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中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委中的穴位疗法
委中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委中的穴位疗法
(1)用两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连做10—20次。
(2)两手握空拳,用拳背有节奏地叩击该委中穴,连做20—40次。
(3)用两手拇指指端置于两侧委中穴处,顺、逆时针方向各揉10次。
(4)摩手至热,用两手掌面上下来回擦本穴,连做30次。
功效:有助于治疗腰腹痛、头痛、恶风寒。
用艾条温和灸或隔姜灸委中穴,注意艾灸时距离皮肤2~3厘米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可改善小便不利、腰背痛、遗尿。
用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委中穴3—5分钟,隔天一次,治疗腰腿痛、下肢疼痛等。
(1)先让患者趴在墙上,将脚后跟踮起来。
(2)消毒后拍打委中穴。委中在两筋中间,可看到有青筋暴起,用放血针刺青筋,让脏血流出来。
(3)直刺委中穴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针刺不宜过快、过强、过深,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注意
委中刺血法放血量应视病情而定,一般约1-5毫升,色浓紫者以转红为度。若出血太多或本为血虚之体,可导致气随血脱。
委中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委中的准确位置
委中位于膝后区,腘横纹中点。取俯卧位,稍屈膝,在大腿后面,即可显露明显的股二头肌肌腱和半腱肌肌腱,在其中间,按压有动脉搏动处。
委中定位的准确位置
位置如下:
委中穴又被称为腘中,郄中,血郄,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人体于膝后区,腘横纹的中点,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层为腘动脉。
委阳的准确位置图
科学定位:在膝部,腘横纹外侧端上,股二头肌肌腱的内侧缘。
快速取穴法:
1.俯卧位,稍屈膝,在大腿后面,即可显露明显的股二头肌肌腱;穴在股二头肌肌腱的内侧缘,按压有酸胀感。
2.俯卧位,先取委中,再旁开约1寸处。
委中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的中间取穴。
腰间盘突出可以艾灸吗
可以,而且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从中医来讲,腰椎间盘突出首先是由于患者肝肾不足、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引起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所以会出现腰疼、下肢的疼痛,为艾灸是通过艾草的温热功能,加上在燃烧的时候释放的热量,起到温经、通络的作用,因此在腰部进行艾灸,能对腰部的经络阻滞,起到疏经、通络、缓解疼痛的效果。
艾灸方法
艾灸穴位:腰部阿是穴(痛点)、环跳穴、委中穴、肾俞穴、腰阳关穴
快速定位
1、肾俞穴的准确位置,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2、委中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膝盖背侧两肌腱之间。
3、腰阳关穴的准确位置,在第4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
4、环跳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臀部凹陷处稍向上的位置。
操作方法
肾俞穴、腰阳关穴两穴用双罐艾灸罐灸,环跳、委中两穴用单罐艾灸罐灸,腰部阿是穴用双眼艾灸盒灸,每次每穴30分钟,每日1次。
原理
中医讲“腰背委中求”,灸委中穴可疏通腰背部经脉的气血,有很好的止痛及缓解症状的作用;“腰为肾之府”,灸肾俞穴可壮腰益肾;灸腰阳关穴、腰部 阿是穴可疏通局部经络及筋骨的气血,通络止痛。环跳穴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配穴,可以有效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造成的下肢不适症状。
委阳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委阳的准确位置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段,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缘。
取穴:俯卧位,先取腘窝正中的委中穴,向外一横指,按之酸痛明显处取穴。
委中穴的位置
定位: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穴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别名:腘中,郄中,血郄。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亦即是血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大部分散热冷降后归于此部,小部分吸热后上行委阳穴。
穴义: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
解剖: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在腓肠肌内、外头之间;布有腘动、静脉;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分布。
操作: 直刺l~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针刺不宜过快、过强、过深,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一般情况下不应当直接选择直刺,虽然委中穴一般较深,但是应当先探查(触摸其搏动),然后可以选择稍稍外移一点后直刺。
位置: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肩膀麻木,[1] 包括后背筋膜炎等,都可以按揉委中穴。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按揉此穴可以分清降浊。此外,肩周炎患者还可试试把右手指从后背尽量对左手指尖,再反过来。通过这样交叉,类似搓澡的动作,对缓解疼痛效果很好。
委中的准确位置图及作用功效 委中的准确位置图
委中穴位于膝后区,腘横纹中点,在腘窝正中,取穴时俯卧位或站位,在腘窝横纹上,左右两条大筋(股二头肌腱、半腱肌腱)的中间,即腘窝横纹中点处,具体位置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