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上肢肿胀的处理原则
乳腺癌患者上肢肿胀的处理原则
乳腺癌患者可出现多种并发症,不同患者的情况不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特别是腋窝淋巴清扫后,往往出现患侧的上肢疼痛、水肿,有的人甚至连手都抬不起来。其原因是局部淋巴系统因手术受损伤,加上术后的放射治疗、伤口感染等因素的作用,使淋巴水肿成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大约有41%的患者会出现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使患肢活动度受限,生活质量下降,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
如果出现了上肢肿胀现象,可以通过一些原则积极进行护理。避免上肢血流过高,因为血流的增加必定使淋巴液的产生增加,从而使淋巴循环负担加重。比如高强度的上肢锻炼、感染、高温等。避免淋巴回流阻力增加。比如过紧的衣服可压迫锁骨上区,上肢的感染可使局部组织纤维化、淋巴管狭窄。
以上简单介绍了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上肢肿胀等现象后应该如何进行处理,基本的处理原则就是避免上肢血流过高和避免淋巴回流阻力增加。乳腺癌的治疗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需要患者和大夫的共同努力。
乳腺癌患者上肢肿胀如何护理
如果患者出现了上肢肿胀现象,需要积极进行正确的护理。需注意:1.预防患侧上肢损伤、感染;2.避免患侧上肢药物注射、抽血、免疫接种以及血压测量;3.避免患侧上肢高温,如热水浸泡、日光暴晒、桑拿浴等;4.避免穿戴过紧的内衣、项链和吊带胸罩;5.避免患侧上肢作高强度的运动、搬运重物等活动。此外,通过“爬墙锻炼”可以一定程度减轻淋巴水肿。
另外,对患者还要做好皮肤护理,避免皮肤出现磨损等现象,做好皮肤保护措施,主要目的是防止感染,因为淋巴水肿后其组织间隙富含蛋白质,微小皮肤破损即可引发细菌感染。因此,应避免外伤、患肢抽血、注射、量血压或静脉注射;避免患肢手提重物和长时间下垂;避免昆虫叮咬,预防皮肤损伤,一旦出现皮肤损伤应立即处理。
由此可见,应该通过乳腺癌的治疗消除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而有正确的护理措施是比较重要的,如果患者出现了上肢肿胀现象,应该积极防止感染,避免皮肤损伤等。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为什么会出现肿胀呢
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出现肿胀,这是因为乳癌手术时清除了腋窝部大量的淋巴组织。淋巴被清除、淋巴管被结扎后患侧上肢淋巴液回流受阻,术后局部组织发生粘连、感染以及术后放疗等因素都会加重这一症状,而以体型肥胖患者更易发生。
因此,病人术后更应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平时应经常锻炼患侧上肢,可做一些轻微上肢劳动,避免患肢下垂过久,同时也要注意不要用患侧提重物。在术后3-6个月内尽量避免在患侧肢上量血压、输液。
乳腺癌专家特别提醒:对乳腺癌术后出现患侧上肢肿胀时间比较久的患者,一定要引起高度警惕,因为这有肿瘤复发、局部淋巴转移阻塞上肢淋巴回流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复诊检查。
相信大家在看了专家的解答后,大家对于乳腺癌术后肿胀的问题都会明确了吧。专家指出:由于乳腺癌疾病较为难治,且对患者的心理伤害会非常大,因而大家在应对乳腺癌术后肿胀症状的同时,家属还要注意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以加速人们摆脱疾病折磨的速度。
乳腺癌术后锻炼很关键
乳腺癌患者在术后的48小时内肩关节多应处于内收位,这一段时间要尽量避免上臂外展,可行伸指、握拳动作。乳腺癌患者在下床活动时应用吊带托扶患肢,以免造成腋窝皮瓣滑动而影响伤口愈合。进行功能锻炼是乳腺癌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但是锻炼中要注意一些事情,在锻炼中既要防止因动作过大、过猛影响伤口愈合,也要注意动作不能过小,以免影响锻炼的效果。
锻炼要持之以恒的进行,活动量可根据自身的具体病情以及身体情况逐步的增加。乳腺癌患者在出院后要注意以后不要使用患侧肢体测血压、抽血、静脉注射或用患侧肢体提重物等,以免影响患侧肢体的功能恢复。乳腺癌患者在术后要积极的进行功能锻炼,这样才能增强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机体器官的功能恢复以及预防患侧肢体畸形。
中医怎么治疗乳腺癌
中医如何治疗乳腺癌?乳腺癌的治疗是许多患者及其家属关心的问题,也是专家想要介绍给患者的。中医治疗乳腺癌是有基本原则的,也是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的,从而达到减少患者痛苦、延长乳腺癌患者寿命的效果,给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带来生活的希望。
中国的中医博大精深,汇集了很多医学工作者的心血,而中医治疗乳腺癌本着消除肿瘤或控制肿瘤生长的原则,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而不是只局限在癌灶病灶本身,做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乳腺癌晚期患者晚期痛苦,可是中医如何治疗乳腺癌呢?
乳腺癌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发病机制和原因也比较复杂,但是并非没有典型症状,最常见的症状一般如下:有皮肤改变,常见是浅表静脉扩张、酒窝征和局部橘皮样皮肤,而炎性乳腺癌患者的胸部大片皮肤会变暗、增厚,并且伴有癌性斑块和溃疡呈恺甲状胸壁,同时晚期乳腺癌会向浅表溃破,形成溃疡或者菜花状衍生物。疼痛感,乳腺癌合并囊性增生时,可能有胀痛、钝痛,而晚期乳腺癌疼痛经常伴随肿瘤直接侵犯神经。作为祖国的传统医学,中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在乳腺癌妇科疾病的治疗方面,中医可以通过个体化治疗,缓解手术或放、化疗后患者的症状。
中医乳腺癌,不手术,无毒无副作用,无期效果好,是治疗乳腺癌的良方佳药,中医治疗可以扶正培本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乳腺癌的复发。中医主要通过个体化治疗,辅助西医大夫给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和缓解症状方面得到更好的提高。有患者怕化疗的副作用,希望通过中医治疗,但纯中医治疗乳腺癌存在不足,应正确应用中药辅助西医,通过个体化方案,起到治本作用。手术去除乳房有形之积,而余毒仍在。化疗药属热毒,放疗属火邪、热邪,这些邪气对人体的脏腑损伤很明确,中医是扶正培本治疗。
乳腺癌患者术后会出现乏力、气短等虚弱表现,可以通过中药改善。还有局部肿胀、刺痛等,通过中医治疗可以起到降低血液黏度、防治复发的作用。中药还可与放疗相结合,一些患者做完放疗后局部皮肤出现焦暗、龟裂、口干舌燥等状况,配合滋阴清热的药物,可以起到一定的疗效。中医认为化疗其本质是毒,损伤人体的真精,临床上一般治疗以滋补肝肾为主要的方法,配合化疗减轻毒副作用,延长生存期。
胰腺癌的饮食护理原则
胰腺癌患者的家属如果能够在胰腺癌患者的饮食起居中做好饮食方面的护理工作的话,对于胰腺癌患者的病情是有很大好处的。大家如果想要知道胰腺癌的饮食护理的原则都有哪些的话,就跟着小编往下看吧。
胰腺癌患者的饮食护理原则如下
1、不要过咸:平时如果长期重口味,吃盐较多,很容易造成体内内分泌出现紊乱,增加胃癌的发病率。如果减少食盐、盐腌制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那么胃癌发病率就会下降。亚硝酸盐是导致肿瘤的杀手。不新鲜的蔬菜、腌制的火腿、泡菜都含有这种致癌物。
2、不要过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吃的细粮比粗粮多了好多,使得人体内纤维素的摄入减少。纤维素能吸附大量水分,促进肠蠕动,加快粪便的排泄,使致癌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缩短,对肠道的不良刺激减少,从而可以预防肠癌发生。
3、不要过油:油、动物蛋白的摄入量增多,很容易引发大肠癌、乳腺癌、胰腺癌的发生。高温煎炸食物会产生苯并芘、杂环胺类化合物和丙烯酰胺,与妇女肺腺癌可能相关,而水煮及微波炉蒸则不发生。
胰腺癌这种癌症治疗起来是很棘手的,大家对于这种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也是非常重视的。那么在饮食方面如果做到以上几点的话,就会有助于胰腺癌患者朋友提高身体康复的希望,积极和疾病进行对抗。
胳膊不对称原来是乳腺癌惹的祸
最近有位乳腺癌患者犯起了愁,她在几年前因患乳腺癌而做过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经过系统治疗肿瘤控制良好,但这几年她的左胳膊越来越粗,已经严重影响外观。专家认为,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恢复术侧的肢体功能十分重要,可以通过心理护理和体育锻炼来进行。到了夏天,连衣裙成了很多爱美女性的首选,然而有些女士一穿上连衣裙就发现自己胳膊不对称,这是为何?除了一些运动爱好者胳膊不对称之外,乳腺癌也是其中一个原因。胳膊不对称和乳腺癌貌似八竿子打不到一起,今天就让专家告诉你里面的奥秘。
夏天怕穿连衣裙 源于乳癌手术后遗症
最近有位乳腺癌患者犯起了愁,她在几年前因患乳腺癌而做过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经过系统治疗肿瘤控制良好,但这几年她的左胳膊越来越粗,已经严重影响外观。每年到了夏天穿上连衣裙、短袖,看着镜子里自己不对称的两只胳膊,只好无奈换上长袖衬衣,又热又不美观。
乳腺癌术后要多锻炼患侧 避免胳膊不对称
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随着普查及卫生宣教的广泛开展,早期病例的发现大大增加,改良根治随之广泛开展,其治疗效果等同于根治术,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渐渐成为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标准术式,但10%~35%的患者术后会出现患侧上肢肿胀,而因肿胀活动量减少,很多患者反映患侧胳膊容易变粗。
炎性乳腺癌与乳腺炎的相互鉴别
炎性乳腺癌因其生长迅速且在临床表上颇似乳腺炎而得名,因此在炎性乳腺癌的诊断中尤其要注意与乳腺炎的相互鉴别。除了症状较为相似之外,两者之间存在不少区别。
(1)炎性乳腺癌患者的局部疼痛不明显,且压痛不敏感,而乳腺炎患者则局部疼痛较重,压痛明显。
(2)炎性乳腺癌患者的病变处皮肤呈淋巴性水肿,触之似橡皮,质韧且有弹性;乳腺炎患者的患处皮肤则触之软,有波动感。
(3)炎性乳腺癌患者的患侧上肢及腋窝肿大的淋巴结处压痛不明显,而乳腺炎则压痛明显。
(4)炎性乳腺癌患者无发热、体温升高和乏力等明显的感染中毒症状,而乳腺炎患者常有。
(5)炎性乳腺癌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无明显增高,而乳腺炎患者则多有白细胞及分类计数的升高。
(6)炎性乳腺癌患者的患处皮肤水肿多呈弥漫性,且可占据乳房皮肤的1/3以上,而乳腺炎患者的患处皮肤则局限于乳房的某一部位。
(7)炎性乳腺癌大多不会形成脓肿,且针吸可找到癌细胞,而乳腺炎则多在一定时期内形成局部脓肿,针吸可见脓汁。
乳腺癌手术后所引起的并发症有哪些
当乳腺癌患者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以后,容易出现的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术后感染。乳腺癌手术后如果换药不当,不注意护理,伤口就会发生感染。这也是引起上肢肿胀的重要原因,并可见皮瓣边缘坏死、感染.腋窝积液持续时间过长,或反复引流不畅。所以,术后要清除不利于伤口愈合的因素,同时也应给予足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另外,乳腺癌手术所引起的并发症,患者除了会出现术后感染以外,具体还表现在:出血。乳腺癌手术后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多见于肿块切除或者根治性切除之后。出血的原因常为:术中止血不彻底遗留有活动性出血点,术后由于应用持续负压引流,体位改变或剧烈咳嗽等原因,使电凝的凝血块脱落或结扎的丝线滑脱,导致引流出血。
总而言之,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虽然能够起到比较彻底的治疗效果,当时这种治疗方法很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那么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除了应该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手术以外,还应该要做好乳腺癌术后的护理工作。
乳腺癌早期可以彻底治愈的机率有多大
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与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早期乳腺癌临床治愈率可达90%以上,中期则是50%~70%,晚期治疗效果很差。我国乳腺癌患者的总体复发率高于40%,一半以上在前五年复发,8年以后复发的比例是比较低的,乳腺癌患者如果度过了这两个高峰期,复发的机会就少了很多,但仍然存在复发的几率。
乳腺癌是传统的根治性乳房切除术的常用适应证。手术切除整个乳房、胸大小肌、腋部脂肪和淋巴结、皮下脂肪组织。不论病变显示其恶性多么典型,所有病例都需要诊断性活组织检查,乳腺癌根治术都在全麻下进行。乳腺癌根治术虽然有多种切口,不管肿瘤部位和乳头的位置,主要考虑在肿瘤周围切除一大块皮肤。另外,切口必须能暴露腋部和锁骨上区,亦能向下超过肋缘以暴露腹直肌前鞘上部。
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这种手术方法的优点是有较传统的直切口更易为人接受的切口疤痕。改良美容效果使以后能更好地进行整形外科修复。同时由于保留了胸肌,而使乳腺癌患者上肢有良好的功能。
目前强调保留乳腺的乳腺癌患者增加,这种手术将成为乳腺外科医师最常做的术式之一。乳腺癌手术要求切除活检部位和任何显微镜提示的存留的原发癌,以及环绕切口所能扪及的疤痕,以切除全部原发癌。手术点周围的正常组织此时予以切除,且要求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在这些边缘组织显微镜提示浸润癌和导管内癌,最后该要求乳腺切除。无异常的乳腺组织不用处理,可游离局部皮瓣缝合,切口尽可能减少乳房的畸形。
乳腺癌饮食上有什么注意事项
乳腺癌给女性患者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隐患,但是大众对于乳腺癌的认识还是非常少。因此为了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改善,最重要的还是采取正确的措施。乳腺癌患者在日常的饮食中也要避免一些因素,那么到底乳腺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饮食有什么需要需要注意的呢?下面就给大家作下详细的介绍。
1、宜多吃具有抗乳腺癌作用的食物,此时乳腺癌的饮食原则还包括海马、鲎、眼镜蛇肉、抹香鲸油、蟾蜍肉、蟹、赤、文海带蛤、牡蛎、玳瑁肉、海带、芦笋、石花菜等等。
2、宜多吃具有增强免疫力、防止复发的食物,包括桑椹、猕猴桃、芦 笋、南瓜、薏米、菜豆、山药、香菇、虾皮、蟹、青鱼、对虾、蛇。这也是乳腺癌的饮食原则之一。
3、肿胀宜吃薏米、丝瓜、赤豆、芋艿、葡萄、荔枝、荸荠、鲫鱼、塘虱、鲛鱼、泥鳅、黄颡鱼、田螺。
4、胀痛、乳头回缩宜吃茴香、葱花、虾、海龙、抹香油鲸、橘饼、柚子、鲎。
看完以上对乳腺癌的饮食原则的介绍,希望患者能够对以上文章有大致的了解,才能知道哪些食物对于自身的病情有一定的帮助。专家一直告诉大家,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对于乳腺癌疾病的病情同样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希望女性患者可以早日的恢复健康。
中医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
上肢水肿作为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可以说是乳腺癌治疗过程中最疑难及让人恐惧的并发症,相关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 20%~30%。该并发症一旦发生,常常使病人终生忍受该病带来的外观异常、疲劳乏力、反复感染,以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等上肢功能障碍、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严重的影响着病人形体美观及日常生活。
当前,治疗该并发症的方法主要有:1.物理方法,包括手法按摩、功能锻炼、肢体气压治疗仪、微波治疗,但这些方法起效慢,耗时长,易反复发作,远期疗效差,收效甚微;2.药物治疗,目前尚无针对该水肿的有效治疗药物;3.外科手术治疗,此方法治疗费用高,创伤大,并发症较多。由于现代医学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治疗上的局限性,中医药便为上肢水肿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上肢水肿在中医学中属于“水肿”范畴,其病机为:乳腺癌手术治疗后,损伤脉络,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阻;同时手术耗气伤血,致气虚不能推动水液运行,水湿停聚,阻于脉络而成“水肿”;水湿停聚使得脉络阻塞,阻碍气血运行,如此恶性循环,水肿经久不退,日渐加重,故表现为患肢肿胀、皮色苍白无泽、按之软韧有凹陷,局部皮温不高等寒证。我国古代著名中医学家徐灵胎认为:“若其病既有定处,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着,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物从毛孔而入腠理,通经达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有力。”
依据以上理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研制出了“温通消肿外敷方”患臂湿敷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运用丁香、木香、穿山甲、生黄芪、鸡血藤、桂枝等中药,通过患臂穴位刺激及经络传导,经皮肤透入,粘膜吸收,直达病所,起到温通经络、利水消肿、活血化瘀的作用,较内服中药汤剂的方法力量更雄,效力更专。该经验方已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病房、门诊使用多年,其有效率可达60%以上,较目前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有效率大大提高,能有效改善患者上肢功能及肢体外形,避免进一步可能发生的感染、丹毒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该治疗目前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且对于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来说,“温通消肿外敷方”患臂湿敷治疗可能是一种高效、安全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