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璇玑的准确位置及功效 璇玑穴取穴方法

璇玑的准确位置及功效 璇玑穴取穴方法

具体如下:

保持身体仰卧位,在胸部,取胸骨角中点与胸骨上窝中央连线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本穴。

璇玑的意思是什么

1、璇玑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旋机。属任脉。

2、穴位含义:任脉气血在此小部分吸热蒸升。

3、名解:璇玑,魁星名,为北斗七星的北斗二,此指任脉的水湿在此吸热后仅有小部分循任脉蒸升,蒸升之气如天空星点般细校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量极少。

4、运行规律:吸热后循任脉上传天突穴。

5、功能作用:生发清气。

俞府的位置和作用

俞府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即:胸正中线(璇玑)旁开2寸凹陷处。

功效作用:

1.缓解治疗咳嗽气喘、呕吐、胸痛、不嗜食等

2.功效:利气、平喘。

璇玑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璇玑准确位置图

科学定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天突下1寸的位置。

快速取穴法:   1.仰卧位,在胸部,取胸骨角中点与胸骨上窝中央连线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2.仰卧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胸骨柄的中央处,按压有酸胀感。

璇玑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璇玑穴穴位解剖

在胸骨柄上,有胸廓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璇玑的准确位置图片 璇玑穴常用配伍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宽胸理气,如配内关,膻中,行间,治疗气郁胸满闷;配中脘,支沟,太冲,治疗气郁胁肋胀痛;配内关,膻中,丰隆,太白,治疗痰浊壅盛之胸闷,胸痛。

2.配肺俞,俞府,丰隆,尺泽,针刺泻法,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治疗痰热咳喘,胸闷等。

3.配内关,蠡沟,期门,针刺泻法,理气化痰,治疗痰气交阻之梅核气。

4.配中脘,梁门,足三里,针刺泻法,消积导滞,治疗食积胃痛。

璇玑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璇玑对症配伍治疗

璇玑宣发气机,通滞祛瘀,消肿止痛,止咳平喘;气海调气补气,培肾补虚,温阳固精,散寒止痛,利湿消肿,止血止带,纳气平喘,璇玑位于上,以宣通肺气为主,气海居于下,以培补元气为要。二穴合用,一上一下,一补一泻,相互制约,相互为用,互制其短,各展其长,通宣理肺,纳气平喘之功益彰。主治慢性咳嗽,气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症。

璇玑为任脉腧穴,位于天位,有宣通胸阳,降逆止咳之功;巨阙为任脉腧穴,心之募穴,位于上腹,有和胃利膈,调气安神之效,璇玑走上,宣通肺气,巨阙行下,清心安神,二穴配伍,一上一下,一肺一心,宣导宗气,宽胸利膈,宁心安神之效益彰,主治咳嗽证属痰饮为患,宗气不宣者;胸痹诸症,证属痰浊,血瘀等阴邪凝结,以胸阳不振,气机闭阻,络脉不通者;呕吐,呃逆,食管痉挛者。

璇玑为任脉经穴,位于胸腔上部,起下气平喘,降逆止呕,消肿止痛,宣通阳气之功;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乃本经脉气会合之处,有健脾和胃,化积导滞,理气消胀,行气止痛,利水消肿,化痰止咳,降气平喘,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和胃安眠之功。璇玑以宣通上焦气机为主,足三里以调和中焦气机为要。璇玑升清,足三里降浊,二穴配伍,一升一降,调和上,中二焦,消食化积,开胃增食之功益彰。主治脾胃不运,消化力弱,饮食不节,积滞内停,脘腹胀满,嗳气酸臭,恶心厌食,大便不爽,舌苔白腻,咳嗽,气喘等症。

食窦穴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食窦准确位置

科学定位: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快速取穴法:仰卧位,在胸部,前正中线旁开2个4横指处,再向下1肋,在第5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

食窦穴的作用

类属:足太阴脾经。

作用:疏肝理气,调理肠胃,宽胸通络,宣肺平喘,健脾利湿。

主治病症

1.肝气郁结之胸胁胀痛,黄疸,嗳气吞酸诸病证。

2.饮食停滞,脾胃气滞,脾胃虚弱之胃痛,恶心,呕吐,呃逆,腹痛,肠鸣,泄泻,水肿诸病证。

常用配伍

1.配太冲,膻中,侠溪,期门,郄门,阳陵泉,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利胆,理气止痛,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黄疸。

2.配上脘,阳陵泉,太冲,神门,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治疗肝郁嗳气吞酸。

3.配中脘,章门,公孙,足三里,璇玑,针刺平补平泻法,调理肠胃,理气降逆,治疗食滞肠胃之恶心,食已即吐,腹痛肠鸣,泻下酸腐等。

4.配膈俞,气海,璇玑,针刺平补平泻法,和胃降逆,治疗胃气上逆之呃逆。

5.配脾俞,足三里,阴陵泉,水分,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除湿,利水消肿,治疗脾虚水肿。

璇玑的准确位置图片 璇玑穴的功效与作用

璇玑属任脉,位于胸部,内应肺脏气道,当人吞咽之时,喉骨环圆转动,穴当其处,故本穴可宽胸理气,清肺利咽,主治咽喉诸疾。

璇玑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璇玑穴主治疾病

1.热邪侵袭,肺气不利之咳嗽,喉痹,气喘,胸痛,咽喉肿痛诸病症。

2.气机阻滞之胸闷,胸胁满痛诸症。

璇玑的准确位置图片 璇玑的准确位置图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天突下1寸处。

简易取穴:仰卧或正坐,在胸部,于前正中线上,胸骨柄中点处取之。

相关推荐

璇玑在身体上的部位 璇玑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 2、按摩璇玑穴的功效:宽胸利肺、止咳平喘。

下脘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下脘的位置 科学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2寸的位置。 快速取穴法: 1.仰卧位,在上腹部,将神阙与胸剑结合点连线进行4等分,在连线的下1/4与3/4交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2.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向上量2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下脘的作用与好处 下脘为任脉经穴,足太阴脾经与任脉之交会穴,穴正当胃之下口处,故名下脘,本穴具有和肠胃,助运化,行气滞,消食积,化痰的作用,用于治疗胃疼,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呕吐,肠鸣,痢疾,腹痛肠鸣。 下脘应用配伍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消食导滞化积,

胃仓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胃仓穴常用配伍

1.配脾俞,胃俞,内关,足三里,三阴交,针刺泻法,理气和胃,治疗脾胃气滞之胃痛,腹胀,腹痛。 2.配下脘,足三里,腹结,璇玑,梁门,针刺泻法,消食化滞,治疗食积胃痛,腹胀。 3.配脾俞,足三里,中脘,章门,针刺补法,健脾消积,治疗小儿脾虚食积。 4.配脾俞,四缝,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消食化积,治疗小儿疳积。 5.配石门,合谷,水分,复溜,针刺泻法,利水渗湿,治疗水肿。 6.配大椎,脊中,腰阳关,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活络,强腰脊,止痹痛,治疗经脉痹阻之脊背痛等症。

慢性胃炎按摩手法 食滞型胃炎按摩手法

症状表现:胸腹满闷,嗳腐吞酸,或恶心,腹痛,饮食无味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大便不爽,舌苔厚腻。 按摩方法: 1.患者直坐,按摩者站其侧,以一手掌心置于患者胸骨璇玑穴处,另一手掌心置于背部上方大椎穴处和背部下方至阳穴处止,胸背前后应同时摩动,用力要均匀而有节律,反复操作3-5分钟。 2.患者仰卧,按摩者坐或站其头部前方,两手拇指对置于患者胸骨下鸠尾穴处,其余四指分置腹部两侧,自上向下经上脘,中脘,下脘至水分穴止,反复推动3-5分钟,注意推动时主要为两拇指用力,两手四指仅起扶定腹部作用,用力应均匀一致,用力大小以

胃肠功能紊乱按摩方法 脾胃阳虚型患者按摩方法

症状:精神抑郁不舒,胸脘痞满,干呕,有时吐涎沫或呃逆频繁,呕吐不已,常伴随有头顶痛,或胃脘绵绵作痛不休,心中烦躁,面白肢冷,大便不实,小便清长,舌苔白滑。 按摩方法: 1.患者仰卧,按摩者坐其侧,以两手四指并置胸骨上璇玑穴处,逐步向下点按,至中庭穴止,反复操作3-5分钟,注意点按应随患者呼吸,呼气时着力,用力宜均匀而缓慢,使局部有一紧一驰的压迫感。 2.患者仰卧,按摩者坐其侧,以两手四指掌侧并置于肋骨下缘,自上向下逐步点按,经幽门,阴都置肓俞穴止。反复操作3-5分钟,注意点按沿经穴位时,均须着力按压,用力

手三里针刺方法 手三里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疏风散热,消肿止痛。配合谷,下关,颊车,针刺泻法,治疗风热牙痛;配颊车,翳风,外关,合谷,针刺泻法,治疗风火颊肿;配鱼际,扶突,天鼎,二间针刺泻法,治风热失喑。 2.配天枢,中脘,曲池,璇玑,针刺平补平泻法,理肠胃,消积滞,通腑气,治疗食滞胃肠之腹胀,泄泻。 3.本穴通经活络。配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上肢不遂;配肩髃,肩髎,臑俞,曲池,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肩痹疼痛;配曲池,天井,少海,手五里,外关,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肘挛不伸。

支气管哮喘按摩哪里 寒哮的按摩方法

症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痰白而黏,或者稀薄多沫。胸膈满闷如窒,面色晦暗,背部寒冷,口和不渴,或渴喜热饮,或伴随发热,恶寒,头疼,舌苔白滑,脉浮紧。 按摩取穴:膻中,天突,璇玑,列缺,太渊,风池,风门,丰隆,肺俞,定喘,胸部,腹部。 按摩手法: 1.患者取坐位,推拿者站于患者背后,用拇指,食指同时按,揉两侧风池穴各1分钟;再以拇指按,揉或禅推法推肺俞,定喘,风门诸穴。反复推拿各1分钟。 2.患者取仰卧位,推拿者站于患者右侧, 用拇指按,揉丰隆,列缺,太渊诸穴。每穴持续按压1分钟,以得气为度;继以中指勾揉天

小儿哮喘的推拿疗法

1、揉按天突 穴位: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操作:用拇指指腹揉按天突1~2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2、揉按膻中 穴位: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操作:用拇指指腹揉按膻中1~2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3、揉按中府 穴位:位于胸前壁的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操作:用拇指指腹揉按中府100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4、推揉肺俞 穴位:位于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用双手拇指指腹推揉肺俞1~2分钟,以局部有酸痛感为度。 随

胃疼针灸哪个位置

肝气犯胃型胃疼针灸 证候:胃脘胀痛,攻撑作胀,痛连胁肋,嗳气频繁,或兼呕吐酸苦,大便不畅,苔多薄白,脉弦,发作常与情志因素有密切关系。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针灸处方:至阳八阵,筋缩八阵,脊中八阵;河车路,大椎至命门段,期门,足三里,内关。 手法:杵针用平补平泻法。 针灸方义:本病以肝气郁结为本,故以俞募配穴法,取肝俞(筋缩八阵),期门相配,并配以至阳八阵,脊中八阵以疏肝解郁,理气痛经,条达气机;足三里,内关配以河车路和调胃气,疏通胃络,全方共具舒肝和胃定痛的功效。 脾胃虚寒型胃疼针灸 证候:胃脘隐

华盖定位和主治 华盖定位

科学定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的位置。 快速取穴法: 1.仰卧位,在胸部,前正中线可见胸骨前部有一微向前突的角(胸骨角),在此角的中点处,平第1肋间,按压有酸胀感。 2.仰卧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先取璇玑,再向下量1横指处,按压有酸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