫、钩虫、绦虫引起,也有球虫引起的。由于幼犬的肠腔细,蛔虫等寄生虫相对数量多。个体大,造成幼犬腹泻。消瘦,严重的甚至吐虫子。粪便中可发现虫卵。个别幼犬可引发小肠套叠,或者脱肛。你所看到的面条状的东西就是肠道寄生虫。 使用驱虫药可以将幼犬体内寄生虫驱杀。常用丙硫苯咪唑和左旋咪唑,口服,每5斤重吃1片,每天1次,连吃3天,对蛔虫、蛲虫和钩虫有效。甲苯咪唑对蛔虫、蛲虫、钩虫、鞭虫和线虫有效。复方甲苯咪唑(速效肠虫清)是甲苯咪唑与盐酸左旋咪唑配伍制成,顿服2片,但有的狗出现便血,原因不清。吡喹酮可以治疗绦虫感染,按每公斤体重口服10~20毫克,1次顿服即可。抗滴虫可以选择灭滴灵。磺胺药只能预防球虫感染,治疗球虫可用盐酸氨丙啉。

空腹和饭前有什么区别

空腹(清晨);驱肠虫药如驱虫灵,槟榔等,可使药物迅速入肠保持高浓度而且直接作用于虫体;盐类泻药,如硫酸镁等,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饭前(食前30分钟):收敛止泻药,有壁保护药、吸着药均应在饭前服;利胆药如硫酸镁、胆酸钠等,使药物通过胃时不致过分稀释而保证疗效;以消化系统刺激不大的肠道抗感染药宜在饭前服。一般空腹是说晨起后不吃东西就喝药 饭前是指每餐饭之前。空腹就是肚子里面基本是没有食物的。而饭前服用强调一个,先服药,后进食的顺序。空腹吃药,跟饭后吃药,都是医生叮嘱病人的一种吃药的方式。有些药是需要空腹吃,有些对胃刺激性药,需要饭后半小时后服下。一般来说没有特殊规定的药物空腹吃好,因为食物可以延缓药物吸收,所以一般尽量空腹吃。 但是对胃有刺激性或有胃病的人可以饭后吃药,像非甾体消炎药既布洛芬、APC 芬必得、消炎痛等。其他有特殊要求:比如降血糖药规定必须饭前30分吃,或饭后即吃或与第一口饭同时吃,抑制胃酸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要求饭前半小时。

慢性胆管炎有什么症状 如何预防慢性胆管炎

1.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感染发生,当炎症出现时,及时应用有效的抗菌素。

2.合理调配食谱,不宜过多食用含动物脂肪类食物,如肥肉和动物油等。

3.当有肠虫(主要为蛔虫)时,及时应用驱虫药物,用量要足,以防用药不足,蛔虫活跃易钻入胆道,造成阻塞引起胆囊炎。

蓖麻油有什么作用蓖麻油的功效与作用美容 蓖麻油禁忌

蓖麻油虽然有上述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与脂溶性驱肠虫药通用;孕妇忌服。

相关推荐

宝宝腹痛家庭护理妈妈常犯4错

错误一:乱按摩 宝宝腹痛时父母常常会习惯性的用手去按摩患儿的腹部,试图通过按摩来达到缓解腹痛的目的。但是,如果孩子的腹痛是由于腹腔内感染炎症、出血或梗阻引起的,腹部按摩只会使感染扩散,出血和梗阻加重。例如,肠套叠时被套入的肠子血液供应受阻引起腹痛。若盲目地进行按摩,可能会造成肠子套入部位加深而加重病情,时间一长甚至会使肠子发生坏死。 错误二:乱热敷 热敷的作用是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的吸收,缓解肌肉的痉挛,因此,些家长遇到小儿腹痛时,会想到采用热水袋敷腹部来止痛。其实,对胃肠道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穿孔

孕妇禁用药

妊娠期禁用药物: 西药: 1.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及含孕妇禁用成分的各种对乙酰氨基酚复方制剂;临产前三个月禁用阿司匹林与卡巴匹林钙。 2.抗过敏及抗眩晕药异丙嗪与临产前1~2周禁用;妊娠1~4个月禁用茶苯海明;妊娠初期3个月的妇女禁用色甘酸钠。 3.驱肠虫药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双羟萘酸噻嘧啶等。 4.感冒用药如双扑伪麻片、美酚伪麻片、扑尔伪麻片、美愈伪麻口服液等。 5.平喘药沙丁胺醇(舒喘灵、嗽必妥)。 6.维生素与矿物质类药物中,孕妇如摄取大量维生素A可能致胎儿畸形,如兔唇、脑积水

拉不出屎的紧急方法

常见的开塞露两种制剂,一种是甘油制剂,另一种是甘露醇、硫酸镁制剂。两种制剂成分不同,但原理基本一样,都是利用甘油或山梨醇的高浓度,即高渗作用,软化大便,刺激肠壁,反射性地引起排便反应,再加上其具润滑作用,能使大便容易排出。一般开塞露用过之后5-10分钟才会起效,但对于比较严重的便秘,则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起效,一般不会超过30分钟。 如果确定不是肠梗阻造成的拉不出屎,可以考虑喝蓖麻油。当蓖麻油进入十二指肠后受脂肪分解酶的作用,可以皂化成蓖麻油酸钠和甘油,而蓖麻油酸钠对小肠刺激性,使其肠道蠕动增强,小肠内

秋季儿童保健哪些关键点

孩子的营养健康是都很关注的,家长也是都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的,对于孩子的保健等也是都很关注的,孩子秋季的保健也是注意事项的,下面介绍下儿童秋季保健的三个要点。 强化营养 进入秋季后,人的消化功能自动调节到最佳水平,所以应强化营养供给,为孩子的生长加“油”。肉、蛋、奶等固不可少,蔬果也应增加,做到主食与副食、荤与素、粗与细、干与稀的合理搭配。 及时驱虫 虽然孩子一年四季均可遭受虫卵感染,但夏天机会最多。秋天服用驱虫药(如肠虫清等)可将其一网打尽,不留后患。 防范腹泻 轮状病毒常在秋季侵袭孩子的消化道而致腹泻

拉不出屎会死吗 拉不出屎怎么办

1、喝蓖麻油。蓖麻油具很好的通便润肠的作用,在拉不出屎的时候,可以应急使用这个方法通便。建议一次性口服蓖麻油10-20毫升即可,孕妇、月经期、腹部炎症患者禁用,在服用脂溶性驱肠虫药后也不能喝蓖麻油。 2、使用开塞露。对于小儿以及年老体弱的拉不出屎的人群,使用开塞露辅助排泄也是一个应急的选择。建议将开塞露吸入20毫升注射器内进行操作,可以避免开塞露粗糙坚硬的开口损伤直肠粘膜。 3、吃西梅干。拉不出屎还可以试试吃西梅干。西梅干的纤维含量很高,同时也含山梨醇。这种糖分可以松开粪便,自然地帮助缓解便秘。山梨醇

肛门瘙痒如何快速止痒 口服驱虫药物止痒

如果是小孩出现肛门瘙痒,但肛门周围没皮肤红肿的症状,怀疑是蛲虫或蛔虫引起的,建议小孩服用驱虫药物,便能够达到快速止痒的效果。 驱虫药物的使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盲目给小孩服用。

多大年龄的孩子适合用驱虫药

一般来说4岁以后适合用驱虫药。2岁以下小儿由于肝肾功能不完善,禁用驱虫药。常规驱虫药可在儿童4岁以后进行,因夏季生食蔬菜、水果感染几率最大,经过60 ~ 70天形成成虫定居肠道内,故秋季驱虫较适宜。

吃蛔虫药,蛔虫为什么打不下来

蛔虫是人体中最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肠道寄生虫。其发病率相当高,属于中医的“虫积”之一。由于吃入被虫卵污染过的食物所致病。应予及时打虫治疗,但是同样服驱虫药,的人能排出蛔虫,自然而愈,而的则打不下来,或者驱不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并不是肚子里没虫,而是驱虫不当,据分析以下几种原因。 一、药物选择不当。驱虫药物种类很多,疗效很不相同,服用驱虫药要选择肠道中蛔虫比较敏感的药物,才能收到良好效果。目前驱蛔疗效较高的药物驱蛔灵、驱虫净、抗虫灵等,而驱蛔灵对驱蛔虫疗效显著,驱虫净、抗虫灵具广泛的驱虫作用,尤

怎样才能效的除去肚肚里头的蛔虫呢

蛔虫,这是很常见的寄生虫病,但是如果驱虫不干净,也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最好的驱虫方法就是驱蛔虫药,只要按时按量按疗程治疗,一般都能驱虫干净。 但是注意不要自己滥用驱虫药,特别是小孩子,以免吃出问题来。

驱虫多久做一次 驱虫药危害哪些

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长要注意不能给孩子乱服用驱虫药,如果担心孩子体内虫,最好到医院做详细检查,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尽量选择毒副作用小的驱虫药,盲目用药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滥用驱虫药会加重孩子肝脏负担,甚至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因此家长要注意不能盲目给孩子乱用驱虫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合理的降价,并且用药期间要多喝些白开水,减少驱虫药的毒副作用。 乱用驱虫药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因此家长要注意避免给孩子乱用药,药物具毒副作用,药物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也会影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