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腋可以刮痧么
渊腋可以刮痧么
渊腋可以刮痧。
渊腋穴内的物质为肩井穴溢流所至的地部经水,经水到达渊腋后,在地球重力作用下,由胸部直落至腰侧下,如同落入无低深渊一般。在渊腋部位适度刮痧,可以排泄水液,调气调血,达到保健治病的作用。
刮痧手法:用刮痧板沿穴位从上至下轻轻刮拭,刮至皮肤微微发红或出痧即可。
渊腋可以刮痧么 渊腋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前锯肌-肋间外肌。浅层布有第3,4,5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胸长神经和胸外侧动,静脉。深层有第4肋间神经和第4肋间后动,静脉。
渊腋可以刮痧么
渊腋可以刮痧么?这个穴位的具体作用有哪些?位置在哪里?
肺痨的刮痧疗法
一、肺阴亏虚
(一)症状
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干咳、痰少黏白、舌红等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太渊及前臂,肺俞至膏肓、中府及前胸、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2)定位
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肺俞至膏肓,再刮中府及前胸,然后刮前臂,重在太渊,最后刮下肢三阴交、足三里、太溪。
(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背部,从肺俞穴一直到膏肓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出痧为度。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然后由内向外横式刮,每一个肋间隙刮30次左右,中府穴加强。双上肢内侧肺经、心包经、心经,由上而下刮30次左右,不一定出痧,重刮太渊。最后重刮三阴交、足三里、太溪3穴,各30次,不出痧。
二、阴虚火旺
(一)症状
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咳呛气急,午后颧红,五心烦热等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太渊及前臂、肺俞、中府及前胸、鱼际、孔最至阴郄、太溪。
(2)定位
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l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
鱼际:在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阴郄: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肺俞,再刮前胸中府,然后刮孔最至阴郄和整个鱼际,最后刮太溪。
(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背部,重刮肺俞30次,出痧为度。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然后由内向外横向刮拭,每个肋间隙刮30次左右,中府穴加强。后用刮痧板角部从孔最刮至阴郄和整个鱼际,30次,可不出痧。最后重刮太溪穴,30次,不出痧。
三、气阴耗伤
(一)症状
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咳嗽无力、气短声低,自汗与盗汗并见,面色白光白等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太渊及前臂、肺俞至膏肓、三阴交、足三里、膻中。
(2)定位
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膻中:膻中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肺俞至膏肓,再刮膻中,然后刮前臂重点太渊穴,最后刮下肢三阴交和足三里。
(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背部,从肺俞穴一直到膏肓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出痧为度。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膻中穴,出痧为度。双上肢内侧肺经、心包经、心经,由上而下刮30次左右,不一定出痧,重刮太渊。最后重刮三阴交、足三里,各30次,不出痧。
四、阴阳两虚
(一)症状
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咳嗽、咳逆喘息少气,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大肉尽脱,男子滑精、阳痿,女子经少、经闭等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太渊及前臂、肺俞至膏肓至。肾俞、关元至气海、太溪、足三里。
(2)定位
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关元: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气海:人体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肺俞至膏肓、肾俞,再刮腹部关元至气海,然后刮前臂及太渊,重在太渊,最后刮足三里、太溪。
(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背部,用刮板角部从肺俞穴经膏肓穴一直到肾俞穴,应一次到位,中问不要停顿,出痧为度。然后刮腹部,从关元至气海,由上至下,刮30次,出痧为度。之后刮双上肢内侧肺经、心包经、心经,由上而下刮30次左右,不一定出痧,重刮太渊。最后重刮太溪、足三里,各30次,不出痧。
鼻渊的刮痧疗法
临床分为肺经风热和胆经郁热2型。
一、肺经风热
(一)症状
表现为鼻塞,涕多白黏或微黄,或多见于发病初期或慢性鼻渊因外感而急性发作,伴头痛咳嗽。
(二)治法
(1)选穴尺泽、合谷、迎香、印堂、风池、上迎香
(2)定位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问,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O.5寸,当鼻唇沟中。
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风池: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上迎香:位于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处鼻唇沟上端处。
(3)刮拭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然后刮面部印堂、上迎香、迎香,再刮前臂尺泽,最后重刮手部合谷。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部风池穴,重刮,刮至病人不能耐受为止。然后刮面部印堂、上迎香,迎香,因为面部出痧影响美观.因此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且面部不需涂抹活血剂,通常用补法,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方向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再刮前臂尺泽穴,由上至下,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手部合谷穴,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出痧。
二、胆经郁热
(一)症状
表现为鼻塞头痛,涕黄黏稠如脓样,量多,有臭味,多见于急性鼻渊或慢性鼻渊急性发作,检查可见嗅觉缺失,鼻黏膜充血且肿胀,鼻腔内可见较多脓性分泌物。
(二)治法
(1)选穴风池、侠溪、迎香、上星、印堂、行间。
(2)定位风池: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侠溪:在足背部,第四、第五趾缝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O.5寸,当鼻唇沟中。
上星: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行间:在足背侧,当第一、第二趾问,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3)刮拭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头面部上星、印堂、迎香,然后刮足背部行间、侠溪。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部风池穴,重刮,刮至病人不能耐受为止。然后刮面部上星、印堂、迎香,因为面部出痧影响美观,因此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且面部不需涂抹活血剂,通常用补法,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方向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然后重刮足部行间、侠溪穴,30次,可不出痧。
阴虚的人刮痧方法很重要
首先应该知道阴虚是由心和肾不足引起的,阴虚证是人体津液亏损导致的病证,临床表现为:潮热、心烦、失眠、手足心热、身体消瘦、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痰中带血、耳鸣耳聋、腰酸遗精。
刮痧治疗应该选择刮试胸的正中间位置还有心脏的投影区。平常我们可以拿着刮痧板,隔着衣服就可以刮试,方向是从里向外。如果感觉这样刮痧的时候有疼痛感,可以在家把衣服脱了,涂上刮痧油,刮刮中间再刮刮两边,背部心脏的投影区也可以刮试。其次是腰部,腰部和肾虚也是有很大关系的,刮腰部可以隔着衣服从上到下,但注意在同一部位每次刮痧时间不要太长,温热即可,适可而止。
【刮痧治疗】
背部:膀胱经——双侧肺俞、肾俞。
腹部:任脉——神阙至关元。
上肢:肺经——双侧列缺至太渊。心包经——双侧内关。
下肢:脾经——双侧三阴交。肾经——双侧涌泉、太溪。
【药物治疗参考】
1、六味地黄丸。龟鳖丸。
2、麦冬,花粉各1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肺炎刮痧刮哪里图示
一、刮痧部位
1.肺炎选督脉的身柱穴,可散热壮阳;
2.选足太阳膀胱经的肺俞穴,可宣肺解表;
3.可选足少阳胆经的肩井穴,可祛风清热,活络消肿;
4.选任脉的膻中穴,可顺气化痰;
5.选手太阴肺经的孔最、太渊穴,可补肺益气、止咳化痰。
二、刮痧方法
1.刮肩部
沿颈肩部肌肉走行,自上而下由后发际刮拭至肩峰,重点加强肩井穴的刮拭。
2.刮背部
沿脊柱,自上而下刮拭,重点加强肺俞、身柱穴的刮拭。
3.刮胸部
用刮痧板的圆角点按或刮拭膻中穴。
4.刮前臂掌侧
沿手太阴肺经走行,自上而下由孔最穴刮拭至太渊穴,重点加强孔最、太渊穴的刮拭。
三、适应症
适用于小儿肺炎患者,临床表现为体温呈稽留热或不规则热型,咳嗽呈频发的连续性阵咳,呼吸困难,喘憋,鼻翼翕动,唇周发绀。
建议在小孩用药治疗期间,可以采用刮痧疗法辅助治疗,起到祛风清热、补肺益气、止咳化痰的作用。
肺炎刮痧刮哪里图示
1.肺炎选督脉的身柱穴,可散热壮阳;
2.选足太阳膀胱经的肺俞穴,可宣肺解表;
3.可选足少阳胆经的肩井穴,可祛风清热,活络消肿;
4.选任脉的膻中穴,可顺气化痰;
5.选手太阴肺经的孔最、太渊穴,可补肺益气、止咳化痰。
1.刮肩部
沿颈肩部肌肉走行,自上而下由后发际刮拭至肩峰,重点加强肩井穴的刮拭。
2.刮背部
沿脊柱,自上而下刮拭,重点加强肺俞、身柱穴的刮拭。
3.刮胸部
用刮痧板的圆角点按或刮拭膻中穴。
4.刮前臂掌侧
沿手太阴肺经走行,自上而下由孔最穴刮拭至太渊穴,重点加强孔最、太渊穴的刮拭。
适用于小儿肺炎患者,临床表现为体温呈稽留热或不规则热型,咳嗽呈频发的连续性阵咳,呼吸困难,喘憋,鼻翼翕动,唇周发绀。
建议在小孩用药治疗期间,可以采用刮痧疗法辅助治疗,起到祛风清热、补肺益气、止咳化痰的作用。
渊腋可以刮痧么 渊腋穴常用配伍
1.配肝俞,期门,辄筋,支沟,侠溪,疏肝利胆,行气止痛,治疗肝郁气滞之胁痛。
2.配膻中,中庭,行间,期门,宽胸理气,治疗气滞胸满。
3.配支沟,章门,足临泣,辄筋,期门,行气化瘀,消肿止痛,治疗腋下肿痛。
肩周炎刮痧治疗步骤
一、刮痧部位
1.头颈部:天柱、大椎。
2.胸部:腋前线、腋中线。
3.肩背部:腋后线、肩井、天宗、肩髃。
4.患侧上肢:曲池、外关。
二、刮痧方法
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先自上而下由天柱刮拭至大椎穴;再向上刮痧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然后再刮拭肩背部,沿箭头方向刮拭肩井、天宗、肩髃穴;最后用刮痧板的圆角点按或刮拭曲池、外关穴。
上述各部位分别刮30次左右,或以局部出痧为度。刮痧前或后,加拔罐效果会更好。
三、适应症
治疗肩周炎,缓解疼痛症状。肩周炎早期以肩部疼痛为主,夜间加重,并伴有凉、僵硬的感觉;后期肩关节周围软组织会有充血、水肿、渗出、粘连等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