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竹罐炮制密法
中药竹罐炮制密法
竹罐在用法上分为闪火和水煮(中药竹罐)两种用法,闪火竹罐加工方法很简单,把竹子截断、削皮就可以了,相比之下水煮竹罐的制作要求就多了。
首先用于制造中药竹罐的产地很重要。大家知道,南方植物生长快但多质地疏松,北方的植物生长慢质地细,竹子也一样。河南省焦作地区有个博爱县盛产竹子,这个地方可谓是竹子的分水岭,在往北就没有种植竹子的地方了,所以这个地方生长的竹子纹理细腻,非常适合制作中药竹罐。
因中药竹罐需要事先放在活血化淤的中药里煎煮后使用,所以在加工方法上就复杂些,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竹罐没有经过严格的炮制就销售出去,声称可以水煮,是对消费者不负责。
祖传的中药竹罐在截断和削皮后还须以下几种加工步骤,方可以满足要求。
1、 清水浸泡脱竹沥:竹子都含有竹沥,鲜竹子的一头用火一烧另一头就有竹沥流出。竹沥为润肺良药,但与活血化淤药性能相反,如果竹沥不浸泡干净,会影响中药的效果;
2、 去内膜:竹子内壁有竹膜,内膜上容易积水,如果内膜不除就将竹罐从煮沸的中药水中捞出扣在患者皮肤上,竹膜上的热药水易流到皮肤上会烫出水疱;
3、 药煮:去了青皮的竹子很容易干裂,用一些具有胶性的活血化淤药长时间浸泡后再煎煮,就不容易开裂了。去了青皮的竹罐,干的会透气,必须浸透药水才会吸牢。竹罐事先用上述的药物反复数次的煎煮凉干,再次煎煮时药水就很容易浸透,这样密封的效果也就好了,初次使用时吸力就很大。
4、 凉干:药水煮过的竹罐在棚内风干。
如此反复3次泡煮晾干才成中药竹罐,成品的呈褐色,有浓郁的中药气味,丢在药锅内很容易被浸透。
中药车前草的炮制方法
【药材来源】车前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夏、秋二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穗,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
【古代炮制方法】宋代有酒浸(《总录》)、微炒(《局方》)、焙制(《宝产》)、酒蒸(《济生方》)等炮制方法。明代又增加了米泔水浸(《醒斋》)和酒煮(《瑶函》)的方法。清代除沿用宋代方法外,又增加了酒炒(《金鉴》)、青盐水炒(《幼幼》)等炮制方法。明、清两代对炮制的目的也有所记述。
【现代炮制方法】
1.车前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2.炒车前子:取净车前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略有爆声,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3.盐车前子:取净车前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略有爆声时,喷淋盐水,炒干,取出放凉。车前子每100kg,用食盐2kg。
【饮片性状】车前子呈椭圆形、不规则长圆形或三角状长圆形,略扁,长约2mm,宽约1mm;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有细皱纹,一面有灰白色凹点状种脐;质硬。气微,味淡,嚼之带黏性。炒车前子略鼓起,色泽加深,略有焦香气。盐车前子微有咸味。
【质量标准】车前子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6.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车前子膨胀度应不低于4.0,含京尼平苷酸不得少于0.50%,毛蕊花糖苷不得少于0.40%;盐车前子总灰分不得过9.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膨胀度不应低于3.0,含京尼平苷酸不得少于0.40%,毛蕊花糖苷不得少于0.30%。
【炮制目的】车前子味甘,性微寒。归肾经、肝经、肺经、小肠经。具有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的功能。
生车前子长于利水通淋,清肺化痰,清肝明目,用于水肿,淋证,暑湿泄泻,痰热咳嗽,肝火目赤。炒车前子寒性稍减,并能提高煎出效果,作用与生品相似,长于渗湿止泻。用于湿浊泄泻,小便短少。如《本草备要》就有“炒研,入利水泄泻药”的记载。盐车前子泻热作用较强,利尿而不易伤阴,能益肝明目。用于眼目昏暗,视力减退。
拔罐用的几种传统罐具介绍
一、金属罐:是指用铜或铁、铝等金属材料制成的罐具,用于火力排气法。虽然具有消毒便利、不会破损等优点,由于价格高,传热快,容易烫伤皮肤,无法观察拔罐部位皮肤的变化,已被淘汰。
二、竹制火罐:用火力排气法时,选取坚实成熟的老竹子,按竹节截断,一端留节作底,一端去节做口,削去外面老皮,做成中间略粗、两端稍细,形如腰鼓的圆柱形竹筒,口底要平、四周要光,长约8~10cm,罐口直径分3、4、5cm3种,为美观耐用,可涂彩色油漆于罐外。日久不用可致竹罐过于干燥,甚至破裂,以致容易透空气,在使用前,先用温水浸泡几分钟,可使竹罐质地紧密不漏空气。优点是轻便、耐用、不易打破。缺点是易燥裂漏气,不易观察皮肤的变化。
三、陶瓷罐:为陶罐和瓷罐的统称,一般不严格区分。多是用陶土制成,口、底平,里外光滑,腔大,如瓷鼓状,涂黑釉或黄釉后烧制而成,用于火力排气法。优点是价格低廉,吸拔力大,缺点是罐具较重,容易打破,无法观察罐内皮肤变化。在北方农村应用较普遍。
四、兽角罐:是以牛角、羊角等兽角制成,一种仅底部磨平,用于火力排气法,另一种顶端磨成孔,用蜡塞严,采用抽气排气法。目前,云南、贵州等地,仍有人用兽角拔罐。
中药竹罐减肥效果
1、袪瘀利水,刺血可疏通肝气,宣畅肺气,祛瘀通调水道减肥通利膀胱,使水湿之邪得以正常趋于下焦,从而起到利水的作用。
2、袪瘀通便。胃肠的湿热瘀滞可通过瘀血的袪除得到清泄,大肠的湿热瘀滞清泄后,肠道蠕动增强,可起通便作用。大量实践表明,刺血有十分快捷的通便效果,特别是功能性便秘,多数病人泻血1次就会见效。随着大便的通畅,使油脂通过肠道排出,而起到减肥的作用。
3、 袪瘀解毒,可以起到行气排毒的作用,一些经刺络放血治疗者面部的色素斑变淡、减少,脑血管病变的梗死灶得以修复,闭塞的输卵管得以疏通,这一切均说明刺络放血法不仅可调整患者的整体功能,还能从解剖结构上促进机体的修复。
4、袪瘀扶正,可袪瘀通经,袪邪复正,不仅能使三焦的阳气通达,而且能调动人体的内分泌、神经、免疫等系统功能,从而促进水湿、脂肪代谢,加速血液循环,从而起到良好的减肥效果。
火罐的种类
(1)竹筒火罐:取坚实成熟的竹筒,一头开口, 拔罐一头留节作底,罐口直径分3、4、5公分三 拔火罐种,长短约8~10公分。口径大的,用于面积较大的腰背及臀部;口径小的,用于四肢关节部位。至于日久不常用的竹火罐,过于干燥,容易透进空气。临用前,可用温水浸泡几分钟,使竹罐质地紧密不漏空气然后再用。南方产竹,多用竹罐。
(2)陶瓷火罐:使用陶土,作成口圆肚大,再涂上黑釉或黄釉,经窑里烧制的叫陶瓷火罐。有大、中、小和特小的几种,陶瓷罐,里外光滑,吸拔力大,经济实用,北方农村多喜用之。
(3)玻璃拔火罐:是中华传统医疗保健中医器具。一、制作方法:徐州是出产玻璃制品的产地之一。有悠久的历史。质量优,纯度高。生产推出的玻璃拔火罐,是使用高温玻璃链炉、池炉法机制的。是环保产品。二、质量:无色透明。壁厚边宽,罐口光滑、没毛刺。手感好。系以耐热性好的玻璃制成,口小,腔大,罐口略外翻。有五种型号。玻璃罐的优点是罐壁透明,可随时面察拔罐
部位的皮肤变化,因此临床最为常用。又由于观察方便,特别适于刺络拔罐。
(4)抽气罐:用青霉素、链霉素药瓶或类似的小药瓶,将瓶底切去磨平,切口须光洁,瓶口的橡皮塞须保留完整,便于抽气时应用。现有用透明塑料制成,不易破碎。上置活塞,便于抽气。
(5)角制罐:系用牛角或羊角等加工制成,用锯在角顶尖端实心处锯去尖顶,实心部分仍需留1~2cm,不可锯透,作为罐底。口端用锯锯齐平,打磨光滑。长约10cm,罐口直径有6cm、5cm、4cm三种。其优点是经久耐用,但因动物犄角不易收集而很少应用。
(6)紫铜罐:紫铜拔火罐是藏医、蒙医传统的拔火罐。
药罐疗法比拔罐更有效
药罐法是拔罐法与中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以竹罐或木罐为工具,药罐法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风湿痛、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常用药罐法有何疗效新特点?
药罐法是拔罐法与中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以竹罐或木罐为工具,药液煎煮后,利用高热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竹罐吸附于施术部位,这样既可起到拔罐时的温热刺激和机械刺激作用,又可发挥中药的药理作用,从而提高拔罐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选择不同的中草药。
具体操作方法是用特大号的陶瓷锅或一种特制的电煮药锅,先将中药用纱布包好,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煎出药性后,将竹罐或木罐放入煎好的中药中,煮10分钟左右(一般可根据药性决定煮沸时间),再用镊子或筷子将罐夹出,迅速用干净的干毛巾捂住罐口,以便吸去药液,降低罐口温度,保持罐内的热气,趁热迅速将罐扣在所选部位,手持竹罐稍加按压约半分钟,使之吸牢即可。
本法的优点是温热作用好,可起到罐与药的双重作用,多用于风寒湿痹证。药罐法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风湿痛、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
辨别白芍药的好坏
生成过程
白芍: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晾,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干燥。酒白芍:取白芍片,用黄酒喷淋均匀,稍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每白芍片100斤,用黄酒10斤) 炒白芍;取白芍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焦白芍:取白芍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晾干。土炒白芍:取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炒热,加入白芍片;炒至外面挂有土色,取出,筛去土,放凉。(每白芍片100斤,用伏龙肝细粉20斤) ①《雷公炮炙论》:“凡(白芍药)采得后,于日中晒干,以竹刀刮上粗皮并头土,锉之,将蜜水拌蒸,从巳至未,晒干用。” ②《本草蒙筌》:“(白芍药)酒浸日曝,勿见火。”
怎么辨别白芍药的好坏?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白芍、炒白芍、酒白芍、醋白芍、土炒白芍、白芍炭,此外还有麸炒、煨制、盐制等炮制方法,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酒白芍、醋白芍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拔竹罐减肥的原理大揭秘
拔竹罐的原理
拔竹罐也叫竹罐刺血疗法,属于刺血疗法的一种,千百年来一直是秘而不传的民间治病绝技。和以往的拔罐器具不同,中药竹罐采用纯天然的竹子进行拔罐,效果更好。那么为何要采用竹罐呢?
1、采用的竹罐多为内径和拇指大小差不多的竹罐,俗称“拇指罐”。
药罐内水蒸气冷却成水产生的负压要比“闪火罐法”大的多,但由于药罐的口径较小,皮肤凸入罐内较少,所以基本上没有疼痛的感觉、不会留下难看的印记,而且拔罐部位基本上不受限制。
2、使用竹罐刺血疗法治疗。
竹罐内的水蒸汽温度降低后凝结成水,就产生很强的负压,吸力更强,同时用来煎煮竹罐的中药具有去风、活血的作用,拔罐过程中可以延缓瘀血凝固的速度,以便瘀血顺利排出体外。
3、经中药煮过的竹罐是热的。
可以有效阻止血液的凝固,同时竹罐随着降温吸力是逐渐增加的,防止吸力增加过快使毛细血管过快充血而影响瘀血的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