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月经失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围绝经期月经失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女性更年期一般指的是女性从有生育能力到无生育能力的过渡阶段,也就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一般确定为40至60岁。一般必须连续12个月无月经才能确认为绝经。40岁或以后自然绝经称为生理性绝经,55岁以后绝经称为“晚绝”,40岁以前绝经称为“早绝”,早绝可能为病理性绝经。
二、所以由于女性步入更年期后,卵巢的功能也就开始衰退。首先是黄体功能进行性衰退,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即自行萎缩,不理排卵;无黄体形成,表现为生育功能衰退。月经周期间隔时间延长,表现为间歇性闭经。由正常20~30天变为2~3个月或更长时间行经一次。经量可正常或较前减少,间隔时间逐渐延长到4~5个月或半年才行经一次,以后则完全停止。
三、正是因为体内性功能自身调整作用,FSH可至正常水平,出现排卵性月经周期,因而偶有多年不孕妇女,在绝经前期突然受孕。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功能由不稳定到衰退,平衡失调,常常在绝经前表现月经不正常、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出血不止等,而经前紧张综合征、乳房周期性胀疼、水肿及头痛等症状消失。
月经不调的表现
临床表现
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紊乱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不规则子宫出血
包括:月经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指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由内分泌调节系统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是月经失调中最常见的一种,常见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约85%病例属无排卵性功血。
3.闭经
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通常将闭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凡年过18岁仍未行经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在月经初潮以后,正常绝经以前的任何时间内(妊娠或哺乳期除外),月经闭止超过6个月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4.绝经
绝经意味着月经终止,但围绝经期常有月经周期和月经量的改变。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以滤泡期缩短为主,无排卵和月经量增多。绝经后阴道出血。指月经停止6个月后的出血,常由恶性肿瘤、炎症等引起。
5.月经失调性不孕症
是指妇女长期月经错乱,夫妇同居3年以上不受孕者,为妇科临床常见病之一。
6.新生儿月经
父母在给出生5~7天的女婴换尿布时,可能发现小儿阴道有血性分泌物,量不多,小儿也无其他不适。这是新生儿的一种生理现象,称为“假月经”。
绝经与雌激素有什么关系
在围绝经期,由于女性卵巢衰竭、性激素水平紊乱,会导致一系列不适症状。月经失调是围绝经期开始的标志性症状。除此之外,超过七成的女性还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其他症状,如潮热多汗、脾气暴躁、抑郁焦虑、皮肤萎缩和关节疼痛等。对于围绝经期的症状,应给予足够重视与合理治疗,避免为骨折、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和老年痴呆等疾病埋下隐患。
女性在绝经前后到底该不该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什么时候要用,什么时候不能用,很多人对此很困惑。专家认为,补充雌激素对一些人是有益的和必要的,但一定要掌握好时间。
女性在围绝经期如果出现症状就应该积极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激素补充等治疗。绝经及出现相关症状,(如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神经或精神症状等)以及预防骨质疏松,是应用激素补充治疗的首要适应症。而各种雌孕激素依赖性肿瘤、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和未查明原因的妇产科问题则属于禁忌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尚未控制的糖尿病及严重高血压、血栓栓塞性疾病史、乳腺疾病等属于慎用情况。
绝经和雌激素是有很大联系的,所以说绝经之后要尽快的检查自己的雌激素有没有任何的变化,如果雌激素有变化,会有低下的现象,那么就必须要及时给自己补充雌激素,让自己的身体尽快的调节起来,而在补充雌激素的时候还要记得合理运动,这样雌激素增加的效果会更好。
月经越来越少是什么原因
对于你的情况需要看一下你的年龄的,如果年龄比较大了就有可能是正常的情况的月经周期不准,超前、落后、无定期,经量过多、过少、色泽紫黑或淡红,经血浓稠或是稀薄等,统称为月经不调。
1、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主要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不稳定或是有缺陷,即月经病.
2、器质病变或药物等引起:包括生殖器官局部的炎症,肿瘤及发育异常,营养不良;颅内疾患;其他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甲状腺,肾上腺皮持功能异常,糖尿病,席汉氏病等,肝脏疾患;血液疾患等.使用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内分泌制剂或采取宫内节育器避孕者均可能发生月经不调。
什么是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从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度时期,通俗的讲就是老百姓说的“更年期”。一个女性,从青春期开始经过了30-40年周期性的有月经的生理阶段后,随着卵巢功能开始衰退,体内原有的内分泌开始紊乱而渐入围绝经期。围绝经期一般可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三个阶段。
世界卫生组织绝经期研究组,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的定义曾提出下列意见:1、围绝经期是指绝经期之前临近绝经期,其卵巢的内分泌活动减少,生育力下降,月经周期改变和各种症状开始出现之时。2、绝经期指卵巢内卵泡活动丧失所引起的永久性月经停止。3、绝经后期则指月经完全停止后的时期。一般来说,绝经前期开始于45岁左右,持续2-4年即进入绝经期。自然停经持续1年才能称绝经。绝经后期持续6-8年。因此整个围绝经期为8-12年。
围绝经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多间,一般在绝经过度期月经紊乱时,这些症状已经开始出现,可持续至绝经后2~3年,仅少数人到绝经5~10年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
绝经期的表现
围绝经期是每个妇女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但每人所表现的症状轻重不等,时间久暂不一,轻的可以安然无恙,重的可以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发展成为围绝经期疾病。短的几个月,长的可延续几年。围绝经期综合征虽然表现为许多症状,但它的本质却是妇女在一生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内分泌变化的过程。
围绝经期的生理和心理有哪些变化呢?由于围绝经期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表现为阵发性的潮热、面红、出汗等症状;又由于围绝经期雌激素的减少:出现生殖器官的萎缩、阴道分泌物少、局部干燥性交时不适感明显,也会出现腰背及四肢、关节的酸痛等骨质疏松症状,还会出现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更年期还要不要调经
对于围绝经期月经失调的处理应该因人而异。围绝经期月经失调与青春期、生育期不同,它不需要恢复排卵,也不必考虑生育,目的主要是使患者顺利度过从无排卵出血期到绝经期。
围绝经期月经失调由稀发而逐渐绝经者,如无特殊情况,可以不做任何处理,候其自然绝经。有些人则是在规则的月经后突然停经,在排除意外妊娠和其他原因引起的闭经后,也不必做任何处理。重要的是要让这些女性认识到,绝经是人生旅途上的一个必然经历,坦然面对这一生理变化,身心愉快地度过这个阶段。
需要明确诊断而进一步治疗的围绝经期月经紊乱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表现为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有时先有几星期至几个月的停经,然后发生不规则出血,量往往较多,持续时间长,可导致贫血;也有的只表现为经期延长,出血量并不多而周期可能是正常的。围绝经期是妇科恶性肿瘤的高发期,其中不少患者的外在表现就是阴道出血,由于这个阶段的妇女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而把这些出血认为是围绝经期的正常现象,未加小心而不检查治疗,等到出现其他症状时,肿瘤已属晚期,治疗效果极差。临床工作中,笔者碰到多例围绝经期妇女因“月经失调”就诊的病例,结果查出是子宫体癌瘤、宫颈癌、卵巢癌等等。另外,许多良性的器质性疾病也可表现为类似月经失调的症状,比如子宫肌瘤、宫颈息肉、宫颈炎等。因此,当出现上述围绝经期月经紊乱症状,应该找妇科医生检查,最好先进行诊断性刮宫。这既可使患者迅速止血,刮出的子宫内膜也可做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排除器质性病变特别是恶性肿瘤的可能,根据结果确定治疗方案。
非月经期出血的原因 月经失调
月经失调在育龄妇女中,从初潮到绝经期前这一阶段中,最常见的出血原因便是月经失调。月经失调所造成的出血是由于内分泌紊乱所引起,出血量可多可少。包括发育期少女的青春期功能性出血,绝经前的更年期月经失调,都是因为在月经周期中排卵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育龄妇女虽然有排卵,也可引起排卵期出血:或因黄体功能不佳,或者没有及时衰退而引起出血。
更年期月经紊乱也可能是肿瘤作怪
更年期月经紊乱可持续1-3年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生殖内分泌专科李琳副教授解释,围绝经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更年期,是指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是从有生育能力到无生育能力的过渡阶段,一般以1年无月经来潮作为绝经的标志。围绝经期的发生年龄个体差异较大,多与遗传有关,一般常见于40岁-55岁,属于生理性变化。部分女性40岁前出现绝经,医学上称为“卵巢早衰”,多为病理性改变。
李琳表示,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波动较大,开始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至24-25天。李琳说,进入围绝经期后,规则的周期性排卵渐渐被无排卵的月经周期取代,可出现各种类型的月经失调,直至完全绝经。
这个阶段多在1-3年,主要表现为如下三种—
月经稀发:月经周期延长,两次月经的间隔时间由原来的30天变为2-3个月,并逐渐延长到4-6月以上,直至完全绝经。
月经紊乱:从原来规则的月经周期变为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月经周期可从15-60天不等,有时经期延长,持续性少量阴道出血,可淋漓不尽达1个月以上。部分女性可发生长期大量阴道出血,严重者出现贫血表现,称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突然绝经:少数女性仅有几次月经量减少,月经突然停止。
月经失调处理别失调
在女性漫长的一生中,很多妇女都有月经失调的经历。对于月经失调,有的人忧心忡忡,有的人则不以为然。
少女从什么时候开始成熟?这也许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答案也不相同。从生理的角度看,月经就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卵巢发育成熟、发生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和出血的结果。
少女第一次来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是13~15岁,最末一次月经(绝经)的平均年龄是50岁左右。在这漫长的三四十年里,难以保证每个月的月经都正常,故很多妇女都有月经失调的经历。
正常妇女的月经周期是21~37天,月经期持续2~7天,总的月经量不超过80毫升。月经周期比21天短,称为月经频发,超过37天,为月经稀发;月经期超过7天或月经量较平时明显增多超过80毫升,为月经过多;两次月经之间出现阴道出血,为月经中期出血;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
一般来说,每个人的每次月经周期均有长有短(第一天来月经至下次来月经为一个周期),周期之间相差不超过10天,就算是规则的月经。一部分女孩初潮后月经不规则,如果月经量不多,可以观察,不需要特殊处理,一两年后月经自然会转为规则。更年期(围绝经期)的妇女也经常出现月经紊乱,可以是月经频发或月经稀发。月经稀发者,两三个月甚至半年才来一次月经,这是卵巢功能逐渐下降而引起的,也不需要特殊处理。偶然的一两次月经不规则,可能跟环境改变、工作压力、精神刺激等有关,不需急于治疗,可以等身体自己调节过来。相反,不论是什么情况,只要是月经量增多,就应该引起重视。
其实,月经失调是一个临床症状,而不是独立的一个疾病。很多疾病都可能引起月经失调,例如妇科疾病中包括:子宫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内科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等。不同疾病引起的月经失调,其治疗方法也是千差万别,所以无论出现什么样的月经失调,都需要到正规医院的妇科就诊,经过医生检查,确定属于哪种情况,是否需要治疗以及如何治疗。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很常见的症状,自己随便到街头小门诊找点药吃。有时候,月经失调可能提示着严重的疾病,比如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这些疾病最初的症状经常就是月经失调或者阴道不规则出血。如果仅仅是单纯的月经失调及月经过多,在排除了器质性病变之后,可采用止血、调经、促排卵等方法进行处理。
绝经期月经的症状
1、绝经期月经的症状
女性在绝经期间会出现易激动、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多语烦躁、焦虑、内心不安、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情绪低落等症状。月经的量会减少直至绝经。
2、什么是绝经期
绝经期指月经绝止不行。
从现实当中有不少人认为,更年期就是指绝经期,其实这是含义完全不同的两个医学概念。更年期是指妇女从性腺功能衰退开始至完全丧失为止的一个转变时期。绝经之前已存在卵巢逐步衰退的阶段,据调查,大约2~4年,在不同的人长短不一,称为绝经前期。绝经之后卵巢功能更为低下,但不一定立即完全消失,一般也要经历2~3年,也有长达6~8年,甚至更长。所以更年期是绝经前期、绝经和绝经后期的总和,因此有学者称之为“围绝经期引”。
3、更年期的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症是妇科常见病。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许多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高血压病、肝病、内分泌病、流产、宫外孕、葡萄胎、生殖道感染、肿瘤(如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等均可引起月经失调。让女人理解美丽的真正含义:并非表层的精雕细刻,而是由内至外的调理,将其成熟风韵打磨成温润的玉,让风采重现,让美丽健康合二为一。
关于更年期你不得不知的小常识
什么是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是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即绝经过渡期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
绝经前后一段时间称为更年期,一般40~60岁。
更年期可分为:
(1)绝经前期——卵巢功能开始衰退,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逐渐延长且不规则,月经量渐趋减少;
(2)绝经期——月经停止,一般认为年龄超过45岁,停经已达一年者,则最后一次月经期即为绝经期;
(3)绝经后期——月经停止后至卵巢内分泌功能完全消失时期,亦即进入老年期前的阶段。
更年期约有10%~15%妇女出现症状较严重而需要治疗,10%~15%可以毫无症状,60%左右只有潮红潮热感,80%左右有轻微症状但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
更年期综合症的症状可归纳为:
(1)心血管系统——潮红潮热、心悸、血压不稳定、头晕、耳鸣及周围血管功能失调;
(2)神经系统——神经质、易怒、抑郁、失眠、健忘、头痛及夜汗;
(3)月经改变——月经紊乱及延长,经量渐减;
(4)骨及关节症状——骨质疏松表现、关节痛;
(5)泌尿生殖系统——萎缩性阴道炎、尿频尿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