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菜的有机栽培技术
青花菜的有机栽培技术
青花菜又名绿菜花、西兰花,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档蔬菜。
1.栽培地的选择:水源无污染、土层疏松富含有机质;土壤中六大金属不得超标,有机磷、有机氯残留不得检出。
2.有机肥料沤制和配制:易腐熟的肥料,如人畜禽粪便,直接堆在地面,外用泥土或塑料布密闭沤制;难腐熟的肥料,如杂草、蔬菜残体和玉米小麦秸秆,用沤肥池或微生物分解发酵腐熟,秸秆类需一年左右可彻底腐熟;饼类肥料,如豆饼、花生饼,粉碎后加水,用大缸或水泥池密封发酵,在青花菜生长期用作追肥。
有机肥料混配,动物肥与植物肥数量在1:1为好,施肥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做底肥。
3.青花菜品种:大丽和绿岭。亩用种量30克。
4.栽培季节与方式
在山东泰安,青花菜一年可两季栽培。1月中旬左右,利用温室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7月上中旬育苗,8月上中旬定植。
栽培方式:40厘米×50厘米。春季栽培,畦面覆盖地膜,加扣小拱棚等保温措施,效果明显。
白花菜栽培技术
保护地育苗
白花菜 早熟花菜6月下旬播种,苗龄不能超过35天。这阶段,上海地区气温高,雨水多,因此要采取保护地育苗。即塑料大棚顶膜覆盖,裙边揭除,有条件的裙边用防虫网,既通风避雨又可减轻虫害。
苗床要求:四周开好排水沟,前茬未种植甘蓝类作物,播种前7-10天,深翻晒白,使土壤充分熟化。
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厮肥100担,商品有机肥20担作面肥。
稀播:每亩播种量0.5公斤,作到稀而匀,不间苗。播种后用无纺布加遮阳网双层覆盖,保湿降温,每天傍晚浇点水,保持土壤湿润,保证3-4天齐苗。齐苗后应尽快揭除无纺布和遮阳网。
小搭秧:出苗后17-18天即可搭秧,密度4寸见方。搭秧的苗床也应做好备耕工作。畦面要平整,肥料要充足,沟系要畅通。搭秧应在下午4点以后进行。拔苗前应先浇透水,尽量少伤根,搭秧后立即再浇上搭根水,遮阳网覆盖,晚上揭除,第二天早上再浇水,盖上遮阳网,傍晚再浇水,揭除遮阳网,三天之内同样操作,浇水要均匀,保证活棵,活棵后可揭除遮阳网。
适时定植
1、大田备耕: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00担,加蔬菜专用肥100斤,或15﹡15﹡15复混肥150斤,畦宽二米,深沟高畦25—30米一条横沟,种植花菜沟系一定要畅通,雨停沟干。
2、定植:搭秧后16—17天即可定植,苗龄不能超过35天,最好掌握在30—33天。早花菜超秧龄严重影响花球质量和产量。2米畦面种四棵,株距45—1250px,移栽时应带土块,起苗前上午苗床浇透水,下午定植,定植后三天内,早上和傍晚都得浇一次水,促活棵。
管理养护
肥水管理
白花菜 根据越冬白花菜的生育特点,定植后采用前促、中稳、后攻的肥水管理方法。活棵后每亩施腐熟人畜粪肥500—-750公斤加尿素5-8公斤提苗,并松土中耕1-2次。10 月下旬逐行中耕壅土,控制肥料的使用,确保植株稳健生长,增强越冬阶段抗寒能力。当30%的植株出现直径1-2厘米大小的嫩花球,应重施结球肥,每亩施尿素15-20公斤、人畜粪肥1000-1250公斤,以后看苗补施肥1-2次,以满足结球期的肥水需求。白花菜对硼、钼等微量元素十分敏感,可每亩用硼砂 50克或钼酸铵10克配成水溶液施于定植穴内作基肥。
大田管理
中耕除草:定植后,因多次浇水,畦面板结,应及时松土,使畦面疏松,有利发棵。以后在封行前再进行1-2次松土。
追肥:花菜需肥量大,定植活棵后应追肥一次,促发棵。现蕾初期,即花球分化新叶交心时应施一次重肥,每亩施15复混肥20公斤,以后视花菜长势可在小蕾期再施一次复合肥。
病虫防治
花菜软腐病、黑腐病、霜霉病为主要病害,高温高湿发病严重,虫害主要有蚜虫、菜青虫,小菜蛾和甘蓝夜蛾等多种虫害,菜农应及时做好防治工作,特别是苗期虫害,一定要消灭。
及时采收:早花菜成熟期短,气温高,应及时采收。
菊花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扦插育苗地有水源以浇灌方便,栽植地选地势高燥处。视土地原有肥力酌施基肥、耕翻耙乎后作成宽1—1.2米、高25—30厘米的高畦,畦间距30厘米。
繁殖方法
分根法:菊花采收后,选健壮的植株,割除残茎,用马粪或土杂肥覆盖保暖越冬,使根芽翌春早发。翌春3—4月当新苗萌发后,扒开覆盖的粪土并加速生长。4月下旬至5月上旬,苗高20厘米左右时,将其全部挖出,按新苗分株。在畦上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挖深10厘米左右的穴,每穴植入分株苗1—2棵,覆土压实。
扦插法:选留种的母株及覆盖越冬法与分根法同。4月下旬苗高15—20厘米时,沿地面将其割下,从中选10厘米以上长的粗壮苗,摘除最下部2—3片叶,按行株距7×7厘米扦插于扦插育苗床。遮阴保湿,20天左右可生出新根,扦插后有2片新叶长出时,即可移栽,移栽方法与分根法栽植相同。
臭花菜的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白花菜对土壤要求严格,宜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2-3年未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旱地或水田的砂质土或壤土,不宜选择冷水田或低湿地栽培。播种前要深耕施足基肥,施腐熟的猪牛栏肥11.25-15吨/平方小时。土地平整后作厢,厢宽1.0-1.5米,沟宽约33.3厘米,深约10厘米,厢面平整,耙细,土壤湿度以手捏成团、落地能散为宜。[4]
定苗间苗
出苗后6-8天、苗高3.3厘米左右、2-3片真叶时,为促进幼苗早发蔸,用0.5%尿素加4%蔗糖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1-2次。3-4片真叶时应及时间苗定苗,株距20厘米为宜。[4]
施肥
采取平衡施肥原则,要求增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少施化肥。分期适时追肥,追肥以氮肥为主,生长前期追肥2-3次,一般定植后10-15天浇1次提苗肥,施稀水粪15吨/平方小时,以后每隔5-10天浇施腐熟稀水粪15.0-22.5吨/平方小时或尿素120-150千克平方小时,当植株有12-13片叶时施1次花芽分化肥,施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15∶15∶15,下同)300-375千克/平方小时,现蕾时结合中耕培土,追施花球膨大肥,施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375-450千克/平方小时,收期每采收1次追肥1次,促进侧花球生长,施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225-300千克/平方小时。[4]
水分
白花菜需水量较大,尤其在花球形成期要及时浇水或灌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同时应注意种植白花菜的田块不能积水,雨季要及时排水,做到雨停田干。[4]
采收
白花菜要按标准、及时、分批采收。按标准采就是在主侧枝的花瓣刚露出时采,能保持腌菜特有的色、香、味;采晚了则香味淡,粗纤维多,品质差。分批采就是在整个生育期分4-5批采。第1批是在播种后20天左右、株高20厘米左右时采。采时将每株主茎离地面3厘米处折断,主茎上留下的侧枝继续生长。采摘后施1次人粪尿,过5-6天采第2次。第2次采收时,只采达采摘标准的侧枝,其上的腋芽又萌发出二级侧枝,这样采摘1次侧枝,增加1级侧枝的不断重复,可使采摘期延续到2个月左右,整个生育期以中期产量最高。每季产量可达19.5-22.5吨/平方小时,待6月至7月上旬产量下降时,可用上季的种重新播种栽培,去掉上茬。
黄花菜的栽培技术
繁殖方式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是最常用的繁殖方法。一是将母株丛全部挖出,重新分栽;另一种是由母株丛一侧挖出一部分植株做种苗,留下的让其继续生长。
挖苗和分苗时要尽量少伤根,随着挖苗和分苗随即栽苗。种苗挖出后应抖去泥土,一株一株地分开或每2~3个芽片为一丛,由母株上掰下。将根茎下部生长的老根、朽根和病根剪除,只保留1~2层新根,并把过长的根剪去,约留10cm长即可。[11]
切片育苗繁殖
黄花菜采收完毕后,将根株挖出,再按芽片一株一株分开,除去短缩茎周围的毛叶,已枯死的叶,然后留叶长3~5cm,剪去上端;再用刀把根茎从上向下先纵切成两片,再依根茎的粗度决定每片是否需要再分。如果根茎粗壮,可再继续纵切成若干条。这样每株一般可分切成2~6株,多者可达10株。须注意,在分切时每个苗片都需上带“苗茎”,下带须根。分切后用50%多菌灵1200倍液浸种消毒1~2h,捞出摊晒后用细土或草木灰混合黄土拌种育苗。[11]
扦插繁殖
黄花菜采收完毕后,从花莛中、上部选苞片鲜绿,且苞片下生长点明显的,在生长点的上下各留15cm左右剪下,将其略呈弧形平插到土中,使上、下两端埋入土中,使苞片处有生长点的部分露出地面,稍覆细土保护;或将其按30°的倾角斜插,深度以土能盖严芽处为宜。当天剪的插条最好当天插完,以防插条失水,影响成活。插后当天及次日必须浇透水,使插条与土壤密接。以后土壤水分应保持在40%左右。约经1周后即可长根生芽。入冬注意防寒。经1年培育,每株分蘖数多者有12个,最少5个,翌年即可开花。[11]
种子繁殖
在花开后10~60min进行人工授粉。黄花菜受精的适宜温度为28~32℃,相对湿度为53%~82%。为防止天然杂交“串花”,可用线扎住花蕾。但不宜套袋,以免袋内温度过高。为了提高坐果率,还可从开花前2天起,每隔7~10d用0.1%的硼砂,或1:300倍液的磷酸二氢钾,或2%过磷酸钙,或1%尿素和氯化钾等水溶液做叶面喷施,直至最后一批蒴果坐果后20天为止。黄花菜以主花序顶端分枝及第二分枝的结果率最高。从节位看,第一和第二果节的结果率最高。为此,对于第一至第四个分枝,可以保留1~4果节上的花蕾,主花序顶端分枝可保留第一和第二果节上的花蕾,其余的花蕾应疏掉,使养分集中于果实和籽粒。[11]
栽培管理技术黄花菜
黄花菜可做为一种蔬菜,黄花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具有预防病害的功效,那么在种植黄花菜时,怎样才能高产呢?下面中国农药第一网小编把黄花菜高产种植技巧分享给大家,帮助大家种植更好的黄花菜,提升黄花菜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朋友的经济收入。
黄花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花蕾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若及时采摘,合理加工,则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现将其丰产栽培及保鲜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栽培管理技术
一、整地施基肥。黄花菜根系发达,分蘖较快,要求比较疏松深厚的土壤,移栽前要深翻30厘米左右,结合翻地铺施土杂肥5000-10000千克,过磷酸钙50-75千克或磷酸二铵50千克、钾肥15-25千克。翻耕以后耙耱土壤,平整田面,做到上虚下实。
二、移栽。移栽分为春栽和秋栽,但以秋栽为好。秋栽宜在九月中旬进行,春栽在三月下旬最为适宜。移栽前先要分株。选择花蕾多,品质好,15-20天生的分蘖较多的株丛,将其全部或部分连根掘出,再按分蘖节根从短缩茎分开,剪除已衰老的根,并将根适当剪短即可作为种苗移栽。黄花菜生长时间长,一般宜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70厘米,窄行35厘米,穴距35厘米,采用三角形或对栽法,每穴3-4株为宜。移栽时要注意深度,一般15-17厘米较好。过深则分蘖缓慢,盛收期延迟;过浅则苗小苗弱,产量不高。
三、田间管理
1、中耕:中耕每年要进行3次。第一次在春季发芽以后进行。中耕要结合追肥,疏松土壤、翻埋肥料,以促进幼苗的旺盛生长。第二次在黄花菜采完以后进行,此次疏松主要是铲除杂草,疏松土壤,接纳雨水。第三次应在割叶后进行,主要是壅土,以保证根系能安全越冬。
2、浇水:黄花菜耐旱,但在花期不能缺水。有灌水条件的地方可在花期浇水2-3次。黄花菜苗不耐涝,若遇暴雨或田间有积水,应及时排涝。
3、保蕾:黄花菜常因水肥供应不足或不及时而造成落蕾。为防止落蕾,除要搞好中耕,施肥和适量浇水外,还可采用以下措施:将1%的2,4-D原液稀释6000倍全面喷洒植株,或者用30×10毫克/千克BA生长激素在第一朵花开放后进行喷洒,以后每隔7-8天喷1次,共喷2-3次。
4、割去花葶和老叶:花蕾采完以后,割去花葶和老叶;在秋季,叶子枯萎时将叶子割去,也可以来年春天发芽时割枯叶。
5、黄花菜的主要病害有叶枯病和叶斑病:选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发病前要喷药保护,如1:1:1000倍的波尔多液,500-600倍的65%代森锌,7-10天喷1次,连喷2-3次。主要害虫有蚜虫、红蜘蛛和蛴螬;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加水40千克喷雾可以有效防治蚜虫;50%辛硫磷乳油300毫升拌细砂土30千克,随中耕翻入土壤中,可有效杀死地下蛴螬;石硫合剂可抑制红蜘蛛为害。
四、采摘。黄花菜是陆续现蕾,陆续开花的,所以要每天采收。采收时间为下午3-5时。采收时要求花蕾呈浅黄色,黄花瓣纵沟明显,花嘴未裂。
栽培技术红菜
适合以早熟、高产、抗病的杂交一代十月红1#、十月红或湘红为最佳。
红菜地图册
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红菜苔是耐寒性蔬菜,播种过早往往常会出现苦味,因此早熟栽培最佳播种期以9月上中旬为宜,亩用种量50—60g,苗龄25天左右,苗床管理同青菜秧相似。 施足基肥,合理密植
红菜苔生长期长,需肥量大,宜选择肥沃的土壤栽培,亩施有机肥300KG,进口复合肥50KG,全层深施,筑畦宽1M,平整畦面后用60%丁草胺乳油100ML/亩+水50KG喷雾,以防杂草。定植密度50×35CM,每畦二行,带土定植,定植时用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点根,成活后用20%人粪尿追施二次。11月中下旬开始采收,采收时喷施20PPM九二0+2‰二氢钾,加速其抽苔,以提高早期产量。采收期间一般每隔10—15天追施一次7.5KG/亩的尿素水溶液,同时用植物动力2003营养液1000倍或2‰二氢钾+500倍绿芬威喷施,但应值得注意的是红菜苔的追肥须N、P、K配合才能高产,具体比例为15:10:20。
防病治虫
红菜苔病害较少,病以软腐病和霜霉病为主,软腐病可用70%敌克松800倍或农用链霉素200PPM,喷施2—3次,霜霉可用50%甲霜灵锰锌500倍,40%乙磷铝300倍、72%杜帮克露1000倍或77%可杀得500倍喷施。
虫以蚜虫和菜青虫为主。蚜虫可用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1包/桶喷施,菜青虫可用3000倍的功夫,18%杀虫双水剂300倍或BT500—800倍防治,防治应做到病虫防治和营养元素喷施同时进行。
韭王的历史发展
人还称之为蔬菜中的“VIAGRA”,它以嫩叶和柔嫩的花茎,韭菜花花,嫩籽等供人们食用,开白色花卉。韭菜原产于我国。据史书上面记载(约是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山海经》,“丹熏之山”,“北单之山”(今内蒙古),"崃山"(今四川),"鸡山"(今湖南或云南),"边春之山","视山"(未知),"其山多韭"。至今华北,西北,东北等地方仍有野韭菜分布。经有关部门考察,野生韭菜几乎遍及全国,在青藏高原还有大面积的野韭菜地。韭菜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很悠久,在《诗经》中既有"献羔祭韭"的诗句,由此可以证明韭菜在我国已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
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提出利用温室生产韭菜的技术。到了北宋时期已有韭黄生产。300余年前,我国农民已掌握利用风障畦进行韭菜复盖栽培技术,至今,我国韭菜的品种资源,栽培技术均居世界前列。韭菜于9世纪传入日本,后逐渐传入东亚各国,北至库页岛,朝鲜,南至越南,泰国,柬埔寨,东至美国的夏威夷等均有栽培.欧洲等国栽培较少.韭菜在我国的栽培区域极广,东至沿海,西至西北高原,东南至台湾,北至黑龙江,几乎所有的省份都有栽培.所以韭菜是中国栽培地域最广的蔬菜之一,常年栽培面积占菜田总面积的5%~6%。随着我国国际交流的日渐频繁和蔬菜出口的发展,韭菜也正在走向国际市场。
拌香瓜条的食物相克甜瓜
拌香瓜条的食物相克甜瓜 甜瓜不宜与田螺、螃蟹、油饼等共同食用。
拌香瓜条
相关阅读:
有机甜瓜的食物相克
赛香瓜的食物相克
有机甜瓜的香瓜的热量
有机甜瓜的有机香瓜药理价值
有机甜瓜的有机香瓜营养分析
高产优质耐湿的厚皮甜瓜――嘉蜜洋香瓜
洋香瓜甜瓜栽培技术
香瓜鸡盅的食谱相克
火凤凰洋香瓜(甜瓜)
西瓜/香瓜/甜瓜增甜好方法
西瓜/香瓜/甜瓜增甜好方法
瓜果种植—洋香瓜甜瓜栽培新技术
拌香瓜条的制作材料
薄皮甜瓜香瓜大棚冬春季栽培技术
甜瓜
银辉香瓜(甜瓜)
拌香瓜条的做法
拌香瓜条的特色
花生拌黄瓜的食谱相克
有机甜瓜是什么
青豆的栽培技术
青豆种植的方法
1、播种后管理。下种后如遇暴雨,要注意松土,以利全苗。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种,确保全苗。1~2片复叶后,中耕1次,适时手工间苗,每穴留苗l株。
2、花荚期管理。此时青豆需水、需肥量最大,应充分灌水给肥。要在植株开始分枝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主梢疯长,促花芽分化,多开花,多坐果。适期喷施菜果壮蒂灵,可强花强蒂,增强授粉质量,促进果实发育,无空壳,无秕粒,优质商品率高。
3、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霜霉病、食心虫等。在病虫害发生期,根据植保要求,用针对药剂加新高脂膜进行灭杀。
青豆的种植技术
一、播种
1.播期与施肥适宜播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我县种植前茬多为大蒜。由于前茬施肥水平高,故大青豆一般不施基肥。但据试验,亩施45%三元复合肥20~30千克,增产显著,且能提高商品性。
2.钼酸铵拌种每千克种子用钼酸铵1~2克加水适量拌种,阴干后播种。
3.合理密植采用45厘米×45厘米等距点播,每穴2粒种子,亩用种子3千克左右,亩栽3300株。播种前每穴放3%呋喃丹0.5~1克,防治地下害虫、苗期蚜虫和大豆胞囊线虫病。播种时覆土不宜太深,覆土后,一定要在每穴上盖1层细干土,以利出苗。
二、田间管理
1.出苗前管理播种后如遇暴雨,要注意松土,以利全苗。
2.苗期管理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种,确保全苗。1~2片复叶后,中耕1次,然后手工间苗,每穴留苗l株。
3.化学除草大青豆根系再生能力较弱,不宜多锄、深锄,可在杂草三至五叶期进行化学除草。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可亩用5%精禾草克40~60毫升对水30千克匀喷雾防治;禾本科杂草同阔叶杂草混生的田块,可亩用5%精禾草克40~50毫升加25%虎威30~50毫升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防治。干旱时不宜施药。
4.花荚期管理此时大青豆需水、需肥量最大,应保持田间一定的持水量。在初花期和终花期,亩用0.25千克复合磷酸二氢钾或加1~1.5千克尿素对水50千克各喷1次。
5.病虫害防治霜霉病是大青豆的主要病害,可在田间发病始期及时喷65%代森锌500倍或75%百菌清700倍液防治,亩喷药液50千克,1周后再喷1次。豆荚螟、食心虫是影响大青豆商品性的主要害虫,应注意防治。防治方法,豆荚螟在成虫盛发期(8月上旬)到幼虫孵化盛期亩用90%晶体敌百虫700倍或40%氧化乐果1500倍液50千克喷豆荚防治;食心虫可在发蛾盛期(8月10日左右)亩用5%甲拌磷颗粒剂0.5~0.75千克掺10~15千克细土,扬撒防治成虫;在幼虫孵化盛期(8月22日前后)亩用杀灭菊酯30毫升喷雾防治。
三、采收
8月底至9月上旬,当大青豆进入鼓粒期即可采收,一般每株1次采收完,然后分级包装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