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热病是什么
黄热病是什么
黄热病是什么
黄热病是有黄热病病毒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肝炎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同时也是国际卫生条例所规定的与霍乱、鼠疫并列的三种严重传性疾病之一。
黄热病是什么病 黄热病的预防及治疗
目前来说,黄热病目前没有特殊治疗方法,重点在于预防,目前尚无灭毒疫苗研制成功,减毒活疫苗安全有效,疫区人口应该进行常规计划免疫接种,应该重视进出疫区的旅行者的预防接种。疫区人群要加强灭蚊,人蚊隔离。
出境旅游当防黄热病
近年来,我国出境旅游人数不断增长,特别是今年春节长假,出境旅游人数上升约50%。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出境旅游莫忘防病。比如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就报告了秘鲁等43个国家黄热病正呈地方性流行,前往黄热病流行地区和国家的所有旅行者都应接种黄热病疫苗。
何为黄热病
黄热病是由感染黄热病病毒的蚊子叮咬易感人群传播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大多数感染者症状较轻(轻型),约15%的感染者症状较重(重型)。
重型分三期。
急性期:突然发病伴发热、头痛、肌痛、恶心呕吐,大约3天。
缓解期:退热及症状减轻,约持续24小时。
中毒期:发烧及症状再现,伴黄疸、呕血、黑便、昏迷甚至死亡。
从发病到死亡约两周,死亡率高达20%~50%。
黄热病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也曾经传播于北美洲和欧洲。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20万人感染此病,并因此导致3万人死亡。虽然黄热病已经多年没有在非洲及中南美洲以外的地区流行,但是,每年仍然有病例输入到疫区以外国家的报告。黄热病是目前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3种检疫传染病之一,并仍然对全世界人民的健康构成威胁。
预防黄热病主要靠疫苗
目前,全世界对黄热病还没有特效性治疗办法。因此,接种黄热病疫苗,是人类对抗黄热病威胁的主要手段。
一项统计显示,从1934~1953年,非洲国家不断开展黄热病预防接种工作,使非洲的黄热病发病人数越来越少。目前,我们使用的黄热病17d 疫苗比当时的黄热病疫苗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世界上许多黄热病流行或呈地方性流行的国家,已经把黄热病疫苗预防接种纳入到儿童计划免疫中。这在预防黄热病流行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前往黄热病呈地方性流行国家的丛林地区或城市及其近郊的旅行者,感染黄热病的危险性很高,因为黄热病病毒存在的地区远远多于官方报告有黄热病流行的地区。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凡前往有黄热病感染危险地区和国家的所有旅行者都要接种黄热病疫苗,黄热病流行地区(非洲、美洲)和国家的旅行者,外出旅行时也要接种黄热病疫苗。
黄热病疫苗的耐受性相当好,仅有少数人(2%~5%)会出现轻微反应(其中包括肌痛和头痛)。接种后可以为被接种者提供10年以上的保护。最近的研究结果还表明,黄热病疫苗接种后的保护性免疫抗体在被接种者体内可持续存在30~35年。
哪些人不宜接种黄热病疫苗
凡对鸡蛋过敏者、有细胞免疫缺陷者、有症状的hiv患者、孕妇、9岁以下的幼儿和以前曾有黄热病疫苗接种过敏史者,均不能接种黄热病疫苗。对于老年人应权衡接种疫苗的利弊,征得被接种人同意再实施接种。没有感染黄热病危险者应该避免接种此种疫苗。同时,被接种者还应如实向接种医生申报自己的健康状况,以免带来不必要的危险。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高至刚
目前黄热病呈地方性流行的国家有:安哥拉、贝宁、玻利维亚、巴西、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哥伦比亚、刚果、科特迪瓦、刚果民主共和国、厄瓜多尔、赤道几内亚、埃塞俄比亚、法属圭亚那、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共和国、圭亚那、肯尼亚、利比里亚、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巴拿马、苏丹、苏里南、多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乌干达、坦桑尼亚和委内瑞拉。
黄热病传染吗
黄热病是一种蚊媒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模式可分为城市型和丛林型。丛林型是原发性自然疫源地,而城市型则由于人类活动从前者扩散而致。
感染蚊叮咬人后,将含黄热病病毒的唾液注入人体皮下毛细血管, 迅速扩散到局部淋巴结,不断繁殖,数日后进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然后病毒定位于肝、肾、脾、心、骨髓和淋巴结等组织器官,即使血中病毒已经消失,而组织器官中病毒可依然存在。由于病毒的直接损害作用,引起广泛组织病变,其中肝脏病理变化最具诊断的特异性。
(黄热病传染一)、传染源 城市型黄热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人,起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丛林型黄热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热带丛林中的猴子以及其他灵长类动物。
(黄热病传染二)、传播媒介 城市型黄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丛林型黄热病的传播媒介主要有趋血蚊属,煞蚊属,蚊吸血感染后,37℃经4天即能传播。受感染的蚊可终生带毒,并可经卵传递。
(黄热病传染三)、易感人群 无免疫力的人群对黄热病普遍易感,隐性感染或发病后均能获得持久免疫力,其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可保持终身,未发现再感染者。流行区内成人大多有免疫力,故以儿童发病占多数。
(黄热病传染四)、流行特征 城市型:以人—埃及伊蚊—人形成循环,无贮存宿主。消灭了埃及伊蚊便可使黄热病得到控制和消灭, 而在埃及伊蚊重新增多的地方有传染源进入时又可引起暴发流行。丛林型:以蚊—猴—蚊形成循环,构成黄热病的自然疫源地。季节性:非洲和南美洲流行季节多在3~4 月,此时雨多,湿度大,气温高,利于蚊媒孳生及病毒在蚊体内的繁殖。散发者季节性不明显,全年均可发病。
黄热病是什么样的疾病 黄热病的流行趋势
黄热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春季和秋季为高发期,可在人群中引发爆发性的流行,如著名的1793年费城黄热病大流行。目前,黄热病流行于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旅行者中亦有病例报道。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约有20万例患本病,人群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黄热病是什么 黄热病的症状
黄热病的潜伏期为2-6天,患者肝部可出现病理性改变,干燥呈黄色,肝脂肪变,肝细胞可出现广泛坏死。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黄疸、出血、血尿、蛋白尿和肝肿大,肝区压痛。其他表现还有弥漫性肌痛,恶心和便秘等。患者常迅速死亡。
凡是来自于黄热病疫区的任何人,于3-15日内出现发热,黄疸等症状者都可怀疑为本病,应该提高警惕。
黄热病疫苗副作用
黄热病疫苗接种的有效期
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规定,黄热病疫苗接种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对国际旅行唯一要求的接种,该疫苗自接种后10天开始发挥防止感染的保护效果,保护效果持续10年。黄热病疫苗接种证书的有效期为10年,并从接种之日后10天开始生效,如在这10年重新接种黄热病,则从重新接种之日开始生效。
黄热病疫苗副作用
接种黄热病疫苗后一般不会有其它反应,但极少数人可能在接种局部出现轻度红肿或者低热,一般都可以在当天内自行消退。
黄热病疫苗的安全性
自2001年以来,全球疫苗安全咨询委员会(gacvs)通过若干专家的详细介绍和定期提供的最新情况简报,审议了黄热病疫苗的安全性,尤其是黄热病疫苗与内脏型和神经型疾病的相关性。在2004年12月2-3日于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会议上,向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最新情况简报。据以往的报告,大龄(60岁以上)是内脏型疾病和神经型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最近认为胸腺疾病是内脏型疾病的一个独立的潜在危险因素。但是,对内脏型疾病的其它危险因素了解甚少,因为该病发病率很低。
在以前的审评中,gacvs的结论是,有必要更好地评估风险,预测风险对象以及疫苗接种之后出现这两种严重不良事件风险的诱发因素。委员会还注意到,关于艾滋病毒感染者使用黄热病疫苗的安全性和效用方面存在未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委员会重申应特别注意只给真正有接触野生黄热病毒风险的旅行者接种疫苗。此外,疫苗提供者应谨慎考虑为老年旅行者接种黄热病疫苗的利弊并应作为常规询问有无胸腺疾病史,无论对象的年龄大小。当报告有胸腺疾病史,应考虑采取其它预防措施。
gacvs要求定期提供关于黄热病疫苗安全性的最新情况简报,并将继续审议该主题。
黄热病是什么病 黄热病的传播途径
黄热病目前感染有丛林黄热和城市黄热两种类型。丛林黄热适宜疫源地形式通过猴子——蚊子——猴子的传播方式循环保持的;城市黄热的主要传染源是人。本病经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人对本病普遍易感,不分年龄、性别和种族。
黄热病可致命
黄热病是个古老的疾病
早在1648年,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首次证实黄热病的流行。从17世纪到19世纪,黄热病通过交通工具传到欧洲和美洲。在近两个世纪内,黄热病成为非洲、美洲和欧洲一些地区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进入20世纪后,黄热病主要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美洲流行。由于种种原因,在非洲和南美洲,黄热病病例只有少部分被官方报告。据血清学和流行病学调查估计,2013年非洲约有13万人感染黄热病,其中7.8万人死亡。
黄热病主要靠蚊虫传播
黄热病通过蚊虫传播,在适合蚊虫生活的地区可引起大规模流行。黄热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感染黄热病的人和猴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特别是发病4日以内的患者。丛林型黄热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猴及其他非人灵长类动物。
感染黄热病毒者80%以上是隐性感染或轻型病例,只有小部分病例发展为重症。这是因为黄热病的隐性感染和轻型病例不容易被发现所致。
重症患者病死率达50%
黄热病感染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重症者病死率高达50%以上。黄热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黄疸、尿少和出血等,严重时可出现肝功能、肾功能衰竭和胃肠道出血等而危及生命。临床过程分为四期:感染期、缓解期、中毒期(又称肝肾损害期)和恢复期。发病后第二周是预后的关键。20%~50%的患者进入中毒期后死亡。预后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包括无尿、休克、低体温、烦躁、谵妄、顽固性呃逆、癫痫、低血糖、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潮式呼吸、神志恍惚和昏迷。
黄热病有疫苗可预防
黄热病主要通过防蚊、灭蚊以及疫苗接种来预防。其中接种黄热病疫苗对防止暴发流行和保护个人起到关键作用。常用黄热病疫苗为17D毒株减毒疫苗,可有效地预防黄热病毒感染。抗体一般于接种后7天~10天出现。对于大多数旅行者来说,接种1剂可以提供长达10年的免疫保护,甚至终身保护。对前往有黄热病流行的南美洲、非洲国家和地区的人员,为防止在境外感染黄热病,建议至少提前10天接种疫苗。对计划前往有疫情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员,除了接种黄热病疫苗外,还应做好个人防蚊措施,如使用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等,避免蚊虫叮咬,尤其是白天咬人的蚊子。从疫区返回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入境时要主动申报,及时就诊并主动向医生告知自己的旅行史,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黄热病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黄热病疫苗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接种黄热病疫苗后一般不会有其它反应,但极少数人可能在接种局部出现轻度红肿或者低热,一般都可以在当天内自行消退。
自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接种黄热病疫苗以来,共使用了6亿剂疫苗,发现仅有12人在接种此疫苗后罹患黄热病。有证据显示,在这些极少数“疫苗失灵”病例中,所有病人都是在接种疫苗后五年内患病的。这表明免疫力并不随时间而减退。
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主席Helen Rees博士称,“通常的指导意见是,在接种黄热病疫苗十年后必须续种。但从非常真实可靠的证据来看,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认为,相当明显的是,接种单剂黄热病疫苗实际上已很有效。这对黄热病流行国来说极为重要,它们可以重新考虑本国的疫苗接种计划。这对旅客来说也很重要。”
黄热病概况
黄热病是一种由受感染的蚊虫传播的急性病毒性出血疾病,在非洲和美洲热带地区44个国家中流行。感染黄热病毒引致不同程度的病情,从轻度症状到出血和黄疸、甚至致命的严重疾病不等。
估计全世界每年有20万例黄热病。由于并无黄热病特效药,约有15%黄热病毒感染者病情恶化,发展成严重疾病,其中近半病人死亡。而治疗仅能缓解病人的不适感。
绝大多数报告病例和死亡病例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在非洲流行地区,随着年龄增加,人们自然获得黄热病免疫力,因此儿童感染风险最高。在过去二十年中,由于人群对疾病感染的免疫力下降、砍伐森林、城市化、人口流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全世界黄热病患者人数呈增加趋势。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黄热病预防措施。99%的人在接种疫苗后30日内获得免疫保护。44个黄热病流行国中,31个位于非洲。在非洲常规免疫规划中,每剂疫苗成本约为82美分。
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是世卫组织疫苗和免疫接种领域的主要咨询小组,负责围绕全球总体政策和战略向世卫组织提供咨询意见,这些政策和战略内容从疫苗和技术、研究与开发,到免疫服务及其与其它卫生干预措施的联系。专家组不仅关注儿童疫苗和免疫,还关注所有的疫苗可预防疾病。
黄热病疫苗针提前几天打
黄热病病毒属虫媒病毒B组披膜病毒科,病毒直径22~38nm,呈球形,有包膜,含单股正链RNA。易被热、常用消毒剂、乙醚、去氧胆酸钠等灭活,但在血中能于4℃保存1个月,在50%甘油中于0℃下可存活数月,于-70℃或冷冻干燥条件下可保持活力数年。最初分离的黄热病毒Asibi株通过组织培养弱化成17D株,用以制备减毒活疫苗,预防效果良好。
目前,全世界对黄热病还没有特效性治疗办法。因此,接种黄热病疫苗,是人类对抗黄热病威胁的主要手段。
那么,黄热病疫苗针提前几天打呢?
一般7~14天才能产生抗体,所以黄热疫苗需要提前10天打。
哪些人不宜接种黄热病疫苗
凡对鸡蛋过敏者、有细胞免疫缺陷者、有症状的HIV患者、孕妇、9岁以下的幼儿和以前曾有黄热病疫苗接种过敏史者,均不能接种黄热病疫苗。对于老年人应权衡接种疫苗的利弊,征得被接种人同意再实施接种。没有感染黄热病危险者应该避免接种此种疫苗。同时,被接种者还应如实向接种医生申报自己的健康状况,以免带来不必要的危险。
预防黄热病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措施
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黄热病预防措施。99%的人在接种疫苗后30日内获得免疫保护。44个黄热病流行国中,31个位于非洲。在非洲常规免疫规划中,每剂疫苗成本约为82美分。
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是世卫组织疫苗和免疫接种领域的主要咨询小组,负责围绕全球总体政策和战略向世卫组织提供咨询意见,这些政策和战略内容从疫苗和技术、研究与开发,到免疫服务及其与其它卫生干预措施的联系。专家组不仅关注儿童疫苗和免疫,还关注所有的疫苗可预防疾病。
黄热病是黄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黄疽、蛋白尿、相对缓脉和出血等为特征。本病在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呈地方性流行。本文中,我们就一起去了解黄热病疫苗接种的相关问题,包括疫苗有效期,以及黄热病疫苗的副作用等。
黄热病疫苗副作用有哪些
据了解,黄热病疫苗从20世纪30年代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6亿剂疫苗,而在众多的人群中只有12人出现了黄热病疫苗副作用的表现。但是,有证据显示,在这些部分“疫苗失灵”病例中,所有的人都是在接种疫苗5年以后发生疾病的,也就说明了黄热病疫苗副作用是很小的,而且有一定的潜伏期。
从以上情况也说明接种黄热病疫苗,10年后必须续种。但是,很多数字已经证明,接种单剂黄热病疫苗实际上就已经有明显作用了,这对黄热病的传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重新考虑疫苗接种计划。
但是,并不是说黄热病疫苗副作用是肯定没有的,一般的情况下接种黄热病疫苗不会有任何其它的反应,但是,有很少的人,会在接种黄热病疫苗后出现轻度的的红肿和地热的情况,但是,通常一天之内就会自行消退的。
通过以上本文对于黄热病疫苗副作用的相关介绍,相信您已经了解了,黄热病疫苗副作用基本是没有的,因此,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健康,要及时的注射相关疫苗,而且,生活中有健康意识,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蚊子与黄热病
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人常出现黄疸伴发热,故名。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黄疸和出血等。根据流行学特点分为城市型和丛林型。应用疫苗预防后,发病率明显减低。17~19世纪,本病曾在美洲和非洲及少数欧洲国家流行,在开凿巴拿马运河时,几万人得病,死亡较多。20世纪以来,仅局限在中南美洲和非洲。本病的传播媒介是蚊,城市型黄热病的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西非也是埃及伊蚊,东非有可能是黄头伊蚊、白点伊蚊和泰氏伊蚊等。人与人之间是通过蚊叮刺病人传播的。丛林型黄热病是兽类的地方病,也是家畜的流行病。若人偶然进入森林,被蚊叮刺后可以得病。
病人经过3~6日潜伏期后出现症状,极轻型病人的症状类似感冒,只有1~2日的发热、头痛。轻型病例呈急性发病,有明显的发热、头痛、恶心、鼻衄、轻度黄疸和蛋白尿,几日后痊愈。重型病例常突然发病,表现寒战高热头痛、背痛、全身痛、恶心、呕吐、面红、眼结合膜充血、末梢血液中白细胞降低。持续数日后,症状减轻。然后再出现发热并开始有黄疸,伴出血倾向,表现为软腭出血点、鼻衄、牙龈出血、呕黑色血水,有时出现蛋白尿甚至无尿。50%病人出现相对缓脉。意识清醒。肝功能受损,血胆红质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转氨酶升高,肝病重时可出现低血糖。10~60%病人在6~8日后出现休克、昏迷以致死亡。
感染蚊叮咬人后,将含黄热病病毒的唾液注入人体皮下毛细血管, 迅速扩散到局部淋巴结,不断繁殖,数日后进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然后病毒定位于肝、肾、脾、心、骨髓和淋巴结等组织器官,即使血中病毒已经消失,而组织器官中病毒可依然存在。由于病毒的直接损害作用,引起广泛组织病变,其中肝脏病理变化最具诊断的特异性。
(一)、传染源 城市型黄热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人,起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丛林型黄热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热带丛林中的猴子以及其他灵长类动物。
(二)、传播媒介 城市型黄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丛林型黄热病的传播媒介主要有趋血蚊属,煞蚊属,蚊吸血感染后,37℃经4天即能传播。受感染的蚊可终生带毒,并可经卵传递。
(三)、易感人群 无免疫力的人群对黄热病普遍易感,隐性感染或发病后均能获得持久免疫力,其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可保持终身,未发现再感染者。流行区内成人大多有免疫力,故以儿童发病占多数。
(四)、流行特征 城市型:以人—埃及伊蚊—人形成循环,无贮存宿主。消灭了埃及伊蚊便可使黄热病得到控制和消灭, 而在埃及伊蚊重新增多的地方有传染源进入时又可引起暴发流行。丛林型:以蚊—猴—蚊形成循环,构成黄热病的自然疫源地。季节性:非洲和南美洲流行季节多在3~4 月,此时雨多,湿度大,气温高,利于蚊媒孳生及病毒在蚊体内的繁殖。散发者季节性不明显,全年均可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