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中药后胃疼怎么办
吃中药后胃疼怎么办
“是药三分毒”。先进入胃的食物先与胃接触,空腹喝药的话对胃的刺激太大,因此会引起胃疼。所以饭后半小时饮用比较好。但喝中药期间,记住饭要七八分饱就行了。避免引起胃胀。喝中药还应注意温度的控制,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37℃时再喝。而丸、散一类的中成药也应该以温开水送服;属于解表、发散风寒的中药,才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而止吐、解毒、清热的药,则应该“冷服”,以免引起刺激。即喝药掌握“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
再有,不同药性的中药,讲究不同的服药时机。一般而言,治疗虚症和肠胃病的,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而治疗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则通常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为佳,以避免药物对肠胃产生刺激,减少副作用的产生。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则宜饭前空腹服用(其中通大便的药物,如大黄、火麻仁等,宜在清晨和白天服用,避免在睡前和夜间服食);驱虫药也应在早上空腹服用;而治疗外感疾病和头面部疾病的中药,在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为佳。助消化或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应饭后服用;而安神药则应在睡前服用。
如果在吃了药物之后发现胃疼的话,那么不妨给自己试试这样的方法来治疗和改善,吃了药物胃疼必须要及时的找到原因,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由于吃了这个药物导致的,如果真是药物导致的话,那么及时的停止药物才是最有利的治疗,而面对吃了药物胃疼的症状大家一定要合理的保护好自己的胃,不让自己的胃部受损。
三个办法排除宫外孕的发生
办法一:怀孕以及正确避孕,选择双方心情和身体状况俱佳的时机怀孕。如暂不考虑做母亲,就要做好避孕。良好的避孕从根本上杜绝了宫外孕的发生。
办 法二:及时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炎症是造成输卵管狭窄的罪魁祸首,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更是增加了炎症和子宫内膜进入输卵管的几率,进而导致输卵管粘连狭窄, 增加了宫外孕的可能性。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生殖系统疾病也都可能改变输卵管的形态和功能。及时治疗这些疾病都可以减少宫外孕的发生。
办 法三:尝试“体外受孕”如果曾经有过一次宫外孕,那么再次出现宫外孕的可能性足以摧毁女人做母亲的信心。一个健康宝宝的诱惑当然值得女人为此铤而走险,但 科学也为女人提供了更多帮助,比如可以选择体外受孕。精子和卵子在体外顺利“成亲”之后,受精卵可以被送回到母体的子宫安全孕育。
喝中药可以吃萝卜叶吗
一、喝中药可以吃萝卜叶吗
不管是吃中药还是吃西药,在服药期间都应该尽量避免吃萝卜叶,否则的话药性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之所以在此期间不能吃萝卜叶,是由于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尤其是在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
研究已经证实,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因而大不到治疗以及滋补的作用。因此经常有吃中药习惯的人要注意,对萝卜必须要敬而远之。
二、吃中药的方法
1、温服:很多中药都是和温服的,中药煎好以后放置一会,等到不冷不热的时候喝。如平和补益药物。
2、热服:如果患上的伤风感冒的疾病,最好可以趁热吃中药,这样体内的汗液才会挥发的,驱寒通经脉的药物也是这样的做法。
其实对于吃中药的人们肯定都是希望自己吃的药可以有好的作用的,所以了解吃中药的禁忌是很有必要的,现在吃中药的人们不了解的必须看看。
吃中药丸子要注意什么
吃中药丸子,最好是饭前服用,这样中药的效果会更好一些的,因为更加利于人体吸收的,或者一边吃饭一边服用也可以,不要两餐之间再吃丸子。
买中药丸子货比三家。
小编在买中药丸子时,看到有小的丸子,和大蜜丸,发现同样的成分、药效、服用天数,价钱相差很大,不同的药店都不一样,所以要买中药丸子货比三家,尽量选择老字号的中药店。
吃中药期间,不要吃辛辣、生冷食物,也不宜喝酒。
既然要吃 中药丸子了,那就要特别注意不要吃辛辣、生冷食物,也不宜喝酒。所以夏天吃烤串喝扎啤就要注意收敛了,等吃完药再吃。
吃中药期间,不要喝绿豆汤等汤类,如果是滋补脾胃、肠胃的中药,还不要吃寒性的瓜果等水果
中药大蜜丸,往往有一层塑料壳和蜡包裹着,为了防止受潮变质,在吃丸子时,应该把塑料壳和蜡去掉,方法是找到一圈封口的接口处,直接用手挤开就行了。
吃中药要注意坚持,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那样起不了作用的。而且服用中药期间,不要再同时吃其它的滋补类药,除非有医嘱,自己不要吃的太多,否则药物叠加,容易中毒的,毕竟是药三分毒啊。
吃中药拉肚子怎么办
吃中药后引起拉肚子,是没多大关系的,如果你吃的是清热解毒的中药,拉肚子对你有益处,反之应即刻停止用药,观察12小时后再决定是否就医。身体有内火,如热感冒、心烦或长青春痘而吃中药引起的拉肚子,这是中药的药性把体内的热气往下引而排出,起到泄火的作用,是不用担心的。
如果是其他病症而吃的中药,就应查找原因;吃中药是有忌讳的,补养身体的中药是空腹喝,清热解毒的中药是饭后喝,这样对身才有益处。
喝中药的注意事项:
1.喝中药请在饭后30-60分钟服用为宜.可以避免中药成分对胃粘膜的刺激.
2.喝中药前后一小时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浆,以免中药成分与茶的鞣质,咖啡因及蛋白质等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可以喝水.
3.如果服用中药后有不舒服或腹泻等现象,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感冒咳嗽请停服汤药.
4.如果觉得口味较苦,可以加些糖再服用!
吃中药拉肚子怎么办,在全面了解以上的内容以后,相信很多吃中药拉肚子的患者,已经全面了解了怎么办,所以在全面了解怎么办以后,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健康,一定要尽快的调整一下中药,才能让自己吃中药不会在出现拉肚子。
吃中药伤胃怎么办
中药在很多人看来有很多的功效与作用的,很多时候有点大病小病就会去药房抓点中药吃吃,但是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中药吃不对的话后果可是很严重的奥。
1、 是药三分毒,可能有一种误解,会认为中药副作用小些或无副作用,这个也是因药因人因病而异。吃中药伤到胃有这个可能,但是也未必尽然。有时候虽然不吃药了,但是有一种潜意识的条件性反射,一看到或想到就会感觉恶心甚至呕吐。奥美拉唑,多潘立酮这类药物是保护胃粘膜,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药物,也可以再坚持吃一段时间。
2、 三分病七分养,最好还是从生活饮食方面来调节,按患者需求来服务一些甘软绵清淡类食物来调养胃脾,恢复胃气。过于肥甘厚腻的则应当忌,然后如果患者某一时间段特别想吃某一种食物,比如辣椒,也可少量予之,不必过于严谨,但切忌不可太过。
胃疼吃什么中药好得快
1.肝气犯胃型胃疼
该型胃疼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因情志因素而引发胃脘胀闷,气窜作痛,痛连两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治疗此症宜用疏肝理气法,可选用以下中成药进行治疗:
加味左金丸:
功效:平肝降逆,解郁止痛。
适应症:肝胃不和引起的胸脘痞闷,急躁易怒,嗳气吞酸,胃疼少食等症。胃神经官能症患者易出现以上症状。
用法:每次服6克,每日服2次。
使用注意:服药期间忌生冷、辛辣及油腻饮食。孕妇及体虚无热者忌服。
气滞胃疼颗粒
功效:舒肝行气,和胃止痛。
适应症:肝郁气滞引起的胃脘疼痛,胸痞胀满等症。多见于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患者。
用法:每次用开水冲服1袋(5克),每日服3次。
使用注意:孕妇慎服,糖尿病患者忌服。
胃苏冲剂
功效:理气消胀,和胃止痛。
适应症:气滞型胃脘胀痛。
用法:每次用开水冲服1袋(15克),每日服3次。
使用注意:本品后会偶有口干的感觉,糖尿病患者忌服。
2.肝胃郁热型胃疼
该型胃疼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胃脘灼热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吐酸水,口干口苦,治疗此症宜用疏肝泄热和胃法,可选用以下中成药:
三九胃疼
功效:清热祛湿,消炎止痛,理气除胀,养胃益肠。
适应症:上腹隐痛,饱胀、反酸、恶心、呕吐、纳减、心口嘈杂感等及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慢性胃炎见有上述证候者。
用法: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炸、过酸食物及酒类等刺激性食品。
左金丸
功效:泻火,疏肝,和胃,止痛。
适应症: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
用法:口服,每次3~6g,每日2次。
养胃舒胶囊
功效: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导滞。
适应症:慢性胃炎所致的胃脘灼痛,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消瘦等症。
用法是:每次服3粒,每日服2次。
使用注意:阳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宜服用。
3.瘀血停滞型胃疼
该型胃疼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胃脘疼痛,常呈针刺样痛,痛有定处而拒按,治疗此症宜用活血化瘀法,可选用元胡止痛片等进行治疗。
元胡止痛片
功效:理气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
用法:每次服4~6片,每日服3次。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4.脾胃虚寒型胃疼
该型胃疼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胃部隐痛,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差神疲,手足不温,大便溏薄,治疗此症宜用温中健脾法,可选用附子理中丸(浓缩丸)进行治疗。
附子理中丸
功效:温中健脾。
用法:每次服8~12丸,每日服3次。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食物。
吃中药胃疼有哪些治疗验方
1.乌贼骨90克、贝母30克、甘草30克。将三味药共研成粉即可。每日口服3次、每次4克。本方适用于胃痛、吐酸水、吐血等。
2.蒲公英120克(炒焦)、红糖27克。将两味共研成粉末即成。每日3次、每次9克。本方适用于胃热痛。
3.肉豆蔻6克、砂仁6克、广木香3克、公丁香3克。将上述的药共研细末即成。每日服两次(早晚饭前服)、每次服2克(加入红糖6克)。本方适用于遇寒必犯的胃痛。
4.陈皮9克、元胡20克。将二药用醋炒,研成粉末即成。每日3次、每次服2克。本方主治胃痛及胃酸过多症。
5.甘草12克、陈皮20克。将二味研末。每日服两次、每次服2克。本方主治胃痛.
6、主要成份为党参、黄芪、高良姜、干姜、白芍、桂枝、大枣、甘草等,功能主治:本方系温里剂。用于因饮食不节、寒温失调等所致胃脘痛,胃痛隐隐,得热熨或热食后则痛缓。西医诊断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球部炎症、慢性胃炎可用本剂。
喝了啤酒可以喝中药吗
不能马上吃中药。
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在服用药物的时候,都是不可以饮酒的,这不仅会伤身,还会影响病情,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慎重的告诉患者,在喝了啤酒千万不要马上吃中药。
建议:6小时后吃中药。
目前根据大部分人喝啤酒的消化酒精速度来看,一般在饮用啤酒后的6个小时以后,其酒精基本随着身体的代谢消耗的差不多,这时再吃中药,是比较安全的,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
怎样才能快速有效的治疗胃痛
一、胃疼的药物治疗
胃疼时最好先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确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胃疼之后再服药,胃痉挛引起的胃疼主要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绞痛,有的合并呕吐,应及时采用阿托品、颠茄片解痉药来缓解胃部痉挛;如果是进食后约1小时开始出现规律性上腹痛,可能是胃溃疡引起的,应服用抑制胃酸类药物,如果胃疼合并腹泻呕吐等现象,则可能是急性胃肠炎症状,可以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和消炎药。
二、胃疼的推拿治疗
1.常用手法:按法、点法、揉法、拿法、摩法、擦法、搓法等。
2.常用穴位及部位:中脘、梁门、脾俞、胃俞、内关、足三里,少腹部。
3.操作方法
(1)基本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坐于右侧,在上腹胃脘部先以轻摩法1~2分钟;再取鱼际揉法15分钟左右;并可配合中院、梁门穴指揉法。若是胃溃疡,揉法重点应在上腹偏左;十二指肠溃疡,揉法重点应在上腹偏右。病程较长或体质虚弱者可加揉摩少腹5分钟左右,最后以双手拇指沿肋弓向两侧分推3~5次结束。腹部操作后可指揉足三里、内关、内庭诸穴,每穴各30~50次。
患者可改俯卧位或坐位,对背俞穴,特别是脾俞、胃俞穴作按揉,每穴1~2分钟。脾俞、胃俞穴处亦可用小鱼际擦法,以热力度。最后以拿肩井,搓背部结束治疗。
(2)辨证治疗:对胃疼症状明显者,应更改操作程序,可先用点穴止痛法。其一是在肢体的远端内关、内庭、足三里诸穴用点法或按法以缓解其痛。第二是在背部华陀夹脊穴、脾俞、胃俞或附近部位压痛点用点法或按法以缓解其痛。待胃疼缓解后再作腹部治疗。
吃中药胃疼怎么办呢
1.在精神上消除紧张,使精神神志活动保持安静、舒畅、乐观。要做到“息恼平怒”。中医讲“怒伤肝”,肝属木,脾胃为土,肝气郁结,克伐中土,气郁胃脘而致胃痛。“思伤脾”“思则气结”,忧思过度,脾胃气机结滞,运化失常可致胃痛。
2.注意生活起居,保持生活的规律性。对于患者来讲,冬季要早卧、晚起,避寒就温,衣着暖和,不要受寒。对于先天禀赋不足,阳气衰微者更应注意,稍触寒邪,会使脾不运化,胃失和降,即可发生胃痛。要避免过劳,注意劳逸结合。
3.日常饮食需注意。要少食多餐,切忌过饱,以减轻胃的负担。选择食物要易于消化,富于营养。要避免过食生冷更要注意避免刺激性的食物,过酸、过辣、过咸、过甜,烧、烤、煎、炸的食品少吃。应忌烟、酒,也不要喝浓茶。不宜食过于油腻的肉汁、鲜汤。
吃中药胃疼怎么办?其实单纯的喝中药是不会影响到身体健康的,如果发生了胃疼症状,首先看看胃痛是哪一种类型,再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如果喝中药还一直导致胃痛的话,就要去医院看看胃部是否发生了病变,并且及时进行治疗。
为什么喝中药会拉肚子 空着肚子喝药
空着肚子喝药,胃肠道受到突然刺激,进而会发生腹泻情况,中药应在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喝为宜;另外,第一次喝中药者,由于肠胃对中药这 种“异物”很敏感,也会发生腹泻,习惯之后症状自然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