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妈妈莫强追二孩
高龄妈妈莫强追二孩
今年49岁的张玉有个20岁的儿子在外地读大三,夫妻双方都想要个女儿凑个“好”字,可试了3个月都没有受孕。她的月经量越来越稀发,想到自己可能马上绝经,张玉找到保健院妇科。内分泌检查发现,张玉卵巢功能已经接近衰退,医生劝她三思,张玉不想放弃,又分别挂了中医科和生殖中心的号,想通过中医调经后再去做辅助生殖。在她一再要求下,生殖中心为她做了卵泡监测,发现张玉已无正常大小的卵泡排出,建议她不要强求。张玉表示不会放弃,元旦过后将去泰国继续做辅助生殖。
记者从多家大医院的生殖中心了解到,全面两孩政策放开后,对生二宝热情度最高的,多是60后、70后妈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主任郑洁说,随着产妇年龄增大,婴儿畸形率会翻倍增长。做试管婴儿,45岁~50岁的成功率也只有10%,即使成功,还面临妊娠的种种风险。她建议,高龄妈妈如果打算要二宝,孕前一定要做好相关检查及孕前评估,切莫强求.
高龄产妇饮食注意事项
高龄准妈妈在怀孕期间容易发胖,需要控制体重,体重过高者应在膳食营养素平衡的基础上减少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原则是低热量,低脂肪。一般妊娠40周的孕妇体重增加不要超过12.5千克。
高龄产妇应该避免吃下列食物:
1、任何含甜味剂的食品,包括白糖、糖浆、阿斯巴甜;
2、糖果及朱古力、人造奶油;
3、可乐或人工添加甜味素的果汁饮料、罐头水果;
4、冰淇淋、冰冻果汁;
5、含糖花生酱、色拉酱;
6、脂肪,如肥肉、内脏、蛋黄、坚果、植物油等食物;
看到这么多不能吃的,有些妈妈可能不开心了,这么多食物不能吃,那到底什么能吃呢?
哎呀!能吃的可多了,我们一起来看下有什么是可以吃的。
高龄妈妈适宜吃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鸡蛋、豆制品、瘦肉、牛奶等。
其实高龄妈妈除了容易发胖,部分妈妈比较轻,体重是不够的。体重过低者应纠正厌食、挑食、偏食习惯,减少零食;保证每天膳食营养素的摄取,增加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新鲜蔬菜水果等,脂肪按需要量摄入,不宜过多;禁烟酒及成瘾药物。
减肥一直是众多妈妈们梦寐以求的目标,现在趁着怀宝宝的机会,好好调理一下自己的身体,早日实现目标吧!
大龄妈妈的尴尬与优势
这也不是中国女性的个别问题。“是为带孩子把事业和个人生活搁浅几年,还是做大龄妈妈?”奥地利林兹大学专门以此为题开了一个学期的课程来做讨论。
一筹莫展是不必的,更不要为错过什么而遗憾。某个年龄段里我们只能一心一意。不做良母的那几年,我们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去成长自我,成就事业,拓展人生。生命中有很多幸福,我们都可以得到,但不是同时。
所以不必焦虑,一样一样来。再说,和年轻的妈妈比试比试,在很多方面,大龄妈妈还是当仁不让的赢家呢!
哪儿来的大龄妈妈?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大龄妈妈的数字呈攀升趋势。2005年,深圳各大医院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占到10%;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高龄产妇逾三成;北京人民医院接收的3000多名产妇中约有10%为高龄产妇,而且这一数字连续8年每年递增7.8%;上海市国际妇幼保健院、第一妇婴保健院每月接收的高龄产妇都在20例以上,而几年前每月10例都不到;青岛市妇幼保健院里,10个产妇中就有一个高龄产妇;重庆妇幼保健院接收的3000多名产妇中,高龄产妇超过5%。据重庆市各地汇总的妇幼保健资料显示,重庆女性平均育龄较5年前长了3岁。
被动派:没有选择权而被迫当上大龄妈妈
职场发展的最初规划往往容不下一个孩子的诞生,职业生活的节奏和强度也难以实现对孩子的精心照顾。等到职场格局有了眉目,经济有了持久的保障,我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进入生育计划,却突然发现自己面临了诸多年龄带来的问题:我还能顺产吗?我的宝宝会健康吗?恢复身材是不是特别难?……
进入职场的最初几年,生一个孩子意味着无数良机和可能性的错失。并非女人缺乏牺牲精神,只是现实残酷。面对这样的选择题,对个人发展有所期望的女性便会选择稍稍推迟生育。忽悠一下,便是5年10年。主动派:拥有选择权却自愿成为大龄妈妈
不是因为竞争残酷而推迟了生育计划,而是结婚初期并不打算被拖累,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她们对生活的期望发生了变化,闺密聚会以及两人世界无法再带来更多的乐趣时,她们会对一个“像我又不是我”的新生命产生好奇和母性,“母亲”这个角色才姗姗来迟了。
二胎高龄妈妈如何备孕
1、减少高龄生理上的劣势
因为高龄会带来卵子的老化、染色体的畸变、染色体不分离、卵子发育不良以及基因的突变等等,因此这些都是首要解决和预防的问题。这时高龄女性应该先应对年龄对生育的劣势,而通常要做的就是需要把生理周期调理好、提高性爱的频率,把较长的月经周期缩至接近28天左右,这样能够增加卵巢的活性与代谢的能力,可以通过生理激素与卵泡监测,并对发育不良的卵泡进行综合的微调。
2、更为细致的孕前检查
对于高龄妈妈来说,最害怕的就是生育一个有残疾或者智力有问题的婴儿,孕妈的高龄会增加婴儿先天性缺陷和无法存活的可能性。但是现在随着胎儿期诊断技术的逐步提高,有些情况可以在出生前或分娩后进行及时治疗。
高龄初产妇应缩短检查间隔时间,要从确诊怀孕开始,每半月检查一次,并要特别注意血压和尿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自第三个月起,每周检查一次,如果发现胎位异常,应请医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矫正。
三大误区容易延误孩子身高
误区一是睡眠不充足。
孩子有两个分泌生长素的高峰:凌晨0~1和5点。因此,孩子要在晚上9~10点前入睡,建议6点30分左右起床。
误区二是忽略身高5大节点。
阮仙利说,门诊中,常有父母在孩子小学、初中甚至高中毕业后,才带他们来就诊,但不少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期,结果是孩子遗憾沮丧,父母追悔莫急。
“其实,关注孩子身高,从妈妈怀孕时就要开始。”阮仙利说,妈妈孕期营养情况会影响孩子身高体重。孩子出生后,不同年龄段生长发育有不同特征。孕期,幼儿期,上小学、初中、高中,都是观察孩子身高是否正常的重要节点,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就诊。
误区三,是上了“长得快”的当。
性发育过快或性早熟的孩子一开始长得快,显著高于同龄伙伴,但这些孩子骨龄成熟迅速,骨骺闭合的时间很早,骨骺一旦闭合就不再长高了。阮仙利提醒家长,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性发育,如果女孩在8岁前出现乳房增大,男孩在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务必及时带孩子到生长发育专科医生处就诊。
要想长个子请做好三件事
除了避免常见的误区,阮仙丽也给出了长身高的三条建议,家长朋友们不妨做个参考。
首先是要不定期监测生长情况。阮仙利说,宝宝刚出生的第一年,每个月都要测测宝宝的身高、体重,此后至少每半年测一次,最好固定在早上进行,并做好记录。孩子1岁时长高速率应在每年25厘米左右,2岁时应在每年10厘米左右,3-16岁阶段,应在每年5-6厘米左右,如果达不到就应警惕。
其次请多运动。合理的运动能帮助孩子长个儿。阮仙利说,中等强度的户外运动,能促进生长素的分泌。但切记两点;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每次运动坚持30分钟以上。
最后就是注意营养均衡。均衡营养保证孩子每天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及各种微量元素铁、铜、碘、铬、锌等的摄入。至于甜食、碳酸饮料、膨化食品等零食,孩子要少吃或不吃。
家长勿入误区
误区一:家长是迟长高的,孩子也一样会迟长高。
小徐已经15岁了,身高才1.6米,已经开始变声了。爸爸说自己也是很晚才长高的,孩子有遗传,没什么可担心的。妈妈却很担心,坚持带孩子过来看医生,一拍骨片,孩子大约只能再往上长1厘米。意思即是说,孩子的终极身高是1.61米。爸爸很懊悔,说我们两夫妻都很高,孩子的奶奶也说不用担心,为什么孩子反而这么矮呢?
专家介绍,临床上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家长“长后期”,以为孩子有遗传,也是“长后期”,其实,生长发育有个体发育,父母迟长,未必孩子迟长。很多小孩小时偏食,营养不均衡,导致体弱多病,身高体重都比同龄的孩子矮小,但是老人家都说以后会追回来,父母也就信以为真了。其实不然,孩子在生长的黄金期如果身体健康问题较多,这会阻碍了他生长发育的进程,但是青春期却不理会,按照正常的时间表到来。因此就会出现孩子还未长高,青春期就已经结束了的状况。
误区二:足月低体重儿,以后还有机会追到正常身高。
足月低体重儿,也叫小于胎龄儿,即是母亲怀孕已超过37周,但出生时体重小于2.5公斤,身高小于47厘米的孩子。而正常的孩子出生时体重约为 3公斤,身高约为50厘米。这些孩子70%以上出生后会有追赶性生长,2岁前追赶到正常年龄水平。但是,如果出生时矮小,到2岁时都未能追赶上同龄的小朋友,那以后能达到正常身高的机会就很微小了。所以,如果是小于胎龄儿,家长一定要注意其生长发育的曲线,如果到了2岁还是小个子,那么以后七八成机会都是矮子。
专家强调,这些孩子身高的追赶,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让孩子太胖。有些家长为了追赶,拼命把孩子催胖。这样的催胖,会导致孩子内分泌紊乱,长大后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机会比正常的孩子高很多,如果是女孩子,成年后发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几率会增大很多。但是,如果孩子过瘦、营养不足,身高增长也会缓慢。因此,家长要注意的是孩子的生长发育要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有的家长会问,为什么我的孩子出生时会比其他小孩矮小呢,为了这一根独苗,我的太太已经山吃海喝,拼命进补了呀?梁立阳副教授说,小于胎龄儿的形成因素很复杂,目前还不清楚。估计和基因问题有关,也有可能胚胎本身就有问题,俗称种子不良,或者是妈妈的宫内调节出了问题。
误区三:女孩来了月经即是青春期到来。
事实上,青春期开始,男孩是以睾丸发育,女孩是以乳腺发育为标志的。女孩来了月经,男孩开始遗精,已经进入青春中后期了。这时候再带过来看医生,想要追赶同龄人身高,已经没有多大余地了。正常情况下,如果男孩开始遗精、女孩来了月经,那么身高大约只有5~7厘米的增长。有些孩子甚至只能增长1~2厘米。男孩小于9岁开始睾丸发育,女孩小于8岁开始乳房发育即是性早熟。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家长要特别留意,一旦孩子有早熟迹象,应及早带其就医,以免贻误最佳诊治时间。
如何区分孩子“矮小”还是“晚长”
目前不少人把儿童“矮小”当成是“晚长”,其实这两个名词所代表的意义并不相同。所谓的“矮小症”,指的是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正常健康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而“晚长”又称青春期延迟,指的是女孩于14周岁以后、男孩于15周岁以后尚无第二性征出现(如男性睾丸增大、女性乳房增大等) ,或女孩18周岁仍无月经初潮。
“其实,人类的发育年龄有很强的遗传性。比如说,妈妈发育晚,十五六岁才来月经,说明家里的遗传倾向就是偏晚的。我曾经遇到这样的病例,这个孩子小时候长得晚、长得慢,到了别人已经不长个儿的时候,他才开始长,可能二十岁才追上正常人的身高,但这个孩子最后个子都不矮。所以,矮小和晚长是完全不等同的。”专家说。
高龄妈妈怀二孩重点关注哪些检查
怀二孩前,准妈妈必须接受常规的孕检,以确定是否患有内科疾病。由于此次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欲望更强烈的是一大波75年至85年出生的女性,更多需要关注的是出生缺陷高发需孕前优生咨询和产前诊断问题以及妊娠期并发症问题。
1、地中海贫血
在广东地区,由于地中海贫血高发,地贫基因筛查也成为准妈妈们不能漏过的产前检查。如果夫妻双方都是地贫基因携带者,第一胎已经做产前诊断,第二胎肯定要做的。
2、肝功能
广东地区,另一个高发疾病是乙肝,如果准妈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李映桃建议做肝功能检查,对肝脏功能做进一步评估。
3、疤痕子宫
早年间,大家对剖宫产的认识不全面,认为反正只生一个,剖宫产简单而安全,导致很多女性生第一个孩子时选择剖宫产,这就给生育第二个孩子埋下了隐患。
医学定义剖宫产疤痕妊娠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子宫峡部疤痕处妊娠”,是一种较罕见的特殊异位妊娠,但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疤痕伤口愈合不佳的状态下,怀二胎极易发生疤痕妊娠。孕前通过B超,预测疤痕妊娠的几率,早孕期查看胚胎着床部位,都能有效减少疤痕妊娠的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
4、妊娠期并发症
对高龄产妇而言,产科医生需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适当增加检查次数,除了育龄产妇的普通保健之外,高龄产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发病率更高,发生高血压疾病、栓塞性疾病也更多。准妈妈身体各个器官有可能有疾病先兆的,或者已经出现早期表现的,在孕期都有可能加重。我们在孕前帮她控制、孕期动态监测、保证孕期安全,这是产科医生要做的。
哪些性格的妈妈更容易患上焦虑症
1、性格要强,追求完美的妈妈,这类妈妈们很要强,或许在家里是“女强人”,处于强势地位,家里的人都要听她使唤。要强的人目标高,要求高,追求完美,擅长攀比,总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如果自己的孩子不个性,或成绩不好,这类妈妈整天唉声叹气,每天感到很无奈。焦虑症就慢慢来了。
要强的妈妈总觉得孩子早晨起床穿衣服不够快,于是三下五除二地为他搞定;总觉得孩子自己系的红领巾不好看,于是干脆自己出手解决问题;总觉得孩子受批评让自己没面子,就索性教孩子撒谎。
妈妈是个董事长,孩子就是执行命令的总经理,根据现在孩子的生活规律,周一至周五要上课,晚上要做作业,周六和周日要上兴趣班,生活忙碌起来就像个十足的总经理,但一切都要听妈妈的安排。这样的孩子缺乏自主的意识,缺乏自立锻炼,反正,妈妈很能干,说什么都能算!所以,妈妈不要太要强,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要他自己去完成吧!
2、单亲妈妈,这类妈妈由于感情不稳定,自身会受到较大的心理压力。离婚后,对于女人是一种感情伤害,一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过来。离婚的女人再婚也不是很容易。所以此类妈妈们如果自身心理调整不好,就容易患有焦虑症。如果孩子的教育再出现问题的话,就更单亲妈妈一个心理挫伤,焦虑会更加严重起来。
3、自卑悲观的妈妈,此类妈妈性格大多比较内向,细腻敏感,一遇到困难就觉得害怕。如果自己的孩子不爱听话,成绩不是顶呱呱,或者成绩比较差,就容易对孩子充满悲观情绪。出了教育难题,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好,不会从自身找原因。
高龄妈妈怀二孩重点关注哪些检查
1、地中海贫血
在广东地区,由于地中海贫血高发,地贫基因筛查也成为准妈妈们不能漏过的产前检查。如果夫妻双方都是地贫基因携带者,第一胎已经做产前诊断,第二胎肯定要做的。
2、肝功能
广东地区,另一个高发疾病是乙肝,如果准妈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李映桃建议做肝功能检查,对肝脏功能做进一步评估。
3、疤痕子宫
早年间,大家对剖宫产的认识不全面,认为反正只生一个,剖宫产简单而安全,导致很多女性生第一个孩子时选择剖宫产,这就给生育第二个孩子埋下了隐患。
医学定义剖宫产疤痕妊娠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子宫峡部疤痕处妊娠”,是一种较罕见的特殊异位妊娠,但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疤痕伤口愈合不佳的状态下,怀二胎极易发生疤痕妊娠。孕前通过B超,预测疤痕妊娠的几率,早孕期查看胚胎着床部位,都能有效减少疤痕妊娠的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