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症怎样治疗
多发性硬化症怎样治疗
一、西医
1、西医治疗
1、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可缓解症状。甲基强的松龙1g/d静滴,5-7天后改为强的松30-40mg/d顿服,逐渐减量直至停药。硫唑嘌呤(2mg/kg/d)长期治疗(平均2年)对控制病情有效。
2、神经营养药物:胞二磷胆碱(250mg肌注1次/d)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DFGF1600u 肌注1次/d)可酌情选用。
3、对症治疗:对痛性强直发作、三叉神经痛、癫痫发作者可用卡马西平0.13次/d,痉挛者可给安定等。
4、蜂针疗法:
美国蜂疗专家姆拉兹(1993年)报道,他用蜂蜇治疗两名患多发性硬化症的妇女(年龄42岁),以后他又治疗了数例该病患者,疗效都很好。他指出疲劳是多发性硬化症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经过蜂针治疗以后,这种最初的症状消失。其它症状有的随后很快消失,有的需要很长时间才治愈。
伦纳德等人(1986年)在肌强直畸形病人的肌肉中曾检测出蜂针液神经肽(蜂针液明肽)的受体,这可能是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原因。蜂针液的一些成分,如肥大细胞脱颗粒肽及蜂针液神经肽,有与具有高度亲和力的神经及肌肉膜的受体结合的能力,这样的分子在药理上可作探针用,即这种物质可用于特殊蛋白质的定位。
二、中医
1、平复汤 适用于巩固多发性硬化的疗效和预防复发。
黄芪、生鳖甲各12~15g,党参、女贞子、白芍、麦冬、茯苓、生地黄、枸杞子、知母各10~12g,柴胡、黄芩各9~10g,当归、白术、制半夏各8~9g,炙甘草3~5g,大枣8枚。每周服2~3剂。陆曦等用本方治疗30例,坚持平复汤治疗者,经3~13年(平均6年)随访观察,结果除2例因外感后各出现1次症状反复者,其余均未复发。(陆曦,李智文,王华燕,等.中医预防多发性硬化复发的研究.中医杂志,1995<7>:417)
2、健步丸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57)
组成:黄柏,知母,熟地黄,当归,白芍,牛膝,豹骨,龟甲,陈皮,干姜,锁阳,羊肉。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
主治:多发性硬化属肝肾不足之腰膝酸软、下肢痿软、步履艰难者。
用法:每次9g,每日2次。
多发性硬化症预后
多发性硬化症病患、生命长度比起一般人只有轻微影响。多数死因仍是严重疾病後衍生的并发症、如败血症、吸入性肺炎、褥疮等。只有少数病患因脑干生命中枢发炎导致心血管、呼吸系统的影响而死亡。有些病患因心情低落而自杀陨命。在发病15年後、病患多需要辅具等装置、30%病患需以轮椅代步。
仍然有些可评估的较差预後因子如下:
男性病患;
高龄发病;
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
一年内有二次或两年内有五次以上发病;
多处的神经系统受损尤其以运动消化道排泄功能失调为主;
复发後缓解并不完全;
核磁共振影像上有大的病灶;
脑脊髓液中有OCBband(oligoclonal band)且免疫球蛋白(IgG)升高。
多发性硬化症脑脊液的表现
在患有多发性硬化症时候,及时的接受一些检查来诊断疾病很重要,这样能够帮助患者对症治疗,但是多发性硬化症脑脊液表现是什么呢?
通过脑脊液检查: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升高,常为转化型浆细胞和淋巴细胞;蛋白质轻度升高或正常;大部分多发性硬化症的患者免疫球蛋白可增高;90%可见少克隆IgG;恶化期或病情复发可测出髓鞘碱性蛋白抗体阳性。
另外,其他辅助检查:借CT、核磁共振或脑干诱发电位,有助于提高确诊率,可发现一些尚无临床表现的脱髓鞘病灶。
换言之,多发性硬化症 脑脊液首发症状:包括一个或多个肢体局部无力麻木、刺痛感或单肢不稳,单眼突发视力丧失或视物模糊(视神经炎),复视,平衡障碍,膀胱功能障碍(尿急或尿流不畅)等,某些病人表现急性或逐渐进展的痉挛性轻截瘫和感觉缺失。这些症状通常持续时间短暂,数天或数周后消失,但仔细检查仍可发现一些残留体征。
总之,希望多发性硬化症 脑脊液患者在了解了上述的知识以后,就要及时的去接受检查以及治疗,早日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希望上面的介绍能帮助大家。
多发性硬化症疑惑问题
哪些人容易罹患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的高发人群是中青年,特别是中青年妇女容易罹患多发性硬化症。患上多发性硬化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而这里所说的遗传并不是遗传病,而是遗传易感性,即人的身体素质。现在科学研究认为一些组织相关抗原是多发性硬化的易感基因,即存在多发性硬化易患人群。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指病毒感染等,免疫系统犹如国家的保卫防御系统,当外来者侵入时首先免疫识别系统工作,将信息报告给相应部门,对病毒进行消灭。由于某些病毒含有与人体脑脊髓髓鞘成分相同的分子结构,免疫系统在对病毒进行清除的同时也破坏了脑脊髓以及视神经的正常成分,于是人就患了炎性脱髓鞘疾病,也就是多发性硬化。
哪些情况更容易发生多发性硬化症?
专家指出,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和劳累也有关系,当人劳累时,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细菌等容易侵入机体,注射激素或丙种球蛋白可以阻断或减轻炎症反应,髓鞘逐渐修复,病也就好了。可再次受到病毒等感染,就又发生了炎症反应。而小李这次患病有些症状没有好转的原因,则是因为髓鞘可以修复而轴索不好修复,当轴索损害或反复脱髓鞘导致髓鞘不能修复,治疗效果就不好了。
多发性硬化对免疫系统有哪些影响?
多发性硬化对免疫系统有影响,机体的防御体系(免疫系统)保护我们不受各种因素的感染。当我们的免疫系统攻击外来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或者真菌时就会出现炎症反应。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特异性免疫细胞和被激活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在我们的免疫系统中就像前线的卫士。与它们共同抵御外来入侵者的叫T细胞,T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关键部分。多发性硬化只是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其它的还有克隆氏病,银屑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上面的几个问题,多发性硬化症的高发人群,以及促进多发性硬化症的情况等,万一发病后更要注意疾病的治疗和防治注意,注意疾病对身体的危害,此病主要影响的是免疫系统的发病,因而也需要注意它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和危害。
化疗能治疗多发性硬化症
化疗常被与癌症治疗联系起来,不过最近英国《卫报》上的一篇报道称,化疗也可以用在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当中。
在过去几年中,美国、英国、巴西和瑞典的约20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接受了一种全新的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并且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这种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据介绍,多发性硬化症会导致免疫系统攻击大脑和脊椎中神经细胞的髓鞘,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法能够把患者的免疫系统“停机”,然后使用其自身的干细胞重新塑造出一个免疫系统。
据血液学家John Snowden介绍,HSCT能够让免疫系统“重启”到未引发多发性硬化症之前的状态。其中一名叫做Steven Storey的患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在被诊断出患有多发性硬化症后的一年时间里已经需要靠轮椅活动,并且难以握着汤匙吃饭了,但在进行了4个月的治疗后,他重新站了起来。据了解Storey目前已经恢复到能够游泳和骑自行车的状态,他也正在进行恢复行走的训练。
根据《卫报》报道,HSCT能够用于治疗最常见的多发性硬化症类型,也就是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研究人员强调还有许多进一步研究有待开展,并且这种疗法并不一定对所有患者都适用。另据介绍,采取这种疗法需要一次性支付4万美元出头的金额。
多发性硬化症药物
第一,脑和脊髓的核磁共振检测;
第二,脑积液检查,这主要是检查免疫指标;
第三,对视觉、听觉等进行诱发电位检查。
虽然到目前为止根治多发性硬化症的有效药物尚未被发现,但是对于控制病情及疾病所带来的后遗症仍有许多的治疗方法。对于疾病所带来的症状如僵硬、痉挛、疼痛、大小便机能失常等,药物及复健的治疗都可使症状改善。近来则有贝它干扰素对于减少复发的次数及复发时严重程度的报告。许多医师也发现,抱持着乐观态度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往往能享受更丰富的生活,及更容易得到症状的改善。
专业医生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积累了治疗该病的经验。我们认为,脾肾不足,外来风邪、寒邪、湿邪侵入体内,犯其经络、脑脉,造成毒伤经络、脉络阻滞,从而导致多发性硬化症。可用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治疗,随症加减用药。临床上,急性发作期的病人,可使用抗病毒的中药,如果以中医辨症治疗为主,同时配合康复疗法,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我们的目的是:该病的治疗不仅要控制病情,使患者临床治愈,而且使其不再复发。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治疗目的。
虽然目前还没有方法可以治愈多发性硬化症,但是如果可以及时的发现并且及时的进行正规的控制,是可以好转的。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中青年人需要预防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生。
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急性期以减轻症状、尽快改善残疾程度为主。
缓解期以减少复发、减少脑和脊髓病灶数、减缓疾病进展及提高生存质量为主。
与此同时应给与对症治疗,减轻病痛,同时应关注心理上的支持治疗。
总之,多发性硬化应该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遵循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患者的经济条件和意愿,进行合理治疗。
综合方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症,采用中药和仪器进行治疗,使药物能准确达到病灶,修复受损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从而防止多发性硬化症的复发,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多数多发性硬化症病人因受病情的原因,处于病质状态,体质极差,这时可考虑采用中医结合仪器治疗,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增加寿命的目的。
年轻肥胖女性易患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时会导致行动障碍和残疾。为了解女性肥胖与多发性硬化症的关系,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校的科研人员对约23.8万名女性进行了总共长达40年的研究,每两年对被调查者进行一次问卷调查,问题涉及被调查者在不同年龄段的体重等情况。调查期间,有593名女性患上了多发性硬化症。研究考虑了吸烟和体育锻炼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研究发现,如果被调查者在18岁时的BMI身高体重指数在30以上(超过30即属于肥胖),随着年龄增长,她们患多发性硬化症的风险要比BMI指数在18.5至20.9之间的女性高两倍以上。研究还发现,20岁时“块头”过大的女性今后患多发性硬化症的风险也要比身材苗条的同龄女性高,但女性在5岁至10岁时身体超重,不会引发成年多发性硬化症。
哈佛公共卫生学校的研究者还指出,由于此项研究的分析对象未包括男性,所以还不清楚上述发现是否适用于男性肥胖者。
研究人员解释说,女性肥胖之所以会增加多发性硬化症的风险,原因可能有两个:
1、是脂肪组织会产生某些物质,它们会对免疫系统以及与多发性硬化症有关的细胞活动产生影响。
2、是如果体内维生素D水平高,那么会降低患此病的风险,然而肥胖者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往往较低。
治疗多发性硬化症
近年来的治疗实验大多基于抗炎和免疫抑制药物。临床对照研究证明,只有促皮质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泼尼松(强的松)、环磷酰胺和干扰素(β-干扰素)对改善临床和MRI病损作用良好。在抗炎因子的干预下,患者从每次发作中恢复的速度加快。但在急性恶性型MS,大部分患者抗炎治疗是无效的;少数患者疗效仅能维持1个月余。尚不能证明类固醇激素能缩短整个病程,或者能够预防复发,所以对其长期的疗效难以定论。
1. 皮质激素 关于皮质激素的应用剂量,首次大剂量是至关重要的。静脉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500mg/d,3~5天),后口服较大剂量泼尼松(强的松)能有效的缓和急性或亚急性MS以及视神经炎,能够缩短其病程。如不能静脉用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可用口服泼尼松(强的松)代替,从 60~80mg/d开始,这样可避免住院治疗。对于严重的发作,特别是脊髓炎对大剂量静脉用药反应更快。
Beck等在视神经炎临床治疗实验报告中告诫:在急性视神经炎的治疗中避免用口服。这项457例视神经炎随机、对照性研究发现静脉给予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后跟随口服泼尼松(强的松),虽在第6个月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别不大,但的确加快了视力的恢复。然而,单独口服(强的松)治疗,视神经炎再发的危险性增高。对鞘内注射泼尼松龙(强的松龙)的疗效争论很大,一般不推荐这种治疗方法。
提倡将皮质激素的治疗限制在3周内,如果症状反复,延长减量过程。这种短期皮质激素治疗副作用较少,但仍有部分患者可出现失眠,个别可出现抑郁或躁狂症状。疗程达数周以上的患者,易出现高血压、高血糖和糖尿病失控、骨质疏松、髋关节无菌性坏死、白内障和少见的消化道出血、活动性结核。适当补钾是必要的。作者认为类固醇激素隔天疗法益处不大,而短期每天一次大剂量冲击疗法能使部分患者免于复发,这样对激素的耐受性也比长期口服用药好。
怎样治疗多发性硬化症
近年来的治疗实验大多基于抗炎和免疫抑制药物。临床对照研究证明,只有促皮质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泼尼松(强的松)、环磷酰胺和干扰素(β-干扰素)对改善临床和MRI病损作用良好。在抗炎因子的干预下,患者从每次发作中恢复的速度加快。但在急性恶性型MS,大部分患者抗炎治疗是无效的;少数患者疗效仅能维持1个月余。尚不能证明类固醇激素能缩短整个病程,或者能够预防复发,所以对其长期的疗效难以定论。
关于皮质激素的应用剂量,首次大剂量是至关重要的。静脉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500mg/d,3~5天),后口服较大剂量泼尼松(强的松)能有效的缓和急性或亚急性MS以及视神经炎,能够缩短其病程。如不能静脉用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可用口服泼尼松(强的松)代替,从60~80mg/d开始,这样可避免住院治疗。对于严重的发作,特别是脊髓炎对大剂量静脉用药反应更快。
Beck等在视神经炎临床治疗实验报告中告诫:在急性视神经炎的治疗中避免用口服。这项457例视神经炎随机、对照性研究发现静脉给予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后跟随口服泼尼松(强的松),虽在第6个月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别不大,但的确加快了视力的恢复。然而,单独口服(强的松)治疗,视神经炎再发的危险性增高。对鞘内注射泼尼松龙(强的松龙)的疗效争论很大,一般不推荐这种治疗方法。
提倡将皮质激素的治疗限制在3周内,如果症状反复,延长减量过程。这种短期皮质激素治疗副作用较少,但仍有部分患者可出现失眠,个别可出现抑郁或躁狂症状。疗程达数周以上的患者,易出现高血压、高血糖和糖尿病失控、骨质疏松、髋关节无菌性坏死、白内障和少见的消化道出血、活动性结核。适当补钾是必要的。作者认为类固醇激素隔天疗法益处不大,而短期每天一次大剂量冲击疗法能使部分患者免于复发,这样对激素的耐受性也比长期口服用药好。
系统性硬化症挂什么科呢
常见的导致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多发性硬化医院挂什么科?
1、环境因素:目前已经明确一些化学物质可以引起硬皮病样的改变,如硅、聚氯乙烯、有机溶剂、博莱霉素、环氧树脂、L色氨酸、喷他佐辛等,在长期接触这些物质的人群中多发性硬化症患病率较高。多发性硬化医院挂什么科?
2、性别:多发性硬化症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尤其是育龄妇女发病率高,故雌激素对多发性硬化症发病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常见的导致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都有什么?
3、感染因素: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某些病毒的自身组分与系统性硬化症的特征性自身抗体所针对多发性硬化医院挂什么科?的靶抗原具有同源性,提示病毒抗原与患者自身抗原交叉引起的免疫反应可能促使疾病发生。多发性硬化医院挂什么科?
医院的专家温馨提示:常见的导致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比较复杂,根据有效的临床检查手段对明确导致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具有辅助作用。
上面的文章,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了系统性硬化症的病因,大家现在都应该明白了吧,从上面的文章,我们可以知道系统性硬化症应该挂神经科或者是外科,系统性硬化症一定要及时的检查和治疗,还有就是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如果发现自己患上了系统性硬化症一定要及时的检查和治疗。
多发性硬化症治好案例有吗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脑和脊髓神经组织多处脱髓鞘改变引起神经功能损伤如果把神经组织比喻成树枝脱髓鞘就象是脱树皮一样多发性硬化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多发性硬化症乃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有关的发炎及去髓鞘疾病,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许多中药都具有调节免疫作用故长时间服用中药可预防多发性硬化复发。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病情,目前建议使用的治疗方法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中将此病归为“痿症”,对于此病来说,一定要趁早治疗,早期对于病情的控制,消除是容易的一个阶段。此疗法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理想,多年应用于临床,成功为广大患者解除了病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孕妇多补VD婴儿少患病
一位英国专家极力主张,孕妇应补充维生素D来保护她们的后代,使其不患多发性硬化症。
牛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研究发现,在苏格兰5月出生的婴儿患多发性硬化症的危险较高,而11月份出生的婴儿患此病的危险最低。该研究对来自苏格兰和加拿大的2.9万人进行了调查。研究人员认为,母亲在怀孕期间是否晒太阳可能会影响孩子长大后的神经发育。去年,一项长达20年以18.5万名美国女性为对象的研究发现,补充含有维生素D的复合维生素者,患多发性硬化症的危险会减少40%。
据多发性硬化症国际基金会估计,目前全世界有250万人患多发性硬化症,以女性居多,男女比例为2:3。造成此疾病的详细原因目前仍不清楚。不过研究人员认为,离赤道越远的地方硬化症患者人数越多。
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多晒太阳以获取维生素D,可能是众多预防硬化症措施中性价比最高的一种方法,并可减轻下一代对此疾病的负担。在多发性硬化症盛行的地区,生命早期补充维生素D能减少患多发性硬化症的概率。此外,怀孕期间应有规律地补充叶酸与维生素D。
手麻脚无力警惕多发性硬化症
每年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是“国际多发性硬化日”,5月26日是第二个“多发性硬化日”,专家提醒,突感肢体无力,需警惕是多发性硬化症,另外,除了遗传的易感性外,患者在15岁之前的某种病毒感染也可能是多发性硬化症的诱因。
第1页:什么是多发性硬化症? 第2页:如何诊断多发性硬化?如何自我判断? 第3页:硬化的原因有哪些? 第4页:硬化治疗需注意 第5页:义诊活动
什么是多发性硬化症?
所谓“硬化”指的是这些髓鞘脱失的区域因为组织修复的过程中产生的疤痕组织而变硬。这些硬块可能会有好几个,随着时间的进展,新的硬块也可能出现,所以称作“多发性”。
根据病损部位不同,病发时可引起不同的功能障碍,如偏瘫、意识障碍至昏迷、动眼神经麻痹、复视、斜视、瞳孔大小异常、语言障碍等,并且容易复发,病情不断加重,致残率极高。据多发性硬化症国际基金会估计,目前全世界有300万患者,男女比例为1∶2,越远离赤道的地区发病率越高。
多发性硬化症早期常见症状:
刺痛感、感觉麻木、丧失平衡感、肢体无力、视力模糊或影像重叠
中青年妇女易发多发性硬化症 突然四肢无力需警惕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其症状多变,包括视力模糊、四肢无力、疼痛、排尿不畅、行走不稳和疲劳等;反复发作,且没有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因此诊断比较困难,治疗上也很难治愈但能减轻病情。
内科主任医师叶静认为,中青年,特别是中青年妇女容易罹患多发性硬化症。叶静指出,患上多发性硬化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这里所说的遗传并不是遗传病,而是遗传易感性,即人的体质;环境因素则是指病毒感染等。由于某些病毒含有与人体脑脊髓髓鞘成分相同的分子结构,免疫系统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也破坏了脑脊髓以及视神经的正常成分,于是人就患上了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急性期以减轻症状、尽快改善残疾程度为主。
缓解期以减少复发、减少脑和脊髓病灶数、减缓疾病进展及提高生存质量为主。
与此同时应给与对症治疗,减轻病痛,同时应关注心理上的支持治疗。
总之,多发性硬化应该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遵循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患者的经济条件和意愿,进行合理治疗。
综合方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症,采用中药和仪器进行治疗,使药物能准确达到病灶,修复受损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从而防止多发性硬化症的复发,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