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的介绍
丝瓜的介绍
丝瓜(Luffa cylindrica),又称菜瓜,是东亚地区广泛种植的一种蔬菜。丝瓜是葫芦科攀援草本植物,分为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两种。丝瓜为夏季蔬菜,在瓜类食物中属于营养较为丰富的一种,丝瓜富含皂甙类物质、丝瓜苦味质、黏液质、木胶、瓜氨酸、木聚糖和干扰素等物质。丝瓜成熟时,瓜肉里会生成一层网状纤维,称为丝瓜络,提取出后可用作洗刷灶具及家具。丝瓜还可供药用,有清凉、利尿、活血、通经、解毒之效,丝瓜蔓断后溢出来的汁,叫做在中药中有止咳、除痰、抗过敏、美容等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丝瓜不可生食。在烹饪前需要对丝瓜进行一些处理。首先需要将丝瓜清洗干净,如果丝瓜较老可以将皮、和瓤去掉,如果是有棱丝瓜则需剃去突出的棱角部分,以免影响口感。
韭黄肉丝介绍
韭黄肉丝 韭黄肉丝菜系是浙江一带的传统风味名菜,属于浙菜系。特点,香味扑鼻,口感宜人。把猪肉去筋切丝,用生抽、胡椒粉、淀粉、鸡粉、油腌上;韭黄切段;香菇水发后去蒂切丝;将生抽、盐、糖、鸡粉、香油、淀粉加少量水兑成调味汁待用。肉丝用油滑熟,捞出沥干油待用。炒锅烧热放油,爆香葱段、香菇,下韭黄略炒,放入肉丝,加入调味汁,炒匀即可。
中文名韭黄肉丝主要食材
瘦猪肉
口 味
可口
辅 料
胡椒粉、淀粉、盐、糖、
目录
1 基本材料
2 制作过程
3 美食营养
基本材料
编辑
瘦猪肉200克,韭黄150克,胡椒粉、淀粉、盐、糖、鸡粉、生姜、香
制作过程
1、猪肉去筋切丝,用生抽、胡椒粉、淀粉、鸡粉、油腌上;韭黄切段;香菇水发后去蒂切丝;将生抽、
这种方法(11张)
盐、糖、鸡粉、香油、淀粉加少量水兑成调味汁待用。
2、肉丝用油滑熟,捞出沥干油待用。
3、炒锅烧热放油,爆香葱段、香菇,下韭黄略炒,放入肉丝,加入调味汁,炒匀即可。
美食营养 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糖类,灰分,矿物质钙、磷、铁,维生素A原、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食物纤维等。
丝瓜的基本介绍
丝瓜为葫芦科攀援草本植物,以成熟果实、果络、叶、藤、根及种子入药。它起源于热带亚洲,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另有一说,原产印度)。大约在宋朝时传入中国,成为人们常吃。的蔬菜。目前,供蔬菜用的丝瓜主要有两种,即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前者大江南北均有栽培,后者主要在华南栽培。
丝瓜的药用价值很高,全身都可入。丝瓜所含各类营养在瓜类食物中较高,所含皂甙类物质、丝瓜苦味质、黏液质、木胶、瓜氨酸、木聚糖和干扰素等特殊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成熟时里面的网状纤维称丝瓜络,可代替海绵用作洗刷灶具及家具;还可供药用,有清凉、利尿、活血、通经、解毒之效。
铁丝的介绍
将炽热的金属坯轧成5mm粗的钢条,再将其放入拉丝装置内拉成不同直径的线,并逐步缩小拉丝盘的孔径,进行冷却、退火、涂镀等加工工艺制成各种不同规格的铁丝。装订用铁丝的规格按行业标准有以下几种:0.50mm直径的25#铁丝,0.55mm直径的24#铁丝,0.60mm直径的23#铁丝和0.70mm直径的22#铁丝等。
菟丝子的介绍
菟丝子(学名:Cuscuta chinensis Lam.),别名禅真、豆寄生、豆阎王、黄丝、黄丝藤、鸡血藤、金丝藤等。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缠绕,黄色,纤细,无叶。花序侧生,少花或多花簇生成小伞形或小团伞花序;苞片及小苞片小,鳞片状;花梗稍粗壮;花萼杯状,中部以下连合,裂片三角状;花冠白色,壶形;雄蕊着生花冠裂片弯缺微下处;鳞片长圆形;子房近球形,花柱2。蒴果球形,几乎全为宿存的花冠所包围。种子2-49,淡褐色,卵形,长约1毫米,表面粗糙。
分布于中国及伊朗、阿富汗、日本、朝鲜、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生于海拔200-3000米的田边、山坡阳处、路边灌丛或海边沙丘,通常寄生于豆科、菊科、蒺藜科等多种植物上。
该种为大豆产区的有害杂草,并对胡麻、苎麻、花生、马铃薯等农作物也有危害。种子药用,有补肝肾、益精壮阳及止泻的功能。
丝瓜的介绍
丝瓜为葫芦科攀援草本植物,丝瓜根系强大。茎蔓性,五棱、绿色、主蔓和侧蔓生长都繁茂,茎节具分枝卷须,易生不定根。国内外均有分布和栽培。果为夏季蔬菜,所含各类营养在瓜类食物中较高,所含皂甙类物质、丝瓜苦味质、黏液质、木胶、瓜氨酸、木聚糖和干扰素等特殊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成熟时里面的网状纤维称丝瓜络,可代替海绵用作洗刷灶具及家具;还可供药用,有清凉、利尿、活血、通经、解毒之效。另丝瓜谐音“死挂”对游戏中的挂的昵称,“臭丝瓜”也是对挂的昵称。
丝瓜为葫芦得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鲜嫩果实,又称吊瓜,原产于南洋,明代引种到我国,成为人们常吃的蔬菜。丝瓜的药用价值最高,全身都可入药。丝瓜所含各类营养在瓜类食物中较高,所含皂甙类物质、丝瓜苦味质、黏液质、木胶、瓜氨酸、木聚糖和干扰素等特殊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
拔丝山药介绍
起源
清代宣统翰林学士薛宝辰在他所著《素食说略》中提到“拔丝山药”说:去皮切拐刀块,以油灼之,加入调好水冰糖起锅,即有长丝。但以糖炒之,则无丝也。京师庖人喜为之。“拔丝山药”是北京传统名菜,少说也有百余年历史。而今拔丝山药又加上点儿桂花卤,撒上点熟白芝麻。吃的时候得趁热,夹块山药一拉,糖丝能拔一丈多远。入口之前一定要在凉开水碗里蘸一下,避免烫嘴。
菜品特点
山药原名薯蓣,唐代宗名李预,因避讳改为薯药;北宋时又因避宋英宗赵曙讳而更名山药。河南怀庆府(今温县)所产最佳,谓之“怀山药”。“怀山药”曾在.. 1914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遂蜚声中外,历年来向英,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本草纲目》说它有补中益气,强筋健脾等滋补功效。
相关典故
“拔丝山药”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发生在唐朝。相传一天,李密邀魏徵饮宴,商议如何攻占荥阳。李密要快攻,速战速决,魏徵就是不提攻打荥阳之事,李密十分着急,又拿他没办法。正在纳闷之时,厨师端上一盆色泽金黄的菜肴,李密下筷就吃,随即“哎哟”一声,唇边已烫起个血泡。此时,厨师又送上一碗凉水,魏徵夹起山药往凉水中一涮,然后放入口中,并叫李密也照此法品尝。李密一吃,香甜脆嫩十分可口——这道菜就是“拔丝山药”。[1] 李密吃着这道菜,顿悟“心急吃不得热豆腐”的道理,随即冷静下来,与魏徵一起周密策划作战计划。结果一举攻下荥阳,活捉守城主帅王世充。
丝瓜的介绍
丝瓜(Luffa cylindrica),又称菜瓜,是东亚地区广泛种植的一种蔬菜。丝瓜是葫芦科攀援草本植物,分为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两种。丝瓜为夏季蔬菜,在瓜类食物中属于营养较为丰富的一种,丝瓜富含皂甙类物质、丝瓜苦味质、黏液质、木胶、瓜氨酸、木聚糖和干扰素等物质。
丝瓜成熟时,瓜肉里会生成一层网状纤维,称为丝瓜络,提取出后可用作洗刷灶具及家具。丝瓜还可供药用,有清凉、利尿、活血、通经、解毒之效,丝瓜蔓断后溢出来的汁,叫做在中药中有止咳、除痰、抗过敏、美容等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丝瓜不可生食。在烹饪前需要对丝瓜进行一些处理。首先需要将丝瓜清洗干净,如果丝瓜较老可以将皮、和瓤去掉,如果是有棱丝瓜则需剃去突出的棱角部分,以免影响口感。
苦瓜介绍
苦瓜属于葫芦科苦瓜属的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原产于东印度热带地区。日本、东南亚栽培历史悠久,17世纪传入欧洲,仅供观赏,不作食用。我国早有栽培,除供观赏外,还供菜用。苦瓜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湖南、四川等省栽培较普遍。苦瓜果实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苦瓜耐热,病虫害少,易栽培。近年来各大中城市作为增加夏秋淡季蔬菜花色品种来栽培。广东地区苦瓜还出口港澳。苦瓜还作为庭园垂直绿化的观赏植物,夏季开黄色小花,真是万绿丛中点点黄。果实成熟后桔黄色,又添一景。果肉开裂后种子外面有红色厚肉,似蛋黄,非常艳丽。苦瓜不仅是夏季佳蔬,又是一味良药,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逐渐扩大栽培的区域。
苦瓜根系发达,侧根较多,根群分布范围在1.3米以上,茎为蔓性,五棱,浓绿色,有茸毛,分枝力强,易发生侧蔓,侧蔓又发生孙蔓,形成枝叶繁茂的地上部。子叶出土,初生真生对生,盾形、绿色。真叶互生,掌状深裂,绿色,叶背淡绿色,5条放射叶脉,叶长18厘米,宽18~24厘米,叶柄长9~10厘米,柄上有沟。花为单性,雌雄异花同株。先发生雄花,后生雌花,单生。果实为浆果,表面有很多瘤状突起,果形有纺缍形,短圆锥形、长圆锥形等。皮色有绿色,绿白色和浓绿色,成熟时为桔黄色,果肉开裂,露出种子,种子盾形、扁、淡黄色,每果含有种子20~30粒,千粒重为150~180克。
明代以前医书没有记载苦瓜,明代《救荒本草》、《本草纲目》始列入,疑为三宝太监下西洋时,从南洋群岛移植过来。清代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说:”苦瓜清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可酱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则色赤,味甘性平,养血滋肝,润脾补肾。” 即是说瓜熟色赤,苦味减,寒性降低,滋养作用显出,与末熟时相对而言,以清为补之。其实吃苦瓜以色青末黄熟时才好吃,更取其清热消暑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