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山姜有什么作用和疗效 温中散寒

山姜有什么作用和疗效 温中散寒

在《贵阳民间药草》中有记载:“山姜根茎及叶:温肺,散寒,止咳。”可见山姜有温中散寒的作用,日常直接食用或煮水喝能驱散体内寒气,适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冷痛等病症的缓解治疗。

山姜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散寒

山姜性温,直接食用或煮水喝能驱散体内寒气,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在《贵阳民间药草》中也有记载:“山姜根茎及叶:温肺,散寒,止咳。” 适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冷痛等病症的缓解治疗。

冬天健脾胃的食物 干姜

功效:温中散寒。治脾胃寒证,无论是外寒内侵之实寒证,还是脾胃阳气不足之虚寒证均可应用。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常配伍党参、甘草、白术等补脾益气药同用,如理中丸。

主治:治脾胃实寒肢腹痛吐泻,单用本品研末服有效,或配伍附子(有毒)、高良姜等温中散寒药同用。

胃寒消化不良怎么办

一: 肉桂砂仁炖牛月展

1: 制作:先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月展洗净切块,飞水去膻味。然后把全部材料放入炖盅内,加凉开水适量,隔水炖2小时,调味食用。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注意:湿热胃痛不宜食用本炖品。

二: 老姜茶

1: 材料:红茶6克,老生姜10克,蜂蜜适量。制作:将红茶叶与老生姜加清水煎茶,待温时,调入蜜糖饮用。功效:温中散寒,健胃消食。适用于寒邪所致胃痛。注意:湿热型胃痛不宜用。

三: 胡椒羊肉汤

1: 材料: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陈皮6克,生姜15克。制作:先将羊肉洗净切块,起锅爆香。然后把胡椒、陈皮、生姜洗净,与羊肉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2小时,调味食用。功效:温中助阳,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的胃痛患者。

四: 良姜粥

1: 材料:高良姜末15克,大米100克。制作:先将高良姜末置粥锅内,并加入清水2000毫升,用中火煎至1500毫升,去良姜渣,再放入洗净大米用文火煮成糜粥。温热服食。功效:本粥能温胃行气,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或感受风寒引起的胃痛。注意:本粥不宜冷服。

五: 白胡椒酿红枣

1: 材料:红枣5个,白胡椒10粒。制作:先将红枣洗净去核,白胡椒略打裂开。然后在每个已去核的红枣内放入白胡椒2粒,待煮饭时,放在饭面上蒸熟食用。功效:温中补脾,暖胃止痛。适用于寒性胃痛。

六: 姜汁牛肉饭

1: 材料:鲜嫩牛肉75克,姜汁适量,大米120克,糖、酒适量。制作:先将嫩牛肉洗净剁成肉糜,加入姜汁及酒、盐、糖、油腌一下。然后,将大米洗净煮饭,水分将干时,放入腌好之牛肉,文火焗透即可。功能:滋补温中,散寒醒胃。适用于脾胃虚寒、中气不足的胃痛患者。

红干姜有什么好处 温中散寒

红干姜是一种性质温热的健康食材,它能入脾经也能入胃经,可提高人类脾胃功能,并能缓解脾胃虚寒,而人们用它煎汤,以后服用时则能起到温中散寒的重要作用,能让人类胃痛,胃寒和恶心呕吐以及腹部冷痛的症状尽快减轻。

山姜食用方法

材料:山姜15克,粳米50克。

做法:将山姜洗净,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开火煎30分钟左右,然后去渣取汁,备用。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倒入备好的药汁,一起熬煮成粥即可。

用法:空腹服用。

功效:温中散寒。治胃寒作痛或寒霍乱、吐泻交作、腹中疼痛等。

材料:粳米100克,羊骨500克,陈皮6克,山姜6克,生姜6克,草果3克。

做法

(1)将羊骨洗净并锤破放入铝锅内;

(2)加入生姜、食盐、山姜、草果、陈皮及适量清水;

(3)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熟,滗出汤汁,待用;

(4)将粳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锅内,加入1000克羊骨汤;

(5)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煮至粥熟即成。

功效:具有健骨强腰之功效,适用于虚劳引起的腰膝无力、骨质疏松等症。

材料:山姜70克,藿香50克,黄酒500毫升。

做法:先将山姜用火炙出焦香,打碎,藿香切碎,置砂锅中,加入黄酒,煮至三四沸,过滤去渣即成。

功效:本品具暖胃散寒,芳香化浊,理气止痛之功效。适于胃寒呕吐,脘腹冷痛,霍乱吐痢者服用。

山姜怎么吃最好

山姜为姜科植物山姜的根茎。有温中散寒、祛风活血的功效。果实供药用,为芳香性健胃药,治消化不良,腹痛、呕吐、噫气,慢性下痢。根茎性温,味辛,能理气止痛,袪湿,消肿,活血通络,治风湿性关节炎,胃气痛,跌打损伤。

山姜怎么吃最好:

内服:煎汤,3-6g;或浸酒。

外用:适量,捣敷;或捣烂调酒搽;或煎水洗。

陶弘景:腹中冷痛,煮服甚效。

《本草拾遗》:去恶气,温中。治中恶霍乱,心腹冷痛,功用如姜。

《草木便方》:解大毒,行血消瘀,透筋骨。治风湿四肢麻木,煎服;中风顽痹,煎汤洗。

炮姜和高良姜还有干姜有什么区别

炮姜主治: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 本品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

干姜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

高良姜功能主治: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祝健康!

相关推荐

山姜的功效与作用

1.对离体胸管平滑肌的影响山姜小剂量对豚鼠小肠无影响,大剂量呈抑制作用,和山姜对乙酸胆碱和氨化钡引起的大鼠肠管紧张性、强直性收缩均部分始抗作用,和山姜的挥发性部位,可使兔肠管轻度兴奋,然后转入明显抑制,张力降低,收缩频率减慢,振幅减少,并随着浓度不同能部分或完全拮抗乙酸胆碱、氯化钡引起的肠管兴奋和痉挛。 2.抗溃疡作用 山姜水煎剂灌胃对幽门结扎型、应激型及利血平型大鼠实验性胃溃疡均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对蚓噪美辛(消炎痛)型胃溃疡作用不明显。它能增加胃液及胃蛋白酶活性,降低总酸度与游离酸度,对高体胃条

冬天四道暖胃美食

1.红糖姜肚煲。 原料:猪肚一个,生姜四两,红糖二两。制法:将猪肚洗净,生姜切成丝,与红糖一起放入猪肚内,两头用棉线扎紧,加清水煮至肚烂,食肚喝汤。功效:暖胃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遇寒加重、口泛清水的患者服食。不建议糖尿病患者服食。 2.肉桂砂仁炖牛腩。 原料:鲜牛腩250克,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生姜3片。制法: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腩洗净切块,焯水去除膻味。 把全部材料放人炖盅内,加适量凉开水,隔水炖2小时,调味后食用。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适用于胃寒气滞的患者服食。

怎样止泻最快不用药 食疗法:1小时左右见效

食材:绿茶6g、干姜末3g。 做法:把绿茶、干姜末都用开水冲泡闷10分钟,作茶频饮。 功效:主要针对于大便清稀,臭味不浓,肠鸣腹痛,发寒热的急性肠胃炎腹泻适用。 食材:干姜3g,炒车前子10g。 做法:将干姜、车前子一起研成粉末,加一勺红糖,用开水冲服。每次一杯,每日3次。 功效:温中止泻,对于脾胃虚寒,肠鸣腹痛的急性肠胃炎很好的效果。禁忌:泄泻停服,不宜久服。 配方:石榴叶60克,生姜15克,盐30克。 做法:先将3味同炒黑,煎水代茶。每日1剂,分上、下午温服。 茶疗功效:温中散寒、润肠止泻。用于急性

六款药膳健脾暖胃让你远离胃寒烦恼

1.良姜粥 材料:高良姜末15克,大米100克。 制作:先将高良姜末置粥锅内,并加入清水2000毫升,用中火煎至1500毫升,去良姜渣,再放入洗净大米用文火煮成糜粥。温热服食。 功效:本粥能温胃行气,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或感受风寒引起的胃痛。 注意:本粥不宜冷服。 2.白胡椒酿红枣 材料:红枣5个,白胡椒10粒。 制作:先将红枣洗净去核,白胡椒略打裂开。然后在每个已去核的红枣内放入白胡椒2粒,待煮饭时,放在饭面上蒸熟食用。 功效:温中补脾,暖胃止痛。适用于寒性胃痛。 3.姜汁牛肉饭 材料:鲜嫩牛肉75

冬季4个暖胃良方

肉桂砂仁炖牛腩 做法:鲜牛腩250克,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生姜3片。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腩洗净切块,焯水去除膻味。把全部材料放人炖盅内,加适量凉开水,隔水炖2小时,调味后食用。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适用于胃寒气滞的患者服食。 红糖姜肚煲 做法:猪肚一个,生姜四两,红糖二两。将猪肚洗净,生姜切成丝,与红糖一起放入猪肚内,两头用棉线扎紧,加清水煮至肚烂,食肚喝汤。 功效:暖胃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遇寒加重、口泛清水的患者服食。不建议糖尿病患者服食。 姜粥 做法:干姜10

产后腹痛吃什么 生姜红糖汤

用料:生姜、红糖各适量。 制作:将生姜红糖煎汤服用即可。 功效:温中散寒,益气和中,补血活血,缓解疼痛。适用于产后小腹冷痛的产妇。

天凉吃什么可以暖胃驱胃寒

按此食疗原则,养生专家给胃寒者推荐以下几种调理“胃寒”的饮食疗法,患者们可参考食用。 1.姜汁牛肉饭 材料:鲜嫩牛肉75克、大米120克,姜汁、糖、酒适量。 制作:先将嫩牛肉洗净剁成肉糜,加入姜汁及酒、盐、糖、油腌一下。然后,将大米洗净煮饭,水分将干时,放入腌好之牛肉,文火焗透即可。 功能:滋补温中,散寒醒胃。 适用于脾胃虚寒、中气不足的胃痛患者。 2.肉桂砂仁炖牛 材料: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鲜牛 250克、生姜3片。 制作:先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 洗净切块,飞水去膻味。

冬天暖胃的4款食疗

红糖姜肚煲。原料:猪肚一个,生姜四两,红糖二两。制法:将猪肚洗净,生姜切成丝,与红糖一起放入猪肚内,两头用棉线扎紧,加清水煮至肚烂,食肚喝汤。功效:暖胃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遇寒加重、口泛清水的患者服食。不建议糖尿病患者服食。 肉桂砂仁炖牛腩。原料:鲜牛腩250克,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生姜3片。制法: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腩洗净切块,焯水去除膻味。把全部材料放人炖盅内,加适量凉开水,隔水炖2小时,调味后食用。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适用于胃寒气滞的患者服食。 胡椒羊肉汤。

头晕恶心胃疼怎么办

食疗方法: (1)老姜、红糖,将生姜捣汁去渣,隔汤蒸10分沸,将红糖溶入收膏,以4日服完,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温中散寒。 (2)蜂蜜、红糖适量、红花。将红花放在保温杯中,沸水冲泡,盖上盖,经泡10分钟后,随即调入蜂蜜、红糖,趁热饮服。 功效:和胃利肠、止痛祛疡。 (3)干姜、炙附子。将干姜、炙附子共捣碎细,置净器中,然后放入黄酒500毫升,密封,经7日后开取,去渣备用。每日饭前温服1~2杯,日服3次。 功效:温中散寒。 (4)干姜、高良姜、花椒、粳米、红糖。将干姜切成片,与高良姜、花椒洗净,共放入

养胃的药膳 牛奶姜汁

材料:牛奶150-2印毫升,姜汁1汤匙,白糖适量。 做法:将上2味加白糖,放瓦盅内,隔水炖服,每日2次。 功效:温中散寒,缓急止痛。适用于胃痛喜热喜按、嗳气泛酸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