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症治疗
花粉症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治疗变态反应疾病的“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疗原则,即患者教育、避免接触变应原、适当的对症治疗以及免疫治疗。
1.患者教育
过敏性疾病的发作有很大的心因因素参与,良好的心理暗示有助于疾病的控制,相反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则会使病情加重。故向患者讲解过敏相关的重要知识,使其能够了解所患疾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等,建立信心,配合治疗工作,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患者在掌握了相关知识、特别是接受了心理训练后可以在发病早期自己控制发作,从而避免了病情加重,减轻了痛苦,降低了医疗成本。
2.避免接触变应原
变应原是导致过敏的根源,故发现、找到、去除它们是治疗过敏的关键。对无法去除则应尽可能远离变应原,如避免再次食入致敏食物、在花粉传播的季节做好呼吸道防护或远离相关地区、改善生活环境、调换生活及工作地点等。
3.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症状采取治疗措施。
4.免疫治疗
包括非特异性治疗和特异性治疗,前者指针对变态反应物质的治疗,如应用抗胺药物、肥大细胞稳定剂、H2受体拮抗剂、抗胆碱药物、糖皮质激素等。后者指针对变应原的脱敏治疗,也称为减敏治疗。方法是首先找到变应原,然后将其制成不同浓度的提取液,稀释后给患者反复口服或注射,剂量由小到大,浓度从稀到浓,以提高患者对变应原的耐受性,当患者逐渐适应之后,再接触这种物质时,就不再出现过敏或减轻过敏反应了。脱敏治疗应至少持续一年以上方能取得效果。
花粉是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病因
一些患者朋友在各种植物开花的季节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眼痒、咳嗽、呼吸困难、哮喘、眼睑肿胀等呼吸道及眼部过敏症状。这很可能是由空气中飘散的花粉被吸入呼吸道或接触到粘膜引起的,因此也称为花粉症。
引起花粉症的花粉在春季主要是树木花粉,在夏秋季主要是杂草花粉。哈医大二院对黑龙江省的气传花粉采样研究发现:在黑龙江省的空气中:春季浓度较高的花粉是杨树、柳树花粉,夏秋季浓度较高的花粉是蒿属(大仔蒿、黄花蒿、艾蒿)、葎草(俗称拉拉秧)、藜草(俗称灰菜)、向日葵等的花粉。春季花粉引起的症状相对较轻,夏秋季花粉引起的过敏症状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花粉的播散与气候因素紧密相关,多风干燥的天气,空气中花粉浓度高,病人症状重,而阴雨潮湿的天气花粉浓度低,病人症状较轻。
在中国北方,花粉已成为鼻炎和哮喘的重要原因,北京协和医院的大样本研究发现,夏秋季花粉症的发病主要集中在青壮年,15~34岁是夏秋季花粉诱发鼻炎的高发年龄段;25~44岁是诱发哮喘的高发年龄段。37%的花粉症鼻炎患者会在5年内,46.7%会在9年内发展为季节性哮喘。夏秋季花粉诱发的哮喘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发作性的咳嗽、憋气、喘息,活动时加重,严重者夜间不能平卧入睡,甚至需急诊静脉输入氨茶碱或糖皮质激素治疗。目前并不是所有临床医生都了解夏秋季花粉可引起严重哮喘,多数在此季节频繁发作的患者被误诊为感染性哮喘,误用大量抗生素治疗。而反复静脉输入大剂量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可给病人带来许多不必要的医疗风险。
季节性鼻炎有什么症状 季节性鼻炎产生原因
一般来说季节性鼻炎主要是由花粉引起的,所以春季花粉症比较严重,花粉之所以会引起人体过敏,是由于花粉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中某些蛋白质成分是产生过敏的主要致敏原。
秋季谨防花粉过敏
据调查,蒿草花粉的飘散量从8月中旬迅速增高,9月上旬可达到高峰;葎草花粉飘散的高峰期在9-10月,持续时间较长。这两种花粉是造成秋季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最主要的过敏原。50%以上的成人哮喘和80%以上的儿童哮喘,是在吸入过敏原后,再次吸入过敏原而发生哮喘反应的。
由花粉过敏引起的哮喘(也称花粉症)常突然发病,在此提醒大家:
1、已明确诊断的花粉症患者应提前备药。
2、正在进行脱敏治疗的患者,如症状严重,可暂停治疗,等过一段时间再恢复治疗。
3、在此期间出现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和鼻塞症状而未明确诊断者,应准确记录过敏的发生时间,不要轻易误认为是感冒而随意用药。
4、不轻信“鼻炎、哮喘难治,查过敏原没用”等传言。临床实践表明,鼻炎和哮喘的治疗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对于花粉症患者。
远离过敏戴个防花粉口罩
春暖花开,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时节。可是很多人在外出回来后出现眼皮发痒、打喷嚏、流眼泪等不适;还有的人一到这个季节就会不断地打喷嚏、流鼻涕。这是典型的花粉症在作祟。
花粉症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易受某些气象因素影响。植物受粉期决定了气传花粉的种类、数量及时间分布,也决定了某地区花粉症的发病期及临床特点。以北京地区为例,树木花粉播散期为3月~6月,牧草类禾本科为5月~8月,葎草为7月~10月。
在我国,引起春季花粉症的主要花粉植物分为四类。一是量大而持续时间短的植物,以构树、白蜡树为主;二是量大持续时间也长的植物,以蒿、禾本科、松树、葎草为主;三是量小持续时间长的植物,以车前草、藜科、苋、莎车等为主;四是量小持续时间也短的植物,以枫树、杨树、桑树、核桃树为主。
花粉症在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治疗方案不同,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发作期以对症药物治疗为主,如服用抗组胺类药物加外用局部激素及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花粉期过后患者可进行免疫脱敏治疗,经少量多次注射抗原或舌下含服抗原进行脱敏以产生耐受性。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脱敏治疗要在缓解期进行,患者如果处于急性发作期就要暂停或减量。
患者在花粉期应避免外出,尽量不要去公园、郊外等有大量过敏原的地方。外出时可戴口罩和防护眼镜,也可以暂时或永久迁居以避开过敏原。症状严重者需住院进行治疗,进入环境控制病房,以彻底隔绝过敏原。
现在国内已有了专门的防花粉口罩。这种口罩由纯棉材料制成,比较薄,不影响人的呼吸。口罩上涂有花粉阻隔剂,可以黏附和阻隔花粉。口罩有不同大小形状,与面部贴合较紧,适合成人、儿童、男性、女性不同脸形的人使用。
过敏者慎郊游
提起花粉症,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盛开的百合、鲜艳的玫瑰等漂亮的花朵。其实——
娇艳之花不致敏
花粉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存在于花朵之中。花粉的传播必须依靠媒介,主要是风媒花和虫媒花两种。像菊花、杏花、桃花等长相美丽,颜色夺目,引得蜜蜂、昆虫采蜜和采食的,属于虫媒花,通常不会引发过敏。
丑陋的野花易致敏
真正引起花粉过敏的植物,多是外表丑陋、气味难闻的风媒花。主要是生长在城郊空旷处的蒿草、葎草等生命力顽强的小野花。这类花的花粉量极大,传播时间为春、夏、秋季3个季节。秋季天高气爽,空气中的花粉浓度最高,因而是花粉症发病的最高峰。一般从立秋开始,达到高峰后,至白露逐渐减少。
花粉症患者5注意
花粉症有3个特点:1.有严格的季节性。2.有明显的地域性。长江以北的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华北、西北地区以及青藏地区高发,到这些地方旅游的过敏者症状会加重。北京以郊区为主,引起北京地区花粉症的植物主要是蒿草(有20多种)。3.受气候影响明显。风大时过敏症状重,而阴雨绵绵或是大雨时过敏症状轻。因此,花粉症患者应注意:
1.在花粉含量高的季节,不要到植物茂密的郊区或草原游玩。
2.避免剧烈运动。比如进行野外军训、爬山和长跑。
3.睡觉时要关闭窗户。外出回家后应立即洗脸、清洗鼻孔和眼睛,并及时更衣。
4.戴防花粉口罩。由于花粉的直径在20~30微米,而防花粉口罩的孔径仅为3微米,能阻挡99%的过敏源。
5.查明过敏源后,根据病情用药,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如刚立秋时,花粉浓度在一天之内能上升10倍,可在立秋前后采取预防性用药的措施。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介绍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不是大病,但它是慢性病,发病率高,我国患此病的患者至少数千万。一旦疾病发作,将年年反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日常工作,每天必用的治疗药物也增加了家庭和政府的医疗负担。最值得重视的,近一半的夏秋季花粉症患者有可能在首次发病的9年内,发展为季节性过敏性哮喘,其进程需经历5-10年。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近年完成的一项大样本夏秋季花粉症患者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1096例夏秋季花粉诱发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中,有53%合并季节性哮喘。
并不是所有花粉症患者都会发展成哮喘,在全部夏秋季花粉症患者中,37%在鼻炎发作后的5年内、47%在9年内将发展为季节性哮喘。极少数患者可在鼻炎发作20-30年后出现夏秋季花粉诱发的哮喘。
花粉过敏症状主要有哪些
花粉过敏症是指由花粉过敏而引起的呼吸道及眼部过敏表现,也是特异性个体对花粉的一种过敏反应.我国民间早有所谓“热伤风”之诊断,意为在春夏季节,天气炎热的时候,病人可能突然出现呼吸道的症状,这是我国对花粉过敏的早期观察与描述.在自然界中,植物花粉的传播方式可分为风媒花和虫媒花两类,由于花粉产量多,体积小,质量轻,容易借风力传播,所以,风媒花是造成花粉症的主要花粉源.花粉的季节性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春季型,夏季型,秋季型.花粉症与花粉密切相关,而两者又均与天气有直接关系,天气的变化对花粉症的发病有重要影响,花粉过敏症的表现有很多种,具体又可划分为以下三大类:花粉性鼻炎,花粉性哮喘,花粉性结膜炎.
花粉症的主要表现:有鼻痒,喷噎,鼻分泌物增多,鼻塞,流泪,咳嗽和哮喘等;可用抗组胺药,类固醇药治疗,也可用注射花粉浸液的办法进行脱敏治疗.
学会辨别花粉过敏
是指由花粉过敏而引起的呼吸道及眼部过敏表现。也是特异性个体对花粉的一种过敏反应。我国民间早有所谓“热伤风”之珍断,意既在夏秋季节,天气炎热的时候,病人可以突然出现呼吸道的卡他症状,这是我国对花粉过敏的早期观察与描述。在自然界中,植物花粉的传播方式可分为风媒花和虫媒花两类,由于花粉产量多、体积小、质量轻、容易借风力传播;所以,风媒花是造成花粉症的主要花粉。
花粉的季节性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春季型、夏季型、秋季型。日前正处初秋,秋天空气中传播的花粉有莠类、蒿属、向日葵、大麻、蓖麻及禾本科等花粉,但尤以莠类花粉为多。花粉症与花粉密切相关,而两者又均与天气有直接关系,天气的变化对花粉症的发病有重要影响。。花粉过敏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流行病。
花粉过敏症状的发病率虽然较高,却由极少数花粉引起,花粉之所以会引起人体过敏,主要是由于花粉颗粒携带了能引起过敏的抗原决定簇。花粉过敏典型的临床症状如打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眼、耳、上腭痒,可伴有呼吸困难或荨麻疹、湿疹。
哪些方法可以避免花粉过敏
1.异地避免花粉接触,如北方秋季花粉症患者去南方居住两个月。
2.花粉多的时节尽量减少外出,尤其干燥刮风天气、花草多的山区或草原。
3.若外出穿长袖衣服、戴花粉口罩(可在正规网站购买)、花粉眼镜或头部罩一个白色透明纱巾。野外作业或外出春游,最好带些抗过敏药物,如开思亭、开瑞坦、扑尔敏、苯海拉明等。
4.外出回家后清洗颜面、鼻腔、眼睛等粘有花粉的部位,更换外衣减少花粉接触,睡前沐浴去除身体其他部位的花粉。
5.花粉季节关闭门窗、车窗,开具有过滤功能的空调,安装防花粉的窗纱,勿将衣服晾在室外。
6.应用花粉阻断剂,保护鼻黏膜接触花粉(如克敏等等)。
7.保持居室空气湿润,应用空气净化器或空调过滤。
8.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
9.花粉季节结束后择期行脱敏治疗可能可以减轻来年花粉症的症状。
季节性鼻炎的症状 季节性鼻炎的特点
明显的季节性:根据发病季节不同,而分为春季花粉症、夏季花粉症和秋季花粉症三类。
明显的地区性:不同地区致敏花粉不同,发病季节也不同。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主要致敏花粉为商屑、寨科、禾本科等;上海地区主要为薄草。
春季花粉过敏人群日益增多
春季百花盛开,处处姹紫嫣红,人们的心情也随之飞扬起来。然而,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有一部分人却会出现阵发性的打喷嚏、流鼻涕,皮肤、外耳道、眼结膜、口腔上皮粘膜等奇痒以及大小不等的荨麻疹,严重者还会发作支气管哮喘,不仅无法享受春天的愉悦,还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这一切都是因为花粉过敏。
人们都喜欢赏花,却很少有人注意花粉,更不知道这些花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过敏。
花粉过敏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在公元二世纪,古罗马学者就发现有人接触某些花粉后会打喷嚏、流鼻涕。直到1859年,英国科学家布莱克利应用皮肤试验,才证明花粉是引起过敏的主要原因。
在某些国家,花粉过敏已经成为季节性流行病,其发病率之高是相当惊人的。例如,在美国,每100人当中就有2人以上患花粉过敏;日本约有600万人为花粉所累。每年夏末秋初是草本植物的开花季节,此时,成吨的花粉释放到空气中,如同瘟疫,由此引起花粉症大流行。
我国花粉症虽然没有上述国家那么严重,但受害者数量亦相当大。据估计,花粉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已达到10%到20%。随着我国的进一步绿化以及旅游事业的发展,人们接触花粉的机会将更多,花粉症患者也有进一步增多的可能。
秋季过敏性鼻炎的病因
病情 可延长到一年
季节性鼻炎又称枯草热或花粉症,其发病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多在春秋两季发生,又以秋季为多。在我国导致季节性过敏症状的主要原因是一种叫“蒿草”的花粉,其次为豚草花粉。近年来,也有人提出玉米花粉也是中原地区的致敏原,致敏花粉必须具备的一处条件是抗原性,没有抗原性的花粉不引起花粉症。
过敏性鼻炎临床表现虽然复杂多变,但共同的症状是喷嚏、流涕和鼻塞,这是鼻腔对各种有害刺激的反应。研究发现,人一旦罹患本病后即能引起鼻自主神经紊乱和伤害性感觉神经暴露,病人同时存在难以忍受的神经症状,苦不堪言。很多人认为过敏性鼻炎只要过敏原消失就会缓解和康复,其实不尽然,有部分患者可能还会并发细菌感染,病程延至12月。
发病 可能和遗传有关
季节转换的时候,特别是春秋天,正是过敏性鼻炎高发时节。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应性鼻炎,是鼻子暴露在过敏原的环境下,刺激到免疫系统而产生反应的结果。发病与鼻黏膜易感性、过敏原或遗传因素有关。如果你总是连续性打喷嚏、流清涕或觉得鼻子堵塞,就不要盲目地吃一些感冒药了,最好能到医院检查一下,谨防把鼻炎当成感冒来治疗。
中医认为,花粉症的发生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人体又在某个时期内存在着肺、脾、肾三脏的亏损、卫气虚弱,卫阴不固,痰浊内生等方面的病理基础,在外邪的侵袭下导致过敏反应,由于“内外合邪”而发为本病。
经常食肉的儿童易得花粉症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气象信息公司“纬哲天气”针对今春儿童花粉症和饮食状况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有花粉症的儿童中“经常吃肉”的比例为30.3%,略高于正常儿童的24.0%。
据悉,曾在去年春季协助开展花粉症调查的医生指出“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该公司建议人们“从儿童时期起就通过均衡饮食建立起不易得花粉症的体质可能会较为有效。”
该公司于4月6日至9日对其手机网站的用户实施了此项调查。共有约2.9万人参与了问卷,其中约1.8万名有孩子的受访者中,“孩子患上了花粉症”的比例达到64.0%。
花粉症的症状
花粉抗原作用于有变态反应体质的人,使其致敏,产生相应的花粉抗体。这种抗体属免疫球蛋白E(Ig-E),它附着于肥大细胞上,当再次接触同一花粉抗原时,即在肥大细胞上发生抗原抗体反应,通过一系列过程,释放出组胺等多种介质,导致粘膜水肿、血管内液体渗出、分泌物增多、局部刺激和平滑肌收缩等。临床主要表现为鼻痒、喷嚏连续发作、流大量清水样鼻涕、鼻阻塞等;有的患者还可发生眼痒、流泪、结膜充血、哮喘等。